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他知道县城最近离婚的事越来越多了,可从来没想到会轮到自己头上!随着女性力量的觉醒,街道上随处可见的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标语,让离婚好像不再那么羞耻了。
大部分刚娶媳妇的男人都收敛了许多,连家中有老妻的也见势不妙赶紧认怂。
毕竟女人受了委屈是真离啊,妇联也是有事真上。
胡向南观察了王春燕几天,发现没什么异常就放心了。
两人之间要是没有胡曼儿这个亲生女儿,那还有离婚的可能。
可是只要王春燕还顾及胡曼儿的名声,希望女儿好好过日子,这辈子都不用担心离婚。
毕竟世人都看家风,母亲离婚,女儿难免受非议。
仗着这一点,胡向南依旧在家里作威作福,要求王春燕给胡光宗这个继子各种奉献劳动力。
第353章
商量离婚协议
包括且不限于给胡光宗的儿子胡耀祖当月嫂,侍候他媳妇坐月子……
刚把这边安顿好,还要去给胡莲儿照顾月子,当牛做马的两头奔波。
家务也不能少做,把家里家外的事操持起来。
稍微有点闲暇,还要在亲妈明二妮那里领织毛衣的零工,总之就是一分钟都不能闲着。
这些王春燕全都忍下来了,没有一句怨言。
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夸这个继母比亲妈更好,做事麻利不多说话。
就算是亲妈,也不能做得更好了,每天要么在做事,要么就在做事的路上。
因此,她的女儿胡曼儿就特别受欢迎,在婚恋市场上拥有了选择权。
没有受到家里胡向南的差评波及,顺利嫁给了林朝。
胡曼儿也争气,进门十个月就怀上了,给林朝第一胎就生了个儿子林志高。
直到这一刻,王春燕抱着外孙才觉得人生有了希望。
在照顾孩子的几个月里,胡曼儿一直旁敲侧击问亲妈要不要离婚,她铁定支持。
胡曼儿舍不得亲妈受苦,在胡光宗和胡莲儿这俩哥姐家里任劳任怨。
胡曼儿非常清楚,之前王春燕不肯离婚的顾忌,就是自己的婚事。
有了孩子,就会忍不住给他她最好的。
胡曼儿又正值说亲的当口,王春燕是绝不会在这个时候闹出来的。
但是现在她孩子都生了,在林家站稳了脚跟,为什么王春燕不肯离婚呢?
王春燕一直说,再等等。
并不是夫妻俩相处二十多年有感情了,王春燕担心的是女儿刚生完,不忍心这时候女儿受累。
就想等着林志高周岁宴后,孩子稳定了,胡曼儿也恢复好了,再提离婚。
至于非要提前,也是因为纸包不住火了。
胡向南即使被小舅子和连襟挡住,嘴里还在辱骂着王春燕。
一直在问候她的女性长辈和杏器官,满嘴污言秽语,让胡曼儿赶紧给林志高捂住耳朵。
小孩子在学话期,可千万别教歪了。
王春燕很淡定,意味深长的说:“你真要我在大家面前好好说说离婚原因吗?”
旁边的林家人默默竖起耳朵。
一句话把胡向南说的有点心虚,却又嘴犟着继续:“你说什么,我清清白白又没犯过什么事!”
他确实没外遇,四十多岁的男人,有心无力,大家懂得都懂。
王春燕嗤笑一声,这人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去年除夕夜,胡光宗和胡……”
胡什么?
林家人好像猜到了一点,纷纷抽了口冷气。
更别提胡向南了,他赶紧蹦起来大声喊:“离离离,离就离!你赶紧卷铺盖给我滚!”
那叫一个激动啊,仿佛祖坟被撅了一样。
王春燕可没有想放过他:“家里房子是租的,但是自行车是我买的,归我。”
胡向南脑袋上蹦出青筋,用食指指着王春燕:“你休想!那是给光宗媳妇的彩礼!”
他没想到这娘们居然还敢要家产!
王春燕双手抱胸,眼皮一抬:“那我就继续说了,胡光宗和胡莲儿……”
她是无所谓丢不丢人的,就是不知道胡向南受不受得了。
但是那和王春燕有什么关系呢?
大冬天的,胡向南是真气得头顶冒烟了:“你……
你不要脸!给你给你!行了吧赶紧滚!”
他只能打断王春燕的话,丢不起这个人。
就是有点纳闷,林家这么多双外人眼里,王春燕是怎么舍得胡曼儿丢脸的?
听到自行车归自己,王春燕这才勉强满意了。
当初她不同意给继子买自行车做彩礼,这瘪犊子偷了她的压箱底买的,可不能便宜了胡家。
当然,她没把傻到把钱藏在一个地方。
胡向南只拿到了一百多点,买自行车他也贴了一半的钱。
不过这就当是她给胡光宗媳妇侍候月子的劳务费好了。
一个月的辛苦换来几十块,不亏。
她想了想,又说:“胡光宗结婚之后,我赚的钱归我,你赚的钱归你,这点没有异议吧?”
两人因为偷钱事件起了分歧,钱就自己管了,房租都平分。
就这胡向南还以为两人之间没出大问题,也是搞笑。
当一个女人什么都能自己干的时候,就说明她的男人多余了,迟早会被淘汰掉。
胡向南有点防备:“你有多少钱?该不是背着我偷偷藏钱了吧?”
脸不红心不跳,王春婷看似老实交代:“这几个月我跟娘织毛衣,赚了大概三十块。”
她在闲暇时候抓紧时间赚钱大家都知道,特别勤奋毛衣针不离手。
林家人都对胡向南指指点点。
一个大男人不能扛起家庭重任,指望女人赚钱真是搞笑。
小心眼的胡向南还是不太相信:“咋可能,一个月四件就七八块了,这十来个月你不得赚七八十?”
他还想捞一笔呢。
第354章
天亮了
自从工作让给了儿子胡光宗,胡向南也去找过临时工。
可惜他眼光高,高不成低不就,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在火车站给人用板车拖行李。
有些人刚来县城大包小包的,又人生地不熟没人来接,就会短暂雇佣一下。
这玩意儿靠天意吃饭,经常颗粒无收。
就算生意好,一天顶天了能接四五单,运气最好的一天也才一块钱。
加上要负担房租,胡向南兜里没钱,就惦记着王春燕织毛衣的钱。
都要离婚了,还不赶紧给这女人扒层皮,难道留着给下个男人用?
他可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王春燕大概能懂这人的脑回路,更加蔑视:“家里房租我不出钱?买菜开销都是我来,还有你那一身不是我做的?”
林家是彻底对这个亲家公无语了。
原本还以为是偷藏家产,搞半天是倒贴结婚啊。
林家婆婆都忍不住开口支援:“亲家母你这也太……有些男人其实是挺没用的哈。”
她说男人的时候,眼睛直勾勾看着胡向南。
别误会,不是勾引啊,单纯就是想说明她话里的“有些男人”指得是谁。
有时候听八卦都觉得离谱。
虽说一样米养百样人,这百样人也实在太打破人的底线了。
王春燕累死累活赚的那点织毛衣的钱,一个月七块还要给家里人包开销,男人离婚还惦记着,必须一分没少进行分钱……
别的先不说,王春燕脾气真好啊。
换林家婆婆来,晚上这男人别想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毕竟离婚还不如丧偶呢。
胡向南在众人鄙视的目光中被堵上了嘴,不情不愿同意了离婚的条件。
他主要是怕王春燕鱼死网破,把家里的丑事揭开。
要不然绝不会这么简单就放王春燕走人,没让她脱下身上的衣服净身出户就不错了。
两人在大家的见证下写了财产分割协议,还按了手印。
胡向南就准备招呼王春燕回家了:“先回吧,你在这闹得不嫌丢人啊?”
他见人不动弹,还想上手拉人。
王春燕躲过他的手,擦着手印的红泥淡淡的说:“不回了,我自己会去租房。”
语气没有想象中的欣喜若狂,反而全是解脱的释然。
你看,没有男人她自己也能生活,还生活的更好更自由,真讽刺。
跟胡向南住在一起,王春燕要侍候胡光宗两口子,还要照顾孩子。
明明是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仅仅因为胡向南的跳水一救,她就不得不乖乖当牛做马。
现在好了,终于可以自己单独过。
偶尔高兴了给女儿曼儿搭把手照顾外孙,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不比对着恶心的老男人强?
反正她有赚钱的能力,七块钱是空闲时间,不是她的全部实力。
胡向南听了这话,从鼻子喷出热气,明显气的不轻。
他还想给这娘们骗回家了就紧紧皮子,免得在外面一个劲的传播消息。
没想到王春燕太熟悉他是个什么想法,预判了他的预判。
可是看着王春燕身边小舅子的虎视眈眈,胡向南还是怂了,屁都不敢放一个就走了。
看着人走远的背影,王春燕没有留恋,只有痛快。
事情结束了,王春燕感谢了大家的帮忙,提起篮子跟林家告辞。
弟弟王春生还专门跟她同路走,一边交代:“大姐,我明儿个请假来陪你去民政局。”
他媳妇没说话,明显是赞同的。
就胡向南今天这样子,可不是乖乖离婚的主儿,王春生必须去。
要不然王春燕还不知道是个什么下场。
搞不好在民政局门口这小子都敢打人,把王春燕拖回家一顿死打,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这事是有先例的,并不是瞎掰。
王春燕没有拒绝弟弟的好意,笑着说:“好啊,弟弟你跟我去胡家门口等,你别忘了带根棍子。”
她太清楚这人是个什么德性,第二天离婚肯定还有幺蛾子。
今天是托了人多的福,不然还有的掰扯。
跟王春生又说了几句话,两人告别后,她走到隔壁几栋,掏出钥匙住进去了。
既然是早有预谋,王春燕当然是准备好了,房子已经租好,甚至家具棉絮都添置妥当。
她打开篮子,里头是王春燕自己这么多年的积蓄,胡向南根本不知道。
这男人鸡贼是鸡贼,没想到她还有灰色收入,这笔钱必不可能给胡家留着。
拿着这些钱,王春燕照旧分成多份,藏在房间里各个角落。
看着小小的单间,王春燕情不自禁在房里转了个圈。
这就是自由的味道,是她忍了多年,在胡家伏低做小熬出来的美好未来。
不知不觉间,王春燕眼里已经饱含热泪。
当天晚上,她根本激动得睡不着,睁着眼睛等到了天亮。
天亮了啊,她的天也亮了。
第355章
出乎意料的跑路
第二天一早,王春燕和王春生姐弟几乎是前后脚到了胡家门口。
王春生手里的棍子不是很粗,但是材质特别。
跟很多人家里的砧板材质一样,是硬朗的铁木,不易开裂打人也疼。
姐弟俩对视一眼,都对这事期待已久。
王春燕在胡家做的那些事,别人会感慨继母心慈,王春生只会心疼姐姐受苦了。
要是自己的娃费心费力就算了,为别人偷情生的娃费劲巴拉的算什么事?
这回只要离婚了就能解脱,他比谁都高兴。
一等二等,胡向南还是没出门,两人对视一眼,都有点疑惑。
甚至眼看着胡光宗和他媳妇都出门上班了,这人依旧没动静。
王春燕就去旁边问了熟悉的邻居,看看是什么情况:“大姐,胡老二昨天回来了没有?”
她没想到,这男人居然也会耍心眼了。
那个大姐正在平地上带孩子晒太阳:“哟,没注意呢,不过我听别人说昨晚回来了,收拾收拾东西又出去了。”
王春燕听了脑子里转得飞快,面上还是道谢。
她跟王春生汇合后开始分析,最后决定去胡老大家瞅瞅。
这男人一直以家里三兄弟能互帮互助为荣,觉得家里男丁多就是值得炫耀的事。
平时嘴里喜欢念叨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