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这是她的副业,帮一些没空的女职工织毛衣、做衣服,一件毛衣5角到1元不等的手工费,还不耽误上班。所以她手里时刻不停,为了赚钱不磕搀。
向美美把银耳环收好,打算等谈亲那天早点去陈家,让陈三妮戴上,再谈亲事。
人靠衣装马靠鞍,打扮得富贵点男方才不会轻慢你。
陈三妮完全不知道弟媳妇给她准备了惊喜,只一心烦恼明森答应了300元彩礼,却始终拿不出自行车票。
虽说明森是二婚,可她是头婚呀!
“臭家伙,长得浓眉大眼的,这么抠,哼,等我嫁进去花光你的钱!”陈三妮拔了路边的野花,摘光花瓣泄愤。
她在脑海里想象着明森卑躬屈膝,求着她多给几毛零花的样子,被逗笑了,一把扔掉手里的野花。
第41章
提亲陈三妮(1)
几个小屁孩正在树上摘桑葚。
枝繁叶茂的桑树树冠很大,直径几乎八米,里头隐隐约约的桑葚特别多,鸟雀也会飞下来啄食。
桑葚大概两个指节长,已经紫的发黑,明显成熟了,地上还有掉落的百十颗,把小孩们馋的不行,于是悄摸窜上树偷摘。
突然,一个小孩往下望,院墙里面一个白净的小姑娘正笑着看他们摘。
“喂,记得给我也摘一些。”向绵绵仰着头看他们,难怪大家都说皮猴子,这几个窜上树的本领跟猴子没差。
小孩惊慌了一下,见她笑吟吟的,才不好意思的说:“成,我们摘七兜子尝尝味,你要多少?”
向绵绵递上去两个竹篮。
他们手脚麻利,很快就用桑树叶折成碗状,摘了七兜,然后给向绵绵填满篮子:“不好意思,我们看这没人摘,想着别浪费了,就……”
向绵绵笑了笑:“没事,我四哥上次摘过一轮,这回又成熟了,今儿他跑去摸鱼了,没空摘。”
桑葚吃了全嘴黑,舌头牙齿都是黑的。
所以大人们只尝个味,这是属于小孩们的狂欢。
家里大人都工作了,向丽丽和向绵绵姐妹俩不会爬树,会爬树的向立华听说河里有鱼,跟小伙伴们拎着桶欢快跑走。
这颗桑树栽在向绵绵家后院子里,可以乘凉荫蔽,桑树叶能摘了换些小玩意儿,桑葚还能吃,多好。
开春的桑树叶嫩,有卖货郎从后门走过,跟向立华换了三块敲敲糖和几个红头绳,代价就是桑树上将近十斤的嫩树叶。
把向立华喜得,立马窜上树,把桑树薅干净,还是卖货郎叫他留两成树叶,不然桑树就不结果子了。
向绵绵摸了摸头上的红头绳,想到向立华忽悠她没有糖,最后却被看出他独吞,向丽丽给他一顿好揍就好笑。
回想完,就见小孩把桑葚用绳子运给树下的小伙伴,准备下去了。
几个小孩下树居然是从她家院墙直接跳下去的,向绵绵听到咚的一声,都替他们脚疼。
院墙都两米高,这些小孩不知道咋上来的,还敢跳下去,厉害。
向绵绵摇摇头,从篮子里匀出来两捧,留着家人尝尝。
随后挎着篮子去钢铁厂,交给了正在工作的向立国和向美美。
这种小玩意不值钱,送去亲家做人情尝个新鲜正好。
大家孩子多负担重,送太贵重的送不起,回礼都不知道回什么,这种新鲜玩意儿一家人都尝尝,挺好。
晚上向立国就拎着大半桶河虾回来了:“是春婷的大侄子跑去河里抓的,给咱一桶尝尝鲜味。”
向美美也带着陈伟的回礼:“说是同事从沪市带来的时兴的蛤蜊油,每人一个,冬天擦了防冻疮。”
河虾吃了也就吃了,蛤蜊油大家都不敢伸手,怕太贵。
“放心不贵的,沪市卖5分钱一个,加上票折算下来也只要8分不到。”
向美美把圆乎乎的蛤蜊油塞到每个人手里。
这蛤蜊油是大海边捡到的蛤蜊壳做外包装,所以细看每一个的花纹都不一样,有一面贴着眼睛形状的商标,上面画了手形状,还写了蛤蜊油和用于冻疮。
大家看着这新奇玩意儿,啧啧称奇。
挑挑拣拣自己喜欢的蛤蜊花纹,向绵绵挑了个带点紫色的蛤蜊,图它好看。
“对了娘,明儿下午陈家三姐提亲,我去他家,就不回来吃饭了。”向美美笑着说。
张及第在定亲报日那天就知道了,挥挥手:“去吧,吃完饭早点回来。”
没结婚,不能在男方家留宿,吃个饭单独待会儿还可以,夜不归宿那可不行。
“好嘞,我到时候骑自行车去,尽早回来,家里不用准备我的饭了。”
自行车虽说是陪嫁,但是向美美早就把它骑熟练了,东西买来就要用。
等结婚前一天,把自行车洗干净擦干水分,再上点油,系一朵大红花,不就跟簇新的一样了么?
第二天到了下午,向美美把自己收拾干净,怀里带着荷花耳环就骑着自行车去了陈家。
一路上才花了十几分钟,下车的时候向美美看了看手表,四点三十二。
她熟门熟路去陈家,楼道里的邻居们善意调侃:“小美啊,来找陈家的干啥来了?”
“婶子们好,来陈家看看叔叔阿姨。”
“我看是惦记陈家那小子吧?行了上去吧,大伟我看着在家呢。”
向美美腼腆地笑。
她进了陈家,和陈爸陈妈打了招呼,就拉着精心打扮的陈三妮进了房间。
“三姐,这是我送你结婚的礼物,阿姨说你要比我们早结婚,到时候没法给你添妆,礼物就提前给你了。”
向美美把兜里的耳环递过去。
白嫩的手纤长漂亮,手心托着一个暗红的小礼盒,两寸见方。
陈三妮惊讶的看着弟媳妇,她知道人人都夸向美美很会来事,人情往来就没出过岔子,可完全没想到向美美居然这么大方。
还没嫁进来,其实完全没必要给她买东西,哪家有这规矩,没过门的媳妇给大姑子提亲买礼物的?
第42章
提亲陈三妮(2)
陈三妮重新审视了一番这个弟媳妇。
她对向美美的印象,还停留在半年前,弟弟陈伟对向家明里暗里的给火柴盒示好阶段。
那个时候,向美美在家里操持家务,虽说15岁已经开始发育,出落得漂亮,可长期伏案赶工糊火柴盒,昏暗的电灯看不清,小姑娘眼神都有些呆滞。
作为姐姐,陈三妮自然去看过弟弟一见倾心、非她不可的心上人,她那时还有点看不起这个女孩。
只因为向美美没有工作,到时候结婚了,弟弟一个人养家太辛苦。
这会儿,向美美穿的是玫红色布拉吉,坐办公室几个月养白了,散发着青春洋溢的明媚感。
就像一个花骨朵,徐徐绽放。
也是,工作在手,嫁的是心上人,娘家人拿了彩礼一分钱没扣,甚至补贴嫁妆回来,怎么可能还和半年前一样呢?
陈三妮恍惚着。
向美美感到奇怪,把手里的礼盒递得更近些:“三姐怎么了?你打开看看,这个是我特意选的,喜不喜欢?”
眨动了眼睛,陈三妮咽下莫名的心酸:“美美选的肯定好看,我都喜欢。”
她接过向美美手里的礼盒,打开一看,嘴不由自主张大了:“你,你这……怎么送的这个,好漂亮!”
她拿起一只荷花耳环,眼睛里全是这晃动的漂亮银耳坠。
向美美见她很喜欢,心里松了口气,忙说:“毕竟是好日子,想着三姐你应该要有一件首饰,就带回来了,这个银不贵的。”
怎么可能?
陈三妮心知肚明,谁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弟媳对她这么好,送礼都送到心坎上,她还能对向美美有什么不满?
这会儿,她已经全身心向着未来弟媳了,弟弟?靠边站!
陈三妮激动得坐到桌子前,对着小圆镜子取下茶叶梗,把荷花耳环带了进去。
太阳光下,银耳坠闪闪发亮。
“真漂亮,三姐你这样出去,肯定能把三姐夫迷的眼睛发直。”向美美把礼盒放在桌子上,帮陈三妮戴上了另一只耳环。
没有女人不爱金银珠宝。
陈三妮眼眶微红,动了动头,看见镜子里,耳朵下的银坠子仿佛微风吹动荷花,灵动的美。
她握着向美美的手腕,久久不能言语。
家里孩子多,陈三妮和陈伟只差了一岁,父母难免更关注三个女儿后得来的长子,忽视了她。
她性子直,不会甜言蜜语,就更不被家里人注意到。
婚事也是一样,陈伟的婚事牵动了全家人的心,对于陈三妮是放养模式,找得到好人家最好,找不到那就随便嫁了。
再加上还有个幺弟陈亮,也15的年纪该看媳妇,陈三妮知道,她的彩礼能有一半作为嫁妆带回去就烧高香了。
所以怎么可能不嫉恨向美美?
是的,她嫉妒向美美。
半年的时间,向美美这漂亮的翻身仗,一跃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典型。
凭自己的努力考上钢铁厂宣传部,拿着笔杆子的铁饭碗,自行车有了,手表有了,丰厚的嫁妆。
对象陈伟也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临时工硬是突破自我成了研发领导,虽说甲烷厂没建起来,可房子实打实的分到手了。
多少对夫妻正式工,排队几年娃都能打酱油了,房子都没影呢。
而自己呢?
陈三妮苦涩的想,年纪大了,工作也不理想,找到的最好的对象,也就明森这个二婚的。
人生一眼就能望到头。
可看到这对银耳环,她终于知道差在哪了,向美美细心,从细枝末节都能看出来她喜欢荷花,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一辈子平凡。
陈三妮释然了。
她的思绪百转千回,实际也没几秒钟。
向美美被陈三妮的眼神看得不自在,挣动了下手腕:“三姐怎么了?”
周身气质变得平和,陈三妮打心底里认同了这个弟媳妇:“美美,我第一次收到这么好的礼物,太谢谢你了。”
“咱是一家人,说谢谢太客气了,三姐,等会儿叔叔阿姨们谈事,你可别插嘴,这环节是两家争一口气的时候,多说多错,不说不错。”
“哎,我知道了,美美你这是把当时和大伟提亲的经验告诉我了?”
向美美羞赧地捂脸:“三姐~你说什么呢,我好好的给你建议,怎么突然聊这个。”
“你啊,”陈三妮摇头笑道:“我相信你美美,等会儿我就当是什么都听不见,全听父母做主。”
两人有了共同的遭遇,又收了礼物,明显亲近了许多。
陈三妮放下心防,和向美美聊了一会儿,发现未来弟媳妇说话也很有水准,都是喜庆的好话。
也是,毕竟是宣传部的,语言的艺术还是懂的,自然说话要有点分寸。
如果陈三妮来到现代,她就知道形容向美美可以用三个字:情商高。
情商高的人,一般混的不比智商高的人差。
虽然有人贬低说,这是溜须拍马曲意逢迎,可说这话的人,极大多数都是恨自己情商不够高。
第43章
提亲陈三妮(3)
姑嫂俩在房里亲亲热热,屋外的陈伟莫名觉得有点绿。
嗯,可能是妈做的菜,素菜比较多吧。
要是让陈妈知道他心中所想,指定喷他一脸:一桌十个菜,三荤六素一汤,还想怎么样?
谁家待客这么奢侈?
虽然绿色确实是主色调……
夏天来了,蔬菜一茬茬下来了,便宜又好吃,肉菜那都是有来客,才咬牙舍得买一斤半斤。
明家人也没空手上门,娶媳妇嘛,礼多人不怪。
打扮了一番的明森面带笑容,一进门就把手里的竹篓放下:“阿姨,是自家晒得笋干和蕨菜干,泡发了就能吃。”
陈妈推让了两句。
明森没让话掉地上:“都要成一家人了,一点不值钱的菜干您收下,谢谢阿姨培养了三妮二十年。”
陈妈听得心头一酸,女儿不嫁人她发愁,可临了要谈亲事,她又觉得女儿能再晚点结婚就好了。
好在她已经经历过陈大妮的亲事,加上陈伟马上要娶媳妇进门,很快收拾好心情,招呼大家落座。
“去叫你三姐和媳妇出来,客人到了要吃饭了。”陈妈侧头,小声跟旁边的陈伟说。
陈伟起身去敲三姐的门。
敲了两下,就看见陈三妮和他媳妇手挽手出来了,好得跟一个人似的。
他一脸疑惑,姑嫂俩感情这么好的吗?他觉得不是这样的啊?
陈三妮谨记向美美的话,落座的时候跟明家人打了招呼,落座就低头装害羞,不说话了。
向美美也随着她叫,突然觉得媒婆有点眼熟:“这位是?”
明森不清楚向美美是谁,一时间不知道怎么接话。
陈妈赶忙介绍:“这位是向美美,钢铁厂宣传部的,是我儿子陈伟定亲了的媳妇,今年年底二十六结婚。”
媒婆立刻醒悟:“原来是弟媳妇,你好,我是明家的媒婆,也是明森的亲姑妈,你叫我明大娘就行。”
向美美笑说:“明大娘好,您是不是还有个妹妹,在百货商店三楼柜台上班?”
明大娘诧异:“是是,明二妮是我亲妹妹,弟媳妇你怎么知道?”
“巧了不是,我大哥向立国,娶的媳妇是您妹妹的小女儿王春婷,我看您跟明伯母有点像,一问还真是亲戚。”
明大娘听了,脸上带了分真切的笑:“巧,确实巧,七弯八绕的咱俩也是亲戚,真俊的姑娘,定的亲事也是好人家。”
两人寒暄了两句,场面就热络起来。
明大娘不愧是媒婆,话说得好听,陈妈笑着受了几句恭维,一边让大家吃菜,一边进入了正题:“前些日子跟你们说的条件,考虑的咋样了?”
三百元彩礼是男方提出来的,陈妈只是加了一张自行车票。
其实陈三妮作为临时工,一般彩礼行情是150元,可明森是二婚,找头婚的姑娘自然要付出点代价。
明森才二十出头,也没有孩子,接受不了媳妇是二婚,而且还带孩子,想找未婚姑娘还按行情来是不可能的。
当然,他也没有一上来就报300元,是和陈家一点点谈到这个价格。
明森看了眼媒婆,神色为难地开口:“阿姨,家里票不趁手,一时间也找不到自行车票,咱换成三十尺布票成吗?”
这话说的,县里钢铁厂摆在这,自行车大部分零件就是钢铁厂产出的,稍微用点心一张票还是很好拿到。
只是嫌弃贵罢了。
一张自行车票在鸽子市已经炒到60元,三十尺布票几个钱?连自行车票一半都没到!
陈妈知道结亲就是要讨价还价,脸上却还是带了怒气:“你们上门提亲,连我的条件都没有,这怎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