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3章

    琅华站起身,吩咐萧妈妈,“将萧邑叫来。”

    萧邑很快进了门。

    琅华道:“外面的传言你们都知道吗?”不等萧邑回答,她接着说下去,“你们去将那些传言说得很明白些,几月几日发生了什么事,我什么时候见的韩璋,连续几天去了军帐,又怎么站在城楼上,都传出去。”

    萧邑也愣了,“大小姐……只是要做什么?我们还嫌流言蜚语不够多吗?”

    “是不够多,也不够精细,”琅华眼睛亮起来,“只有将话说清楚了,大家才能知道传话的人是什么意思,他想要做什么。”

    镇江发生了那么久的事,忽然就传遍了京城,谁有这样的本事?

    光凭一两句流言蜚语绝对不会有这样的效果。

    是有人在背地里操纵,现在就是要将这个人捉出来扔在人前,让所有人都看见他。

    …………………………

    今天第一更。

    月票的轨迹从37、33、29、21、17,很华丽地冲了上去。我知道有许多兄弟姐们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感谢大家,这个月想要进前十也不是妄想,因为我们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

    感谢你再也不会遇到第二个我了,成为本书的第九位盟主。欢迎你的到来,这个名字取的也特别的好听。

    感谢覆手繁华管理组,小小乐姑娘的和氏璧,感谢大家的男盆友,黄色天蝎宫的和氏璧。

    第二百一十三章

    蠢货

    沈昌吉有几分的得意,因为关于韩璋和顾大小姐的流言已经传得沸沸扬扬。

    而他闭门不出,就像是在高台看戏。

    就算他不能入宫待在皇上身边,却依然能够搅动的京城风云变色。

    怪就怪这些年京里达官显贵背地里做的龌龊事太多,传出什么事来都不新鲜,都会有人相信。

    “老爷,”沈家管事低声道,“外面传的愈发不像样了,看情形韩家很快就要忍不住,韩将军的夫人已经去了慈宁宫,今天肯定会闹出动静来。”

    韩家要怎么处理呢?

    不管是牺牲顾琅华的名声,还是让韩璋退一步,都是他喜闻乐见的。

    “太子爷让人给您送来了几幅字画和一只黄花梨的匣子。”

    沈管事话音刚落,沈昌吉就皱起眉头,“让他们拿回去,告诉他们不要再送了。”太子没有脑子,那些幕僚在做什么?居然让人送东西给他。

    这如果让皇上察觉,再想得到皇上信任就难了。

    沈管事道:“并不是太子爷府上的人送来的,来的是一个笔墨铺子的掌柜,并没有提起太子爷。”

    沈昌吉脸上露出几分疑惑来。

    沈管事笑道:“是小的看出来的,那画是八真道人的青山图,太子爷曾说过的,欠您一幅青山图……小的也怕不安全,再三地问那掌柜,这东西是谁让送来的,掌柜就拿来了账目,上面记得清清楚楚,是老爷您在铺子里定的画和匣子。”

    这样的送礼方式,应该不会有人知道,太子手里的幕僚总算做了一件正经事。

    沈管事将青山图交到沈昌吉手里,沈昌吉慢慢地展开,仔细地端详,然后笑起来,自从回京后,他第一次感觉到这样的开怀。

    ……

    慈宁宫里,芸娘已经哭成了泪人。

    太后终于将牡丹花都插进了花斛中,叹口气看着芸娘,“现在你准备要怎么办?”

    芸娘咬住嘴唇,“妾身将家中里里外外都打理的好好的,也曾纳妾给将军,是将军不肯要,皇上、太后都赏赐过宫人,也都是将军退回来的。现在国公爷身子这样,家里还不是嫂嫂和妾身在操持,妾身就曾劝过将军,让将军多听听太后娘娘的,将军不肯听。”

    所以才会在这种时候闹出风波来。

    芸娘有意向侧殿里望了望,顾琅华应该没有进宫,“太后娘娘,您说这件事该怎么办?妾身都听您的。”

    太后仔细地想了想,十分慈祥地望着芸娘,“宁王妃最近怎么样?”

    太后提起宁王妃,那就是想要帮韩家,芸娘有几分欣喜,“王妃都很好,王妃前些日子回来还跟国公爷说了好一会儿话,上次说请道士过来也是妾身也问过宁王妃的意思,宁王妃也觉得这件事可行,可是……没想到将军会……”

    芸娘恨不得将满肚子的苦水都倒出来。

    无论怎么样,这一切都不是她造成的,她先要保住自己的名声。

    太后半晌没有说话,然后向芸娘伸出手来,芸娘忙上前扶着太后起身,太后走出内室。

    外殿上都是一盆盆盛开的牡丹。

    太后笑着道:“瞧瞧这花,现在可是精贵的东西,好不容易才长出来的。”

    芸娘应了一声,“也就是太后娘娘宫里才能养出这样的花来。”

    “不是哀家,”太后道,“是它们自己,刚到花期就竞相绽放,这才能被选上来,你没瞧见扔掉了多少盆,这牡丹啊和人一样,想要富贵是没那么容易的。”

    “没有谁无来由地就能身居高位,即便是皇孙贵胄也是一样,”太后说着向内室里走去,“你瞧瞧哀家,不也是在熬着吗?”说着饱含深意地拍了拍芸娘的手背。

    芸娘知道太后很喜欢她,每次只要她进宫太后都会慈眉善目地跟她说话,今天仍旧是这样。

    先帝刚刚继位时与太后情深伉俪,可后来还不是纳了不少的美人和嫔妃。

    太后说的熬,就是这个吧!

    芸娘道:“那妾身……回去布置一下,找到顾家干脆就先将人抬进来,就说帮妾身处理家事。”

    太后端起了桌边的茶杯。

    芸娘道:“只要这件事压下去,将军也遂了心意,妾身就算受些委屈也……”说着眼泪就掉下来,喜欢一个幼女,这种话传到娘家,她是彻底没有了脸面。

    太后深深地望着芸娘,“难为你了,你回去跟韩璋说吧,哀家说的,国公爷身子不行了,他就留在京城,至于那些传言,无非就是纳几门妾室罢了,没什么可怕的。改日就让他进宫谢恩吧!”

    就这样摆平了。

    太后最终是要将顾琅华给韩璋做妾室。

    那她该怎么办?或许该将北院子腾出来给顾琅华,眼不见心不烦。

    反正这一切跟她没有了半点的关系。

    芸娘行了礼从慈宁宫中走了出去。

    宫人立即来收芸娘用过的茶具。

    “扔了吧,”太后淡淡地道,“这也是她最后一次进宫了。”她那样提点芸娘,芸娘却一句也没有听懂。

    她就奇怪了,看起来很伶俐的人,却怎么会那么的糊涂。

    荣国公就要死了,韩家要想保住地位,很困难。因为韩璋在外立军功,荣国公在内理政事这样的局面马上就会被打破。需要一个人站出来帮着韩璋一起走过难关,这样韩璋才能顺利承继爵位,接过荣国公府。

    而这个芸娘,来到她面前,居然向她争辩是谁的过错。

    她用宁王妃来提点芸娘,告诉芸娘她会帮韩家,芸娘却又用宁王妃来告状。

    这种时候,是家族利益至上。

    别说韩璋和顾琅华的事一听就是假的,就算是真的,这委屈也要吞进去。

    芸娘进宫从来都将自己打扮的很富贵,原来她并不明白富贵的意思。没有谁手里的权利是白白得来的,也没有谁一定就会风光。都是要熬,在艰难的时候,帮助自己的家族和身边的人熬上去,即便会冒险,会受委屈,那都是值得的。

    因为总有一天,会站在那个万众瞩目的位置上。

    芸娘不懂。

    所以,在这样的时候,荣国公府不能交到芸娘手里。

    韩家,是她手里少有的利器,她不允许有半点的闪失。

    真是连一个十岁的孩子都不如。

    那孩子进宫讲经,没有提起一句委屈的话。

    所以有些人一辈子都长不大,只能是个女孩子。

    而有的人,虽然没有长大,就已经是个女人。

    这些年,将芸娘配给韩璋,也委屈韩璋了。

    “太后娘娘,”宫人进来低声道,“韩将军递帖子进宫见皇上了。”

    太后笑起来,“好嘛,这么快就开始了。”

    ……………………………………

    看到有同学说,在教主拉票的环节,看成了:这世上不会有第二个教主,所以快投月票支持教主。

    哈哈哈,我觉得这个拉票词比我想的要隆重多了。

    大约大家都感觉到了教主的艰难,所以都来支持教主。

    没想到大家对芸娘反应如此强烈。

    其实芸娘没干啥坏事,她的性格就是这样,看到的永远是自己,关心的永远都是自己,一个小女孩。

    就像太后说的那样,有的人,一辈子也长不大,永远是和女孩子。有的人虽然没有长大,已经是个女人。

    太后处置芸娘这件事上,不动声色,这才是上位者厉害的地方。

    可能芸娘这辈子都不明白,到底在太后面前说错了什么吧!

    第二百一十四章

    威武

    韩璋等在宫门外等着被传唤。

    太阳照着他额头上的汗淌了下来。

    终于来个内侍笑着上前道:“韩将军,听说皇上在永德殿里议事,太后娘娘请您去慈宁宫里歇一会儿。”

    永德殿,是皇帝折腾新奇物件儿的地方。

    去年,皇上和司天监的董礼在永德殿做出了“莲花漏”京里每个达官显贵的府邸都放了一只,为了证明莲花漏“秒忽无差”,皇上特意定了时辰,让所有达官显贵的府邸一起燃放烟火。

    结果自然是人人赞扬君主的功劳。

    从此之后,皇上对这些东西就更加找着迷。

    书法、绘画、算学,皇上喜欢的东西很多,分走了他大部分的精力,对于朝政则偏听偏信身边的人,动的都是些歪脑筋。

    尤其是与太后争斗这几年,弄得大齐政权四分五裂。

    大齐就像一块表面维持光鲜的饼,稍稍一击就会粉碎。

    韩璋握着身侧的剑。

    他见过被西夏抢掠过的村庄,他见过被剥的一丝不挂吊死在林子里的女人,她们都是藩邦诸多小国中的贵族女眷,国破家亡之后,尊严、财富一切让随之而去,留下的是任人宰割的屈辱。

    那时候他就发誓,有韩璋在,就不能让大齐落得如此地步,他韩璋可以马革裹尸,战死沙场,也不能贪图富贵,苟且偷生。

    说到底他能这样肆意妄为,都是因为有大哥在背后打点,现在大哥病中,他能做到的就是让大哥放心,他韩璋能够在外抵御外敌,在内也能撑起韩家。

    韩璋看了一眼内侍,“劳烦公公禀告太后,今日我有要事禀告皇上,改日再去慈宁宫给太后请安。”

    韩璋眼睛眯起,不怒自威,冰冷的声音中居然带着几分的不满。

    内侍没有想到会受到这样的拒绝,立即道:“方才韩夫人刚去了慈宁宫,太后娘娘劝了韩夫人好一阵子……”

    言下之意是韩家先将家事捅到了太后娘娘面前。

    韩璋并不为之所动,“请太后娘娘不必挂心,臣的家事臣会处理好。”

    内侍的脸色也不好看起来,韩璋一副要跟太后闹翻的模样,内侍想要再说话,韩璋却已经转过头去。

    内侍直起腰身,也板起脸来,“韩将军,您这样做恐怕不合适吧,再怎么说也不能让太后娘娘等着,太后娘娘都是为了您着想,您别忘了这些年……”

    韩璋冷哼一声,“你是个什么东西,也敢在这里跟我说三道四。”

    如一声闷雷突然在半空中炸开,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

    内侍吓得向后退了两步。

    宫门口的侍卫也低下了头。

    谁都知道韩将军怒了。

    ……

    内侍上前禀告韩璋的事,“在宫门口一直等着呢,皇上您看……再过一会儿京里的大人们应该都会知道了,到时候又要……”

    “又要什么?”

    皇帝一边望着桌子上的小船,船桨都做得十分的精致,远远看去活像是只真船。

    内侍刚要继续说话,皇帝已经挥挥手将旁边的裴杞堂叫来,“你再说说,桅帆是怎么样的?”

    裴杞堂伸出手来,“大樯高十丈,头樯高八丈,风正则张布帆五十幅,这样一来八面的风都可以催动大船前行。”

    “好主意,”皇帝夸赞裴杞堂,“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裴杞堂低声道:“草民在外经商,从南到北运送货物,自然越快越能抢到先机,想要将买卖做大,就要多花些心思。”

    皇帝连连颌首,“那水密隔舱又是怎么分……”

    皇帝说完话,却发现裴杞堂没有接口,皇帝转头过去,裴杞堂才躬身道:“皇上,恐怕是有要紧的事。”目光落在旁边的内侍身上。

    内侍张着嘴,一脸尴尬。

    皇帝挥了挥袖子,示意内侍,“你接着说。”

    裴杞堂道:“草民先告退。”

    皇帝却不在意,“无妨。”

    内侍也就没有了避讳,“慈宁宫那边传出来消息,太后娘娘说,只要韩将军不要再管两国议和之事,她就会出面帮韩将军解决眼下的难题。”

    皇帝冷哼一声,太后一向很会收买人心。韩璋的事闹腾的人尽皆知,如果太后出手压下来,谁还敢乱说话。

    那个顾琅华,也不是什么名门望族家的小姐,太后直接指给韩璋也就是了。

    皇帝道:“韩璋就回去了?”

    “没有,”内侍道,“太后娘娘身边的内侍去宫门口传韩将军去慈宁宫,结果……韩将军不但不肯去,还怒骂了内侍。”

    这倒是让皇帝没有想到,他来了精神,也就是说因为这件事韩璋和太后终于闹翻了。

    韩璋近几年很少去慈宁宫请安,就算回京也只是象征意义地坐一会儿,都说韩璋是个武人,不懂得应酬,有时候荣国公硬拉着韩璋陪客,也让宾客十分拘谨,不能尽欢。现在出了这种事,如果荣国公身子好的话,就会出来打理,可是荣国公偏偏病了,就要韩璋自己出面。

    皇帝想到这里,吩咐内侍,“慈宁宫那边怎么样了?”

    内侍抿了抿嘴唇。

    裴杞堂悄无声息地退了下去,顺手关上了大殿的门。

    内侍这才道:“太后娘娘气坏了,骂韩将军是个榆木脑袋,然后又说韩家要出一头白眼狼,看来这件事是闹大了,而且……听说……开始闹出闲话的时候,太后的慈宁宫那边也没有让人压着。”

    “太后娘娘仿佛就是要用这件事来压韩将军,只要韩将军向太后低头,太后自然就会安排的妥妥当当,否则太后就不会再管韩家。”

    皇帝坐下来,仔仔细细地思量太后的话。

    什么只要不再管两国议和的事,就会安排的妥妥当当,明明白白就是在威胁韩璋。

    如果韩璋真的一心效忠太后,太后哪里用得着这样做。

    聪明的太后,遇到了韩璋这样的武人,也是没有办法。

    皇帝看向内侍,“将韩璋叫进来,朕倒是想要听听,韩璋到底有什么说法。”

    ……

    韩璋快速走入宫门,来到了永德殿。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