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5章

    冷知识:坦克的原名是水箱,英文名是tank,华国音译过来就是坦克。

    靠着小聪明和各种攻艰刻苦,她总算赶在一个月内完善了自己的改进方案。

    于是她没有耽搁,顾不上自己的形象垮台去找了兵哥帮忙,说自己能修好,甚至还有改进方案。

    鉴于这机器的重要性不能随便乱动,兵哥找来了能扛事的领导。

    这位领导一进门,尽管面色和善,说话没有以势压人,但还是给了无形的压力。

    向绵绵跟着向立华这亲哥混几年,对jun人的等级有些了解,认出了他是一名上尉。

    在jun营里都是穿jun装,这位连长肩膀上一杠三星还是挺显眼的。

    他看到向绵绵年纪小没有惊讶,要说全国天才哪里最多,那必须就是jun营了,

    每年招兵,多的是小伙子进了jun队训练,发觉出天赋出众,提干升职,不练练都不知道自己有多牛。

    连长没有管改进方案,询问向绵绵确认能修好,就让她立刻试试。

    异想天开是要实力作为支撑的,修都修不好,谈什么改进?

    向绵绵二话不说上手操作,一个小时就把困扰师傅们半个多月的难题解决了。

    机器又恢复正常运行,连长眉头微动:“小同志是挺厉害,不过前些天这个也运行了两天,还是坏了,你怎么保证……”

    他的担心也正常,之前修好又坏,谁能保证这次会不会重蹈覆辙?

    向绵绵无奈,只能学着在沪市重工的时候舌战群儒,把这机器的原理从浅到深一步步讲透。

    就差从最基础的钢铁特性讲起。

    连长当然是不太懂,但是修理师傅们都听懂了,渐渐的听入神了全都围过来,还把他挤出圈外。

    一个个都老实的拿本子记载。

    向绵绵带着他们一边对照着机器拆看情况,一边把设计思路、好处与坏处全都讲的清楚明白。

    到最后,连长还没来得及发表意见,维修老师傅们先同意了改进方案。

    他们看到了向绵绵的三十一种方案,刚开始还能嘲笑一下小姑娘异想天开,后来被一步步论证震惊到了。

    论证期间写到一半涂涂改改,遇到所有的挫折都尝试用其他方法解救,实在不行才毙掉方案。

    这么大的工程量,肉眼可见花了大心血,还把最后总结的方案改了又改,优中选优,是最合适不过的改进方案了。

    第243章

    实施改进方案

    拿着这个本子,他们看着小姑娘的眼神都不同了。

    弄懂原理和优化改进,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自己反复推翻理论,要经历重重挫折,小姑娘在半个多月里就弄完了?

    这是人才啊!

    见连长犹豫要不要采用改进方案,老师傅们纷纷给向绵绵站台撑腰。

    人研究的这么透彻,先拿这台坏了的机器试试水,大不了改进失败,凭着向绵绵对这东西的理解程度,再造一份不难。

    成了血赚,不成也不亏。

    连长综合考虑下,还是写了报告给上级,对这个机器进行改进。

    一台旧机器能换来机器的设计原理,怎么看怎么划算。

    于是第二天,向绵绵就取得了改装权限,她立刻带着几个老师傅和jun营的研发人员一起研究改进方案里的所需零件。

    接下来的几天里,这个机器就经过大家努力,变成了一台加强版。

    经过原料的倾注,履带生产时连长就发现不对:“这速度,好像是提升了点?”

    改进方案没写这一点啊?

    向绵绵听着系统小6的任务完成提示音,一边给他解释:“嗯,稍稍加了点效率,但是这不重要。”

    她最后选择的是改进履带的型号,让一台机器能通过换配件,产出多种履带。

    现在国家最需要的其实是一物多用,一台机器能产出多样化的产品,效率还在其次,连原料的节省都要排在后头。

    为什么这么说呢?

    目前来说华国资源是够的,缺的是重工业成品,比起节约材料,一台机器能多型号产出才最重要。

    随时根据生产任务调整机器型号,这才是好东西。

    实验之后,眼见这台旧机器能随意切换生产八种履带,连长特别满意,他悄咪咪拉着研发人员到一边去,问学会了没。

    人只回了一句:“这才几天,你当我是神仙?”

    连长翻个白眼:“小姑娘无师自通,十几天就弄会了原理还加改进,你跟着人学都学不会,要你何用?”

    顾不得jun衔差距,研发人员撸起袖子脸色涨红:“你行你上!”

    他但凡有吕布的武力值,早把连长锤在地下哀嚎不已了,可惜只能撸撸袖子吓唬人,谁让文职没多训练,打不过连长呢?

    两人秉持着“比赛第一,友谊第二”的态度友好切磋了下,以连长获胜告终。

    连长扶了扶歪掉的帽子,汗都没擦,从围成一圈的老师傅们中挤进去,跟向绵绵笑得像狼外婆似的,声音掐得温柔:

    “小姑娘,年纪到下乡了没?想不想有个编制,包吃包住包对象啊?”

    这声音,掺了两斤糖不带少的,恐怕他亲娘媳妇都没听过这嗓音。

    既然他指望不上jun营里的垃圾同事,那还不赶快把小天才特招入伍,放跑了这个机会的都是傻子。

    向绵绵正手把手教老师傅们怎么吃透机器改进的原理,看到连长的表情吓得一抖。

    之前多么威严正直的兵哥哥,怎么一场机器改进的功夫,变成了像拿着棒棒糖哄骗小孩的怪叔叔。

    她一哆嗦,几个老师傅就对连长怒目而视,吓着他们的小老师怎么行?

    跟过来的研究人员把连长一拽,赶紧往后捎捎,别耽误他们学习进步。

    眼见几个能当向绵绵爹的男人都在聚精会神的学习,连长摸摸后脑勺,根本想不通这什么情况。

    丢不丢份啊,活这么多年还没小女孩厉害!

    在几个学习的人眼里,不就是拜小女孩为师嘛,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只要是别人比自己好的地方,不耻下问才是对的。

    向绵绵愿意把精华嚼碎了喂你,那是她大度,多的是人敝帚自珍,师傅对徒弟都会留一手,生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这时候不赶紧学的都是傻瓜。

    老师傅们还带着几个弟子一起蹭课,期望能出个开窍的。

    毕竟年轻人脑子灵活,说不定也有个把人跟向绵绵一样,一点就通。

    可惜这纯属妄想了,不是所有人都有系统这个外挂,年轻人们顶多就是抄写速度快一点,能给老师傅们记一下笔记。

    真让他们动手,一个比一个拉胯。

    华国天才是挺多的,但那是因为人口基数大,偶尔蹦出来一两个,还真以为遍地天才取之不尽?

    见向绵绵开班教学,不仅把第一台机器改进完成,连其他的几台也做出了其他方向的改进,连长特别高兴。

    他问过科研人员,跟着改装几遍下来,再蠢也会了。

    不管咋说,开班教学受益的是他们啊,这机器又跑不了,而且多几个人会机器原理,日后修理都不用发愁只能找一个人。

    这心胸宽广的,根本不像个女孩子。

    第244章

    表彰

    太多人想一招鲜吃遍天,绝不会把自己的独门秘术告诉别人。

    任何事物只有一个人会的时候,才是最赚钱最自傲的,别人想学只能跪着求,几年甚至十几年勉强能学到点皮毛。

    只有师傅快去世了,才会挑最孝顺的徒弟把独门秘笈传给他,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顶尖技艺失传。

    向绵绵她没有这样,一点藏私都没有,甚至给不会的人讲了又讲,尽量弄会。

    说实话,她巴不得教会更多人。

    机器弄懂原理后,就会对它失去兴趣,还不如培养人来专门重复性的修理,免得每次都来麻烦她。

    反正系统商城那么多书,她不去学习实践可惜了,困在一台机器上是不可能的。

    图新鲜感的向绵绵给师傅们维持了一个多月的教学,总算顺利把他们都教毕业。

    十多台机器差不多两个月才全部改装弄好,拆了装,装了拆,每一个细节都确保所有人会了。

    懂不懂再说吧,先把会弄清楚明白,一下子跨大步不现实。

    好在辛苦没有白费,jun方特别大方,这次的改装给了她一笔天价费用。

    向绵绵签署了一个绝密文件,买断她的三十一种改进方案,附件是她的笔记本,报酬则是一份表彰和一张地契。

    表彰是华中jun区对于先进个人向绵绵的奖励,底下还有jun区的章,框裱得很精美。

    地契则是县城jun营附近的一套房子,两层楼带小院。

    向绵绵一边在文件上签字一边疑惑发问:“改进方案我都教给几位老师傅和他们徒弟了,这还算绝密吗?”

    起码二十来人都知道呢,不算绝密吧?

    连长眼皮一抬:“放心好了,他们早就签了保密协议,泄露出去就上jun事法庭。”

    jun事法庭可不是吃素的,敢泄密搞不好就是7.62口径扫射。

    向绵绵懂了:“按您的意思,那我也要签保密协议?”

    连长想了想,还是给她递了一份保密协议:“要的要的,麻烦签一下,在外头别乱教这个,实在想教……把他带我们这来。”

    原则上不可以,但我就是原则?

    向绵绵被逗笑了,顺手签字:“行,听您的,放心好了,我哪有那闲工夫。”

    她教人还是差点水平,从刚开始的要求学生举一反三,变成了教懂,最后才无奈选择了教会。

    两个多月以来心力交瘁,以后再也不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了。

    要是jun方有什么新鲜机器还差不多。

    正想着呢,连长把地契给了向绵绵,笑容里带着不易察觉的谄媚:“我们下次要是有别的机器……”

    她秒懂:“找我就行,不过我学校还有半年才毕业,要是学业有冲突,你懂的。”

    这次向绵绵能来这么久,就是jun方请了郭师傅,人推荐的她,为了给学校解释这两个多月是有正当原因不来上学,jun方还开了个假条。

    也挺新奇,学校还是第一次收到这种假条。

    两人没聊什么学校地址和家庭地址,那都是废话,普通人在jun方面前没有秘密,除非他们不想查,没有查不到的。

    连长挺想把向绵绵纳入编制,但是打了申请上去,结果其他jun区半路知道了,都在要人。

    流程卡那没下来,他也没办法招揽。

    招揽人才总不能开空头支票,只能眼睁睁看着向绵绵拿着表彰和地契回家。

    连长安慰自己,没事,近水楼台先得月,人全家都在这,跑不了。

    等向绵绵拿着包袱回家,才发现她回来的刚刚好。

    现在是夏天收稻谷农忙时节,已经放暑假了,一个多月的长假期正好抚慰一下她教书教到心累的受伤心灵。

    而且大伯向红文去世即将过去五个月,向立党的儿子向有军孝期快满了,推迟的周岁宴就在三周后。

    遇上长辈去世没办法,安家并没有因为这个多说什么。

    向绵绵诧异的是,她没回家的这段时间还发生了不少事呢。

    第一个就是陈妈去世,向美美五月初五生了个女儿,取名陈华。

    由于端午节出生是很不吉利的日子,被弟媳妇乔心家说嘴是这姑娘命硬,接连克死了奶奶和堂姐陈静。

    本来没当回事,结果乔心为了好找下家,闹腾得附近人都知道了是向美美生的女儿克死亲人。

    被张及第知道了,带着全家男丁找上门,给他们家先理论后实践。

    向家先把乔家人骂了一通,说新华国还信这些神神鬼鬼的,什么日子出生跟人死亡有什么关系?

    乔家人不管不顾,他们只是想找个替罪羊,以此来证明乔心是无辜的,容易再婚。

    乔心的女儿夭折,又被家里哄骗着把工作给了弟弟,没人愿意找这个媳妇。

    第245章

    大姨张爱华

    就算有人来说亲,乔家嫌弃人拿不出来什么利益,又想着把乔心塞回陈家。

    没错,他们的脑回路是,一日夫妻百日恩,乔心跟陈亮过了两年,这都几百年的恩了,在一起过日子算了。

    但是没什么合适的理由啊,陈家哪有那么好进?

    他们本来还在犹豫,看到向美美生孩子是个不吉利的日子,就把陈妈的死和陈静的夭折诬赖过去。

    这样一来,陈亮就有理由再娶没有工作和嫁妆的乔心。

    便宜他了,还能有个媳妇过日子。

    结果陈家还没反应,向美美的娘家先打过来了。

    张及第可不是善茬,一张嘴喷遍乔家所有人,把他们说得哑口无言。

    陈妈和陈静都死了一个多月了,再怪人陈华出生时间不吉利,这也太牵强,七七都快过了。

    说到最后乔家实在没理,就想用拳头讲讲理。

    向红旗带着的几个男丁又不是死人,跟乔家打得有来有回,虽然姻亲少了点,起码会点武术占了上风。

    没错,父子几个跟向立华暗地里学了几招,哪个男人不想学点武术?

    打又打不赢,骂又骂不过,把乔家逼得只能认栽,不敢再提复婚的事。

    好在闹出来的刑克奶奶和堂姐本来就是乔家牵强附会,有心人一算时间都对不上,向美美女儿没受到什么波及。

    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第二件事是向绵绵的大姨,张及第的大姐张爱华回老家了。

    张爱华本名张招弟,建国后趁着人口普查改成了现在这个名字,她早年嫁给一个jun人随军去了甘省。

    这位大姨比排行第六的张及第大十四岁,头发花白已经六十,建国前吃了苦身体不好。

    这次回来是落叶归根,她一直在军医院疗养,前两个月生了一场重病,醒来后脑子里就一个念头,要回老家。

    儿女拗不过她,只能咬牙拖家带口回县城发展。

    好在大姨父生前有点功劳,大姨的一儿一女都妥善安排了。

    来了县城,儿子李卫民被安排去土地局做副局长,女儿李卫华在军医院做护士长,都是厉害人物。

    她家本来儿女数量跟向家差不多,可惜战乱年代都送上战场,没了。

    虽然没有杨家将七子出一子归那么惨烈,张爱华也失去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

    如今仅剩的儿子李卫民身体里还有zi弹,女儿李卫华也在战场上救过人,只是命好从战场上活下来了。

    父亲李家那边战乱没了联系,大姨回来第一时间肯定是找亲姐妹,李卫民和李卫华先去老宅附近的五姨张来弟家。

    找老人打听打听张家的守灶女,这附近招赘的女人又不多,一打听就找到了。

    张来弟对两个陌生人还挺警惕,隔着门问了他们是谁,确认是外甥外甥女才开门。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