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右边装载的发动机是华国研发的,可惜没有试飞成功。向绵绵来了之后就进行改良,确认华国发动机没问题之后才会进入第二阶段。
两侧都装载华国自制的发动机,一旦试飞成功,这一架飞机的概念就不一样了,是完全自主研发的飞机。
把主动权全部抓在手里,不再受制于人,这样的发展策略才是对的。
这一次试飞装载的两个发动机,全部都是向绵绵和所有人的心血,出现过各种问题,为了它掉了多少头发?
有些同事干着干着就倒在了研发台上,紧急送医,没过几天又溜回来继续工作。
第612章
出尔反尔
一遍遍的推翻自己笃定的思路,再从死胡同里走出来考虑另一种可能,那种感受极为折磨人。
特别需要耐心和毅力,不是谁都能做到百折不挠的。
心浮气躁的向绵绵想爬上去近距离观察发动机的数据,旁边的警卫员毕争先已经熟知她的脾气,给人拽住了。
这次试飞确实挺成功,但是试飞的数据也很重要。
旁边的同事们很快跟过来了,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焦急等待飞机冷却时间。
一个月前因为多次自主研发失败,发动机耐久度总是无法突破20小时。
为了赶在命令时间前研制出这款飞机,领导层激烈争吵后,另一个小组的长须鲸是完全1:1仿制苏国飞机。
说的难听点就是抄袭。
当时向绵绵特别不服气,也明白上头的压力重,不能在国际友人面前丢脸。
但是苏国的发动机飞得灵活自如,能耐久几百几千个小时,华国研发却比别人差了许多,这凭什么?
难道咱们的头脑比别人差了些?
都是一样的人,都是一样的材料,凭什么要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吃残羹剩饭?
本来1:1仿制的那架飞机已经要提交上去了,向绵绵特别不甘心,硬是顶住压力求杨葳蕤再给她一次机会。
这种事情,让几个领导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开了许多会议争论不休。
但是有另一个小组1:1复刻的飞机兜底,杨葳蕤终究还是舌战群雄,为向绵绵取得了一个月的奋斗时间。
在年底十天前,自主研发的飞机要是能在蓝天上翱翔,耐久度超过200个小时就算成功。
如果向绵绵的计划成功,复刻版飞机立马雪藏,绝不会面世。
国人还是要面子的,不是自主研发的东西拿不出手,能有一架属于自己的飞机,肯定比抄袭的强多了。
现在这架飞机就是向绵绵力排众议,带着一群同事努力的结果。
如今双发动机试飞成功,再进行一次耐久度实验,自主研发的飞机就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国家的功劳了。
这么多研究员中,向绵绵付出的心血最大,她翻遍了所有能找到的书籍,为了它彻夜难眠。
期间也一次次的想过放弃,要不干脆就用仿制的算了。
但是爱国之心让她没办法这样做,明明有宝山却不把它开发出来贡献给国家,作为华国春风下长大的青年会内疚得无地自容。
经历过林零芜把自己上交给国家,向绵绵也特别想上交。
要不是有系统的限制,拦着她强烈想要上交的想法,只怕这会儿早就当躺平的系统转换器了。
只需要将系统的这些书全部拿给国家的人研究,那么多天才轮番上阵,根本不需要她来努力。
研究期间的辛苦真的让人崩溃无数次,又重新振作起来继续挠秃头。
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向绵绵甚至会异想天开对着空地多磕几个响头,期望系统小6能再进化版本,把系统开放给国家。
只能说被逼到了这份上,一个月奋斗下来,向绵绵的黑眼圈都能挂到嘴边了。
第613章
外国的月亮
看到飞机安全落地,这次试飞成功了大半,向绵绵眼珠子都粘在了飞机发动机上,时间到了之后如同猴子一样蹦上去检查。
眼睛里散发的光芒熠熠生辉,就像盯着自己的情人一样盯着每一项的数据。
检查一番,眼看数据与自己预估的大差不差,她知道这一把稳了。
人一旦脱离那种肩负重担的状态,心里的压力瞬间放松,真的会有一种解脱了的快感。
向绵绵这样年轻的身体素质都顶不住,眼前黑了一瞬,直接往旁边栽倒。
为了这架飞机能面世,她原本还有些婴儿肥的脸庞已经完全削尖了,整个人看起来弱柳扶风。
毕争先在旁边看见不对,给人立马抱住,一边大声呼喊着医生,一边掐向绵绵的人中急救。
作为警卫员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挺多,她懂一些简单的急救,能够暂时应应急。
落后一些的杨葳蕤本来也有些眩晕,毕竟年龄在这里,又抗住了许多精神压力,如今能飞成功,她差点喜极而泣。
刚刚还沉浸在这大喜之中松懈了,听到喊医生立刻就精神起来。
好在试飞场地里别的不多,一群医生是时刻待命的,听到呼喊飞奔得比谁都快,赶紧来急救。
倒在毕争先身上的向绵绵经过简单检查发现只是这段时间太累了,短暂性晕厥。
掐她人中时就已经恢复了点神智,能睁开眼交流几句,没多会儿又眼皮耷拉,一副睡到天荒地老的样子。
大家伙都不放心,还是把她抬到担架上送去医院仔细检查。
哪怕小姑娘没有做出这份成绩,她的身体也不是能随便糟蹋的,何况这会儿已经是大功臣。
长须鲸从某些方面来说已经完成,耐久度大不了后期再解决,先把国际友人应付过去。
只要多飞几遍没出问题,后期改进耐久度其实挺方便的。
本来杨葳蕤也担心的想要跟去医院,可惜领导层紧急召集开会,她只能眼睁睁看着毕争先去照顾。
会议内容就是保险起见使用1:1复刻的飞机,还是冒险使用向绵绵这刚试验过一次,不怎么稳定的飞机。
尽管知道大家出发点都是好的,为了维护国家形象才争论,杨葳蕤还是火气飙升。
她拍着桌子大声嚷嚷:“你们什么意思?当初说好的向绵绵研究出来,咱们就用她的实验成果!现在出尔反尔?!”
一群领导摸着头上所剩无几的头发满脸尴尬,气势不足的反驳:“这不是不保险嘛?哪能丢脸丢到国际上?”
哪怕试飞数据已经摆在桌面上,多数人还是觉得向绵绵的飞机太冒险了。
他们作为保稳派,其实也想支持少年的创新,但是满腔热血早已经被现实磨灭掉,只想着中庸之道。
国家的现状就是赶不上世界的脚步,拼命追赶,仍然被外人看轻。
马上就要接待重要人物,飞机是重中之重,哪能轻易随便糊弄?
要是飞到一半掉下来,丢脸丢到国际上,这些人根本就没法交代,一个个都得引咎辞职。
倒也不是为了这身官职,他们只是为了国家的脸面着想,使用复刻版更加保稳。
杨葳蕤是妥妥的激进派:“你们少说丧气话,少年强则国强,向绵绵当初立军令状能够做成功,你们一个个都不看好,现在做成功了,还不支持她一下吗?”
这些天,向绵绵的努力和才华都在她的眼底展现的淋漓尽致。
那些没日没夜研究的时光,一个研究室的人都聚精会神,为了共同的目标奋斗,却被领导轻飘飘的几句话否决。
这让人多么意难平啊!
她的话有理有据,保稳派的领导们都不知道怎么反驳才好。
当初一个满脸稚嫩的女孩子跟他们说能在一个月把飞机研制成功,领导们都是当笑话看的。
要不是离上头规定的时间还有段距离,他们早就把复刻版上交了。
这些日子另一组的人把复刻版多次试飞了,确认非常安全,能登上大雅之堂,保稳派领导都想着还是用它好一点。
试想一下,整个研究室的人研究了几年,抵不上一个小女孩一个月的成果?
听起来就像童话故事一样离谱,如果不是经验老道的杨葳蕤竭力担保,又有数据支撑,领导们才不想搭理向绵绵的玩笑话。
现如今啪啪打脸,这架飞机就是在他们的眼皮底下试飞成功。
本来应该履行诺言,把向绵绵的飞机呈上去,这些领导们面面相觑一阵后,还是犹豫了。
这场会议是他们实验室的重要转折点,一旦失败就要被削减经费,不被重用了。
哪怕杨葳蕤争得脸红脖子粗,甚至用事实策反了两个保稳派的领导,场面依旧不可挡的慢慢同意使用复刻版飞机。
理由挺充足的,就一句话:先把这个难关度过,日后再考虑自主研发。
从某些方面来说,保稳派和激进派都没有错,两方为了国家好才会坐在这个桌子上争论不休。
要是不负责的人,才不会在这里争得目眦欲裂,搞不好抽签随便选了。
杨葳蕤本来就为了研究耗费许多心神,争论久了身体扛不住,恨不得也想直接躺进医院。
但是她硬是咬牙忍住,不肯松口同意保稳派的方案。
明明大家都这么努力了,凭什么要选择次一等的仿制品,不肯相信自己人有杰出的成就?
这个时代的人对自己国家没有信心,许多人认为国外的月亮比较圆。
他们宁愿相信仿制的苏国发动机,也不会觉得自己研发的发动机会比老大哥家的东西优秀。
落后太久了,挨打太多,没有了民族自信心。
讨论现场刚开始还有发言顺序,到了最后仿佛菜市场一样的纷纷嚷嚷,每个人都在各抒己见。
有些人说激动了,还会撸起袖子想要用武力让对方闭嘴。
眼看着大家都在为了自己的意见努力,杨葳蕤最后发疯了:“我不管,你们当初红口白牙答应的,现在就得按照说好的来!”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两方人不管之前私交如何,反正这会儿跟斗鸡一样猩红眼眶仇视对方。
事情陷入僵局,万师作为中间人出来调停:“好啦,你们再吵也没用,耽误时间,我说个方案大家听听。”
闹到这会儿,大家都没有多余的力气了,干脆半推半就的听着万师说话。
“向绵绵确实年纪小,可人家做出了实打实的成绩,你们不能视而不见吧?接下来让它多飞两遍,多组实验对比不就好了?”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爱国之心,复刻版是无奈之举,听了这话忍不住动摇。
第614章
倒贴经费
还躺在医院里睡觉的向绵绵不知道,她努力了这么久的心血差点就成为泡影。
要不是杨葳蕤争了半天,加上万师一旁助攻,只怕早就成了舍弃的一版创作,没了在美帝面前展现的机会。
没错,年后要来暗访的人是美帝人员。
和苏国闹翻后,根据三角形定理是最稳定的原则,经过多方运作,华国和美帝进入了破冰期。
必要的时候,敌人的敌人也是朋友。
但是从三国时期三足鼎立的局面可以看出,想要结盟就必须有自身的硬实力。
否则的话就是两个大国之间夹着的炮灰,根本没有资格和他们走上谈判桌,只能成为棋子。
想要秀肌肉,华国飞机的制空权就尤为重要,陆地最强兵种已经在开国时期打出名望,根本不需要再展示。
制海权因为附近国家相对孱弱,其实也没有那么重要。
隔着巨大的海洋,美帝不太可能发动大规模海战,战线太长,补给跟不上。
苏国与华国接壤,陆地兵种硬碰硬,两方起码能打平。
制空权就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仿制的飞机和自主研发的飞机并不是一个概念,直接决定了腰杆子硬不硬。
在医院的向绵绵醒来的第一件事,和她的同事们一样只想回到工作岗位查看情况。
不开玩笑,这些研究占据了她特别长时间,跟自己的孩子也没区别了,一天不见,甚是想念。
沉浸的时间越长,她越为了发动机魂牵梦萦,看到什么铁制品都会不自觉联想到发动机的形状。
可能这也是沉没成本吧。
付出的越多,就会忍不住更重视它,离不开它。
还是考虑到她身体的医生们劝住了,非要按着人进行一次精密的全身检查,出了结果才放人。
等拿到结果,向绵绵脱下病号服就匆匆赶回研究院。
原本以为完成了飞机试飞,院里是非常放松的气氛,没想到的是大家仍然在眉头紧皱干活,没有松懈。
她忍不住嘟囔:“还挺敬业哈,难道又接什么大工程了?”
在全场指挥耐久度实验的杨葳蕤注意到了向绵绵的身影,走过来打了声招呼并关心她的身体:
“绵绵下午好,怎么就出院了?身体恢复情况怎么样?”
只想着快点出院,完全没听到医生絮絮叨叨说的那些名词,向绵绵拿无辜的小眼神望着身边的毕争先。
就知道这孩子记不住事,毕争先深吸一口气给杨葳蕤解释:“还需要休息,不能跟之前一样熬大夜。”
不能熬大夜=可以熬小夜。
脑子里自动完成换算公式,向绵绵心里有数了。
杨葳蕤太懂这些研究员的脑回路了,朝向她叮嘱:“不许熬夜,绵绵你先回去休息,别把身体累垮了。”
他们这些老家伙晕倒就算了,反正年纪渐长日暮西山,身体机能本来就下滑。
小姑娘进来的时候面色红润体态丰盈,结果现在又是瘦了一大圈又是晕倒,谁舍得未来的国之栋梁倒下?
反正已经攻克了双发动机试飞,耐久度实验问题不大,别把人再累坏了。
向绵绵嬉皮笑脸:“这两天早就睡足了,让我先看看发动机耐久度咋样,不看根本没心思睡觉。”
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把这个项目干完,总感觉浑身刺挠。
她说完话还没等杨葳蕤伸手阻拦,三步并作两步灵活溜走,就像泥鳅一样飞快窜到熟悉的同事身边坐下。
留下面面相觑的杨葳蕤和毕争先深感无奈。
拦不住,根本拦不住。
现在已经算好的了,要是遇到实验关键环节,这些人哪怕半身瘫痪坐着轮椅都要过来监督情况。
把琐事抛在脑后,向绵绵的关注点已经全在发动机上了。
为了节省航空燃油,发动机会长时间保持空转,必要时候才上燃油记录数据。
现在国家很多地方都穷困,吃饱穿暖的民生问题都是老大难,每个研究院的经费就那些,勒着裤腰带过日子。
该节省还是要节省,有些地方的研究员甚至在倒贴经费完成实验。
他们这里的飞机比较重要,拨款经费足,暂时没有窘迫到需要个人支援的地步,也不能随意浪费。
第615章
过年回家
看着人已经忙得飞起,毕争先实在没办法了,跟杨葳蕤聊了两句就告别,转头去给她拿水杯。
好好一个警卫员转行保姆,也不知道去哪说理。
毕争先把适口的温水放到向绵绵身边,眼神宠溺温柔,再看一眼那些图纸文件整个人都眩晕了。
看不懂看不懂,就当自己是个文盲吧。
她宁愿跟十几个壮汉打群架,大不了鼻青脸肿一瘸一拐躺回床上休息,也不能看一页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