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91章

    拼命三郎们

    好家伙,一群拼命三郎啊?

    站在旁边的向绵绵仰着头眯起眼睛往上看,看见飞机上面是有个人影,只是弯着腰在仔细查看问题,所以不太显眼。

    被阻拦下来的杨葳蕤随手抓住卜师傅:“说好等我回来再试飞,你们怎么就……”

    结婚也就几天时间,她打量着没问题才放心离开的。

    卜师摊开手无奈的说:“冤枉啊,杨师!上头来的紧急任务,非得今年年底试飞成功,我们只能把日期提前,不然赶不上进度。”

    他也不想的,万师接到任务后,是迫于无奈才开启试飞进程。

    杨葳蕤听得心头火起:“那也不能这么着急忙慌,试飞前我都没审过,你们怎么能不把人命当回事?”

    涉及到工作的时候,她脸上的严厉完全不像在家里时的温和,比男人都冷峻。

    现场除了卜师还能跟她交谈两句,剩下的人全都低下了头不敢吭声。

    卜师满脸疲惫,叹了口气:“老杨,我知道你有你的节奏,可是上头真的等不及了,咱只能按照命令办。”

    科研的目的就是为了国家服务,这话让杨葳蕤根本没办法接,只能沉默以对。

    旁边的弟子赶紧递来台阶,给杨葳蕤一份发动机设计图:“杨师,你看这里,我们都怀疑是这个阀门尺寸不对……”

    杨葳蕤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随着弟子在设计图上的比划不断点头示意,偶尔还会出声反驳。

    一群人很快就沉浸在学术研讨中了,没再顾及任务。

    在旁边的向绵绵为他们的学术精神赞叹,情不自禁探头去看设计图。

    有人注意到她是个生面孔,警惕的伸手把图纸赶紧遮住:“你是谁,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杨葳蕤眼神盯在图纸上,随口解释:“她是B市那边的研究员,绵绵,你过来看看,这里发动机你看得懂吗?”

    向绵绵应声,仔细看了看设计图。

    图纸特别精细,标注的数值大部分也都能看懂,维修和制造其实基础是差不多的,只是侧重点不一样。

    尤其是向绵绵还修理过不少汽车发动机,原理一通百通。

    她指着图纸各个节点:“大部分能看懂,这是发动机核心,这里是它的阀门……”

    在场的人都听得连连点头,防备的神色也软了下来,看来确实是个有基础的,并不是来瞎捣乱。

    杨葳蕤给弟子使了个眼色:“给绵绵拿一份设计图纸,让她在旁边安静看一下。”

    刚来的人能看懂图纸和设计思路,就已经很不错了,不指望向绵绵立刻能够和他们讨论缺陷。

    于是两人就分开行动,杨葳蕤趁着万师下来,上去看看飞机的右翼。

    向绵绵在旁边找了个地方看图纸,有什么不懂的还能问问杨葳蕤的弟子们,一起探讨下问题。

    她之前改进电脑的经验,其实设计方向更偏向于飞机的操控台。

    如今来设计发动机,相当于是走另一条路子,即使有修理汽车发动机的经验,可飞机发动机是第一次见识。

    学的慢点也正常,在场的人都没置喙,而是耐心和她交流。

    就当温故而知新了,他们有时候说着说着还会有些灵感,赶紧掏出纸笔记下来,方便日后提出来讨论可行性。

    一群人开始努力研究,他们废寝忘食,第二天天光微亮才去吃饭。

    杨葳蕤已经找到了几个可疑点,被大家带着去吃饭的时候,脑子里全是思考解决方案,根本没注意外部环境。

    还是向绵绵打了饭菜,主动找到她一起吃饭。

    杨葳蕤看到向绵绵在对面落座,这才想起来关心一下:“学的怎么样了,还适应吗?我一忙起来就忘了你,不好意思。”

    她这个毛病根本改不掉,一投入研究,就把外界发生的事全屏蔽了。

    向绵绵也有这个毛病,习惯了:“还行,虽然和汽车发动机差别有点大,但我可以慢慢学。”

    她还是有些基础的,对这些原理知道得比较清楚,换到飞机发动机也能用。

    现在就是要适应一下两种发动机之间的区别,好在身上没有担子,她还有系统商城的书做依靠,慢慢看呗。

    杨葳蕤一边说一边扒拉饭,很快就吃完了,又去工作,来去如风。

    第562章

    开挖运河

    向绵绵也没有耽误时间,她加快了吃饭的速度,赶紧去找个隐蔽的地方,打开系统商城开始买书。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她现在觉得能有书看是多么幸福啊,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而不是要靠着自己的能力一遍一遍试错。

    相比起自己取巧,前辈们可都是踩过了无数的坑,才把国家发展起来。

    向绵绵觉得自己身上多了份责任,看书的时候别提多认真了,她要努力学习,让国家更加富强。

    她在卷生卷死,没有金手指的其他研究员也是在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而在杨一飞家里的张及第左等右等,一直等不到女儿回来,只好自己和向红旗、儿子儿媳去长安城里玩了一遍。

    还别说,作为十三朝古都的长安果然是名不虚传,名胜古迹遍地。

    张及第夫妻和儿子一家人玩的挺开心。

    等了三四天,向绵绵还没捎信回来,张及第和向红旗只好先回去了,他们只请了十来天假,路上就花了四五天。

    向红旗工作稳定,不担心失业。

    张及第再不回去耽误了工作,怕自己的岗位被人取代了。

    杨一飞夫妻俩也要回jun队销假,怕向绵绵这几天回军区大院,于是跟岗亭大哥留了信,麻烦他们见到人就转交。

    随着人们纷纷离开,杨家逐渐又冷清下来。

    向红旗和张及第一路上风尘仆仆,乘坐三天两夜的火车总算到家了。

    周末中午时分两人刚下火车,走在街上就发现县城的人都喜气洋洋的,仿佛有什么大喜事。

    他俩摸不着头脑,赶紧提着行李回家。

    张及第相信不需要单独去问,家属院里的人会主动聊起来让他们知道的。

    果不其然,田大爷的大嗓门八百里开外都听得见,张及第加快了脚步,想去听听县城发生了什么。

    她让向红旗把东西拿回家,自己在外头好好琢磨是个什么事。

    反正向红旗一个大老爷们也不爱听这些,就让他在家捣鼓收拾一下,自个儿好好听听八卦。

    她挤开一群端着饭碗的邻居,随口问了他们吃了没。

    心思完全在听八卦上了,根本没注意到他们还端着饭碗。

    邻居们虽然惊异于张及第居然回来了,但还是打了声招呼,继续听八卦。

    田大爷红光满面,唾沫横飞:“……我就说吧,咱们县城肯定是前阵子让我舞龙舞的好,马上腾飞了,省会发钱开挖运河!”

    旁边的西门大妈白眼一翻:“得了吧,你就吹,牛皮也不怕吹破了,这事跟你有啥关系?”

    正吃饭的杨三娘端着碗朝向另一边,不想听他继续吹牛。

    田大爷嘿嘿一笑:“咋跟我没关系,一看就是天老爷稀罕我,不然这好事为什么只落在咱县城,不落在旁边?”

    这话听得张及第都翻了个白眼,实在没脸瞧他的厚脸皮。

    在场的人也毫无例外,全都白眼伺候。

    眼看田大爷还在得啵得的说自己受老天爷青睐,张及第实在听不下去他那自吹自擂,转头问起了别人。

    原来他们出发前,大儿媳妇王春婷得到的小道消息成真了,县城要开挖运河。

    如今河边许多人家都在等拆迁协议,只是政府还没定下来,正在协商中,估计是看哪里的房子拆迁赔偿最少吧。

    杨三娘吃饱饭,拿着空碗:“哎哟,到底拆哪几户啊?你聊个事都不让我听清楚,真费劲,再不说我走了啊。”

    小老百姓哪里管得到县城发展,他们只知道拆迁带来的巨大利益。

    真要说起来,他们这个家属院基本上全是拆迁户,可眼馋拆迁的事了,不给个准话谁愿意听田大爷吹牛?

    说是要走,其实他们的脚步根本一动不动。

    难得周天了大家都休息,聚在一起八卦一下缓解心情,谁愿意回家去干活呀?

    眼看惹了众怒,田大爷这才不情不愿的说:“就河边那几家呗,还能有谁?”

    得,看来他也不知道详细的。

    西门大妈一屁股把他怼旁边去:“走开,听你说话跟没听似的,一点用都没有,好歹打听清楚了再来,谁不知道要开挖运河啊?”

    县城里这个消息早就已经传遍了,根本不需要他再来叨逼叨。

    一群人熙熙攘攘,众说纷纭。

    第563章

    江胜天双规

    张及第有点好奇:“咋不找江家打听消息,他儿子不是在W市做高官?”

    这话一出,全场的人都寂静了一瞬,西门大妈穿过人群看到是张及第问话,硬着头皮说:

    “原来是绵绵她娘啊,你刚回来吧?快别提这个,江家那个双规啦!”

    张及第瞪大了眼睛,她出去才几天啊,怎么回到县城哪哪都变样了?

    在场的人听到双规这个词都缩了缩脖子,哪怕他们不是体制内的人也觉得害怕,这不就相当于从云端跌落泥地?

    想到之前江家风风光光为小孙子办流水席,她忍不住多问了两句:“咋回事?我出去前还好好的呢?”

    张及第还以为运河的事是江胜天推动的,还想说这小子挺不错,挂念家乡发展。

    结果突然来了句双规,按理来说,既然江胜天双规了,开运河这种好事应该摊不到他们县城头上啊。

    自古以来都是背后有人好办事,怎么会靠山倒台事还办成了?

    难道牺牲江胜天一个,幸福千万家?

    杨三娘赶紧一句话给人堵上嘴:“你可别问了,他那一派全撸到底,咱小老百姓还是少议论点为好。”

    一群人全都讳莫如深,生怕说错话给自己家带来祸事。

    江胜天的倒台可不只是他一个人,而是牵连了县城不少官员,高层可以说是大换血,没几个熟面孔了。

    这一次扫荡有多狠,从平头老百姓都知道了可见端倪。

    一般来说老百姓只关心自己的生活,根本不会关注官员的任职调动,能闹到人尽皆知的地步,证明事情非常大条。

    眼看大家都是噤若寒蝉,张及第才知道自己说的话有多出格,赶紧闭上嘴巴当自己没说过。

    不知者无罪,她也是刚回来不知道情况,才不小心多问两句嘴。

    一群人赶紧转移话题。

    田大爷又神神秘秘的小声说:“还别说,张六,我前些天才看见有人经常进你三儿子家,搞不好就他家拆迁呢!”

    县城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田大爷喜欢去河边钓鱼,经常在河边能探听到一些一手消息。

    钓鱼佬神通广大,有时候谁知道坐旁边的老头,是不是哪个退休的局长呢?

    被这么一说,张及第心里狂跳,但还是不动声色。

    她假装不在意:“嗐,谁不希望拆到自己家?可是河旁边那么多户人家,谁知道拆到谁家呢?”

    这话说得在理,大家都开始扒拉自己的亲戚,说着哪些人可能拆迁。

    虽然他们家里已经有房子,不至于拆迁后巴上亲戚吸血,但是想到天降一笔财富,也会为亲戚感到高兴。

    话题很快转移到拆迁怀疑对象,大家没再关注向立党刚买不久的房子。

    有个人突然冒出一句:“不止拆迁咧,我还听到有件大好事。”

    大家的目光瞬间聚集到他身上,炯炯有神,看得人都有点害怕。

    他也不卖关子,直接说:“可能是咱这发展的好,W市大学专门来咱这边招生,听说上大学不要钱还给补贴!”

    听完这个消息,大家喜忧参半。

    杨三娘是第一个哀叹的:“哎呀这消息怎么不早点来,我小儿子上半年刚工作,他那脑袋瓜聪明,考大学肯定没问题。”

    张及第也挺懊悔,虽说幺女进了保密单位也不错,可是考大学更好啊。

    她家又不是供不起,大姐张爱华也建议向绵绵去读,可是女儿考虑到距离的远近,不方便就没去了。

    西门大妈则高兴的说:“我小女儿刚好今年毕业,考大学还要啥条件不?”

    原先大家读完中专、高中就毕业工作,是为了能够快点挣钱养家。

    可是后来大家就知道,想要前途远大,学历越高越好,有些好单位只招收大学生,提干部也容易。

    有些家里不差钱的人家,就会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去W市读大学。

    为了减少竞争,这些人家仿佛统一了口径一样,说读大学要多少花销,还要多读四年书耽误挣钱。

    想想这四年耽误了多少挣钱的功夫,一些家庭不是很富裕的人就会选择中专毕业直接就业。

    完全没想到人读了大学出来直接当领导,占据了各个好岗位。

    也算是一种变相的信息差,富裕人家靠读大学直接领先别人一大截。

    第564章

    荣晋卸任

    那个得到消息的人摇摇头:“不知道嘞,要去问问中专的老师。”

    西门大妈有点失落,转身看到张及第眼睛一亮:“对了,绵绵她娘,你家绵绵呢?她回来了没,在家不?”

    事关孩子的前程,她有点急昏了头。

    张及第不敢说自己女儿去哪了,含糊过去:“搁她四嫂家玩呢,好容易去一趟,对了,我记得田大爷外甥不也是老师吗?”

    保密单位肯定不能让大家都知道,她说实话也不知道女儿究竟在哪。

    这招偷天换日果然有用,田大爷骄傲的胸脯一拍:“放心好了,西门大妹子,我包给你打听好。”

    家属院里还有其他人也想给孩子谋个好前程,纷纷给田大爷说好话。

    难得有这么多人对田大爷恭维有加,这下可把他捧的乐得合不拢嘴,差点把胸脯都拍肿了。

    通过跟大家聊天,张及第很快就知道了这几天落下的信息,心里有个底。

    她听消息听得差不多,接下来都是些不痛不痒的八卦是非,想着明天就要去销假上班,于是回去补觉了。

    县城里热闹非凡,W市荣家则是一片低落。

    荣老爷子荣晋坐在主位端着茶杯品茶,一水儿的红木家具格外威严庄重,中式压迫感令人忍不住害怕。

    他已经退下来了,和一辈子的死对头谢家低头,置换来了长孙女进位的利益。

    荣华炘拉着大女儿江似凤的手抹着眼泪:“他双规进去了,影响你前程咋办?我当年就不该瞎了眼!”

    经历过县城满月宴,她就是再恋爱脑也意识到不对劲。

    回来拜托父亲荣晋一查,好家伙!

    江胜天利用荣华炘对奶娘吴妈天然的信任,早在大舅哥死于流弹那一年就开始布局了。

    当时他只有一个长女江似凤刚出生没多久,却认为荣家尽在掌握。

    通过吴妈每天都给荣华炘吃虚弱的药,但是怕被荣家定期检查的医生查出来,剂量非常微小,妄图控制住她百依百顺。

    儿子一死一失踪,女儿脑子不清醒,岳父荣晋可不就只能指望出色的江胜天?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