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第285章
还结党营私?还是以睿王之身压本官?”
厉峥峙心想,御史的脑回路真不一样,且不说睿王不识我,更不会为我这样毫无根基的小吏说话,随即便说道:“耿阙御史,我之过,罪无可赦,大人可参,但峥峙有一事相求,请让我与肇源县灾民共渡灾情,灾情一过,我即刻领罪。”
御史耿阙怒视厉峥峙,说道:“此事,不是你想如何便如何!
你购买粮食的账册何在?”
厉峥峙回道:“我即刻命人给大人取。”
御史耿阙又问:“4500石粮食,你如何打算?”
厉峥峙说:“一是待朝廷赈灾银粮拨付后还与粮商。
二是如朝廷有粮无银,我便归还粮商粮食。
三是如朝廷银粮不足,用今明两年税银支付粮商银两;或免除粮商几年税赋以抵银粮。
我相信朝廷不会伤了为朝廷分担难处的粮商,也不会伤了主动拿粮开粥棚赈灾的粮商和士绅的心。”
御史耿阙仍面无表情的瞪着厉峥峙,随即说道:“此事应由圣上裁断,你怎可越俎代庖?
替圣上做此决断?”
都崩锝愤恨的把账册交与御史耿阙,心想我与县令大人问心无愧,所有粮食,银两都用在赈灾,这个耿阙御史为何一来便不分青红皂白的训斥?
此人自进县衙便黑脸,怒视,县令大人不准我发一言。
我等虽挪用税银,但初衷也是为赈灾,而且县令的全部饷银都补贴到粮仓内,其子饿得首哭,也未曾多吃一碗粥。
御史督察,不管初衷,不论结果,只看对错。
可这世上本就不是泾渭分明,非黑即白,如果朝廷能按时把赈灾的银粮拨付到位,我等早就把税银的亏空补上,也不至于把粥棚的粥熬的一再稀释。
如果当初,我不提议询问年长佃农,也就无提前购粮之事,粮商不追要银子,县令大人不心软支付那一部分银两,县令大人就能挺首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