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论文定制热线

热门毕设:土木工程工程造价桥梁工程计算机javaasp机械机械手夹具单片机工厂供电采矿工程
您当前的位置:论文定制 > 毕业设计论文 >
快速导航
毕业论文定制
关于我们
我们是一家专业提供高质量代做毕业设计的网站。2002年成立至今为众多客户提供大量毕业设计、论文定制等服务,赢得众多客户好评,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写作老师大部分由全国211/958等高校的博士及硕士生设计,执笔,目前已为5000余位客户解决了论文写作的难题。 秉承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创造价值的理念,我站拥有无缝对接的售后服务体系,代做毕业设计完成后有专业的老师进行一对一修改与完善,对有答辩需求的同学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为你顺利毕业保驾护航
代做毕业设计
常见问题

一种移动电子设备私密通信的外设功能模块设计

添加时间:2020/06/11 来源:电子科技大学 作者:周俊
本文主要研究实现一种以现有移动电子设备为基础平台,在其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新增具有私密通信理念的外设功能模块。
以下为本篇论文正文:

摘 要

  传统的移动电子设备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性、个性化的需求。以功耗低、体积小、功能多为标志性特点的便携移动电子设备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保证便携移动电子设备功能的基础上使产品更具有便携性和对个人信息的保密性逐渐成为消费者和设计制造者关注的重点。

  半导体行业及制造业的发展促使便携式移动电子设备产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移动电子设备成为行业的发展的主流方向。便携式移动电子设备的发展主要是内部电气性能、模具设计及用户友好度的发展,其中电气相关的发展更是直接与便携性相关联。器件选型、空间布局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私密性通信是近年来兴起的热点领域。人们在满足日常需要的前提下,开始关注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具有私密性理念的便携设备随之融入各行各业及日常生活。私密性的保护包括对使用者音频、视频及操作的保护。具有常规便携式产品特点又拥有私密通信功能的移动电子设备成为市场追逐的焦点。

  本文主要研究实现一种以现有移动电子设备为基础平台,在其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新增具有私密通信理念的外设功能模块。新增私密性模块以消费类电子和移动电子设备为载体,能充分体现其设计理念,增加产品的经济效益。本文对所需要的 N810 平台、声频定向模块、液晶变视角显示膜模块做了简单的介绍和技术分析,并根据课题的各模块功能要求和系统的预期目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总体设计方案及各部分的具体技术路径。

  本文对系统各模块的功能和系统整体性能做了详细的论述。包括硬件平台的设计方案、各接口电路、系统驱动程序及应用程序等。给出了测试的基本环境和测试参数。对本文所做的工作做了总结并对以后的努力方向做了展望。本文所作的工作适用于绝大多数移动电子设备,对移动电子设备模型样机的设计制造提供了基础,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市场利用价值。

  关键词:移动电子设备,私密性,模型样机,电气集成,控制系统

电子电气

ABSTRACT

  Traditional electronics devices can't meet the consumer requests on the persity and inpiduation. The portable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the advantages of low power consumption, small size, function and more marked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into people's daily lives. Ensuring the benefits from function of portable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s, consumers and manufacturers focus attention on the product's portability and the confidentiality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semiconductor industry and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makes that portable mobile electronics industry has changed profoundly, and multi-function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s became to be one of the mainstream directions of the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portable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s mainly include improvement of internal electrical properties, mold design and user friendliness, which is related directly with the portability, device selection and layout tha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Private communication is a new focus rising in recent years. Meeting the daily requests of people, the more attentions began to be paid to the protection of personal privacy. Privacy concept has subsequently formed into a portable device industries and daily life. The protection of privacy involves aspects on audio, video and operation. The devices have conventional portable communication function also have a private mobile electronic functions became the focus of the marke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existing platform of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s, we added the peripheral private communication modules to realize the new ideas in private communication on the basis of its original function. The adding privacy module carried consumer electronics and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s, can fully realize their design concepts and increase the product profits. In this paper, we did the simple description and technical analysis to the required N810 platform, Directional Speaker module, and View-angle changeable LCD film module. According to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d system expectations, we developed design program and specific technical method.

  Also, we did a detailed exposition on the function of each module and integrated system, which includes the hardware platform design, the interface circuit, system driver and application procedures, and giving test environment and test the basic parameters. At the last, we summarize the work and seek the direction to put forward efforts in the future. This work applies to most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s, and provides a foundation to the prototype designing and manufacturing of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s. Furthermore it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and the commercial value.

  Keywords: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s, private-communications, model prototyping, electrical integration, control system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电子设备尤其是便携式移动电子设备提出了新的功能要求。激烈的竞争加速了研究开发,个性化的产品层出不穷。本文正是出于探索在高密度环境下集成更多电气功能设计方法的目的,结合课题研究的背景,探讨移动电子设备模型样机的电气集成。

  1.1 课题背景

  以移动电话、PDA 为代表性的便携式移动电子设备已经深入的影响了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消费者对产品各项指标的要求也更高。能成功的设计并制作出一款受消费者喜欢又能创造巨大经济利益的产品已成为商家占领市场的关键。如何能发挥好移动电子设备的功能,充分体现其性能,同时还能延长系统供电时间等技术问题成为移动电子设备的发展方向。

  本课题源自 2008 年 UESTC-NOKIA 国际合作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移动电子设备的模型样机在高密度情况下的电气集成技术与工程实现方法。利用现有的相对成熟的市场产品作为研究开发的基础平台,按照课题要求进行相关功能模块的电气集成设计及实现,为新一代移动电子设备的概念设计与样机研制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可靠的实现方法。并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使模型样机不外辐射、不受干扰、功耗低、体积小,在包括器件选型、PCB 设计、电磁兼容设计、结构设计等方面增强系统可靠性。

  1.2 课题价值及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将两个具有私密性功能的模块集成于相对成熟的移动电子设备终端,并以 NOKIA N810 作为系统研究平台,在保持其原有风格及功能的基础上增加这两个功能模块,并通过单片机等微处理器实现原系统与功能模块的通讯和控制,同时为了更好的还原移动电子的运行平台,选择了在 ARM 平台上模拟便携式移动电子设备对新增功能进行开发集成。使该产品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也更好的解决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本课题的研究涉及到电路设计、软件设计、抗干扰设计、电磁兼容性设计及结构设计等。旨在多约束条件下集成系统功能模块,通过实际的设计和实现,论证在移动便携电子设备内高密度电气集成对系统功能的影响。对于移动便携设备的小体积市场化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下,现代制造业的相互竞争变得愈演愈烈[1].全球制造业正在全方位广泛而深入的采用现代技术。功耗低、体积小、功能多的移动便携电子设备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常备品。如何才能使移动便携电子设备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缩小体积,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也成为设计者研究的重点。

  在不断加速技术研究、提高更有市场力的产品功能外,如何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价格、最优的质量、最高的性能和最好的服务已经成了影响未来企业竞争力的、赢得市场和用户的关键所在[2].其实质就是利用现代设计方法来提高产品本身的设计能力。

  在产品制造领域,为了降低前期的开发成本和开发风险,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先设计制作模型样机,再批量生产[3].而从成本角度则都不约而同的以手板加工为首选。手板也叫样板,主要是在产品研发、测试,展示、市场开拓等阶段过程中,产品未正式定型和未有正式定单前所做的样品或样机、样件、模型等[4].它对产品研发的修正、周期的缩短、成本的降低、风险的回避、市场的开拓等有着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作用[5-6].

  为了能有效的降低开发成本,保证产品在市场上的稳定性,对于一款产品的设计往往要经历方案设计、功能设计、样机设计、样机试制、批量生产的这样一个过程[7].其中在样机设计和样机试制的环节往往要反复循环多次才能有理想的模型样机。对于成熟的企业,只会在模型样机试制成功,各项指标都达到要求后才会批量生产成品机。因此模型样机成了举足轻重的环节。好的模型样机设计能为产品开发带来极大的经济利益。同时,由于模型样机具有预研性质,对于开发者而言,不用过多的考虑样机设计失败所带来的后果。能处于放松的状态进行相关的设计试制工作,从开发者的角度也节约了生产力。模型样机的设计可以是实体的,比如样机外壳、样机结构甚至是硬件电气功能。也可以是虚拟,采用虚拟装配技术,将实物做全比例的仿真,各类仿真平台也为虚拟设计提供了优秀的平台基础。设计人员可以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通过一系列的模拟,并通过反复的修改和测试,最终使产品性能达到最优。模型样机设计的实现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整个制造业的产品设计水平和性能,对制造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8].

  1.3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制造业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以前由卖方、生产商决定的市场转变成了由消费者决定市场的趋势。制造商不得不根据用户体验设计产品,才能从根本上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性价比及种类的需求。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成为消费者追逐的目标,这无形中提高了对产品设计的要求。设计环节决定整个产品的优劣。通过设计模型样机甚至是少量的体验样机,针对样机做反复修改,从而完整的实现预期功能。可以有效控制成本、质量及其他不定因素。缩短开发时间、降低开发风险。

  自上世纪末期开始,国内外就有机构开始对私密通讯移动电子设备的研究。

  通过建立人机交互环境,从视觉和听觉上实现保护[9-13].私密性通讯设备主要体现在人机交互上,利用高敏感 CCD 采集图像[14-15]、多相位阵列麦克风[16-17]、投影键盘[18]等改变信息输入方式,从而达到对私密性的保护。

  消费类电子产品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移动电子设备作为功能集成的先驱,是到目前为止,将功能整合得最完善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移动电子设备的发展更多的是设备内部电子元器件的发展,伴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快速普及,体积小、功耗低、性能全的芯片成为了发展目标。中国由于接续着全球产业链的转移,成为了最大的芯片消费国。欧美、日韩等 IC 公司占据的高端市场绝大多数的份额,国内公司则在中低市场打拼,产品难以跟上现代技术发展的节奏。由于移动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未来极具成长性的市场前景为学术界和工业界提供了发展机遇。国家在最新一期的五年规划中,将关键芯片、专用芯片的研究再次提高战略规划的技术创新重点。

  1.4 课题研究任务

  本文主要阐述了基于 NOKIA N810 为基础平台的移动电子设备模型样机的电气集成。对以原型机为平台的系统整体架构设计、芯片器件选型、硬件电路设计、软件设计、操作系统移植、设备驱动程序、电磁兼容性及相关应用程序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从设计、实施、调试多个步骤对开发过程进行了论述。

  课题前期进行了深入的文献调研和背景分析,针对课题的背景、来源,分析了移动电子设备模型样机在目前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对课题任务的分析,明确了课题所需要完成的主要内容,确定了课题的基本设计实施方案。提出了基于硬件平台的移动电子设备模型样机设计方案。并针对所要增加的两个功能模块做了简单的介绍。以模块化的思想,提出了基于硬件结构设计方案。不仅在 N810 平台上增添了新的功能模块驱动电路还结合移动电子设备的硬件特点,搭建了以 ARM 处理器为核心的嵌入式硬件平台,模拟移动电子设备上新增功能模块的应用提供硬件平台。以硬件平台为基础,设计了在单片机平台上运行的相关程序、搭建了在 ARM 平台上稳定运行的操作系统并修改移植了引导程序、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完成对 N810 的部分通讯和人机交互界面的修改。并根据电磁兼容原理及相关标准,详细论述了移动电子设备电磁干扰的产生、传播以及对电子设备所造成的影响。对如何抑制电磁干扰,增强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做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抑制措施,就移动电子设备模型样机 PCB 的抗干扰设计及注意事项做了论述。

  最后对课题研究所做的工作做了总结,给出了各功能模块的性能测试参数指标及测试数据。总结了整个课题研究成果,以及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提出了本论文的意义所在,同时指出系统的不足及以后的努力方向。






  第二章 基于便携式私密通信设备的总体设计
  2.1 私密性功能模块简介
  2.1.1 声频定向功能模块
  2.1.2 变视角显示膜功能模块
  2.2 模型样机平台
  2.2.1 基于 UMPC 的方案
  2.2.2 基于 N810 的方案
  2.2.3 各平台方案比较

  2.3 模型样机设计任务与需求
  2.3.1 模型样机硬件设计要求
  2.3.2 模型样机软件设计要求
  2.4 系统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模型样机硬件系统设计
  3.1 模型样机控制系统
  3.1.1 8051 单片机的概述
  3.1.2 模型样机控制系统原理
  3.1.3 单片机控制模块硬件设计
  3.2 以 ARM 为核心的模型样机控制系统
  3.2.1 ARM 概述
  3.2.2 ARM 控制系统原理
  3.2.3 ARM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3 模型样机电源管理
  3.3.1 双电源管理
  3.3.2 系统供电模块
  3.3.3 声频定向扬声器驱动电路
  3.3.4 变视角显示膜驱动电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型样机软件系统设计
  4.1 单片机控制系统
  4.1.1 初始化系统
  4.1.2 系统中断服务子程序
  4.2 ARM 控制系统
  4.2.1 Linux 操作系统移植
  4.2.2 系统驱动设计

  4.3 基于 N810 平台的软件设计
  4.3.1 重定义模型样机显示区域
  4.3.2 模型样机的人机界面设计
  4.3.3 N810 与单片机的通讯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模型样机电磁兼容设计
  5.1 模型样机电磁兼容设计的相关标准
  5.2 电磁干扰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5.2.1 电磁环境的组成
  5.2.2 模型样机的电磁干扰传导

  5.3 模型样机的电磁干扰抑制方式
  5.3.1 对干扰源的抑制
  5.3.2 改善地线系统
  5.3.3 增强屏蔽技术
  5.3.4 滤波技术

  5.4 模型样机板级电磁干扰控制
  5.4.1 模型样机板级电路设计
  5.4.2 模型样机 PCB 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模型样机系统测试
  6.1 功能模块测试
  6.1.1 模块工作指示
  6.1.2 双电源供电
  6.1.3 DC/DC 转换
  6.1.4 周期信号测试
  6.2 模型样机联调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移动电子设备模型样机的设计经历多次方案的修改和多种不确定因素的论证。在诸多的方案细节和技术细节上都出现过难题,众多问题都得以解决。在几乎苛刻的硬件体积要求下,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① 基于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② 基于 ARM 为控制核心的控制系统及周边外设的硬件电路设计;③ 多种电源输出方式的电源管理硬件电路设计;④ 单片机平台上的相关软件设计;⑤ Linux 系统移植及驱动程序设计;⑥ 对 N810 样机的人机界面及部分通讯功能的修改;⑦ 对个模块功能及系统功能进行测试。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对移动电子设备模型样机的设计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实现了课题预期的相关目标。该样机在硬件上实现了通过下层单片机对外设的协调控制、配合新增功能模块的人机界面修改,用户能直观准确的获取新增模块的功能状态。在设计思想采用模块化的结构方式,不管是硬件模块还是软件模块均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各模块可以方便的移植至其他平台。对以后同类样机的开发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虽然,本文针对移动电子设备样机做了一些工作,但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也是今后努力和发展的方向。

  ① 双电源模块在供电时对自身的监测可以准确的判断电池寿命,同时均摊各电池组负载,使系统能有更长的工作时间;② 在 DC/DC 转换模块上,选择与移动电子设备功能更匹配的专业转换模块,从根本上解决功耗、纹波及体积等各参数指标的要求;③ 合理的优化系统各软件代码,使系统能有更快的效应速度,节省更多的资源。

致谢

  七年的电子科大生活一晃而过,在即将告别母校之时,籍此机会向那些曾经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文是在我的导师杨平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设计到最后完成,杨平教授都付出了极大的心血。期间杨平教授不仅在技术理论上给予了关键性的方向引导,而且在实践中给予了耐心分析和帮助。杨平教授高瞻远瞩的学识、严谨的治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研究作风,对新事物的敏锐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使我终身受益。在此,谨向杨平教授致以深深的敬意与诚挚的感谢!同时感谢王丛岭、石明全、苗强老师在整个过程中给予的无私帮助,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非常感谢机电驱动及控制研究室的单联柱等全体同学在我完成课题以及学习和生活中给予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三年来与他们一起交流和学习,获益匪浅。在此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李杰。 面向产品设计的数字化功能样机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 2008:1-8
  [2] 潘军。 虚拟产品开发及其若干支撑技术研究[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4:2-10
  [3] 王德东,李孝忠,徐雪萌。 电子电气产品机械结构设计综述[J]. 电子机械工程, 2004.Vol.20 No.5:1-5
  [4] 曾锐,平丽浩,翁力群。 电子产品多学科协同仿真[J].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8.10:60-61
  [5] 谢友柏。 产品的性能特征与现代设计[J]. 中国机械工程, 2000,11(1-2):26-32.
  [6] 任卫群,周凡利,张云清。 数字化功能样机系统及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J]. 2003 全国仿真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 494-496
  [7] 王英杰。 论消费电子产品的功能整合。 华东理工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5 No.4 Dec. 2006.:367-369
  [8] 哈斯克尔。贝。 便携式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67-75
  [9] D. Metaxas and D. Terzopoulos, Shape and nonrigid motion estimation through physics-based synthesis[C], IEEE Trans. on PAMI, June 1993, Vol. 15, No. 6: 580-591.
  [10] M. Bray, E. Koller-Meier, P. Müller, L. Van Gool, and N.N. Schraudolph, 3D hand tracking by rapid 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 using a skinning model[C], Proc. of the 1st European Conf. on Visual Media Production, London, England, March 2004: 59-68.
  [11] D. DeCarlo and D. Metaxas, Optical flow constraints on deformable models with applications to face tracking[C], IJCV, July 2000, Vol. 38, No. 2: 99-127.
  [12] R. Urtasun, D.J. Fleet, and P. Fua, 3D people tracking with Gaussian process dynamical models[C], Proc. CVPR, New York, June 2006, Vol. 1: 238-245.
  [13] R. Plankers and P. Fua, Articulated soft objects for multiview shape and motion capture[C], IEEE Trans. on PAMI, Sept. 2003, Vol. 25, No. 9:1182-1187.
  [14] 陈方泉,赵其杰,屠大维,林财兴。 基于视觉的人机交互系统信息交流与控制[J].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No.1,Feb.2006: 5-9.
  [15] M J Savino, E A Fernández, Visual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for Severe Physically Disabled Patients[C]. 16th Argentine Bioengineering Congress and the 5th Conference of Clinical Engineering.IOP Publishing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90 (2007) 012093
  [16] 洪鸥。 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技术及其应用。微计算机信息[J].Vol.22(1-1), 2006:142-145.
  [17] 王冬霞,殷福亮。 一种近场环境下的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方法[J]. 信号处理, Vol.23. No.2,Apr.2007:314-318
  [18] A. Bolduc,G.L.Beauregard,J.R.Lacourse. A Method of Measuring Pressure During Keyboard Data Entry[C].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Conference 1992 IMTC 92 9th IEEE (1992):57-58
  [19] 徐利梅,陈敏,李学生,王祎,徐跃平。 兼具定向传声功能的微型扬声器[ P]. 电子科技大学, 2009:3-7
  [20] 王祎,徐利梅,李辉。 基于消费电子设备的声频定向扬声器系统[P].电子科技大学, 2008:3-8
  [21] CHEN M,HUANG Da-Gui, XU Li-Mei, et al.Research on a novel audio beam loudspearker based on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C].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s and Automation.[S.l.]:IEEE Press, 2005:466-467
  [22] 王俐,卢亚雄,黄子强,邹杰宇,蔡宁。 电场边缘效应对液晶光栅特性的影响[J]. 液晶与显示, Vol.22,No.1 Feb.,2007:61-64
  [23] Chen J,Bos P J,Vithana H. An electro-optically controlled liquid crystal diffraction grating[J]. Appl.Phys.Lett., 1995,67(18):2588-2590.
  [24] 王俐,卢亚雄,黄子强,邹杰宇,蔡宁。 电控平行排列液晶光栅的光衍射特性研究[J]. 现代显示, 1006-6268(2006)12-0057-04:57-60
  [25] 石海兵,黄子强。 低阈值电压集合物网络液晶电光特性的研究[J]. 液晶与显示, Vol.23,No.1 Feb.,2008:21-25
  [26] 李朝青。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118-127
  [27] MCU platform built on 8-bit core raises performance bar[J]. Electronic Engineering Times,Mar.2008 Issue 1515,48-51.
  [28] 何立民。 单片机高级教程:应用与设计[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7:147-153
  [29] 郇玉龙。 单片机实验教学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9-17
  [30] 刘光祜,饶妮妮。 模拟电路基础[M].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10-29[31] 李朝青。 单片机&DSP 外围数字 IC 技术手册[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2.47-56
  [32] 慈艳柯。 MCS-51 单片机芯片反向解剖以及正向设计的研究[D]. 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2:7-18
  [33] 刘文权。 基于 ARM9 的车载定位终端研究及 USB 驱动程序设计[D].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10-19
  [34] John Catsoulis. Designing Embedded Hardware[M],O'Reilly, 2005:58-83.
  [35] 张杰。 具有新型接口的 MCS-51 单片机实验系统设计[D]. 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7-18
  [36] 俞坤师。 基于 ARM 架构的无线数据采集与处理终端的研究与研发[D].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43-51
  [37] 杨雪,郭家虎。 基于 ARM 处理器的 UART 设计[J]. 科技信息, 13,2008:46-47
  [38] 王平。 基于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数字化医疗仪器研究[D]. 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6: 65-82
  [39] AMLCD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Group 1.LTS350Q1-PE1 Product Information.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ssue 02-06-28: 7-13.
  [40] 邱铁。 ARM 嵌入式系统结构与编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308-332
  [41] 斯蒂芬·美瑞努,亚历山大·哈图拉,卢纯,许建平,苏新河,王晓栋。 电源、电子设备及负载供电的方法[P]. 武汉: 凹凸电子(武汉)有限公司, 2008:3-6
  [42] 韩雷,陈创康。 直流设备双电源系统接入[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7:66-69
  [43] 余娟。 功率 MOSFET 管应用研究及主电路设计[D].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25-48
  [44] 王水平,于建国,宣宗强,史俊杰。 DC/DC 变换器集成电路及应用[M].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57-64
  [45] 赵广林。 新型电源集成电路应用手册[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185-188
  [46] 刘国柱。夏都灵,黄子强,杨文君,康桂珍。 低阈值电压柔性 PDLC 膜电光特性的研究[J]. 材料导报:研究篇, Vol.23 No.1 Jan.2009
  [47] 詹荣开。Bootloader 技术内幕。 http: //linux.chinaunix.net
  [48] 张群忠,沈建华。 ARM&Linux 嵌入式系统 Bootloader 的研究与设计[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Vol.23,No.12 Dec.2006:97-99.
  [49] 刘燕。 嵌入式 Linux 音频播放器的设计与实现[D].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22-47
  [50] 姚宗明。 基于 ARM920T 的嵌入式 Linux 通信控制平台设计[D].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23-32
  [51] 张颖超,庄英。 基于 S3C2410 的嵌入式触摸屏设计[J].控制工程, Vol.16,No.3 May 2009:321-324
  [52] 徐粮。 电子设计中电磁兼容设计问题的研究[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No.3 June.2009:65-68
  [53] 高攸纲。 电磁兼容总论[M].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1:5-46.
  [54] 张青山,赵万章,张雪峰。 电磁兼容与系统可靠性设计[J].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Vol.27 No.3 May 2009:229-234
  [55] 周志敏,周纪海,纪爱华。 便携式电子设备电源设计与应用[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290-315
  [56] 李艳春,生一华,黄效艳,高树宏。 电磁兼容接地和抑制干扰研究[J]. 山西电力, No.3(Ser.154) Jun.2009:57-60
  [57] T.C.Lun. Designing for Board Level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Application Note. AN2321 Rev.1,2005:2-47
  [58] 曾峰,巩海虹,曾波。 印刷电路板(PCB)设计与制作[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128-147
  [59] 刘文涛。 PROTEL 2004 完全学习手册[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256-274
  [60] 马晓宇,关丹丹。 汽车电子 PCB 的电磁兼容设计[J]. 印制电路信息, No.5 2009:23-26
  [61] Zhang Yicheng, Liang Haiquan, Hu Xiaojun, WuLulu,EMC Study of an ARM-Based Electronics Control Unit for High Power DC/DC Converters[C].IEEE Vd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 Sep.3,2008,Harbin,China.2-4
  [62] 王翌,陈健。 PCB 设计中的电磁兼容问题[J]. 安全与电磁兼容, No.3 2003:34-35
  [63] Gao Wanfeng , Su Donglin, DaiFei ,WangBingQie,CaoCheng.Method of Systemic EMC Evaluation[C].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2007. EMC 2007:251-255

(如您需要查看本篇毕业设计全文,请您联系客服索取)

相关内容
好优论文定制中心主要为您提供代做毕业设计及各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辅导服务。 网站地图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以及一些期刊杂志,所有论文仅免费供网友间相互学习交流之用,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定制中心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