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7章

    人是安振邦罩着的,唯一的宝贝明珠在向家做儿媳妇,他们疯了才会去找向家的不痛快。

    也不是惹不起,就是麻烦,赌场的人很清楚什么人能惹,什么人不能惹。

    等李卫民和李卫华来寻亲,张来弟面对儿子的断指,终究还是担心儿子的安危,祈求他俩能伸出援手。

    ……反正这钱又不是她出,等到时候就让外甥和外甥女去找表弟张明宇要吧。

    赌鬼的口袋,能掏出来钱就见鬼了。

    李卫民和李卫华皱着眉头听完张来弟的话,无论她怎么打亲情牌还是没借,借出去跟打水漂有什么区别?

    还是有的,打水漂能听个响,帮赌鬼就是一屁股债找上门了……

    他们俩对这个姨妈的身份产生了疑问,这真的是妈嘴里说的,幺妹从小就独立自主要强好胜,是个好孩子?

    怎么混成现在这个样子,儿子赌博赌得变卖家产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他俩长了个心眼,回军医院之前跟附近的人打听了情况。

    跟父老乡亲聊了一下午才发现找对了家门,找错了人。

    张及第10岁时,大姐张爱华已经24岁嫁人到外地生子,她以为幺妹在父母帮扶下继承家业,对这个幺妹很放心。

    3岁看老,幺妹张及第从小就是按照男儿培养的,为了能继承家业。

    张爱华清楚记得张及第比男娃子都胆子大,性子刚中带柔,对她赞赏有加。

    没想到是家里出了意外,五妹张来弟上位继承家产。

    回军医院面对亲妈的虚弱询问,两人没说找到了五姨,只说年代久远搬家了,还没找到。

    第二天,两人又一路问,跨越了县城,找到张及第家。

    张及第一家人都在上班,两人学到了教训没有贸然上门,在周围先问了问附近的老人,才决定下一步怎么走。

    不然好端端又成替罪羊,他们实在是怕了,谁愿意成为冤大头啊!

    问到的情况总算让他们对亲妈的话有了点信任。

    第249章

    探望张爱华

    张及第家里虽然没有大富大贵,在附近也算是顶好的人家了。

    几个儿女不能说人中龙凤,起码没有像张明宇一样败家,除了最小的向绵绵还在读书中,其他人都在好好工作。

    全靠同行衬托,李卫民和李卫华经历过五姨的污糟事,对小姨拉低了期待值,看到正常过日子的小姨一家,可满意了。

    他俩等到下午,跟下班回来的张及第认亲,拿出了张爱华的信物。

    一根教鞭。

    没错,就是这么离谱,张爱华教训小时候调皮的妹妹们用顺手的竹鞭,成了认亲的信物。

    张及第还好,她没挨过打,其他几个姐姐那就是记忆犹新。

    再加上户籍迁徙的纸质文件证明,两姐妹即使多年没见,跟对方没什么联系也成功认亲。

    两家人生疏,就决定人到齐了聚在一起吃桌家宴,互相往来送礼物认认脸。

    向绵绵在jun营修东西耽误了,没能回来,不过张及第说明了原因,大姨和表哥表姐都没介意这事。

    又不是吃喝嫖赌抽,在jun营报效国家是好事,非要人回家干嘛。

    较真起来,向立华远在千里之外驻边,咋,还把人叫回来就为了吃个饭?

    张爱华一家是拥军人家,他们很欣喜小姨家里的孩子有觉悟,两个小孩不来比来都高兴。

    向绵绵回家的第二天,张及第就带着她去军医院拜访大姨。

    顺便认认人,别亲戚之间见面不相识。

    她提着一些糕点水果进门,乖巧的跟着张及第喊人,白白嫩嫩的小脸带着笑容,长辈们都赞不绝口。

    因为饿死过一回,向绵绵特别能吃,她没有亏待自己的肚子,所以身材没有普通人的苗条,是个小胖墩。

    但意外的符合长辈的审美,面如满月眼似秋水,笑起来像个发面馒头喧软可口。

    没有长辈可以拒绝年画上珠圆玉润的金童玉女。

    张爱华反正是爱得不行,她本来身体差劲坐都坐不稳,只能倚靠在病床上有气无力地说话。

    看到小外甥女跟自家孙子差不多大,又这么可爱,拉着人说话都有劲。

    她问的第一句是天底下所有长辈见到学生的共同问句:“在中专学习怎么样?还跟得上吗?”

    向绵绵摸摸后脑勺:“大姨,我还行吧,毕业是没问题的。”

    她这话谦虚了。

    张及第赶紧给大姐炫耀:“别听她小孩子家家的胡说,中专都预订她毕业当老师了,成绩好着呢。”

    张爱华来了精神:“哦,真的啊,没想到我们绵绵这么厉害!”

    她握着向绵绵的手不放松,看着外甥女的眼里全是慈爱。

    当时认亲,张及第说小女儿还在读中专,张爱华就想着给人安排一下,千万不能让外甥女下乡,从此天各一方。

    她吃够了远离亲人的苦,不希望任何一个孩子去他乡。

    但是这会儿听说外甥女争气,张爱华更高兴。

    血缘关系的维系下,长辈肯定疼晚辈,要是能力出众,那就更加疼爱。

    向绵绵腼腆笑笑,她张望了下周围,问道:“还没成的事呢,大姨,表哥现在上班去了?”

    李卫华这位表姐是军医院的护士长,刚刚露面见过了,又去忙医院里的工作。

    张爱华摸摸她的头:“嗯,你大表哥在土地局做副局长,新官上任三把火没空来,有机会让他去家里看看你。”

    有些人哪怕是亲人,也莫名的亲近不起来,相看两厌。

    有些人即使素未谋面,却仿佛多年老友,一见面就好的不行。

    姨甥俩属于很有亲缘的那种,见面没多久都互生好感。

    她们俩明明差了四十多岁,居然还挺有共同语言,向绵绵对红色革命那些事格外感兴趣,缠着张爱华讲。

    现代的电视上确实有各种英雄事迹,但是平凡人的事迹更打动人心。

    张爱华讲述了开国路上的艰辛,众人举起旗帜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尽管言辞没有那么华丽,依旧精彩绝伦。

    她一边说一边回忆着和丈夫的往昔,几个孩子的音容笑貌,眼角湿润。

    她没哭,这是光荣的榜样,应该为了他们骄傲。

    讲着讲着,张爱华怕向绵绵嫌她啰嗦,还仔细观察过,却见外甥女听得起劲,眼睛亮亮的,明显还没听够。

    她感到好笑的接着讲,平静面对过往的苦难。

    向绵绵母女俩要走的时候,这位大姨在女儿李卫华的搀扶下能坐着摆摆手,看起来精神多了。

    李卫华很诧异,她专业负责亲妈的身体调养,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今天这样好的精神状态很少有。

    不过她以为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妈见到亲人喜悦的气色,肯定比医院里的枯燥乏味更好。

    第250章

    向有军周岁宴

    另一边向绵绵探望了大姨,她听得很满足。

    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听老英雄们讲述边关卫国的事迹,她很好运,张爱华就是其中一个平凡又不平凡的勇士。

    四万万人在黑暗中茫茫然看不清方向,尝试了一个又一个救国方案,连《国史大纲》这种书都出现了。

    这本书是为了中华覆灭,后人能记得有一个古文明存在过,可见当时的人们有多绝望。

    但有志之士没有放弃,他们艰辛探索,一次次头破血流的拼命挣扎,才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后在伟人的带领下光耀华夏,从此成了东方巨龙。

    向绵绵听得热血沸腾,大姨没有哀叹自己逝去的四个孩子,反而赞扬他们为了革命做出的牺牲。

    人的死亡是必然的,更多的人在意的是死亡的价值。

    马革裹尸,在华国历史上代表了死亡的最高意义,这价值无与伦比。

    国家,先有国后有家,国覆灭了家怎么存在?

    在大姨的感染下,向绵绵都想参军了,也不知道军队收不收小胖墩?

    她记得现代华国征兵要求很严的,身高、体重、纹身、遗传病史,甚至连扁平足都不收,就是不知道七十年代征兵要求。

    她带着疑问在家休息一天,第二天就开始接修理单了。

    理想是理想,生活还要继续。

    去jun营耽误了两个多月,等待修理的洋玩意越来越多,向绵绵忙得脚打后脑勺,排着队修理。

    好在她有外挂,处理起来不太慌乱。

    到了八月中旬,总算把积攒的任务都快弄完了,向绵绵伸个懒腰捶捶背。

    晚饭时候她就看见三嫂安悠抱着儿子过来,笑容满面的说周岁宴的事。

    向有军本来3月18日办周岁宴,结果伯祖父去世守五个月的孝期,8月18日快一岁半了,周岁宴才安排上。

    张及第对这个孙子早就准备好了,不偏不倚,跟长孙向有志一样明面上送不值钱的毛线衣毛线裤。

    私底下补贴了金锁一半的钱,至于向立党这个亲爹给不给买金锁,她没管。

    奶奶问心无愧做到了一碗水端平,小朋友能不能拿到,那就要看爹靠不靠谱了。

    显然大家都是端水大师,给向有军的东西跟向有志的差不多,起码价钱相差无几,免得家长心里有疙瘩。

    不过这一回,多了张爱华一家的礼物,他们送了得体的书本和书桌,祝小朋友能学业有成。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从古至今不变的道理。

    安悠把这礼记上,日后她要代儿子向有军给姨奶奶家回礼的。

    至于王春婷她得了会计工作,不再计较这些,整个人和善顺心多了。

    哪怕守孝吃得清汤寡水,整个人精神状态跟一年半之前儿子周岁宴时天差地别,容光焕发。

    一家人和睦坐在一起吃饭,儿孙绕膝,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张及第看得很开心,她遇到再苦再难的事,想到这个画面就都顺心了,阖家欢乐多少人求之不得。

    向有军一岁半了能说话,走路还不太利索,跟着大一岁的堂哥向有志在家里转悠。

    5岁多的向有凤她自己都是个小孩子,却跟个大姐姐一样照顾两个弟弟,生怕向有军走不稳摔了跟在旁边。

    陈中表情酷酷的,一个人在旁边玩华容道,他跟两个表弟玩不起来。

    所有人都在,张及第难免又想起了向立华这叛逆的崽。

    这儿子天生就是个犟种,死活不肯同意结婚,她连着催几年都催烦了,恨不得变个儿媳妇出来。

    最近她去信说了丽丽明年订婚的事,向立华只回了哦,等他到时候积攒假期回来。

    油盐不进,明示暗示都没用,张及第没法子,干脆放弃了。

    她真希望下次向立华休假回家,带着个儿媳妇直接面前一杵,喝媳妇茶给改口费一条龙。

    经历这么长时间的拉锯战,她也不要求女孩家里什么条件了,只要是个女的活的,都行。

    这都是点幻想,还是说说别的吧。

    向立党三个月前是实习的领导,现在已经正式转正了,儿子又周岁宴,近期可以说是如沐春风。

    他很开心,拿着小玩具一直逗弄向有军。

    向美美抱着襁褓里的女儿陈华,看着儿子陈中小眼神望着两个表弟想玩又怕丢脸,忍不住笑了。

    她跟大嫂搭话:“有凤真棒,才这么小,当姐姐的都会照顾弟弟了。”

    王春婷看了看女儿,笑着说:“她爱操心,幼托所里也这样照顾别的小孩,跟大姐姐一样,我也不知道她怎么是这个性子。”

    也不知道这么小点孩子,怎么就喜欢照顾别的小孩。

    向美美看了看怀里沉睡的陈华:“没事嫂子,等我这个长大了跟她姐一起玩,小孩子活泼点好。”

    第251章

    乔心纠缠陈亮

    姑嫂俩为了女儿聊了聊养孩子的问题,成功吸引安悠加入话题。

    她忘了生向有军时遭的罪,也忘了自己说过的再也不生,羡慕的说:“二姐,我也想生个跟陈华一样乖的。”

    陈华出生的日子是端午,在县城这个日子出生的不吉利,把这天出生的当做灾星。

    其实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端午时节天气转暖,毒虫泛滥容易伤人,办白事的比较多,所以觉得不吉利。

    可向家人怎么可能把陈华当灾星,这是亲人,是向美美好不容易生下来的孩子。

    而且陈华很乖巧,无齿的笑容格外治愈人心。

    王春婷对弟媳调笑说:“再过半年,你跟立党努力点,给有军生个妹妹儿女双全,多好。”

    向美美和王春婷相视一笑,对羞赧的安悠各种打趣。

    还有半年,大伯向红文的孝期就过了,再造人就没问题。

    安悠好歹生了娃,脸皮没那么薄,她立刻回应大嫂:“那说起来有志两岁半了,大嫂你也再给有凤生个弟弟妹妹呗。”

    向有志是痦生子,无奈采取了剖腹产,医生交代三年后才能怀孕。

    算算日子,大伯孝期一出,王春婷差不多刚好满三年,生三胎就没什么顾忌的地方了。

    挺巧合的,这个孝期几乎没耽误什么生娃的时机。

    向美美那就不用说了,大伯去世时陈华已经在肚子里几个月,总不能不让人生吧?

    这个孝期唯一耽误的就只有怨念满满的尹乾,他的媳妇要晚一年到家。

    没事,反正向家是乐意女儿晚一年出嫁的,未来女婿不乐意没关系,他的感受向家人知晓、同情,却乐见其成。

    几人把孩子问题说得差不多了,向美美长叹一声:“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管家管的头痛。”

    自从陈妈去世,陈家的重担就渐渐的落到长媳向美美身上了。

    陈爸寡言少语不是掌家的料子,他就想着长嫂如母,让向美美操持家里,甚至他倒过来给儿媳交家用。

    不分家是有原因的。

    陈亮虽然有过一个媳妇,可乔心跟伏弟魔一样,两人离婚了,孩子也跟着陈妈下葬,算是没成家。

    小叔子没成家这个家就分不了,最早也要等三年后孝期到了,给陈亮找个媳妇生娃,陈家才能分家。

    这是人之常情,向美美享受了管家的权利就要担起管家的责任。

    陈妈去世,连她的工作都因为恶心小儿媳的做法给了大儿子家,那么小儿子陈亮难道就不管了?

    这不可能,所以家事落在向美美身上。

    操持家里不算难,向美美还是能胜任的,公爹没工作,做零工帮着带陈中,小叔子也有工作,没什么大问题。

    可陈妈去世才不到半年,乔家等不及复合了。

    没错,不是陈亮本人急着结婚,是他的前任乔家人等不及。

    乔心的工作被她父母掠夺给了弟弟,嫁妆给了弟弟做彩礼娶媳妇,转过头又想跟陈亮复婚。

    因为婚恋市场转了一圈,她发现找到的都是歪瓜裂枣,比陈家差远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