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开学前两天还来家里焦虑的说,要是幺妹实在不适应教书,她就跟领导问问能不能进钢铁厂。也是嘴硬得很了。
向绵绵忍不住说:“哥,姐,放心好了,我真不是小孩子,已经能独立上班了。”
大家敷衍着应是,转头都在想要不要去学校问问其他老师。
一餐饭吃得很是欢乐,只有向绵绵在郁闷家里人明显把她当几岁小孩看。
吃到差不多的时候,只有几个小辈吃得慢,还在动筷子。
王春婷给向有凤夹了她喜欢的平菇,一边说:“娘,我娘家有点事,下周就不过来吃了。”
第348章
姨姥姨姥爷
张及第听了,点点头
:“行,你们有事就先去忙,有空再过来。”
家庭聚会啥时候都能吃,实在有事来不了也没什么。
王春婷说是下周日,她外甥女胡曼儿的长子做周岁,作为姨父姨娘他夫妻俩要去参加。
胡曼儿三年前出嫁了,进门一年后才怀孕生娃。
张及第想了想,看了眼向立国:“曼儿是你大姐王春燕的女儿,和胡老二生的那个?”
向立国和王春婷一起点了点头。
大家这才想起来,原来是在老汪事件中受到牵连的一家人。
当初王春燕落水被胡老二救了,被骗做了胡光宗和胡莲儿的后娘。
后来被齐雨爆出胡光宗和胡莲儿的生母是老汪的第一任媳妇,两人是偷情生下的。
这事在县城闹了一阵,沸沸扬扬的。
胡光宗和胡莲儿试着找过亲娘,据说还是大地主家的闺秀,可惜年代久远没有线索。
两人只好恹恹不乐地接受现实。
王春燕对这完全没有异议,任由他们折腾。
作为后娘心都凉透了,没有生恩,起码还有十几年的养恩。
结果人一听说亲娘的消息,激动的当天就要去找,搞的好像她虐待了两人一样。
心凉的后果,就是两人的亲事都是让亲爹胡向南自己去找的人家。
谁爱操心谁操心,她只管着亲生女儿曼儿就行。
胡曼儿的对象,是王春燕精挑细选的,甚至拉着亲娘明二妮一起考察许久。
关系网发达的明二妮给自己的外孙女选定了个中规中矩的人家。
好多人还觉得这家人家境不咋样。
但是结婚后就看得出好赖了,结婚三年胡曼儿的丈夫对她关怀备至,公公婆婆从不插手小两口的事。
哪怕生了娃,婆家也是出钱出力,齐心协力共同养娃。
太多人嫁出去就没好日子过,胡曼儿反而还像小姑娘一样鲜艳明媚。
一看到胡曼儿的日常状态,都会知道嫁了个好人家。
再对比家里鸡飞狗跳的胡光宗、愁眉苦脸的胡莲儿,不得不说有亲娘的孩子就是不一样。
现在谁都夸王春燕眼光好,挑的女婿真是顶呱呱。
向绵绵在旁边掰着手指头算辈分,惊讶的说:“大哥大嫂,你们是姨姥和姨姥爷了?”
胡曼儿叫两人是姨父姨娘,那她生的娃不就是叫姨姥和姨姥爷?
可是两人现在才二十五六岁啊!
这年纪这辈分,真是让人有点幻灭。
王春婷笑了:“很正常呀,我姐大我十几岁呢,她结婚也早。”
说起来,她的大姐都做外婆了,自己的女儿有凤才刚上小学,是有点晚。
但是该有的命数总会到来,她也改变不了啊。
王春婷感叹一阵,去看着陈中带着向有志、向有军玩了,三个男孩为了一把木枪玩的嘻嘻哈哈的。
年纪相仿的男孩子总是更容易玩到一起去。
向绵绵看到了向有凤吃完饭,姑侄俩到房里去聊天。
这小姑娘刚上小学,还没有被繁琐的课程、沉重的作业压垮,依然笑得天真。
扎着羊角辫,可可爱爱的。
向绵绵有点理解五姐为啥喜欢捏她的脸蛋了,这真是忍不住啊。
她偷偷摸了一把,嗯,手感真好。
眼看桌上画图纸最多的就是铅笔,干脆抓了一把给向有凤:“呐,做作业要用的,姑姑送你了。”
向有凤很乖,仰起头认真的说:“妈妈不让我随便拿东西。”
眼见她不肯,向绵绵干脆找了个小挎包,一股脑塞了铅笔、橡皮。
想了半天,再塞几本空白的草稿本和尺子。
然后给小姑娘挎上,一边调整挎包的长度一边说:“没让你拿,咱背着啊。”
语言艺术也是被她玩明白了。
小姑娘哪是鬼精鬼精的姑姑的对手,只能乖乖任由她摆弄。
向有凤眨巴着单纯的大眼睛,突然悄声问:“小姑姑,什么叫乱lun啊?”
向绵绵当场惊得被口水差点呛死,咳得肺都要出来了。
她根本顾不得自己,使劲抓着小姑娘的肩膀想问她从哪知道这个词的。
要命了,这小姑娘是从哪听来的,她这破嗓子咳个屁,快问啊!
镇定的向有凤很快给她端来茶杯,一边还贴心的给向绵绵拍背。
等了一阵,向绵绵总算止住咳嗽,她焦急的问小姑娘:“你在哪听到的,是那些大妈聊天都不避着你吗?!”
真是污了小姑娘的耳朵。
向有凤摇摇头:“不是,我听外婆和妈妈聊天时候说的,她们以为我睡着了。”
这就奇怪了,王春婷和明二妮不是那种在家八卦的人啊?
向绵绵一边心生好奇,一边握住小姑娘的肩膀说:“这是个不好的词,你别跟其他人说,知道吗?”
向有凤似懂非懂,还是在向绵绵的期待眼神中点头了。
第349章
尹倩倩被骗
向绵绵虽然心生疑惑,脸上却没有显露。
既然是王春婷和明二妮母女间的私密话,那还是别拿到明面上说了,会尴尬。
她让向有凤也别说,乱lun不是个好词。
虽然小姑娘还没满7岁,但是总有些污眼看人脏的家伙,对小姑娘都苛责。
姑侄俩在房间里聊好了,向绵绵就把她领出来交给大嫂。
王春婷一眼就注意到了向有凤身上的挎包,赶忙推却:“小姑你这是干什么呢,哪能要你的东西。”
她知道婆婆偏爱小姑子,生怕拿了东西惹婆婆不快。
现在的生活不知道多舒坦,再引战她就是天字第一号的大傻瓜。
向绵绵不想跟她推让,俯下身整理了挎包肩带:“我给有凤的,大嫂就别跟我客气了。”
在厨房忙活的张及第看了一眼姑嫂两人,没说话。
都是一家人,争来争去没意思。
王春婷只好摸摸向有凤的头:“记住小姑姑的好了吧?以后要好好孝顺小姑姑啊。”
懵懂的向有凤点点头,对小挎包喜爱极了。
接下来几对小夫妻就带着玩的尽兴的孩子们回家了,或背或抱没力气的小孩。
家里从拥挤热闹变成空荡冷清。
向绵绵在这一瞬间知道为什么要儿孙满堂了,热闹点确实很好。
厨房里忙活一阵的张及第和向丽丽收拾好锅碗瓢盆,洗了手出来。
向丽丽一边擦手一边说:“尹乾把尹倩倩收拾了一顿,这会儿人应该在哭呢。”
她脸上带着笑,显然很满意尹乾的做法。
这小姑子确实太恶毒了,要不是绵绵拼命画稿,她现在还不知道是个什么下场。
向丽丽很想给幺妹报答,可惜根本找不到机会。
哪怕想给钱,她身上都是没钱的,彩礼和嫁妆还在张及第手里,要等结婚后才能拿到。
她只能深深记在心里,以后有机会再报答回去。
张及第有点错愕:“这姑娘不是跑回沪市了么,尹乾是咋给人教训的?”
“她跑得快,可是尹家的地址是固定的啊,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向丽丽见亲娘和幺妹好奇,就给她们说了情况。
原来当时尹倩倩见事情败露,生怕尹乾又给她套麻袋,飞快就跑回了沪市。
甚至搜刮了尹家的一些家财,在沪东买地打算坐等升值。
这种方法当然见效很慢,起码要到九十年代才有回报,但是谁叫尹倩倩没有经商头脑呢,只能想到这个。
尹乾可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他安排了几个演技超好的兄弟去沪市,对尹倩倩精准行骗。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聪明透顶不会被骗,那是没遇到适合自己的骗局。
加上尹倩倩也不是很聪明,行骗难度就更低了。
他甚至还知道尹倩倩的执念,就是想有无数的钱挥霍。
尹乾把这个告诉了兄弟们,并且告诉他们骗到手的全都归他们。
要不说驴子前面挂胡萝卜,有诱惑才有动力呢。
这些兄弟伙可亢奋了,去了沪市就开始观察尹倩倩,日夜不停的分析怎么才能骗到手。
经过几次试探后,终于找到了方法。
由一个皮相好的兄弟装成高富帅,说是出身晋商,家里几座煤矿等着继承,超有钱。
他还不忘打扮自己,穿着斯文内敛,不经意露出内衬的料子是香云纱。
剪裁、设计处处都透着低调的奢华。
再加上租了个豪宅、豪车演了几场戏,成功把尹倩倩那点积蓄全骗走。
连地契都全拿走低价快速卖掉了,哥几个分到了大笔资金。
他们还挺讲江湖道义,把一半的盈利上交给了尹乾。
向绵绵听得叹为观止:“厉害啊,能骗到真正的大小姐,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
张及第也跟着点头。
这些小伙子就算得到了尹乾的提示,但是能从尹倩倩手里骗走这些也是真的厉害了。
不管咋说,人家是真的富养大小姐,见过世面的。
向丽丽笑得鸡贼,声音压低下来:“听说尹倩倩哭得比死了爹娘还惨烈。”
她也没想到,这个教训比什么都有用。
据说尹倩倩的哭声整个尹家都听得见,可惜尹至简根本不给人撑腰。
这事挺明显了,他随便一查就知道是好大儿干的。
都不用权衡,尹至简就选了默不作声,对尹倩倩明里暗里的哭诉不管不问。
太蠢被人骗,还好意思找他要追查到底,真是扶不上墙。
至于尹倩倩的大哥尹乾坤也是废了,一心跟男人打得火热,小儿子还看不出前途如何。
但是看看同母这俩货,只怕天资有限。
尹至简只能指望尹乾涨涨面子,自然就对儿女之间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向绵绵听得心里舒坦了,总算把熬夜画稿的烦躁全都抚平。
戳人心窝子才是最好的,相信尹倩倩肯定痛彻心扉。
第350章
林家开席
远在沪市的尹倩倩当然是恨不得想死,她当掉了所有首饰包包买的地契啊!
天杀的居然骗她的钱!
尹倩倩在尹家哭得天昏地暗,恨不得COS现代版孟姜女。
可惜尹至简冷酷无情,没有一点帮她的意思。
就拿家里垮了,没有能力查找歹徒为借口随便糊弄过去,反正目前来看尹家确实不景气了。
暗地里尹至简学着尹倩倩买了沪东一大片地。
他相信这方法肯定是有利可图,甚至是家喻户晓的暴利,不然尹倩倩至于这么干?
那脑子能记得的赚钱方法,绝对是赚钱的。
不是尹至简贬低自己的女儿,实在是重生不长智商啊。
尹倩倩虽然上辈子活到了四十八岁,实际还是十八岁的大小姐脾气,没有一点赚钱的想法。
他一次次的试探,这女儿还是没有一点可培养性。
最后只能无奈放弃。
要不然,凭着尹倩倩多活的三十年,只要记得重大政策和领导人上位,就是妥妥的大富翁!
站在风口上的猪都能飞,何况一个尹倩倩?
很可惜,尹倩倩并不记得,小小的脑容量只有掠夺夫婿。
尹至简每天看到她,都后悔自己养女儿干嘛养成花瓶,哪怕教一点政治呢?
或者换成他自己重生也好啊,保证有一番惊天动地的作为。
……这就纯属妄想了,尹至简还不知道自己上辈子在六年后的动荡里直接炮灰。
尹家的事没有影响到向家的生活。
他们依旧在小县城里过得悠闲自在,向绵绵经过第一周上课,也已经习惯了实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