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4章

    乔家带着嫁妆走人了,接下来陈家的出殡就非常的顺利,没有再出什么幺蛾子。

    起棺时,由长子陈伟摔盆,也就是打碎烧纸钱用的瓦罐,接着众人哭灵,四个壮汉抬着棺材出发。

    陈家灵棚前还有请来的乐队吹奏白事专用的音乐,哀婉低转,唢呐在里头都显得没那么刺耳。

    接着一路上由陈亮这个最亲近的儿子打幡,身着孝衣涕泗横流。

    本来长孙陈中也可以打幡的,他年纪太小了不能胜任,身高还没幡高呢,所以叔叔陈亮来打幡。

    出殡的队伍由男丁组成,遇山翻山,遇水涉水,不能走弯路。

    如果遇到农田都可以踩踏,一般人看到这阵仗也不会计较。

    在县城后山选了好位置埋葬,陈伟作为长子给陈妈铲了第一抔黄土,席九丰、陈爸、陈亮和陈大妮的丈夫一起埋严实。

    陈亮还给女儿陈静在旁边也挖了个小坟包,把她埋下去。

    所有人做完丧事礼节就下山去了,一路都不能回头,也不能各回各家,要去孝家主持最后一道仪式。

    他们赶回来的时候,女眷们开始张罗着上菜,让亲朋好友们吃席。

    席九丰作为舅舅是主席上座,陈家的儿辈孙辈都要先来给他敬酒,连年纪太小不能喝酒的陈中也用了米酒敬他。

    接着就是陈爸带着孝子贤孙给所有宾客每一桌都敬过去,女眷也要喝。

    这场面比红喜事大多了,基本上能来的全都来。

    吃完这一餐,一个人的一生就终结了,不再有其他消息传来,宾客们能不来吗?

    孝期里陈家人不能吃荤腥,包括鸡蛋也算,所以等他们忙碌一圈坐下来,能吃的只有一些青菜。

    按规矩,连饭都不能吃饱,只有陈中这个小孩子在长身体能破例。

    等向美美的孩子生下来,坐月子和哺乳期间她也能吃点补品,如今还是跟着大家吃青菜。

    这桌酒席吃得很丰盛,但是没有赞叹声,他们在临走的时候让陈家人节哀。

    这并不能给陈家带来什么安慰,姐弟五人和女婿,还有孙辈陈中在灵棚外给亲戚们叩首,感谢他们拨冗前来参加。

    等人陆陆续续走空,只剩下残羹冷饭,场景就很凄凉。

    陈家三姐妹收拾残局,作为儿媳妇的向美美也跟着帮忙,她虽然快临盆,但是能做一些轻省活。

    看着屋里老妻牌位的陈爸叹了口气。

    老妻一走,孙女也跟着走了,乔心闹着离婚,冷不丁家里少了三口人,太冷清了。

    停灵三天出殡,离头七还有四天,一家人依旧在家里给陈妈守着孝。

    这种至亲去世的情况跟厂里请丧假,一般都是七天起步,有时候半个月也正常。

    有些厂里福利好,还给额外的丧葬费,只要员工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可谓是从生到死全都包了。

    第240章

    确定工作归属

    职工生的小孩脱离哺乳期,从10个月开始就能送厂里开的保育园,一路小学初中都让上,放假了还能带厂里去。

    到了年纪进厂工作,结婚了包分配房子,晚年有退休养老金,去世还有丧葬费,一条龙全包。

    可以说除了不发媳妇,基本都包。

    哦,不对,你要是真找不到对象,还能给单身的同志组织联谊。

    所以这年代对工作趋之若鹜,什么都安排的明明白白,谁不想进厂?

    天黑了,陈家人在门外左右燃起一对白蜡烛,揭下门神贴画,这是头七之内游魂可能会回家,为了照亮陈妈回家的路。

    陈伟既然得到了工作,就开始商量起它的处置方案。

    他们夫妻俩都有工作,儿子陈中才四岁,太小了用不到这个,就提议把这份工作给家里亲戚。

    他最先考虑的是向绵绵,这娃还有半年就毕业了,年纪也刚好卡到16岁下乡的线。

    这几年下乡政策越发严苛。

    从刚开始的58年政策刚出台,宣传下乡光荣,自愿下乡,变成了六十年代16岁之后各个政府单位轮流来给你做思想工作,软硬兼施让孩子下乡。

    渐渐的政策愈发收紧,到了68年左右,县城直接规定了16岁就送走下乡。

    如果生日满了三天内不送走,那就通知家里大人的厂里劳资科,随机取消他们的岗位,逼着父母提前退休,把岗位给儿女。

    这一招对老赖特别好使,人们只能老老实实抢岗位。

    向美美听了之后挺满意,起码陈伟没忘记自个儿说过的话,不会让幺妹下乡。

    但是她还是婉拒了,小小的炫耀了一下:“这个幺妹用不上,她已经内定是中专老师了。”

    陈家人全都瞪大了眼睛,陈大妮先说出大家心中的疑问:“她不是学生嘛?怎么还能毕业后直接变老师?”

    没见过这种操作啊!

    向美美笑笑:“她厉害着呢,手艺好学校特招的,现在郭老师临时有事忙不过来,都是她帮着代课了。”

    从学生一跃变成了老师,仿佛轻轻松松,实则难上加难。

    向绵绵给家里人看了通过正式任务奖励的中专教师推荐信,让他们不用为了自己的事情操心。

    谁让张及第都把自己工作收拾收拾,打算给她毕业了先做着,避免下乡。

    她不想家里人为了这个烦恼,干脆把推荐信给他们看,证明自己不缺工作。

    至于沪市重工姚领导给的的推荐信,她没展示出来,怕家人以为自己要远走他乡,更麻烦。

    向美美作为姐姐,家庭聚餐时也知道了这事,就没再为幺妹的工作操心过。

    在陈家人的眼里,向家人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看看,全家各个有工作,连唯一上学的向绵绵都提前预订了老师,这亲家属实不错啊。

    哪怕帮不上什么忙,起码他们生活无忧不给家里添乱子,这就已经是顶好的了。

    既然向绵绵用不着工作,就开始考虑家里其他人。

    陈三妮离异没娃,陈二妮的两个小孩焦纤云焦巧云还在小学和托班,唯独只有陈大妮的长子年龄符合。

    她结婚早,被婆婆挑中的时候才15岁,坐床喜生了长子,很得婆家喜爱。

    按照市场价850块,陈大妮也出得起价,她多年站柜台有点积蓄。

    最后,陈大妮决定拿下机会:“那娘这个工作给我家涛子吧,但是我需要三天筹钱,到时候再给大弟。”

    她有钱买,但是一下子拿不出来这么多流动资金,回家筹钱挺正常。

    陈伟不是很着急用钱,就劝她再多几天也没事,姐弟俩又不是外人,这工作不可能说定下来还改给别人。

    好歹是给外孙,这份工作还算有意义地传承下去,陈家人就没有异议。

    现在解决了工作归属,最大的问题就出现了,陈亮的终身大事。

    他跟乔心彻底断干净了是好事,可陈家没有一个女主人不像样,目前陈家只住着陈爸和陈亮两个单身汉。

    陈爸还好说,他四十多快五十的年纪,黄土埋半截的人了,不眼馋婆娘。

    陈亮可才20岁的年纪,鳏夫不能当一辈子吧?

    大家讨论时挺着急,陈亮反而平淡如水:“能遇见好的就过日子,不能的话就跟老爹搭伙过呗。”

    他和乔心并不是自由恋爱,是陈妈满意,他孝顺老妈才娶了,顶多因为女儿有点夫妻情分,随着女儿逝去也没了。

    听长辈娶的媳妇,结果闹成这样,对婚姻还是别抱太大希望,随缘吧。

    三姐妹给幺弟一阵劝,纷纷说要给他留意好女人。

    陈亮没拒绝,一一给姐姐们道谢。

    这是她们的好意,能成最好,不能成也没什么。

    婆婆去世,向美美作为大嫂长嫂如母,自然也说会给陈亮介绍对象。

    第241章

    正式任务2

    被陈家赞叹的向绵绵毫不知情,她在jun营里修东西。

    没错,这个地址她也没想到。

    起因是在头磕破之前,答应修理的电影放映机,她在头伤恢复之后修好了,万万没想到这下就打开了市场。

    名声一度传到了市里,挺多人慕名而来修理洋玩意。

    没法子,苏国专家撤走是全国性的,但是华国能修理的人寥寥无几,现在空出来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

    有人大着胆子不懂装懂直接拆机器,以为能拆就能懂原理,再装上就能好。

    结果拆容易,装上去不是少了零件就是多了零件,直接让机器报废,几万一台的机器啊,谁心里不是辣痛?

    而且再想买,都绝版了,苏国和华国战火纷飞根本不卖,只能自己琢磨。

    这时候能出来一个修洋玩意的师傅,那都是广而告之,期望她能来解燃眉之急。

    尽管向绵绵看着还小,他们也没多说什么,华国四万万民众人杰地灵,少年天才层出不穷,惊讶个屁。

    随着能修理的东西越来越多,名声终究传到了县城附近的jun营。

    他们一看,好嘛,自家人(向立华在此入伍)被别人忽悠走了,亏得慌,赶紧把向绵绵请进来修重型机器。

    领路的jun哥展现了这辈子最热情的笑容,对着她一顿介绍,把jun营能展露给外人看的地方全介绍到位。

    不能看的jun事重地就干脆不带向绵绵去,省得麻烦。

    向绵绵背着的工具箱也被他强硬地夺过去了,理由是不能让战友的妹妹累着。

    这架势,要不是知道这里是jun营,还以为是强买强卖呢。

    她虽然有点好奇,但是对于jun哥解说的位置就看两眼,对没说到的地方眼都不抬,盯着脚下的路。

    知道的越多死得越快,还是乖乖修理,别惹事吧。

    有时候地上的沙土也挺好看的,对吧?

    最后向绵绵和两个兵哥到了一个宽阔的厂房里,一进门就能看到地上的机器。

    这要修的机器还挺大,不是高,是宽大,像工厂的流水线。

    在开关的位置,还有几个师傅在抓耳挠腮,明显是修理失败了在无能狂怒,甚至还有临时抱佛脚翻着书的。

    向绵绵疑惑的问:“这是什么?”

    兵哥嘿嘿笑了笑:“履带机,就是做挖掘机的履带,这玩意儿坏的快,要多做一些备用的。”

    他把人带到现场就完成任务了,站到门口放哨。

    向绵绵研究了一下,觉得这小哥没说实话啊,越看越像是坦克的履带。

    不过既然兵哥说是挖掘机,那就挖掘机吧,反正他们说的都对,秘密知道的越多死得越快啊……

    几个维修师傅没有管她,一个女人能有什么厉害的。

    尤其她脸上还稚嫩着,跟他们女儿差不多大,就算有两把刷子也不会对这个军用机械有什么研究。

    先敬罗衣后敬人,正常的。

    比如两个算命的,一个年轻小伙子,和一个仙风道骨白胡子老长的道长,谁都会下意识更信道长的话。

    阅历丰富的人都要点时间的积累,上手就会的天才太少了。

    见没人注意她,向绵绵就放心对机器上摸摸下摸摸,偶尔还敲敲机器,听它的声音看有没有杂音。

    看到她这么外行,就算有警惕心的师傅都移开了目光。

    太侮辱人了,这样的小孩子都能来跟他们争,真不把他们当回事啊。

    向绵绵看了半天,坐在一个远离他们的位置盯着机器发呆。

    看似发呆,其实她的意识已经去系统商城翻机器型号的书了,刚刚她一通乱转,型号还是记住了的。

    她刚开始是有点担心的,系统商城没有热武器售卖,搞不好生产机器也禁售。

    但是也许兵哥的说辞是挖掘机履带,属于生活用品,也有可能热武器的生产机器不在禁售范围,她找到了这个型号的书。

    向绵绵松了口气。

    系统小6这才姗姗来迟:【滴,主线任务2-推陈出新,请一个月内在根据《挖掘机履带型号大全》,给当前型号挖掘机履带生产线修理完成,并提出改进方案,奖励:军队文职一份。】

    好啊,难怪这次的主线任务出现得这么晚,原来重点不是修理,是改进。

    不能偷懒直接用修理完成就赢得奖励,这挺遗憾的,谁不想速通游戏,取得所有胜利呢?

    但是人还是想有点挑战性的东西,这所谓的改进方案要好好想一想,说不定日后有大用。

    向绵绵去趟厕所,把书从商城买下,找到这一款履带生产机的详细原理仔细琢磨。

    好在军营虽然大部分都是男的,为了方便军医护士和文职还是有女厕所的,不然她真怕兵哥哥带她去个树林里就……

    画面太美,不敢想象。

    第242章

    讨论改进方案

    书拿到了,向绵绵自然就开始端着它废寝忘食,其他型号的也看看找灵感。

    一边跟着老师傅们对着机器翻看拆修,没有插嘴,没有指手论足。

    她看起来乖巧又软糯,渐渐的,老师傅们对她没有那么排斥了,有时候拆开修机器时她人不在,还会专门等她来观摩。

    哪有那么多的仇视针对,都是干这行的,总要有个先来后到。

    老师傅们见她不争不抢,觉得她人还挺好的,年轻人能修好机器的太少了,大概是来见识世面的吧。

    在他们想着怎么维修的时候,向绵绵已经通过书把原理摸透了。

    不立刻修好是为了方便优化,修好了再说优化,就很难说服他们动工了。

    这几天也让向绵绵摸熟了,机器庞大笨重几乎占据了整个车间,她想到的优化方案1:给它体积缩小,便于生产。

    有时候也会去另一边工厂看看正常的生产线,发现生产速度慢,需要至少二十八道工序配合,优化方案2:减少工序。

    而且这个机器型号单一,生产出来的履带只有一个型号,优化方案3:改进成品模具口,换成可替换的,就能产出多种类型的履带。

    ……

    短短一周,她天马行空想到了三十一种改进点,都没有考虑实际,想到什么就记录什么。

    可谓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个要是公布出去,能把懂行的人笑死。

    等空闲了,向绵绵把笔记掏出来,一条条开始评估是否合理,以及怎么改进。

    随着时间流逝,老师傅们中途修好了一次,可惜还没来得及高兴,刚上线两天又坏了,这次坏的更明显,还冒烟。

    接下来他们都不敢大动,各个都有真本事,可惜自己吓自己,生怕把机器修废了。

    没人给他们压力,是他们自己给自己的压力。

    从占地面积就知道这个机器价值不菲,弄坏了对国家来说是多大的损失,他们不能接受自己一失手成为国家的罪人。

    于是都蹑手蹑脚不敢大动。

    这样修理无法弄清楚原理,属于是治标不治本。

    向绵绵则一直在系统商城里搜索各种机械书籍,改进也是要理论支撑的嘛。

    有时候想要的书因为是热武器搜不出来挺着急的,好在她钻漏子是一把好手。

    比如搜索坦克制造,搜索不出来,但是换个名字水箱制造,这本书就水灵灵的出来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