24小时论文定制热线

热门毕设:土木工程工程造价桥梁工程计算机javaasp机械机械手夹具单片机工厂供电采矿工程
您当前的位置:论文定制 > 毕业设计论文 >
快速导航
毕业论文定制
关于我们
我们是一家专业提供高质量代做毕业设计的网站。2002年成立至今为众多客户提供大量毕业设计、论文定制等服务,赢得众多客户好评,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写作老师大部分由全国211/958等高校的博士及硕士生设计,执笔,目前已为5000余位客户解决了论文写作的难题。 秉承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创造价值的理念,我站拥有无缝对接的售后服务体系,代做毕业设计完成后有专业的老师进行一对一修改与完善,对有答辩需求的同学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为你顺利毕业保驾护航
代做毕业设计
常见问题

做好新时代城市地质工作的方法论

添加时间:2018/04/03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地勘单位要树立大地质观, 围绕国家宏观战略, 聚焦市场需要,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建设队伍, 提升能力、开拓市场, 抢抓新一轮城市地质工作带来的市场机遇, 整合资源, 建立新的工作平台和工作机制, 打造城市地质全产业链体系, 推动地勘经济可持续发展
以下为本篇论文正文:
  摘要:城市地质工作在几乎涵盖所有地质工作内容的同时, 又不断延伸出地质工作新的领域。城市地质是地质工作的方向和未来。新一轮城市地质工作是地勘单位产业延伸、转型、升级的一次重要机遇, 需要地勘单位从战略角度来审视谋划。地勘单位要树立大地质观, 围绕国家宏观战略, 聚焦市场需要,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建设队伍, 提升能力、开拓市场, 抢抓新一轮城市地质工作带来的市场机遇, 整合资源, 建立新的工作平台和工作机制, 打造城市地质全产业链体系, 推动地勘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 城市地质工作; 方法论; 大地质观; 产业延伸; 全产业链体系
  
  1 形势与背景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是人类不懈的追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国城市化率逐步提高, 2016年城镇化率已达57.35%, 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60%, 最终会逐步接近发达国家70%~85%的水平。这就意味着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将生活、工作在城市, 城市亦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以来, 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 中央要求城市工作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推进绿色发展,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完善城市治理体系, 提高城市治理能力,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 加强城市地质调查, 有效治理交通拥堵等城市病, 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在2017年1月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 姜大明部长指出, “要聚焦新型城镇化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需求, 发展地下空间高精度探测技术, 梯次开展地下空间三维调查、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示范, 科学评估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潜力和利用前景, 加快查清城市地下三维地质结构, 推进城市立体发展和地下空间安全利用”.随后, 2017年9月, 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地质工作的指导意见》, 在宏观层面对全面推进城市地质工作进行了部署。紧接着, 在11月召开的全国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发布了《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方案 (2017-2025年) 》, 对新一轮城市地质调查工作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需求和目标任务, 并对工作部署、预期成果效益、保障措施做出了具体安排。
  
  2 以往城市地质工作回顾
  
  回顾我国城市地质工作历程, 20世纪50-70年代, 主要完成了一批诸如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填图工作, 具有基础性的特点;80-90年代, 主要针对特定对象专项开展了大量的水工环地质综合勘查工作, 具有单项性的特点;2002-2017年, 主要开展了34个城市三维地质调查、306个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城市群环境地质综合调查, 形成了一批工作规范、指南, 具有区域性、综合性的特点。虽然已往的城市地质工作取得了丰富成果, 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和决策建议话语权, 但是, 面对当前国家发展战略需要, 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不适应:工作理念落后, 难以适应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求;二是标准低:工作信息精度低、更新慢, 难以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需求;三是不配套:未形成标准化成果产品体系, 成果服务难于融入城市行政管理主流程;四是产业化程度低:工作领域以调查评价层面为主, 未能从产业发展角度进行延伸、整合、形成城市地质全产业链体系。
  
  3 新一轮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概述
  
  《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方案 (2017-2025年) 》以问题为导向, 对新一轮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做出了安排部署, 是期内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总路线图, 可理解为新时代城市地质工作的开端。
  
  3.1 总体目标
  
  满足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 树立大资源、大环境、大数据理念, 聚焦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等重大问题, 开展“空间、资源、环境、灾害”等多要素综合调查, 创新城市地质理论和技术方法, 全面支撑城市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和安全发展。打造城市地质工作升级版。城市地质与地下空间利用理论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建立系统完备的城市地质支撑体系, 全面提升地质工作服务保障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全过程的能力和水平。
  
  3.2 主要任务及工作部署
  
  一是地级以上城市地质调查。选择需求迫切、地方积极, 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城市, 多方联动开展“空间、资源、环境、灾害”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示范, 在技术方法、成果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制度保障和协调联动机制等方面探索形成示范成果。2018年, 完成10~12个城市地质调查示范, 到2020年前, 完成15~18个城市地质调查示范, 启动200个地级以上城市地质调查工作, 初步建立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和技术支持体系。原则上人口超50万以上的大中型城市都应建立三维城市地质模型、资源环境监测预警网络、地质信息决策支撑系统, 到2020年前, 至少完成140个城市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 到2025年完成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地质调查。
  
  二是城市群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系统部署、有序推进1∶5万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 显着提升区域地质、“水工环”地质、灾害地质等基础地质工作程度, 查明影响城市群发展建设的重大资源环境和灾害问题, 为优化城市群内部格局和结构、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施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方案。到2025年, 完成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1∶5万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 预计需要部署1∶5万图幅1020幅, 对2017年前已开展的330幅须对照规范进行修编, 此外需新开展690幅。总体分三个阶段推进:2018-2020年, 覆盖200个城市;2021-2023年, 覆盖138个城市;2024-2025年, 成果验收及资料汇交, 开展综合研究。
  
  三是城市地质调查评价技术标准制定。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地质调查先进经验, 充分总结城市地质调查示范经验, 研究制定城市地质调查评价、城市地质资源环境监测预警、城市地质信息共享服务等技术标准, 修订已经发布的城市地质调查行业标准, 建设完善的城市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体系。
  
  四是城市地质与地下空间探测科技创新。一方面要理论创新。融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多学科知识理论, 以促进人地和谐为导向, 建立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理论;研究不同场、不同尺度地球表层系统扰动变化和再平衡过程, 建立城市多圈层交互带理论;研究制约地下空间资源禀赋的地下岩土水汽要素, 地下多相多场影响因素, 建立地下空间协同规划理论。另一方面要技术攻关。主要包括城市地区地质探测与检测技术攻关、城市国土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技术攻关、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安全评价技术攻关、三维城市地质建模与公共服务技术攻关。
  
  4 新时代城市地质工作的方法论
  
  4.1 城市地质工作带来的机遇
  
  地质工作是为人类服务的, 以人为本是地质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人类活动越发频繁, 人与地球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对地质工作的需求会越来越广泛、深入和迫切。人类活动最密集的地方, 就应该是地质工作最需要发挥作用的地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地质进城”已是大势所趋, 地质工作重心由荒无人烟的野外为主, 向人口和工程密集的经济带、城市转移是必然趋势。某种程度上讲, 不研究城市地质就不懂现代地质, 不从事城市地质工作就会偏离地质工作主战场。为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安全、集约、智慧发展, 在有限的地域构建城市协调发展的格局, 建设“美丽城市”, 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重要基础支撑的城市地质工作有许多可以深度融合的领域, 其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凸显, 市场需要日益旺盛。
  
  城市地质是城市发展与地球科学领域前行并相互促进的一个平台, 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不断发展中的城市地质已成为地球科学的缩影。当前, 城市地质理论观点不断更新, 其服务领域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极大地超越了传统地质的概念, 由此, 从产业发展格局方面构想, 城市地质应紧扣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需要, 立足于从城市的“资源、环境、灾害、空间”等领域服务于城市可持续协调发展, 同时上下延伸构建产业体系。其产业方向不仅仅局限于城市地质调查评价, 而是以此为先导和契机, 构建战略平台, 整合资源, 将产业领域覆盖到城市的地质资源勘查开发利用 (包括地下水、地热、浅层地温能、矿泉水、地质遗迹、天然建筑材料、渣土等资源) ,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 (包含地下地质资源与地下空间场所) 综合勘查开发利用, 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城市“水工环”地质, 农业地质, 旅游地质, 其他可能派生出的相关产业等等, 构建一个以新时代城市发展为服务对象、从地学领域提供整套解决方案的城市地质全产业链体系。
  
  当前, 国家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 正在推进供给侧改革, 地勘单位作为供给方就必须紧盯社会需要、痛点, 提升能力, 为社会提供能够满足需要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 这应该是地勘单位推动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也是其改革发展必须直面的挑战。这次国土资源部出台《加强城市地质工作指导意见》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引导地勘单位主动服务新型城镇化, 推动地质资源绿色开发利用, 促进传统地质工作转型发展。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 无论是资源勘查型地勘单位还是传统“水工环”地勘单位, 都面临新兴市场领域供给能力不足、传统市场需要不足、产业结构急需转型调整升级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审时度势, 把握时代脉搏, 紧盯新时代地质工作主战场, 聚焦城市地质方向, 搭建城市地质产业平台。一方面, 有效促进地勘单位供给侧改革、实现传统“水工环”地质产业延伸转型升级, 有效带动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地热、浅层地温能、旅游地质、农业地质等清洁绿色产业发展, 打造城市地质全产业链体系;另一方面, 围绕城市地质产业定位, 培育人才队伍, 推动科技创新, 提升装备水平, 提升服务能力, 打造核心竞争力, 为地勘单位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综上所述, 通过对城市地质工作的政策形势及需求分析, 直面当前城市地质工作存在的问题, 结合地勘单位改革发展需要, 我们可以形成如下判断:城市地质工作符合国家宏观战略导向、满足社会需求、贴近科技前沿, 引领地质工作发展方向, 宏观政策好、需求旺、机会多, 可以说是与时俱进、前景广阔、大有作为。新一轮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实施, 为地勘单位以此为基础平台, 构建城市地质全产业链体系创造了良好条件, 地勘单位迎来了一次新的产业延伸转型升级的历史发展机遇。
  
  4.2 做好新时代城市地质工作的思路
  
  根据新时代城市地质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和产业构想, 结合当前地勘单位的人才队伍架构和知识结构、装备水平等方面的现状, 要胜任这项综合性、前瞻性、复杂性、艰巨性、挑战性的工作, 有必要从方法论的角度进行梳理,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磨刀不误砍柴工, 思路清晰了, 方法正确了, 工作推进方能做到游刃有余。
  
  4.2.1 观念要更新--变是为了领先
  
  观念可以引领方向, 凝聚力量、指导行动。回顾城市地质工作历程, 1990年以前经历了以保障矿产资源供给为主的阶段, 工作对象主要是岩石圈;1990-2010年, 经历了资源和环境并重、资源保障优先的阶段, 工作对象主要是岩石圈、水圈;当前, 我国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新时代, 要求更加集约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保障生态, 城市地质工作对象随之延伸为整个地球系统, 主体是地球的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由此可见, 新时代城市地质工作以整个地球系统为主要工作对象, 可以广泛渗透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诸多相关领域, 工作方向已从资源保障为主向资源、环境、灾害防治、空间开发利用并重的多目标、多功能、多元化方向发展, 呈现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态势, 无论是工作内涵还是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一切狭隘的、故步自封的观念都势必无法适应新时代城市地质工作需要, 只有开放的、包容的并且融合了以人为本观、大资源观、大生态观、大环境观、大数据观、大市场观的大地质观才能有效指导新时代城市地质工作。
  
  大地质观昭示我们, 需要在城市地质产业体系中构建系统开放的耗散结构, 对内激发活力, 集聚内生动力, 对外开放交换物质和能量, 方能不断提高产业发展势能, 不断拓展业务发展空间。使其具有开放的工作对象、宽广的服务领域、复合的人才队伍、综合的技术手段、共享的成果平台、吐故纳新的造血功能, 这些都是关乎城市地质产业体系能否与时俱进、保持生命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4.2.2 思路要开阔--思路决定出路
  
  城市地质是将地球科学领域的理论、方法技术及成果, 结合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技术新方法, 应用于城市发展的规划、建设与管理, 以促进城市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同时通过其在城市领域的应用来推动地球科学发展的一门基础性、前瞻性、综合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科学。因此, 要搞好城市地质工作, 需要大胆“整合科学”, 即面对某个重大问题和任务, 需要将不同学科、不同科学、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严密组织成为一个整体, 跨界整合多学科知识, 通过跨越相关的学科对现有技术、数据、知识和模型进行变革整合来驱动任务的完成。我们要清晰认识到, 新时代城市地质工作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水工环地质工作领域简单的叠加, 也不是以往城市地质工作简单的重复延伸, 其突出的“前瞻性”特点意味着它的理论体系尚在打造, 它的技术手段需要突破, 规范标准还不完善, 要搞好这项工作, 需要我们站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背景下支撑城市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高度, 站在地勘单位未来发展方向的高度, 以国家战略为引领, 以需求为导向, 树立大地质观, 培养综合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开放性思维、系统集成思维等方面的能力。需要我们跳出地质看地质, “守正出奇”, 一方面要充分用好现有的地质工作手段, 同时要以变化的市场需求为导向, 迎接变化、适应变化、整合学科、创新手段。特别需要注重地球科学各学科之间、地球科学与相关自然 (社会) 科学之间不断交叉、融合、延伸, 在传统地学领域稳扎稳打, 精耕细作, 在地学与各学科间的边缘地带、混合地带、夹缝地带精准发力, 创新思维, 寻求突破。只有这样才能在城市地质理论、技术和实践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 满足城市发展对城市地质工作的需要;才能高屋建瓴, 厘清城市地质产业战略定位, 从组织架构、人财物等诸多要素有效配置资源, 打造好城市地质全产业链体系。
  
  当前, 新一轮城市地质工作已经拉开序幕, 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 着力解决以往城市地质工作暴露出的突出问题, 对以往工作成果采取扬弃的态度, 取其精华、批判性吸收。在实际工作中, 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在工作理念上:由地质调查评价向全产业链方向转变, 由项目向产业转变, 由调查到应用转变, 由应急服务向超前服务转变, 由被动服务向聚焦供给侧主动服务转变。在工作对象上:由单要素向多要素 (空间、资源、环境、灾害) 转变, 由单一主题向综合系统转变, 从浅部向深部转变。在技术手段上:由传统地学技术手段向空、天、地、大数据新技术手段、多学科交叉转变。在成果表现上:由定性向定量转变, 由低精度向高精度转变;由纸介质填图向数字化填图转变, 由行政单元或指定单元向标准图幅转变, 由二维向三维转变。在组织形式上:由单一型专业组织向复合型专业组织转变, 由项目经营向产业化经营转变, 由单一资金来源向多方联动合作转变。
  
  4.2.3 能力要提升--学习学习再学习
  
  众所周知, 一件事要做成气候, 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专业理论素养是基础、先进技术装备是保障。地勘单位要做好新一轮城市地质工作, 就应该立足长远, 整合资源, 构建一支专业多元化, 具备新观念, 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的复合型创新型专业人才队伍。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 城市地质产业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在于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能否做到以城市需要为导向, 有效解决城市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 在地质专业领域充分满足当今城市发展需求。这就需要我们聚焦城市需求, 不断丰富创新提升城市地质工作理论体系, 不断提升装备水平、技术水平。同时还需要我们贴近科技前沿, 充分应用大数据、网络、通信信息、人工智能技术, 形成核心能力, 打造核心竞争力。一些先进技术, 诸如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航拍与多类型高精度遥感数据解译、Lidar技术、In SAR技术、数据采集系统以及云计算、VR等方面的新技术新装备, 我们都有必要根据需要学习、掌握和大胆地应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 数据是战略性资源, 大数据必将成为引领社会变革、提高生产力、发现科学规律, 提升认知水平的新杠杆、新科技。我们应充分利用地质数据资源优势, 加快共享平台建设和资源整合, 推动数据采集与汇聚、处理与服务创新, 充分挖掘地质数据的潜在价值, 使其成为推动城市地质工作的一把利器。
  
  地勘单位当务之急, 就是要组织精干人员, 打造复合型团队。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城市地质动向, 紧盯前沿, 加强理论、技术方面的学习培训, 提升专业技术能力。与此同时, 还特别需要培养团队跨界思维, 整合科学的能力。另一方面, 要注意提升统筹协调能力。新一轮城市地质工作服务对象更为广泛, 已从以往的国土资源部门, 扩展到规划、城建、环保、交通、能源、人防等诸多相关政府部门, 做好城市地质工作必然要与这些部门相互“融合”“联合作战”, 只有学会善于同外行、隔行打交道, 许多工作的推进方能事半功倍。我们还要培养善于将复杂事情“简单化”的能力, 如三维地下空间建模, 一定要注意直面痛点, 关注用户体验, “简洁、明快、实用”, 使用户“听得懂、用得上、离不开”.再者, 我们要努力弥补市场营销能力不足这一地勘单位普遍存在的短板, 在市场环境中, 小到项目拓展, 大到产业化体系的构建, 如果离开强大的市场营销只能是事倍功半。
  
  4.2.4 市场要引导--服务满足需求、获得市场
  
  一个城市地质方面的项目, 特别是市场项目要落地是曲折复杂的, 需要我们在市场经营中做时间的朋友, 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 久久为功。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 市场是可以引导的, 好产品具有示范效应, 样板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市场拓展阶段, 超前服务、及时服务、主动服务尤其重要。首先我们需要让城市管理者认识到, 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 城市可持续协调发展需要充分考虑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地质环境安全条件, 需要充分利用地热、地下空间、地质遗迹、地下水等四大地质资源, 而城市地质工作能够在“空间、资源、环境、灾害”等领域为城市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我们可以选定几个政府关注的城市痛点, 精准对接城市在其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需求, 突出重点, 精心设计成果表达形式, 提供一套行之有效、体验优良的解决方案进行演示。既可以是城市地质工作的成功案例如北京奥运会、世博会场馆、雄安新区等等, 也可以精准聚焦城市需要和痛点, 选定城市一块有代表性的小区域作为试验田, 先期开展城市地质三维建模工作, 做出阶段性成果, 让政府直观体验城市地质工作成效。通过这些方式, 树立用户信心, 使其对城市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实用性、有效性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进而推动供需双方构建长期战略协作关系, 促成项目落地, 从而逐步打开市场。
  
  5 结语
  
  当前, 我国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城市地质工作宏观环境向好, 新一轮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即将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展开, 这就为地勘单位在城市“空间、资源、环境、灾害”等领域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了契机, 进而为地勘单位产业延伸、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地勘单位要围绕国家宏观战略, 主动为“美丽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当务之急要提高认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建设队伍、提升能力、开拓市场。抢抓城市地质工作带来的机遇, 整合资源, 建立新的工作平台和工作机制, 打造城市地质全产业链体系, 推动地勘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地质调查局。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方案 (2017-2025) [M].北京:中国地质调查局, 2017.  
  [2]何中发。城市地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上海地质, 2010, 31 (3) :16-22, 48.  
  [3]李金发。新时代我国地质工作思考[EB/OL].  
  [4]宜章县国土资源局。2017年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姜大明部长重要讲话摘编[EB/OL]. (2017-05-22) [5]朱堂华, 郑江。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事项地质工作转型升级[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7 (4) :14-17, 25.  
  [6]王盘喜, 程新涛。当前我国地质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发展方向浅析[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7, 30 (8) :27-31, 48.  
  [7]刘天科。对大地观指导下的大地质工作的思考[C]//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2005年年会学术论文集。北京: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 2005.  
  [8]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EB/OL]. (2017-03160)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7-02-28)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
好优论文定制中心主要为您提供代做毕业设计及各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辅导服务。 网站地图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以及一些期刊杂志,所有论文仅免费供网友间相互学习交流之用,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定制中心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