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原来如此,看来两次乌龙事件也把他搞得有点杯弓蛇影了,于是他道:“好吧,那你去给朕打盆洗脸水,然后吩咐准备早膳,等静塞郡王回来了叫他先补个觉,有事还有刘晏呢。”辛文郁很快就办妥了,至于服侍官家洗漱用饭,他倒不是不愿意,可是冯益在一边呢,绝不允许他的差事再被抢了。辛文郁可不敢得罪这位冯大押班,只好继续尽责地护卫,等到刘晏和杨沂中回来后向他们传达了官家的意思。
杨沂中最近被惊吓地不轻,张景部又是淮上开始的中军,所以毫不犹豫地去了公函,要求留下这些兵马与御前班直一起拱卫圣驾。这要不是关西现在驻军太少,他拼着回去请斩也得再挖个一两千人来。
闲话少提,这一日赵官家精神不济,自然没去看什么渭水。休息一日去去乏,第二日就动身西行了。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一千五百人的队伍开拔后,过华州,去临渭,不过三四日便走过去了。杨沂中拉上了刘洪道这个同盟,一同以强硬地态度拒绝了地方官员陪同圣驾游玩的请求,一路上不管在县衙、寺庙还是大户人家过夜,御前班直搜查堪比抄家,赵玖都觉得一个伤残人士一个丫头片子就把他吓成这样,开始还行,但他最不喜欢过度扰民,后来实在忍不住,训斥了他一通,改由刘晏负责行在安全。
这一日已经是十二月十二日了,刘晏看赵官家也是满脸不痛快,于是在中午茶水店里喝水时,小心翼翼地劝道:“官家,正甫兄也是忧心圣驾,方才严苛.......”看他不为所动,又道:“其实凡是官家下榻之所,有所毁坏的,他都是私下自己拿钱补偿的,从不曾以权压人。”
赵官家脸色这才好看了些,但又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只得道:“罢了,十多年了,咱们君臣很多话不必多说,下午让正甫回来当值吧。”
“臣替统制谢过官家。”
“还有,我觉得那个辛文郁不错,身手还行也不多话不抢功劳,等回去就跟张景说一声,并入御前班直吧。你跟正甫商量一二,看谁带一带。”
“是,臣也觉得那是个家世清白的本分人,无怪能入您的眼。”旁边的辛文郁听到了,老实的面孔下不由大喜,赶紧过来叩谢天恩。
下午杨沂中回来,果然没有多说什么,尽心护卫而已。眼看天色将暮,前面就是骊山,这两天赶路急了,都有些困倦,杨沂中道:“官家,骊山上虽有行宫,但之前破坏的厉害,已经不能住人了,不如咱们在镇子上找家大户人家先歇下,反正刘相公(刘子羽)明天就会来迎驾了。”
赵官家有些遗憾,眼看夕阳西下,遥遥望去,骊山辉映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绮丽,怪不得有“骊山晚照“之美誉。
可大晚上地穿过山区肯定不值当,于是四散打听,可一问发现这里没有集中的镇子,要是不想睡荒郊野外,要么折返回二十里外的长弯镇,要么就进骊山找个猎户家将就一晚。
队伍中间起了些喧哗,杨沂中立即暴呵:“谁在喧哗?”
其中几人年纪一看就不轻了,道:“郡王,俺们看着不对啊,都是西军的人,谁没来过长安?这都六七年没有兵灾了,哪里能荒成这个样子?”
杨沂中和刘晏瞬间汗毛都竖起来了,环视四周,刘晏更是顺手拽过一个赤心骑的心腹,高声道:“快,立马进京兆找到刘相公,不,统制,还是你下令。”
杨沂中也不含糊,分了五个人报信,吩咐道:“见到刘相公,立马叫他带上所有兵马前来,他晓得轻重,别的不要多说。”
似乎是为了响应,他的话音刚落几人刚打马而去,忽然山上忽然出现了些火光,星星如燎原,继而一条繁复而漫长的火线出现在远方山中,而且还在不停地延长、蜿蜒与连接。
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像是什么神仙点兵一般,一整条火龙出现在了山间,并因为折叠、重影,形成了一片火海。根本不知道有多少人,眼前的变故把刘晏惊得几乎跌下马来,立马高呼列阵,杨沂中也在有条不紊地指挥,吩咐辛文郁,“若有不对,立即带着官家突围,别的,你都不要管。”
辛文郁郑重称是。久在行伍的他也明白,现在整个队伍出于一个不利的地形,此地是进山之路,狭窄且地势低洼,根本不利于防守更不利于进攻,更别说己方只有1500人,对方还不知道有多少呢?一旦交手,又不是韩岳二位在此,胜算根本不敢说!
更更重要的是,自己这里还有一个无价之宝赵官家,因此立即道:“还请官家下车,先上马,咱们随时准备突围。”贸然走肯定不行,谁知道会不会来一只冷箭。
赵官家还在车里没反应过来,他,马上天子大宋官家,金国西夏都给灭了。然后在自家内地要城之外,遇上敌军了?
但辛文郁等人可不管他反应过来没有,几个人冲上来就给他披甲。
而同时杨沂中在前方组织抵抗,刘晏终于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从容指挥部分御前班直到龙纛下密集汇合,形成一个几乎算是铜墙铁壁一般的防御圈。
他们要的从来不是战胜,更不求自己那一条命,而是保护官家到平安的地方。
这时赵玖已经披甲上马,觉得生命真是怪诞极了,这一路到底犯了哪路神仙?
就在他愣神的功夫,远处一支箭“嗖”地射过来,呼号之声不绝于耳。御前班直和张景部西军也不是孬种,片刻之间,两军就交上手了。
继续求月票,推荐票和打赏,但是卖萌求哦
第56章
夜战后的混乱
腊月十二,赵官家遇到了自己人生中最荒谬的一场遭遇战。但是仅仅四天之后,他就坐在长安旧宫的正殿里,面无表情地看着地上光滑的大理石地板上,使相刘子羽、邢王马扩、镇戎郡王曲端、陕西路经略使胡世将、秦凤路经略使赵开跪了一地,其余官职太小的都没资格进来,外面跪着去!
殿内正中间还有两个被五花大绑的中年汉子。周围的人看着他们的余光那叫一个恨不能生啖其肉啊。你们这些鸟厮的闹出这么大麻烦,搞得我们都成了谋害圣驾的嫌疑人。
邵隆、梁兴,我谢谢你们八辈祖宗。
昨天,赵官家被找到时,胡世将痛哭流涕地告诉他这是一场误会,赵官家好险没一脚踹死他,也就是看人胡子都白了也是找他找的路都要扶着走了,才没动脚。
误会,你告诉我天底下有这样的误会?
但憋屈的是,此事在一定程度上还真是个误会,等到赵官家被迎接进了长安府,接到各方面汇总的消息,才发现老天有可能是在玩自己啊!
先从那天晚上说起,黑暗之中,一旦短兵相接,什么阵型很快乱套,乱战在一起,但是双方指挥官显然都是宿将,很快都发现不对。
首先是杨沂中发现这些人怎么这么像太行山、河东义军的路数,好像穿的软甲也是兵部统一给换得,他还有印象。对方那边也很快借着火光看到了那面龙纛,一时大惊失色,喊道:“快住手,快住手,是官兵,不一定是哪位大王到了。”
见鬼个大王,是官家,我们大宋的官家!但显然是那人没见到龙纛,倒是见过某位亲王的大纛。
不过这人虽然没有见识,却很有威信,这话一传十十传百,倒是勉强止住了攻势。杨沂中这边军纪更好一些,不住制止下很快也分开了。但就是这么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也留下了上百具尸体,御前班直正副统制全部挂彩:杨沂中被大刀劈了在左肩膀上,刘晏脑袋上挨了一棒槌,血流额头。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官家不见了!
官家去哪儿了?当然是被辛文郁带着手下几十个信得过的弟兄趁乱突围了。还是杨沂中下得军令。
杨刘二人真是想杀人的心都有,这时候刘子羽和马扩联袂而来,黑夜山路难行,而且还有山路崎岖,朔风阵阵,两人也是惊恐万分,直问圣驾何在?
圣驾被这群所谓的义军给吓跑了。刘子羽当机立断,命令人将两个头领绑了,立即正法,还是杨沂中一边处理着伤口一边强硬阻止,万一有啥阴谋怎么办,不行,必须留活口。
现在别的都不重要,杨沂中和刘晏也顾不得什么使相亲王的脸面了,一方面赶紧派了信得过的手下搜山检河找官家,荒郊野外狼虫虎豹的出个什么事大家一起死吧。同时,扭伤了脚的刘洪道也出来,义正辞严地问道骊山重地,御驾进长安的路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义军,怎么也得有个说法吧!
你说巧不巧吧,曲端就在这个时候飞马而到,几个关西大员拼凑之下,总算还原了部分真相:首先,赵官家认为马扩领导的太行山义军敌后抗战能力非常好,为了以后必须保留一部分,还把李彦仙那边的邵隆部划了过来,但是河北不能待了,就去关西河东,结合一些人训练游击战术山地战术,没准儿哪天就用上了。
但是在北伐之后百废待兴的大背景下,地方官很难欢迎治下有这么一群官兵,屡屡扯皮,最后还是刘相公霸气接收了他们,允许他们在凤翔府(今宝鸡)的秦岭余脉练兵,为此还协调了赵开和胡世将,官大一级压死人,两位经略使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可是前几日刘子羽接到御驾将至的消息,已经下令停止长安及附近一切军事活动,迎接圣驾,但谁知道这帮混到不仅不听,还觉得秦岭那几个小山丘都练腻歪了,跑到骊山来试试。
这一试不要紧,把我们官家搞丢了。
天将大亮的时候,赵开和胡世将两个大员也被搀扶着,跌跌撞撞地跑来,脸色异样的惨白惊恐,显然已经知道这事儿有多大了,待听说官家不见,二人却是齐齐跌坐于地,真是一个欲哭无泪啊。
刘子羽和马扩固然是天大干系,他们也好不到哪里去,杨沂中也没空跟他们废话,曲端部麻烦把这些义军看起来,以防他们来个鱼死网破,剩下的人赶紧带着信得过的人去找官家,什么相公经略使的,都动起来吧!想想自己昨天也是糊涂了,辛文郁本身不是关西子弟,更没有来过京兆府,黑灯瞎火地他知道往哪儿去找刘相公?
刘子羽身居高位,想的更多,皇子才刚开蒙,万一不忍言之事发生,那西辽、高丽、女真哪个不想来摘桃子,就是国内那些旧势力,难道不会借机复辟?国朝大好局面毁于一旦,他就是万死也难恕其罪。
事实上,还真如杨沂中想的一般,辛文郁瞅准时机带着官家跑出来,身边只剩下十余骑,等向西南跑出了二十里,找到了镇子,他才赶紧先服侍官家休整,结果可能是冷风一吹,加上去年北伐的亏空还没补回来,赵玖好巧不巧还发烧了,这可把辛文郁急死了,忙抓了大夫看病,一点看人手又觉得不足,不敢分人去报信,只好先等着。现在他也是惊弓之鸟,不敢相信地方官了,不然很快就到蓝田县。
万幸赵官家底子不错,两副药下去,睡了一整天,第二日也就退烧了。他就是装模作样,毕竟也当了十多年官家,把给看病的大夫请来,和颜悦色地先谢过又给了双倍诊金,先安抚了一下老人情绪,然后又聊道:“长安乃关西首府,怎么昨天骊山附近火光冲天,这儿治安这么不好吗?”
那老郎中看这位富贵的官人态度和蔼,总算不那么害怕了,说道:“官人若是外乡人,还是近日别来长安了,乱啊。”
赵玖心里狐疑,面上却更为难,道;“老人家,我的扈从昨夜吓着了您,我十分过意不去,但是我也是无奈,不瞒您说,我本是御营前军的岳魏王的幕僚,乃是来找曲郡王办些私事,不得不去啊。可照您说来,长安可是有了什么大变故?”
老郎中越发叹息,道;“哎,还不都是那些当兵的,哦,我不是说魏王。老儿虽是关西人,也知道岳家军军纪天下第一,当年灭西夏的时候都秋毫无犯。官人看着也是实在人,我索性直接说了,长安的刘相公非让太行山那伙什么义军在附近练兵,练兵不在军营里,却在山上搞什么野战军。我们镇上不少猎户日子都没法过了,而且这些人难免下山采买什么的,那个军纪,别说比岳王爷了,就是韩家军当年也比这强多了。”
赵玖对此倒是不奇怪,当年接收宗泽的东京留守司兵马时,他就明白这些义军的基本素质,尤其是太行山久在敌后,敌我立场立得住就行了,军纪方面马扩也要求不了。
可问题是现在不是已经北伐成功,皆为宋土了吗?你刘子羽马扩干什么吃的,还有就驻扎在旁边的曲端,不会上密札啊!
赵官家心中暗暗皱眉,心里也觉得奇怪,又问:“那老人家,那些义军是每个山都要练一遍吗?那骊山虽然现在破败,却有行宫啊,又是长安门户,刘相公这么纵容他们吗?”
老郎中道:“那倒不曾,他们虽然不是......就不是东西,好歹也是知道君臣之道的,何况听人说御驾从南边来长安府过年,刘相公万万不能容他们如此的,您昨天看到的可能是什么误会吧。”
赵玖心里多少有了些猜测,温声谢过,又问这蓝田县令如何?自己总要在这里养几天的,老郎中直说这是位种家的小郎君,五月的时候才恩荫上任,没听说什么作为也没见什么恶行,这里毕竟是西军多,见着他还肯卖一二面子。于是又拿着赵玖的赔礼,感慨着还是岳家军好摇摇晃晃地走了。
他一走远,赵官家立即点出两骑,带着他加盖了私押的密诏命令蓝田县小种县令前来,不得不说,有的时候上百年的忠诚还是很值得让人赌一把的。
小种县令也没有辜负他种师道之孙的名声,一接到信,确认无误后带上县内所有的武装力量(县衙衙役、官差)玩命一样跑来,万幸他还是见过驾的,一到客栈立刻下拜,口称死罪,看到皇帝无碍后才飞马报告长安,在那条古道上遇到了带着几个亲随的胡世将。
丢失了三天的大宋天子终于万众瞩目,呸,这种事好听吗?值得大张旗鼓!悄悄地被重兵护卫进了长安城。
关西重臣自刘子羽以下长舒了一口气之余,也知道这事太大,别管文臣还是武将了,自发地免冠跪地请罪。
赵玖却是没理他们,先去看了杨沂中和刘晏。刘晏头上伤的不轻,还在昏睡,赵玖没有叫醒他,倒是杨沂中见着赵玖,真是忍不住就要哭了,天知道他这几天把自己吓成什么样了。
赵玖让一脸胡子拉碴的杨沂中哭了一会儿,看他要说话,道:“先不要多想了,好好休息。这次御前班直损失不小,还要抚恤和补人呢。”看他还是欲言又止,方冷笑道:“朕知道,再多的巧合,这也终究不是斤沟镇(韩世忠前军作乱射杀御史),要是没人做局,朕这十二年的官家白做了!”
杨沂中这才放下心来。
继续求月票、打赏和推荐票。
第57章
赏功罚罪
赵官家没有也没必要骗杨沂中,这次重大的事件有偶然的因素,比如他们提前了行程,比如梁兴和邵隆都没见过他本人,但要是没提前被算计,他们疯了在骊山这样一处特殊涵义的地点玩夜战演习?人家义军只是不够严肃,不是傻子。
当然,这俩人也不太靠谱也是真的。就说这个梁兴梁小哥吧,当年不服马扩调遣,北伐时听说岳飞拜了河北路元帅,竟然擅自脱离部队去寻故主,结果遭遇主力当面大败。本来国战期间赵玖没空计较想着岳飞愿意要也行,但岳飞多么重视军纪的人啊,坚决不肯和稀泥,斥责了梁小哥,明言如果再不回去给马扩请罪,他这就斩了梁小哥以正军法。岳飞的脾气谁不知道,梁小哥儿只好抹着泪走了,这次居然赶上了决战,而且还真发挥了山地游击的特色把耶律马五部扰地欲生欲死。
至于邵隆,虽然李彦仙拍胸脯说他表现极好,但是就赵官家所知道的他在没被招揽前之恶事,一度考虑要不要把他填了鱼塘。
要是他赵玖不幸在阵前驾崩或者摔个半身不遂,他们俩结局就不说了,半个关西的文武大员都得去西天报到,夸张点说,把完颜娄室都达不到这成就,你俩给达成了。
赵玖想着转出了这两人休养的偏殿。昔日纵横天下的大唐帝国一去不复返,自龙首山的樊川北走,横亘六十里之大明宫,象征着万国来朝的超大建筑群,已经在黄巢、李茂贞和朱温的不断努力下成了断壁残桓。现在长安的这座行宫其实是在早已在中唐就沦为养老院的兴庆宫的遗址上改建的,比之汴梁的延福宫都差远了。也就一个召见群臣的大同殿和供皇帝休息的沉香殿能看,别的也就是个壳子。
所以赵玖满腹心事,却也很快到了大同殿,当然也看到了这一地跪着的大员,一个个如霜打的茄子。沉吟了一会儿,道:“彬甫,静塞郡王伤着,你先将这两个人带下去,审问一番,怎么就敢在朕的必经之路上演武?”
这也是应有之义,人家虞允文本身就是军事统计司一把手,邵隆和梁兴本人都没有意见。只有梁兴喊了一句,“官家,俺对不住你,千刀万剐,都是应该的。可是,可是我老娘她啥都不懂.......”
赵玖没好气道:“朕还没叫你去死呢,押下去好好回话。”
底下众人心里都不由嘀咕,这一万个理由,攻击官家御驾,不死还有第二条路吗?就算官家仁慈,看在北伐有功的份上,不追究家人也就是极限了。
殊不知赵官家还真不想让他们死,不是对这两位劣迹斑斑的义军首领有多喜欢,而是处置了他们,这事儿也就定了性。那马扩怎么办?刘子羽怎么办?
一旦定为误伤、冲击御驾,刘子羽铁定得去职,削职为民发还本地是他赵官家仁慈。马扩去一切职爵,以罪人身份去琼州跟黄潜善作伴也绝不会有悬念。
就是两位经略使和周围数个州府的主官,除了一个误打误撞的小种知县和把辛文郁送来的张景,没有一个人能不吃挂落。要知道长安是关西首府,关西又是整个大西北的中心,如此大动,即使是赵官家也怕动荡不安。
可问题在于,这事就是赵官家压下去,也很难做到啊,一场夜战动静不大,但是他丢了三天却把关西官场几乎吓丢了魂,怎么可能瞒得住?传到中枢哪里,别说是赵鼎,就是一向将刘子羽引为心腹的张浚也会力主从严从重处置的。
他要是像当年对胡寅一样,不讲道理力保,吕好问也会反对到底,赵鼎张浚会对他彻底失望,李纲得在老家撞死抗议。再有威信也不能这么胡来。再有,这么干他以后也不敢离开东京了,和御前班直干起来、把他这个皇帝逼得失踪三天要是能不被处罚,那不是鼓励反对分子行刺吗?
真当他赵官家又是搞土改又是追夺恩荫,还动不动灭个国没人想要他的狗头啊!世界上从来都不缺刺客,御前班直这次已经尽力,老虎还有打盹的时候呢。
赵官家确定自己不想遇到个博浪沙大力士事件。
不过想到了胡寅,他忽然就有了点灵感,当时被迫接受两块垃圾的时候实在是很恶心,但后来发现废物也是可以利用的吗?要不,就是反动旧势力勾结太上皇挑拨,谋刺圣驾?
好像很说得过去,力度理由都是那么说得过去。
不过这事儿急不得,他考虑了这一会儿,曲端等武将还好,胡世将等年老的已经开始晕乎了,赵官家赶紧摆出态势,“行了,都是大员,体面一些。既然尚未定罪,都给朕起来,有的是事情做呢!”
刘子羽心思早颓,可到底官家没事,于公于私还是没到心如死灰的程度,于是道:“臣等俱有罪,失察致官家......”
“有罪当罚,但有功更该赏赐。现在诸位要先为功臣议功。”赵官家此时可没空顾及他的心理健康,直接道:“此次事件,虽未定性。然而御营中军左部张景麾下正将辛文郁于乱中护驾突围,朕病中多赖维持,当属功绩第一,诸位卿家可有异议?”
当然没有异议!
别说大家现在前途渺茫,不敢违逆圣意,就是按照他们本心来说。辛文郁这次都几乎能算救驾之功了,是他把官家带走了,大家着急上火找了三天,可问题是这不仅是御前班直统制杨沂中的军令,而且当时黑灯瞎火敌友未明,万一一个不忍言之意外,大家只有一起去死了。
所以一屋子重臣只有感激这位小将士的份,那会在这种事情上跟人家过不去?
赵玖颔首道:“刘卿、胡卿,你们都曾为兵部尚书,该如何封赏为好。”
刘子羽赶忙拱手道:“辛正将大功,成例之上应该从厚加恩。将其提拔为统领,再加其父朝散大夫,加其母、其妻县君诰命。”
胡世将补充道:“还应该并入御前班直,护卫圣驾。”
赵玖点点头,道:“别的朕都觉得甚好,可是这两天我还问过辛文郁,他尚未娶妻,正好,朕知道以前殉国的京西南路颍昌府知府孙默之侄女也在济南,也是忠贞之后。赵开,朕记得辛文郁的父亲辛赞还给你当过下属,你给写封信,替朕做这个大媒吧。”
孙默都哪年的事儿了,刘子羽仔细想了半天,才依稀记起来记起来这是建炎二年听说的,当年金人南下时,颍昌府知府孙默便赶紧收拢兵马,让通判裴祖德主持着退到颍昌府最南面的郾城防守,但他本人却去阳翟接自己家小。对此,裴祖德一面守着郾城,一面弹劾孙默贪生逃遁!
随即,完颜银术可南下,直接在阳翟杀了不肯投降的孙默,却意外的没碰郾城。然后宗泽闻讯,自然是临时保举了裴祖德,知颍昌府。
结果,金人退去后,孙默的家人居然带着孙默之前未发出的文书去寻刘汲告状,而按照这封文书所论,裴祖德根本是听别人说金人不会来了,然后特意邀功买欺骗孙默去的阳翟。
当事人都死了,这事儿注定是无头公案了,但孙默守节而死总是板上钉钉的事实,追封品级本也很高。他本人真是济南附近人,那么遗孤照顾一下合情合理。
殊不知这都是赵官家和辛文郁商量好的,“官家,这些都是臣该做的,不求什么封赏的,但您能不能给我赐个婚啊!”
长安古道上,因为大腿中箭得以和赵官家一起坐马车的辛文郁在得到表扬时红着脸说。赵玖也是无聊,非让他讲讲,“我和孙家妹子是邻居,她比我小两岁,我们长一块,玩在大明湖边上,长辈们早就说好了。可是那年刘豫建国的时候,他们家跑得慢,孙家妹子的爹就被抓着当了个伪官,后来王师收复失地,歼灭伪齐,倒也只是将她家爹爹削职为民。但我爹恨其不能守节,与之割袍断交,也在不许臣提这门婚事。臣不肯,他就要给我说亲,要不臣也不能跑到关西来当兵。后来臣就想着自己闯出一番事业,叫我爹答应。可是官家问臣,我就只好说实话,我就想娶孙家妹妹,十月份的时候她还给我来信了,等了我四年,我再不娶她,她也扛不住只能嫁给别人了。”一会儿“臣”,一会儿“我”的,可见真心加害羞。
赵玖听得一愣一愣的,这大明湖边的孙妹妹怎么跟戏词里唱的似的,不过赐婚这事儿当然可以,但理论上这个时代的主流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赐婚那是两家都说好了皇帝给个彩头,比如赵鼎儿子结婚;再不就是虞允文这种特殊情况,没啥说的都是为了抗金。
辛文郁看官家似乎在考虑可能性,或许是这些天相处也熟了点胆子大了,说了句:“官家,或者您让人传这个意思,我爹肯定答应。他平生最佩服您,常恨自己没有早生二十年为您马前卒,就是死在尧山也无妨。”
人家话都这样说了,赵官家还能说啥,再说人家小情侣自由恋爱听着也挺美好的。反正赵玖自己就没这福气,而且是两辈子都没有。他又问这位孙妹妹的家世,巧了,还真跟个忠臣有五服内的亲属关系,那就更好办了。
话回到这里,赵开倒是还记得有这么个下属,明明是个搞财政的爱好居然是耍刀,已经告老还乡了,但既然官家吩咐,自然回答一定办好。
赵官家不知道的是,要不是他这个决定,自己二十年后就不会又多了一个狂热粉丝和大宋历史上第一位边塞词人。
第58章
四方反应
有辛文郁打底,剩下的就好办了。杨、刘二统制有护卫官家不利的嫌疑,可人家终究是拼死护驾了,只好一人转一级武勋,另有赏赐。不过到了他们那份上,看到官家平安什么赏啊罚啊都不重要了。
小种知县也算是护驾出力,虽然刚刚上任不好再提拔了,还是加封了其母诰命,并且勉励他好好努力不要辜负家族百年名声。把人家孩子都感动哭了。
最后,这次护驾死去的御前班直、赤心骑有三十八人,好巧不巧还有个东蒙古的王子。必须从厚从优抚恤,东蒙古王那边赵官家亲自解释一下,厚加爵位,余者交给杨沂中处理。
大臣们本无异议,但是到了战死的义军士卒这里,争议就大了。
或许是为了避嫌,诸多大员力主不能算阵亡,他们是去干什么死的?不给开棺戮尸就不错了。
结果赵玖标准地沉默了好一会儿,忽然笑道:“曲大,你也别怪你比不过韩世忠和张俊,就这担当大局四个字,你就比他们差了一层。”
要说这殿中最为无辜的就是难得今天没打算长嘴的曲端。义军不受他节制,他也是临时在驻防彰化军补充骑军,虽然知道义军一些行为,但有刘子羽、马扩甚至是关西实际主帅吴玠,也轮不到他管,就是这次乱子太大,他担了个知情不报的嫌疑而已。
而且在看到火光的那一刻他也意识到要遭,疯狂骑马而来,终于还是没赶上,还落了个看守义军的差事。
可赵玖哪里给他辩驳的机会,道:“建炎元年,韩世忠刚刚收编了一批贼寇为官兵,这在当年是常有的事,可他竟然没管理好,以至于前军射杀朝廷的御史,惊得行在众人以为韩世忠反了,让朕赶紧跑。中间的事大家都知道,可韩世忠亲自了解了那名前军统领和几个心腹后,却能告诉朕前军两千多人若是一起杀了会出大乱子的,万万不能如此。这就是你们口中五毒俱全的韩世忠,那时就能有如此见识。”
“若说那时还是情势特殊,建炎七年,张俊部右军统制张宗颜无诏过大河与金人交手,结果当面大败损兵折将。也就是现在的年轻人也都记得的‘三大案’了之一,张俊当时就跟朕说,张宗颜此举他也很愤怒,但是战死的士卒都是听命而行。军队要是不能令行禁止,那还能称之为军队吗?所以即使有罪,罪也在将官而不士卒。”
话都说到这里了,谁还不明白官家这就是拿曲端当个筏子,表达自己的意思,要是别人曲端早开嘲讽模式了,但面对着官家,他只好捏着鼻子认了,道:“是,秦王和齐王见识高远。臣也以为,战死的义军若不能正常抚恤,那么对于军队战斗力不利,只是这话马总管不敢说,所以臣只好代劳了。”
马扩才是真正的最大责任人,眼下哪有心思计较这位同僚的能文能武,只好叩首,谢过了官家恩典。
唉,敌后辛苦多年,等到太行义军算是正式归队了,他主官必须要为太行义军争取足够多的待遇,为此小心做人,根本不敢得罪任何人。可没想到还是这个结果。
若不是官家仁慈,他马扩连着这五千多人一起被打成叛逆,真是一点也不冤枉。
但即使官家仁慈,中枢那边也不会放过的,这已经是原则问题了。
只是可惜,当年为抗金与家小分离十几年,好不容易团聚,荣华富贵没享过,却又要跟着他受苦了。
他想的一点也不错。
赵官家这个年过的很忙,比他更忙的就是整天负责搬运奏折的冯益和李秀之。没错,这次“长安附近义军吓跑官家”事件太过骇人听闻,在最短的时间内发酵,引发了整个大宋的震动,根本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
反应最快的当然是离得最近的韩王吴玠,他本人仅带了数名亲卫过来问圣躬安,看着赵玖真没事差点没哭出来,但他也在请罪之后正式弹劾刘子羽管理不当,马扩失职。
他这还算厚道的,就在陕北本地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人又圆滑,没看清官家真正的意思前也不好把人得罪死了。
东京那边可就没那么温柔了,按说最先开炮的应该是御史中丞,他组织言官对刘子羽、马扩等人进行弹劾,这些人按照规矩就必须在家里写奏疏辩解,刑部大理寺参与调差,如果没有大的翻转,皇帝就可以根据心意处置——只要不太离谱。
但上任不足三个月的范宗尹范中丞不知道是不是业务还不熟练,吕公相都听说之后直接后仰晕倒一整天了,醒来后指挥着儿子的请安奏疏都写好了,他居然还没有发动起来。
几名侍御史联袂来讨个说法也被这宪台给哄回去了,我的天啊,新官上任三把火,你居然这样躺平模式,是一个言官头子该干的事吗?年轻人火气大啊,胡寅的三弟,年仅二十七岁的御史胡宁直接把自己不作为的顶头上司参奏了。
这下,写折子自辩的成了范宗尹。
倒是如此严重的军事问题,各大帅臣都有了反应,韩世忠、张俊、王德毫不避讳喊打喊杀,李彦仙在坚持立场的同时也不免请罪,他给推荐的都是什么人啊!岳飞倒是关注皇帝安危之后,也在密札中隐晦提出关西不能乱进而整个河东、大同、宁夏甚至巴蜀一起乱。
这个时候,再不拿出点东西来简直显得东京两府和那个姓范的废物一样了,腊月三十,天气阴阴沉沉的,将要下雪却未下雪,一向避嫌的首相赵鼎忽然请各位同僚下衙后去府上喝点新得的汾酒,邀请的不仅是理论上自己这一派的吏部尚书陈公辅、礼部尚书赵元显和副相刘汲以及开封府尹阎孝忠,还有包括木党成员的张浚、兵部尚书权邦彦和户部尚书林景默。
随着年末各种政治活动的增多,以及大量的政治议题被提到了日程上,都省相公赵鼎和枢密使张浚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起来,唯独两人还记得教训克制许多。但这不是在这档口,出了要命的义军攻击御驾事件吗?
终于来了!
小林尚书看着枢密使张浚没有丝毫犹豫地答应了,自己也紧随其后。
谁也不是傻子,范宗尹除非是不想干了,否则这么敷衍,必然是受了指示,那么谁能指挥得动一个半相之尊的人呢?当然是远在千里外不肯回京的官家!
都是随驾十多年的老人了,谁还看不出官家的一些倾向。他们这些人,既是官家的心腹,又是朝廷的重臣,两者一致又不一致,端看官家怎么选择。
但无论如何,东京中枢这边都要有反应了,难道还等着胡寅带领燕京官员参奏后照本宣科?于是,下午时分,赵鼎一边整理心神,一边照例去先去宣德楼对面的旧尚书省看着中低层官员领了新年赏赐,以度年节。
张浚则是按照往年惯例,又亲自带着一些物资,让人驱骡车往太学而来,准备慰问少数家贫不得返家的太学生。
也不知道是故作镇定还是自己给自己打气。
所以从下午开始,一直在景苑首相府邸迎客的是赵相公的次子赵潼。待到未时末,两位大相公才算压轴到来。
结果两人坐下还没开始说话,忽然有人急报,“相公,有皇城司的人紧急求见,说是在杭州逮捕了一个欲要翻墙谋害渊圣的贼人。”
众相公脸色齐齐一变。居然是陈公辅最先开口,道:“此人是谁?可有交给大理寺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