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这一下就让平静的家属大院沸腾了,新车啊!一百多两百的东西,谁舍得买,都拖家带口的,只能看看,根本买不起。
第23章
从中传话
家属院里沸腾后,大家伙看到向美美坐在陈伟后座,哪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恭喜恭喜,喜糖!喜糖!”几个小屁孩围着下车的两人,眼神亮晶晶的。
向美美闹了个大红脸,只说今儿没带,等结婚的时候给大家发。
都是看着姑娘长大的,这些人也能理解,连忙把不懂事的小屁孩拉走,有些小孩闹腾,还吃了家长两巴掌。
两人这才舒了口气,相视一笑,把自行车在楼道里锁好。
他们来的路上想到了要买锁,幸好钢铁厂大院门口有,就买了一副。
两人美滋滋的进了向家。
“阿姨,这对耳环和戒指,是我代我妈的赔礼,她说话直,心思不坏的。”陈伟掏出两个首饰盒,并打开给张及第过目。
女人怎么可能不知道金首饰的价格,张及第很是惊讶,没想到陈家挺大方,她正忙着给鸡拔毛,瞅了一眼:
“成,你放着吧,我这一团乱,大伟有心了,爱吃啥菜,晚上我给你整一个。”
陈伟又拿出手表,也是打开给张及第看了一眼:“我不挑食阿姨,都可以。这手表是凤凰牌的,美美一眼相中了,您看看。”
毕竟是一大笔支出,张及第也满意了:“成,你们晚上早点来啊,我这炖了鸡,趁热喝。”
陈伟很有眼色地说:“谢谢阿姨给买的自行车,我骑回去行不?给家里人看看。”
“就是给你们小两口骑的,你回去吧,路上小心点啊。”
张及第越看这女婿越满意,满脸笑意的说。
毕竟在彩礼环节给足了她面子,张及第想要的都有了,甚至还有多,她还能说什么呢?
等他出门,张及第瞥了眼桌上的首饰,扭头冲屋里喊:“美美你出来,把你的东西收拾好。”
在屋里坐着的向美美很开心,她总算有了尘埃落定的安全感,这一阵和娘为了婚事不知道生了多少闷气。
这会儿听见喊她,立刻出来了:“娘,我这就收拾,对了,我在首饰柜台遇见了一个大姐,她小女儿18了,是跟你一个厂里的,叫王春婷,跟我差不多高矮……”
张及第越听越糊涂,她女儿平白无故说起这人干啥?
她停下拔毛的动作,看了眼向美美:“你直说想干啥?”
“这条件,和大哥配得上不?”向美美蹲下来帮她娘拔毛,从小也没少干,动作麻利。
她声音压的小,看了眼隔壁兄弟三个的房间,怕被向立国听见。
张及第在脑海里仔细想想,摇摇头:“煤炭厂那么多人我咋记得,等我去厂里寻摸下,叫王春婷是吧?有名儿就行。”
别小看群众之间的关系网,尤其是张及第这些大妈们,八卦传的老迅速,县城东边出的绯闻,过不了一天就能传到县城西。
煤炭厂,王春婷,这两样关键信息就够了。
另一边,陈伟骑着锃光瓦亮的自行车回了陈家。
火柴厂大院也是对这个十分感兴趣,纷纷过来围观,一些亲近的长辈还过来祝贺他抱得美人归。
嗐,他们又不瞎,陈妈去找了几次陈阿婆,还都去的钢铁厂大院,哪怕不去问,随便打听打听也知道为了啥。
这会儿买了新自行车,难道为了显摆?
谁舍得两百来块钱买这玩意儿,肯定是有需要呗。
陈伟正为难呢,他妈拿着瓜子和糖下来了,给大家伙一分,总算把他救出来。
到了家里,陈妈先坐定:“你那车怎么回事?没给美美买手表吗?”
她既然出了手表钱,那就是给儿媳妇的,这臭小子怎么给买了自行车?难道……
面带喜色的陈伟说:“娘,这是美美的陪嫁,花了180元!”
“那向家没说什么?”陈妈见识过张及第的锱铢必较,没想到居然一下这么大方。
这车子一买,彩礼直接就花了一半,张及第想必干不出让女儿带两身衣服出门的糟心事,按这架势,她娶儿媳妇没亏啊。
“没,我去买手表的时候,美美就说带了两百和票,我俩一起去买车,还专挑最好的二八大杠买,差点就不够钱呢。”
陈妈一听,这媳妇确实是为了小家着想,亲家母还同意了,说明这亲家找得好!
她脸上难免带了三分笑意,毕竟向美美长得好不说,家里也没什么拖累,还能帮她儿子搞事业,这样好的媳妇还能说什么?
“你这傻孩子不知道贴点?对了,美美的手表、首饰买了啥样的?”意识到儿媳妇靠谱的陈妈,脸色缓和多了。
知道婆婆这一关帮媳妇过了,陈伟松了口气,连忙说:“给她买了凤凰牌的手表,160元,她心疼咱,百达翡丽的表一拿出来说两百多,她立刻就叫柜员拿走不要。
首饰买了金戒指,3克多好像,我记不太清了,反正花了16元5角。”
他把一些细节稍微换了个说法,立刻让陈妈对新儿媳妇满意得不行。
第24章
定下来
听到儿媳妇不拿贵的,选了价格适中的手表,陈妈对十多块的戒指也没那么在意了:“你眼光好,会挑媳妇!”
“妈,向家为了给咱挣面子,还给了美美钱去买了对金耳钉,比咱这少点,也花了十块多,他家真疼女儿。”
10块2也是十块多,没说错吧?至于这个钱,他用自己存的私房钱贴上。
陈伟掏兜,把钱拿出来:“这是剩下的钱,手表160,戒指16块5,统共还有23块5给……”
“给什么给,你自己收着,都要娶媳妇的人了,兜里还没点钱像话吗?”陈妈白了他一眼。
“在这些大件上你们大方点没什么,过日子手别这么松,该节省要节省的,家里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你俩要攒点钱生娃,好好过日子。”
陈妈习惯性地叮嘱,突然想到这两人都是职工,一年工资都五百多了,心里感叹现在年轻人的日子比他们好过得多。
等到傍晚,四人再次出发,陈伟载着陈阿婆先过去,陈爸陈妈在后头跟着走。
到了钢铁厂大院,两家大人坐在一起吃饭,这会儿就不比中午时候的剑拔弩张了,气氛特别好。
向家有工作的人平时在厂里吃,所以家里的方桌不大,这次男方来了四个人,女方这边三个,就有点坐不下。
张及第预料到了,去借了别人家的圆桌面铺在方桌上,这才解决了问题。
对手表和首饰满意,张及第看女婿顺眼了,对着陈家也说话客气,话里话外还捧着陈妈。
毕竟是女儿的婆婆,真把人得罪死了,受苦受难的不就是向美美?所以张及第愿意为了女儿做恶人,也愿意放低姿态。
这席面很丰盛,七菜一汤,有鱼有肉,汤是炖了一下午的香菇鸡汤,香得人流口水。
再加上陈阿婆在中间好话不断,吉利话一句句地冒,一家人吃得宾主尽欢。
“……两好并一好,车子有了,手表也有了,咱们往后都是好日子!”
陈阿婆收了陈妈6元的红包,席间卖力的活跃气氛。
大家伙把菜吃得差不多了,就由张及第一锤定音:“明年五月一定亲报日,我们和美美上门,到时候就麻烦亲家了。”
现在还有一个月就年关了,总不可能急急忙忙定亲报日,所以定在明年五月一也成。
陈伟知道他俩的亲事是真的走上正轨了,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陈爸陈妈何尝不是呢?
满口答应着:“不麻烦不麻烦,等过年的时候,叫这毛脚女婿来给你们搬煤买菜,随意使唤。”
还没结婚,都是男方表现的时候,虽说彩礼收了,定亲报日也定了,可只要没结婚,都有翻脸的可能。
陈爸陈妈可不想到嘴的鸭子飞了,毕竟花了这么大代价娶的媳妇,多使点力气献殷勤是应该的。
两家亲亲热热地送到楼下,陈伟和陈爸陈妈、陈阿婆一起走回去,自行车留下了。
陈阿婆手里拎着一壶酒,还有两个红鸡蛋、两斤米,这是女方家给的谢媒礼。
她喜得合不拢嘴:“哦哟,亲家真是大方,原本给一壶酒就成,还给鸡蛋、米做什么?”
张及第也舍不得给这么多,可想想她家六个娃,这才成了一个向美美,底下五个还得靠媒婆呢。
万一礼给轻了,媒婆圈里都不搭理你,手里的好资源不透露出来,介绍的都是歪瓜裂枣,那是害了孩子一辈子的事。
“那是求你呢,美美妈肯定是为了大舅哥发愁,这都17了,儿媳妇影都没看见。”陈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回忆一遍那些有合适女孩的家庭,陈阿婆满心火热:“她家这么大方,我指定给她家找个般配的。”
男人嘛,长得平头正脸的就差不多,看向家多疼爱向美美,一出手就是自行车,家境多好,不愁找不到好对象。
虽说正式工可能介绍不了,可陈阿婆知道的临时工女娃都有五六个,挨个去说说。
她这边事业心满满,陈妈立刻摇醒了她:“姑妈,这大伟都成了,你看三妮儿的事?”
一瓢冷水给陈阿婆清醒了。
她笑得勉强:“哎哟这事是真难办,侄媳妇不是我不帮你,可你也看见了,我说了起码五家吧?三妮儿不同意啊!”
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嫁不出去咋可能呢?
是陈三妮太挑了。
这姑娘要男方家境好,工作好,最好还能给她弄份工作,想啥美事呢?
陈妈也后悔:“她大姐能接班顶替,那不是因为柜台站着,大妮婆婆年纪大了受不住吗?三妮咋有样学样?”
“我说了父母双职工的,三妮嫌兄弟三个不一定能轮到工作;说了男方是临时工的,她嫌长的矮;男方是正式工,她还直说人家脸上有胎记,太丑,我能咋办嘛?”
陈阿婆是真委屈,陈三妮19岁没嫁出去,她作为姑婆,还是个媒婆,怎么可能没给三妮说亲?
可姑娘心高气傲,看不上啊!
第25章
换亲?
灵光一闪,陈妈小心问道:“姑妈,你说三妮和向立国咋样?”
刚刚虽说不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可吃完了酒席,张及第把几个孩子叫出来认认人,陈家是看到过向立国的。
“长相倒是配,可向立国是临时工,他家不一定要没工作的媳妇。”
陈妈见陈阿婆犹豫,立刻加把火:“哎呀,不是说高嫁女低娶媳?姑妈你去给说说,要是说亲成了,谢媒礼我按照这次向家给的,加倍!”
两壶酒,四个红鸡蛋、四斤米啊?
陈阿婆虽然不看好这一对,可还是答应试试:“……成,我去试试,不成别怪我啊。”
“哪能怪你呢,家里几个孩子让姑妈操心劳力的,走,上我家给姑妈喝口糖水。”
两人在陈妈家去做陈三妮的工作去了。
陈阿婆把向家一顿夸,不说彩礼那些矛盾,只把光鲜的挑着说了:
“……人挺好,给你弟媳妇买了自行车180元眼都不眨一下,不是重男轻女的,人也长得帅,是钢铁厂临时工,可他爹是六级工,还怕没手艺没工作?
师父哪比得上亲父,向红旗给向立国传授一两招绝技就够他转正了,只是考核时间没到,你觉得这家咋样?”
陈三妮心里老愿意了,毕竟下午骑回来的自行车做不了假,而且她弟对向美美这么执着,人肯定漂亮,亲哥再丑能丑到哪去?
她自己知道,19岁已经是很紧迫的年纪了,不能再挑。
心里后悔,在三年临时工的时候没有抓住机会找个好对象,现在好了,轮到别人嫌弃她。
这回听说和向家结亲,总算点头了。
陈阿婆见搞定了女方,就去和向家说,开了话头就被张及第拒绝:“不成,陈三妮大立国两岁,没工作。
而且我同事的儿子去说过亲,正式工她都瞧不上眼,我们立国只是个临时工,两人配不上。”
这就尴尬了,陈阿婆再怎么缓和也没用,只能无奈回家。
不过她给陈妈和三妮的理由就委婉多了:“人说了,起码和向立国一样是个临时工,毕竟是长媳,人家要求高点也正常。”
母女两个无奈对视一眼,换半年前还成,现在真没有。
陈家这边愁云惨雾,向家那边却是蒸蒸日上。
一家五个上班的,向立国的行情立马蹭蹭往上涨。
之前好姑娘生怕嫁进来扶养五个弟妹,长子媳妇不好当,哪怕有愿意的姑娘,张及第却不满意。
可这会儿向美美成了正式工,向立党也成功去了煤炭厂做临时工,压力变成了助力,好姑娘们就多了起来。
其中还有一个姑娘毕秋是张及第托媒人去说过亲,却被婉拒的。
“起码要跟我一样,是个正式工吧?”
张及第现在还记得毕秋拒绝的话,却听到媒人说是给毕家老大说亲,难得笑了一下。
媒婆一看以为能成,立刻激动了:“毕家就她姐弟两个,毕秋和毕胜,这姑娘自己考上了正式工多厉害。”
“你不用说,我知道。”张及第既然去说过亲,那肯定是知道情况的。
毕老爹和媳妇就生了俩,毕秋17岁和向立国一样大,毕胜还小,才10岁。
若说起来毕秋确实厉害,一张嘴皮子能说,靠自己成了商场里的售货员,她娘去的早,小姑娘十岁就当家做主,是个长媳的好料子。
不然张及第也不会看上她。
毕秋的优点很明显,缺点更明显,毕竟是只有个弟弟,没了妈,毕老爹前年低调地娶了一个带两女儿的寡妇。
“哎呀,我跟你说,毕秋不要彩礼!”媒婆脸上也带着诧异,她做媒婆多年,还是第一次见正式工女人出嫁,不要彩礼的。
张及第是真愣住了:“这是为啥?”
把要求放这么低,那肯定有诈,她反而更谨慎了。
媒婆叹了口气:“造孽哦,毕老爹后娶的的那个媳妇四十了,谁知道还能怀孕?加上生下来是个男娃……”
好嘛,接下来的剧情不用想也知道,亲爹变后爹了。
果然,毕老爹老来得子,孩子身体弱,总是进医院,短短几个月家里穷了,在新媳妇枕边风下,要把毕秋嫁出去给小儿子换奶粉钱。
要强如毕秋哪能答应,大闹一场,把弟弟带出来住了。
在媒婆的诉说下,这一段格外精彩,张及第听得张口结舌。
“这毕老爹糊涂啊,小儿子哪靠得住,现成的大女儿儿子搞离心,傻吧?”
媒婆连连应是:“对,现在毕秋没招了,她不要彩礼也愿意嫁,就是出嫁要带着毕胜。”
这哪能行?
谁家都不容易,谁愿意养一个10岁的孩子?现在还好给口饭吃,可再过几年长大了呢?
要找工作,要娶媳妇,要分房子,后头麻烦大了去了。
这么一算,甚至比彩礼还贵。
张及第听得手直摆:“不成,我不同意,彩礼我备好了,毕秋我之前高攀不上,这会儿也娶不起。”
毕秋是人可以,但这种条件谁能答应?
第26章
气运之女(1)
媒婆也明显被拒绝过多次,一点不气馁,继续劝:
“哎哟红旗家的,你别急,毕秋说要是不行,就把她弟留在叔叔家,每个月给十块钱,她自己的工资出。”
这更不行!
短期来看确实十块钱不多,可小两口不能同心协力携手共进,中间的隔阂只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