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能读中专的向绵绵、胡盈、秦万万三人,大概率考上心仪的工作,从而收入颇丰,婚姻自主。考不上中学的女孩,一般就在家帮忙料理家务、做做零工,赶在16岁前匆匆找个人嫁了。
向绵绵好像突然懂了,为什么有人会选在这个时候告白。
不一定是为了爱,说得阴暗点,乱了女孩心智,考不上高中或者中专,他们就多一个录取名额。
运气好还能捡漏一个高智商的老婆。
反正只是一封情书、嘴上几句甜言蜜语,成了人财两得,不成也没损失。
不是向绵绵自夸,能在初中读书,女孩们都是经过层层遴选的,智商不高不能读书的都止步于小学了。
向绵绵皱着眉头,想着告白这个事,立刻跟秦万万说:“要是有人这时候给你递情书,你千万别同意。”
秦万万瞪大了双眼:“难道也有人给你递情书?!我也有!”
两闺蜜一合计,好家伙,秦万万收到的还不止一封。
可能是向绵绵一直断层第一的成绩,没什么人敢勇攀高峰吧。
再去问问还想读书的胡盈,也是一样的,就这几天有人陆续递情书。
好家伙,一问居然还有几个人同时给她俩发,是真不怕翻车啊。
向绵绵沉默了,已经没有必要去问另外三个不准备读书的女孩,答案显而易见。
三人沉默下来,接下来的时间里,恨不得把书读烂。
除了学校里开始洋溢着粉色氛围,情书逐渐满天飞,男孩的家长们也通过各种方式开始抢女孩。
于是张及第那里除了给向丽丽说亲的媒婆,向绵绵的也多了。
张及第都没插手向丽丽的婚姻,更何况宝贝的小女儿,把媒婆一顿数落,小孩子家家结什么婚?
全都不同意。
别说什么为了女儿好,上赶着说亲,能有几个好的?
向家对女孩和男孩是一样看重,向美美没能继续学业属实是家里供不起了,六个孩子年岁接近实在顾不上。
想想当时一家八口,只有三个人有工资,其中一人还是掏空积蓄买的工作,加上每月赡养老人20元,养五个孩子还没人帮衬着带,太难太累。
向美美只能读完初中,遗憾结束学业。
这还是在父亲一个月85元高工资的背景下,其他人家就更困难了,女孩学历低是常态。
下乡是不可能的,相当于女孩白养了,父母宁愿找个有缺陷的女婿,在16岁前把女儿嫁出去,好歹近,能看顾家里。
要不是县城另一头的纺织厂将近两千员工,八成是女职工,还有百货商店的柜员基本也是女职工。
这两处招工要求有学历,只怕能读书的女孩们更少。
向绵绵和现代人习以为常的九年义务教育,是这时代女孩难求的机遇。
这年代太多人只让女孩去学校里读两年书试试,认得几个字不做睁眼瞎,甚至孩子多的家庭,直接不让女孩上学。
向绵绵在一天晚上,好奇问了向丽丽:“姐,你收到过情书吗?”
向丽丽用输液玻璃瓶装了热水,正在把自己的工作服熨平整,一边头都不抬:“收到过啊,一个个写得字丑死了。”
“什么时候收到的?”
“初中快毕业的时候,还有中专也收到了,班级里男的太多,我们班就两个女孩,全年级加起来不到两个巴掌。”
向丽丽把衣服翻了个面:“你收到情书了?把他们都给我当空气嗷,否则我见一个打一个。”
“班级里都收到了,六个女孩一半不读了。”向绵绵没有否认。
“都是一群傻冒,你给我好好读书,这么好的脑子,疯了去做别人家媳妇?”
向绵绵挺沮丧,觉得这时代对女性恶意太大:“没,只是惋惜女孩们没多少出路,本来就路窄,还有人来挖地基。”
“那我们就更要做出成绩给他们看,女的也不比男的差,你看我,本来隔壁英子不读书了,她爹见我进了甲烷厂,硬是把英子供上了中专。”
向丽丽骄傲地扬起小脸。
她的实验、笔试第一名,带动了甲烷厂很多家庭对女孩的看重。
在家做家务能带来多少好处?那点劳动价值可有可无,甚至女儿嫁出去了不怎么跟家里往来。
考上正式工能带来多少好处?哪怕临时工一个月都有十五以上的工资,完全不能相比。
有向丽丽这个榜样在,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咬咬牙送女儿读书,回报丰厚着呢。
而且女儿受益,还会对家里死心塌地,这时候的一时付出,一辈子都受益。
第107章
回家探亲(1)
向绵绵当然知道这事。
毫不夸张的说,向丽丽下一届的读书女生都多了好几个,为了赌女儿是下一个向丽丽,能更好的帮扶家里。
一个月27块多的工资,这个年纪的大多数男士都望其项背。
她勉强振作起精神:“是啊,英子姐姐也去了气体压缩操作,还有越来越多的女孩能读书,真好。”
尽管这种变化很微弱,难以察觉,可真实存在不是吗?
“高嫁低娶这种现象,也是社会发展出来的,你想想我们班,四十个男的两个女的,男的只有两个能娶同级,其他三十多个都只能娶初中生,怪谁呢?”
向丽丽一针见血的看出社会的运行逻辑,清醒,意味着难以融入。
向绵绵逐渐沉静下来,眼神不再迷茫,坚定的说:“只能怪父母,没有女儿读书,哪来读书的儿媳妇?”
“没有女儿读书,哪来读书的儿媳妇?”向丽丽沉吟了一遍,忽然拍手笑道:“幺妹你果然厉害,总结得到位。”
“我懂了,谢谢姐。”
向绵绵意识到,哀叹这些女孩的命运并没有用,只有展现出自己的价值,才会改变世界。
向丽丽一头雾水,妹妹懂什么了?一封情书刺激得更爱读书了?
她没悟出妹妹的古怪,干脆不想了,把手里熨好的衣服用衣架挂起来,明天上班直接就能穿。
岁月如梭。
在初中放暑假前的期末考试,老师们就发现,学习一直不太上心,但是成绩领先的向绵绵这次认真了。
她之前考试总会犯些粗心的小错,有时候把大题看错了题意扣分多了,偶尔还会成第二名。
这一次却把卷子仔细,能拿的分数一分不落,直接差三分满分,把第二名甩开了整整三十分。
排第二名的秦人民看到自己的分数还挺开心,看到分数排名顿时就不开心了。
搞毛线,自己三百六,结果有人三百九十七,这还怎么愉快的玩耍。
除了自己努力,向绵绵还给秦万万和胡盈补课,把自己的笔记、解题思路都剖析给她们看,这次两人成绩也明显提升了一些。
这不公平的环境,就要她这种挂逼去打破,让下一代的女孩子能更公平。
虽然这期末考试并不是年底的结业考,老师们却也通过摸底,基本已经知道了能考上中专、高中的名单。
女孩们一如既往的优秀。
有些男孩仗着家里兜底,就不是很愿意学,反正咋样父母都会供自己读书,再不行还能回家继承家业,怕什么?
还有些年轻的老师拿着这次考试成绩,怀揣着一腔热血试图去劝毕业就不读了的女生家庭,讲述考上中专带来的好处。
也许家长们了解到女孩子能给家里更大的利益,他们愿意供这些优秀的女孩读书呢?
虽然不能拯救所有人,但是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老教师们见多了,就没有那个闲心,因为心早就凉透了,挣扎没用的。
放了暑假,向绵绵也没闲着,通过玩耍的名义去女同学家里,给她们补课,力求能拉一个是一个。
好在张及第同意她的尝试,没有把孩子禁锢在家里。
一天,向绵绵精疲力竭回到家,她又热又累,口干舌燥。
女同学的家里人很精明,也不明着说不让她读书,怕女儿记恨家里人,日后不给家里做贡献。
只在旁边左一句:那么累干什么呢?学再好不都是要嫁人的。
右一句:读书好的继续读,读书差的干活是应该的,你看看人家,她读书好,咱不能比。
家里有琐事要做,永远吩咐女同学,分散她的注意力,不管两人是不是正在学习的紧要关头。
换成男孩哪怕成绩差,也是让他坐在最宽敞明亮的地方读书,满脸笑意给儿子切水果、送水喝。
向绵绵生气无奈,却没办法。
难道叫女孩脱离原生家庭,自己独立门户?
别搞笑了,在这个年代,12岁的女孩单独走在街上,都有可能被拐子拐卖去山里做童养媳。
何况自己顶门立户,那难度几个人能做到?
正喝着保温瓶里倒出来的凉白开,向绵绵沉浸在沮丧的思绪里,就被拍了下肩膀。
她大吃一惊,水呛进了气管,咳的天女散花。
向立华才知道惹了祸,赶紧给幺妹拍背:“你没事吧幺妹,我就给你打个招呼,你干嘛这么激动?”
向绵绵瞪大了眼睛,涨红着脸压下咳意,猛地侧头就看到黢黑的向立华,此刻正咧着大牙笑,跟黑人牙膏模特似的。
她声音沙哑中带着欢呼雀跃:“咳咳……四哥!你回来探亲啦?”
向立华点头:“是啊,我好容易有的探亲假,十天呢~”
向绵绵仔细看了看他,人瘦了,是那种力量感的精瘦,头发剃成了板寸,精气神远胜入伍前。
全身上下只有眼白和牙齿还亮眼,从头到脚黑得均匀。
她一扫之前的沮丧颓废,欣喜地笑:“太好了,我跟娘说去,今晚好好做一桌菜款待你。”
没等向立华反应过来,向绵绵就跑去煤炭厂了。
徒留向立华无语站在原地。
“额,知道你想吃肉,也别拿我当幌子啊……”
他无奈摇头,把行李放好。
下班回来的张及第果然买了肉,见到儿子捧着他的脸数度哽咽:“你平安回来就行,臭小子,娘不知道多担心你。”
向立华任由娘在他身上摸来摸去,嬉笑着说:“我好着呢,娘我不是给家里写信了吗,队伍里我适应得老快了,拉练就跟平时抓鸟捕鱼差不多。”
他回乡探亲按规矩是不能穿jun装,但是为了显摆,特意在军队里让战友把他的英姿拍照,给全家人看。
“你看看,这是我班拉练得第一名,我去领奖~那一张是比赛,我个人能力突出,还是第一名~”
一桌人都好奇他的经历,围着他把照片传来传去,要听这些照片的来历。
向立华牙快咧到后耳根,一张张解释,把自己吹嘘得仿佛jun队离了他不行。
张及第摸了摸儿子的头,头发里有一绺裂痕,明显是个伤疤,她记得,入伍前向立华是没有这道疤的。
她忍住到嘴边的质问,只低声问:“你这次探亲一共几天假?啥时候要回去?”
第108章
回家探亲(2)
正眉飞色舞吹嘘的向立华一顿,小心看了看娘的脸色:“额,十天假,我过来花了一天,所以八天后回去。”
他不怕张及第生气,就怕这种隐忍的语气,搁以前,一般都是要挨打的节奏。
张及第哪舍得打,她心疼这个儿子。
眼里的泪意是强忍住的,把身上能看的地方都看了,她才放下心。
六个孩子五个在身边,张及第就更牵挂远在军队的向立华,生怕有个什么不妥,现如今可算见到全须全尾的人了。
她的眼睛里水光浮现,声音颤抖:“成,到时候叫你幺妹帮你买票,她放假了有时间,你好好在家玩玩。”
向立华注意到了娘头上的白发,坚定参军的信念里也带了些后悔。
张及第才38岁啊。
他当兵一年多,娘黝黑的头发如今两鬓已经有了斑白,他这个做儿子的属实不孝,让娘牵肠挂肚。
可是他知道,自己只适合军队,如鱼得水说的就是他入伍,没有工厂日复一日的枯燥,军队里纪律严明却也新奇有趣。
他见识了太多生活中见不到的东西,威风凛凛的武器、各式各样的装备,甚至训练都充满了趣味。
还有千奇百怪的比赛内容,优秀的刺头对手,互帮互助的战友情……
一切都让向立华着迷。
向立华只能顾左右而言他:“我专门给你们带了好东西,你们瞧瞧~”
他从背包里掏出十几个红绳栓住的弹壳手链、项链。
“我射击训练的时候,捡的子弹壳,给你们戴着玩,这个可难弄了,幸好我眼疾手快揣兜里一把,连长抓了我好几次,我每次偷偷藏下来一点,嘿嘿。”
说完,把这些给家人都分了。
甚至连安悠肚子里刚怀上的小宝宝也没落下。
安悠新奇的盯着子弹壳,眯着眼看底部的小字:“四弟,这上面刻的小字601和59是什么意思?”
她拿起的子弹壳比大拇指短一些,比筷子粗一点,一端窄一端宽,宽的那一头有一圈凹槽,底部刻了601和59的字样。
红绳就绑在凹槽的位置,刚好合适。
向立华摸摸头,提醒说:“601厂59年制造的,嫂子你别摸它窄的那端,有时候太锋利会把手割口子。”
当兵的经历训练皮糙肉厚,摸摸还好,他嫂子是普通人,上班手比较嫩,别给割到了。
这还是他从连长媳妇那里吸取到的教训,听连长说过这事。
众人看了个稀奇,把它收好。
向立华除了这个子弹壳,还带了一些jun营当地的特产,县城这边很少见。
大家也很捧场,哇声不断,对新奇玩意接受度高。
一家人好好吃了个团圆饭,一年多没见,太多话要讲。
尽管两边每月通信,但是冰冷的文字和面对面交流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聊着聊着,一直到了八九点,大家伙平常睡觉的时候才散场。
晚上各回各家,向丽丽去和向绵绵挤一个房间,向立华自己住一个房间。
他正泡脚呢,张及第进屋了。
“立华,你买那么多东西回来,津贴够用不?”
张及第拍拍儿子的肩膀。
正泡脚的向立华赶忙拿毛巾盖住脚背:“够用的娘,你放心好了,队伍里什么都有,我完全花不了钱。”
他说的实话,军队里无所不包,要不是回家,根本没有花钱的地方。
张及第叹了口气:“你小子,还什么都有,那给我来个儿媳妇。”
“额……这个真没有啊娘,我们那连蚊子都是公的,我还小,急什么。”
张及第白他一眼:“你个傻憨憨,你三嫂都怀着娃了,现在我连你媳妇的影儿都没见着,能不急吗?”
安悠嫁过来两个月就发现怀孕了,她自然开始急向立华的婚事。
向立华眼神飘忽:“娘,我们那都二十多成家的,现在一个班长顶什么用,我总要让她能随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