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3章

    屋顶全是青瓦,房间的墙则是红砖,里面的墙涂了石灰,地面是很平坦的石板。

    环视一圈,张及第特别满意,就是啥都没剩下:“他们搬得太干净了也,耗子洞都要带三斤粮走吧?”

    不过想想也没啥,开开心心叫亲朋好友帮忙搬东西了。

    第38章

    分房子(8)

    这房子明显是胡家祖辈精心打造的,每一处都用的最好的材料,连顶上的房梁都老粗一根。

    一番检查下来,只有厨房顶上的瓦片碎了一些,其他全都很好。

    张及第安排了向立国拿着瓦片去买,其他人就一起回家搬东西。

    搬了两趟,向红旗才回来。

    因为过户麻烦,而且过户了还要开证明,把户口本从家属大院迁移到胡家这里的街道办,两边跑也要时间。

    没搬的就只有床这种大件。

    向红旗二话不说,拿了扳手几下卸了,然后把床板分开,让几个男丁一人带一部分走。

    三姐妹的床也一样操作,只兄弟三的床没拆,桌子椅子也留给小夫妻俩。

    至于其他的,小夫妻俩慢慢添置吧。

    搬完大家都累了,张及第撑起来给大家做饭,并制止了陈家人要走的想法:“暖灶饭越多人吃越兴旺,你们干嘛走?”

    这一次搬家因为人多,很快弄完了,陈家人甚至吃了饭,也赶的回去下午上工。

    向绵绵他们累得躺了会,还是起来收拾东西。

    所有东西都收着,现在要一一找出来归位。

    胡家祖宅的房间不小,每个都二十多平,向绵绵拥有了自己的独立卧室,不知道多开心。

    但是这样一来,床就不够了,只好去买。

    爸妈还睡之前的床,向美美和向丽丽也用高低架子床切分的两张床,向立国在钢铁厂没搬过来,所以就要买向立党、向立华和向绵绵的床。

    旧物市场这种单人家具还不少,张及第搬新家高兴,顺带手买了老板半买半送的桌子。

    “喔对了,有没有棉被啊?”张及第刚走出门,一拍脑袋又回来了。

    这么冷个天,没棉被咋睡。

    老板摊手:“没有,旧棉被太多人要了,掺点新棉花弹弹就能暖和,您去别处问问吧。”

    好嘛,向丽丽和向绵绵有了各自的床,可还是只能挤在一个床上睡,因为她俩之前一起睡在架子床下边。

    向立党和向立华也是一样,有床没被子。

    向美美倒是懂事,把自己准备陪嫁的几床被子抱了出来,被兄妹几个推了回去。

    “干啥呢这是,又不是不能睡,天冷了睡一床暖和,姐别跟我们抱出来,等会儿弄脏了!”

    向立党按住向美美要开嫁妆箱子的手,他虽然才14,力气却大得向美美都推不开他。

    这里头都是向美美攒的,搬家的时候大家都注意轻拿轻放,这会儿怎么可能因为单独睡,动用她的嫁妆。

    向美美挣扎两下,还是没推开向立党,只好作罢。

    她这才意识到,这个三弟已经是个14岁,能说亲的大男孩了。

    向美美停了动作,向立党也换了笑脸:“姐,你攒几床被子不容易,我们这都说旧被子旧一辈子,这可不成!”

    这句谚语意思是,新嫁娘用旧被子陪嫁,会用旧东西用一辈子,反正嫁妆被子谁都不能睡。

    陪嫁被子只能是新的,要么干脆不陪。

    向美美心下熨帖,也就欣然接受大家的好意。

    晚上的时候,她在厨房用柴火把水烧热,给大家的热水瓶里装好,塞进被窝,这才安心的回房睡觉。

    张及第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躺到床上默念:难怪都把长女看作家里的宝,确实懂事体贴。

    至于向红旗,下午眯了会儿,又去值夜班了。

    倒不是工友排挤他,主要是向红旗自己试验过后才发现,他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做事效率特别高,所以经常值夜班。

    一家人在胡家安定下来,张及第念叨着明天去拿张纸写了向家,把门口的胡府牌匾遮盖住,翻身睡了。

    第二天,要上工的几个人都起早了些,他们怕迟到,因为住远了一点。

    好在大家伙预估时间准,不耽误上班。

    留守在家里的三个小孩看着外边的雪,干脆窝在被窝里继续躺着,暖和舒服。

    几个来打探热闹的邻居见敲不开门,也就怏怏回去了。

    过年几天的快乐,很快就过去了,一转眼,元宵节都过了。

    向绵绵以及全国学生要迎来噩梦:学校开学。

    她不是真正的8岁小孩,向绵绵欲哭无泪地背着书包去学校。

    没办法,这根本违抗不了,她算了算,小学已经读了一年,还有四年,初中还要读两年,高中两年,八年好像也还好。

    现代十二年寒窗苦读,六十年代只需要九年,已经很好了。

    向绵绵安慰自己,八年而已,没事哒很快就过去啦。

    也幸好,可能是从小帮家里干活,学校的同学没有那么的幼稚,说话做事都像个小大人一样。

    除了体育课还是喜欢玩踢毽子翻花绳。

    向绵绵每次到了这个时候只能托腮看着,她属实玩不来。

    踢毽子肢体不协调,手脚不听话,翻花绳没那么巧的手,全是新花样。

    不过不合群的孩子也有,她就不算太独特。

    第39章

    定亲报日

    日子一天天过,天气渐渐回暖。

    大家换上了春装。

    桃红柳绿,绿草如茵,上班的青年们朝气蓬勃,是非常好的时代。

    稻谷春种的时候有春雨,大家伙都说今年肯定有个好收成。

    前三年给大家饿怕了,每个人都瘦的可怜,去年秋天秋收勉强算丰收了,大家伙吃饭还是按计划来。

    谁都不敢浪费粮食。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饿过的人才懂这句话。

    系统在向绵绵上学期间就像失踪了一样,完全没出现过。

    不过向家这段时间太出风头了,顺利的拿到几份工作,还换了房子,怕惹眼他们都尽量低调。

    直到五月一这天。

    向美美的婚事已经到了约定的时间,这天大家都休假,向红旗和张及第准备好女儿的生辰八字,写在红纸上,带着向美美去了陈家。

    一同去的还有向立国这个大哥。

    带他去,一是让他知道定亲报日的习俗和流程,毕竟十月一就轮到他去王家了。

    二是他要带着喜饼和给陈家人的礼物,这是娘家哥哥给妹妹撑的腰。

    两家人已经很熟络了,陈妈觉得向美美这姑娘命里旺夫,看把陈伟旺的,转正升职分房子,才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陈伟就跟以前一个天一个地了。

    张及第觉得陈伟这女婿不忘本,有工作都往向家拿,对美美也好,现在大小是个领导,还有自己的房子,谁不喜欢这样的女婿?

    两家人亲亲热热的把定亲报日办了,完全没有头次见面的剑拔弩张。

    其实定亲报日就是女方带着生辰八字到男方家里来,把两人的生辰八字互换,再翻一下老黄历,确定个结婚的日子。

    本来陈家想十月一娶亲,知道向立国十月一这天定亲报日,就推到年底腊月二十六结婚。

    陈妈笑着说:“总不能叫你们为难,同一天订婚结婚的,也忙不过来。”

    张及第很是赞同,两人一拍即合,很愉快的通过了定亲报日。

    再来就是向红旗拿出向美美的嫁妆单子,交给陈妈。

    是一张A4纸大小的白纸,上面由家里字写得最好的向丽丽誊写。

    陈妈越看越心惊,心想向家果然疼女儿,好东西都带来了。

    最后的环节就是向立国带来的喜饼和各样礼物。

    喜饼是由订婚的女主角向美美亲手做的,为了向未来婆家展示厨艺,其他的礼物则是每家每户都不一样。

    有的是新嫁娘自己做的鞋,给婆家每个人都做一双展示手艺,证明在家做针线活,会缝缝补补。

    有的姑娘会剪窗花,各式各样漂亮的双喜窗花很漂亮很喜气,证明她手巧。

    向美美给婆家每人送了一双鞋,顺带还有一双袜子,并送了一条毛巾。

    陈亮迫不及待上脚试穿,却见里头有东西,拿出来一看,竟然是一元纸币。

    纸币是深红色的,虽说不是正红,可也很喜庆。

    “两家结亲之好,所以都有两元,二姐的我给她寄去下乡的位置,近几天应该能收到。”向美美羞赧地说。

    这也不是一笔小开销,七个人十四元呢,差不多是陈三妮一个月工资。

    见她这么妥帖,连下乡的陈二妮都没忘记,陈家更看重这媳妇,好孩子,全家都照顾到了。

    两家人很是开心,快结束的时候,陈妈拉着向美美的手舍不得放:

    “有个好事告诉你,这个周末三妮有人来上门提亲,虽说你还没过门,可毕竟定亲报日也成了,是我们家名正言顺的未婚妻,所以期望你也能来。”

    向美美答应了:“成,阿姨我下午五点过来?”

    她还没正式嫁人,是娇客,就不会在陈家动锅碗瓢盆,所以卡着饭点来是对的。

    陈妈也不会让儿媳妇动手做饭,只是觉得家里的大事,没过门的儿媳妇应该有知晓和参与权,人来就行。

    说定了,两家人才送着走出门外。

    陈妈只觉浑身轻松,大儿子陈伟的婚事只差最后一锤子,这定亲报日都过了只等结婚,小儿子年纪不大还能相看。

    连三妮的婚事都搞定了,她属实喜出望外。

    陈三妮吸取了之前的教训,作为临时工再入职就圆滑了很多,没有高人一等,她仔细物色,在一家人的帮助下选定了明家。

    明家老妈是陈三妮的直属领导,为人和气,她看中的是明家第三个儿子,明森。

    明家四个儿子,还有个小女儿,明森排老三就不太受宠,但是家里也没苛待他,供着上了高中,在火柴厂是正式工。

    明森脾气好,随了他妈,可惜结过婚。

    他老婆生孩子难产去世,一尸两命,给妻子守了一年孝才找的陈三妮,这样一来,他之前的泰山丈母娘都没什么好说的。

    毕竟二十出头的男人,守一辈子寡不现实。

    明森再娶,行情相对就没那么好了,好在他没有孩子,跟单身青年没差什么,长的也不错,陈三妮赶紧抓牢了。

    第40章

    陈三妮的婚事

    陈妈等向家一行人走远,叫上陈伟回了房里:“你媳妇这么大方?彩礼全拿回来不说,还贴了不少!”

    她把嫁妆的纸递给陈伟。

    陈伟知道向家疼女儿,可一行行看下去,也觉得向家确实大方。

    打头的是凤凰牌二八大杠自行车一辆,这辆车花了向家180元,票是陈家提供的,也算60元。

    第二行是床、桌子、椅子、衣柜等大件,还有向美美手上那只满天星手表,160元,票要算60元。

    第三行是六床八斤棉被,带一米五乘以两米的床单被套六套,枕套十二个。

    六尺布只够一个床单,被套还要乘以二,这布料算他差一点,三角一尺,那就是108尺布票加32元4角!

    票不够的话,这一项都要50元,还不算里面的棉花。

    陈伟越看越头晕,看到最后一行直接傻坐着:200元压箱底。

    “向家彩礼是一分没收,全给咱家带回来了,美美也是,咋这么实诚,给啥拿啥,底下的弟弟妹妹嫁娶怎么办?”

    400元彩礼钱,180元买了自行车,200元陪嫁压箱底,手表自行车全带过来,还有额外的家具。

    陈妈甚至开始担心向美美的弟弟妹妹。

    “没事的妈,岳母既然敢陪嫁,说明是真心希望美美在咱家过得好,咱对她好点,都不差事。”

    “你一边去,净瞎说,我什么时候对美美差了?提的彩礼条件我哪样差事?不都备齐了。”

    陈伟揉揉脑壳:“行吧,妈你对美美最好了。话说三姐她对象来上门提亲,我要准备啥不?”

    “你没结婚准备什么?他俩搞不好比你俩早结婚,他们还要给你包红包呢。”

    “能理解,三姐夫这情况是急着娶媳妇,那他们啥时候定亲报日?”

    陈妈白了他一眼:“提亲都没成,还定亲报日,等着吧。他家还有自行车票没答应我呢!光说300元彩礼有什么用?”

    陈伟讪笑。

    陈妈看他就烦,把陈伟赶出去了。

    不过没想到陈三妮这孩子真变了不少,能容纳别人的缺点,也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总算不用她多操心。

    不过想到陈亮也14了,还是多看看别家的好女孩吧,最好找个向美美这样的,家境殷实和谐友爱。

    等回了向家,向美美也同样问了张及第:“娘,三妮提亲我要送礼不?可我都没过门……”

    张及第打扫着客厅,一边教女儿:“不用,一天没结婚就一天不用送礼,你要是有心意,就做个小玩意儿送陈三妮。”

    受教的向美美考虑了一阵,决定送件银首饰,算是她为大姑姐添妆。

    她注意到陈三妮耳朵上一直带着茶叶梗,没钱的家庭一般都用这个,防止耳洞闭合,可是女人谁不爱俏?

    向美美趁中午休息时间去的百货商店,骑着自行车很快就到。

    她去了大嫂的妈妈——明二妮的金银首饰柜台,银依旧是3角一克。

    明二妮随着女儿的辈分喊人,脸上笑开了花:“小姑子有空过来看看?”

    “阿姨好,有没有荷花款式的银耳环或者银耳钉?”

    向美美看陈三妮喜欢在衣服缝补的地方绣荷花,猜她应该喜欢荷花样式的。

    明二妮戴着眼镜看了下,取出一副:“有,就这个荷花耳环,3.5克,银价1元零5分,手工费1角,一共是1元1角5分。”

    “成,就这个。”向美美递钱给她。

    明二妮一边找钱,一边说:“买了做嫁妆的?金有银有福禄总有,小姑子你对象真好命,我要是有个跟你一样大的儿子就好了,把你娶回去享福。”

    “阿姨你别取笑我了,我还得回去上班,不聊了哈。”

    向美美赶紧拿了首饰就走,毕竟快到上班的点了。

    明二妮看着女儿的小姑子跑出去的曼妙身材,是真的可惜王春婷不是个儿子,不然把向美美娶进来多好。

    不过也不差,女儿嫁给向立国也行,毕竟向家善待女儿,儿媳妇待遇就不会太差。

    她又坐回去,继续织毛衣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