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这老太婆也不是真心的喜欢儿子,她是喜欢自己能够分配家庭每个人生活质量的权利,生杀予夺。她嫁过来的时候,还庆幸向铁柱家里已经闹分家,不用跟这样的婆婆过日子。
农村里的父母虽然跟长子居住的比较多,但是也有疼幺子,非要跟着小儿子住的。
袁惠妹不敢想象跟向老太住一起,自己得疯成什么样。
第455章
向立威入职前一天
向立威只比向绵绵小几个月,他这会儿也才17岁,老实敦厚的应承着父母的交代。
父母都比较开明,向立威从小跟着父母长大,性格也不像向瑶瑶那样逞强好胜,反而知足常乐。
他先是考中专的教师,就是飞鹰落网后空出来的位置,但是没有考上。
向立威不甘心,他还是想做教师这个行业,凭着一股劲儿又打听到小学也招老师,于是就去报考。
冼奶奶引咎辞职,小学缺的岗位就正好让向立威上岗了。
期间如果他要找二伯向红旗帮忙,他早就去了,只是他不肯麻烦二伯。
三人凭借着介绍信在招待所住下,又提了一些东西直奔向家。
张及第刚把向绵绵不舍的送走,眼神留恋的看着她上了jun车,久久站在那儿不肯回家。
儿女大了,都不由娘啊。
她原本想的是儿女中上交了一个向立华,幺女向绵绵就能安心在家当老师,离家近又舒坦,哪怕偶尔出差也能接受。
但是看着向绵绵跟齐雨一起出发,又觉得真让人担心。
她和向红旗、向丽丽正在门外依依不舍呢,向铁柱一家三口就推着板车,上面带着几个麻袋过来了。
向铁柱来过向家知道路,他们是直奔这里来的。
张及第没注意到他们,向红旗倒是第一眼就看见了自己的小弟,刚张开嘴想打招呼,又看了眼身边的老妻,闭嘴了。
他们家四兄弟,大哥去年去世了,三弟20年前就英年早逝,就剩这个小弟还活着。
而且向红旗回去奔丧时相处过,向铁柱不是向瑶瑶那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人,人还不错。
只是考虑到张及第对向家村那些人的不加掩饰的厌恶,向红旗只能装作无所谓。
向铁柱把东西运到他们面前,无视二嫂张及第的冷脸,和自己的妻儿一起哐哐往下搬麻袋。
麻袋里是自己种的米和菜,甚至还有两只捆住了脚,扑腾翅膀的老母鸡。
他随手擦把汗,热情的说:“二哥二嫂,我来给你们报喜,咱家立威有出息,考上了咱们钢铁小学的老师!”
张及第和向丽丽娘俩神情冷淡,都没应声就转身回家了。
徒留向红旗想回家又抹不开面子,只能对弟弟敷衍地笑笑:“是吗?立威真有出息,寻常人哪能当老师啊。”
别的先不说,向立威能靠自己的本事考上老师,本身就是一个人才。
向铁柱把卸下来的粮食往向家里面搬,手臂有力得很:“二哥,这都是自家种的,给你们尝尝鲜,别跟俺客气。”
这几麻袋东西是真挺重的,一家三口运了两趟才把麻袋全拿进去。
向红旗拦住了这个又没拦住那个,急得大声说:“你们这是干啥,来就来,不用带东西!”
为了不见向家村的人,张及第和向丽丽都躲进自己房间,没开门。
一家三口把麻袋都整整齐齐的摆放在向家屋里的墙角,神色拘谨讨好。
向铁柱有点不好意思的挠挠头:“二哥我求求你,立威他在这边当老师,难免到时候要麻烦你,看在弟弟的面上,你要是方便就拉他一把。”
他就两个儿子,向立威还这么出息,哪怕明知会惹二哥厌烦,也只能厚着脸皮来求人。
大哥家侄女向瑶瑶做的那些事,他有所耳闻,亲娘向老太对张及第的迫害,他也亲眼所见。
可是哪怕知道迎接他的是二嫂的嘲讽,二哥一家的不欢迎,向铁柱也要来。
要是向立威没考上,他就当这是命,绝不会来找二哥帮忙,可是向立威这小子有点运气考上了,可不就只能找二哥扶持一下。
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
向立威没结婚,孤身一人在县城里,他们两个老家伙在老家不能帮忙,哪怕二哥偶尔看看侄子有没有头疼脑热都好呀。
面对亲弟弟黝黑苍老的面庞,向红旗深深叹了口气:“你这,我……唉。”
他吞吞吐吐,说不出来拒绝的话。
向家五个子女,走的走,散的散,如今就剩他们哥俩还能见面,绝情的话根本无法说出口。
到了这个年纪,黄土都快埋半截了,向红旗难免心里念着的都是小弟的好。
眼看着向立威也是个乖巧的孩子,向红旗只好留他们坐一下,喝口水。
给弟弟一家端了碗放上些砂糖,从暖水瓶倒了水,向红旗也收拾好了自己心里复杂的心思。
他看着向铁柱他们喝完水,勉强的说:“立威,你把录取通知书给二伯看看,”
之前小学放出招人的信息,向红旗并没有注意录取了谁。
这会儿还有点半信半疑,主要是被向瑶瑶坑怕了,向家村不管是谁想来当老师,他都要怀疑一下真假。
第456章
钢铁厂租房
向立威很听话,从自己怀里的兜里掏出裹得严严实实的录取通知书。
他把这份通知书看的比命还重,生怕掉了,布都裹了两层,还拿薄木板给它加固了一下。
掏出来的时候有点重,向红旗并没有笑他太过谨慎,反而觉得就该这样。
一份工作是安身立命的本钱,要好好的对待,不能像向瑶瑶那样成为自己攀附男人的跳板。
他仔细翻阅了这本通知书,确认信息无误,神色才放松下来:“立威确实是好样的,那你准备住哪?”
别怪他这样重重试探,要怪就怪向瑶瑶透支了老家所有人的信任。
万一说是考上了,其实是赖到家里来想考,甚至想让向红旗帮忙找关系考进去,那不是完犊子?
他知道家里人已经对老家的人没有任何情分可言,这会儿紧闭的房门就是态度。
向立威并不知道二伯心里的怀疑,很诚实的说:“学校要成家了才给分宿舍,我们单身都是在外边租房住。”
学校的住房也很紧张,基本上都是这个规矩。
向红旗点点头,他实在说不来客套话,直接的问:“那你准备住哪?明天就要去上班了。”
通知书上有录取上班的时间,向红旗看到的就是明天上班。
住房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除了工作就是回房休息的时间最长,如果住到一起肯定有大问题。
哪怕向绵绵已经去出差,向丽丽年底就要出嫁,家里也不可能给向立威住。
向立威看了看自己的父母,又看了看二伯:“我今儿住在招待所,等会儿去看看哪里能租房子。”
他就算再憨厚老实,也看得出来二伯并不是很欢迎他。
少年人有自己的傲气,当然不会想着占二伯的便宜,是父母非要来给他铺垫关系,说这是应有的礼节。
他觉得自己身体倍儿棒,想要的都能靠自己争取,不需要靠其他人。
向红旗见他很有分寸,松了口气:“行,我带你们过去租房子,正好我知道有个工友要出租,给你们讲便宜点。”
只要不想着来他家,也别那么异想天开想入他家户口,能帮点小忙就帮吧。
正好前两天他工友说家里有房子需要出租,向红旗也并不是和小弟断绝了关系,提供点便利还是可以的。
但是他说话的声音压低,明显是怕张及第听到了说他。
再来个向瑶瑶那样的人物,把家里的名声搞臭了可怎么办?
向铁柱并不是不通人情世故的,二哥愿意拉他儿子一把他很开心:“谢谢二哥,太麻烦你了。”
他握住向红旗的手,满脸感谢。
向红旗说不来那些虚的,只冲着那些麻袋说:“你把这些东西都带回去,你家里也困难,还有两个儿女要养呢。”
大哥去世,他回去奔丧的时候就知道向铁柱家生了四个。
大女儿向娟娟已经嫁人,三女儿向妙妙和小儿子向立正还没长大,全家靠向铁柱夫妻俩在地里刨食那点收成过日子。
就这样,他还坚持让孩子们都上学,实在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说实话,向红旗目前并不缺这些吃食,如果是在那三年困难时期,他丢掉面子也会收下。
可现在送来太晚了,终究兄弟之间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他能做到的最多也就是帮忙找个房子,想跟其他人家一样伯侄之间亲亲热热,那是不可能了。
家里六个娃自己都顾不过来,哪有时间去管别人家的孩子。
向铁柱义正言辞的说:“二哥好多年没跟你家往来是我的错,我这是专门送你的礼,哪能拿回去,这不是打我脸吗?”
向老太把持着所有的赡养费,对向铁柱这个疼爱的小儿子都不曾松手。
这些相当于是赔礼,哪怕向红旗跟家里签了断亲书,但他作为弟弟有事相求的时候才来送礼,确实面上不好看。
这些年他也想跟向红旗来往,养家的重担落在身上没办法。
向红旗又劝了两句,但向铁柱此意已决,终究还是留下了这些赔礼。
四人聊了些家常,熟悉了之后趁着天还没黑,赶紧去了钢铁厂附近找向红旗的工友租房子。
等他们离开向家,张及第和向丽丽听到屋外没有人了,这才出来。
向丽丽心里藏不住半点事,出来后立马就跺脚怒嗔:“爹,他怎么这样啊?他不记得向瑶瑶把咱幺妹推成啥样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向瑶瑶哪怕不在县城,她依旧深恨这个女人。
出来准备晚饭的张及第没吱声,她看了看墙角的麻袋,还能不知道向红旗这枕边人是咋想的?
第457章
国营饭店
男人对自己的故乡都有一种对乌托邦的向往,尤其越到老了,越想落叶归根。
而且看着熟悉的故人们一个个逝去,会越来越顾念亲情。
张及第当然心有不甘,觉得向红旗在做无用功,有那心思还不如经营一下自己的小家庭,为儿女做贡献。
但是考虑到向铁柱在自家分家的时候也给了帮助,这才勉强按捺住心中的郁气。
再说了,这向立威比向瑶瑶好太多了,懂礼貌、不到她家来住,靠自己自力更生,只是帮忙找房子住,她没话说。
眼见亲娘都默认了这件事,向丽丽才撅着嘴心有不甘:“我看他能装几天!”
她对向家村的人个个都有偏见,搞不好这个向立威是掩藏了自己的小心思,准备图谋个大的呢?
张及第无奈的看了女儿一眼:“你呀,这种话要少说,咱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就行,见招拆招吧。”
她去墙角看了一下那些麻袋,个个装的都是很好的粮食,并不是敷衍了事。
不管怎么说,向红旗就是割舍不下弟弟,张及第不想管这些麻烦事,只要别太过分,就睁只眼闭只眼。
听她这么说,向丽丽瘪了瘪嘴,回房收拾自己的衣服去。
有时候真觉得老一辈的人太顾念亲情了,像向家村这些人,依她的脾气见一个打一个!
年轻人都是这样敢爱敢恨,上了年纪的人才会懂些人情世故。
另一边,向红旗带着向铁柱他们很快就办妥了租房的事,他同事本来就要出租,能租给熟人更好一点。
甚至很热情的卖向红旗面子,自己先降了价格,比市价少要了每月五毛钱的租金。
别小看这五毛,一年下来也有六块钱呢,能吃几斤肉了,寻常人家过日子,不就是图这点便宜过个好年吗?
哪怕不买肉,这笔钱也不是个小数目。
向铁柱知道这都是多亏了二哥向红旗的面子,谈妥了租房事宜之后,从房东家出来他就对向红旗感激不尽。
没想到居然这么顺利,他们还想着明天白天去给向立威物色房子。
为此,他还摁着向立威的头给二伯鞠了个躬:“这孩子死犟死犟的,二哥,你要是有空就教育教育他。”
向立威没怎么见过这个二伯,带着几分疏离,顺着父亲的话感谢向红旗。
向红旗摆摆手,说了两句客套话就想回家吃饭。
虽然事办的顺利,但是过来一趟也花了点时间,天色已经开始昏暗了,再不回家都没饭吃。
而且他晚上还有凌晨2点的夜班要上,现在回去还能睡一会儿。
向铁柱一把拉住了他:“二哥,咱们好多年没见了,我请你去吃国营饭店唠唠家常。”
兄弟俩,谁还不知道谁的家底?
向铁柱要养四个孩子,全都送他们上学了,手头也不宽裕,吃什么国营饭店?
向红旗一边说不用了,一边赶忙要走,却被向铁柱和袁惠妹夫妻两人连拉带劝的带到了国营饭店门口。
这里的陈设很新潮,哪怕是晚上了,也依旧被灯火照的通明。
饭点的时候人还有点多,向铁柱硬是等了一桌才把向红旗请上桌,然后就面临不耐烦的服务员问他们要什么菜?
他咬咬牙,充面子点了两个硬菜招待二哥,手不自觉的在兜里掏了掏。
眼见向铁柱还要点菜,向红旗连忙给他拉住了:“这些就够吃了,麻烦您再给我们上点汤和四碗饭。”
记菜单的服务员听到两个硬菜脸色好了些:“行,拿着单子那边交钱和粮票。”
她撕下手里的单子,随意给向红旗指了个方向,转身就去别的桌收拾桌子了,态度还算可以。
向红旗拿着单子刚起身,向铁柱立马就把他摁着坐下来,顺手夺走了单子去交钱。
袁惠妹在边上给向红旗倒水:“二哥,你就让他去吧,他一直念叨着你的好,今儿也多亏了你帮忙才能找到房子。”
她的态度诚恳而不失讨好,为了儿子的前程不磕碜。
也不图向红旗能给她儿子多大的帮助,只要有个亲人在城里,能互为倚仗就行,起码说起来不受别人欺负。
儿行千里母担忧,她一个农村妇女,只能托城里的二伯给儿子添点保障。
坐在桌子上的向立威知道母亲低头是为了自己,低声说:“二伯,谢谢你关照我租房子,侄子以后一定孝敬你。”
他没有忘记这份恩情,心里已经暗暗盘算好第一个月的工资了。
也许在向红旗看来,帮着租房子只是顺嘴的事,但是对他这个侄子来说,少走了很多弯路。
人不能忘本,二伯给了他好处,他就一定要还上这份恩情。
第458章
有点咸
人穷志不能短,向立威读了这些年书,并不是受了恩情转头就忘的白眼狼。
如果爹娘不表态,他会默默的记在心里,等到了时候肯定会给二伯送上礼物,绝不会忘本。
这会儿娘都已经给他铺垫这么多了,他再不说话就不像样。
听弟媳妇和侄子这么说,向红旗默默的端水喝了一口:“没多大事,你们自己好好过日子就行。”
看似拒绝,实则也把向立威这个侄子放在心里了。
平常下班了,有空拐去钢铁小学看看侄子上没上班,有没有头疼脑热,当个寻常亲戚相处。
随着子女都大了,一个个都结婚离开了家,向红旗当然觉得家里没那么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