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12章

    要知道县城里的人家都不一定有这么多的流动资金,地里刨食的爷俩从哪弄来这么多钱?

    同样侧目的还有杭爸,他以为自己已经很刻薄了,怎么这人一口答应下来?

    杭爸转了转脑筋,狐疑地上下打量向铁柱一家:“你可别想忽悠我,房本没拿我过目之前都别商量,你家哪来的钱?”

    他不是对向立威存在鄙视,而是对每个女婿都是这样的要求。

    要是未来女婿就在家属院,人品不错有工作,那三百彩礼娶锦绣就行,中规中矩不过分。

    可是向立威家是农村的,买房的一千五这么容易就掏出来?

    粮食都是一两毛钱一斤的年代,农户人家想给向立威在县城买房可谓是砸锅卖铁,杭爸怀疑也正常。

    没有杂交水稻的七十年代,一亩地一般生产四百斤粮食,五百斤都算超级大丰收了。

    又没有机械,一个壮劳力大概能种5-10亩地。

    算他向家人丁兴旺,5个壮劳力种50亩地,丰年一年就是两万五千斤粮食,能收入两千五百块。

    听起来努力一年就能娶媳妇还有多?

    想多了!

    第637章

    买房的人脉

    丰年能赚点是没错,有没有想过风调雨顺的年份可以说是几十年难遇一次?

    农民是真正的靠天吃饭,每个关键时节的天气稍微有点差错,产量就会大幅度减产,严重的时候还会颗粒无收。

    五十年代末就是天气不佳,让多少人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而且不论丰收还是歉收,都需要交公粮,因为土地分给了农民种植,地是属于公家的,一般要根据每一年的情况交80-200斤的公粮。

    丰收年就多一些,歉收年就少一些,一般保持在五分之二的上交比例。

    再加上还需要留种,也就是优质粮食留到第二年育种耕种,还有保存、运输损耗,一大家子吃喝拉撒、生老病死……

    别小看各方面的小钱,加一起也是一笔不菲的资金。

    丰年的两万五千斤,减去一家人10人每天吃喝10斤粮食,也就是三千六百斤粮食,减去一万斤公粮,减去损耗……

    一年辛勤耕耘下来,5个壮劳力能有300块剩余都是老天保佑!

    而且向立威能考上县城的初中老师,寒窗苦读十年,学习就代表做不了农活,完全是上班了才赚点钱。

    恐怕一年能有两百块都不错了,这还是丰收的情况下,歉收那就勉强填饱肚子,存钱是妄想。

    杭爸随便算算,向立威想在县城买房是天方夜谭一样的美梦,他开始怀疑,难道向铁柱家就这一个儿子?

    举全家之力托举独生子挺正常,总有开明的父母知道为儿子能有更好的生活付出自己一生心血。

    可是刚刚他明明问过了,向立威还有个弟弟向立正,两个姐妹向娟娟和向妙妙。

    先不论女儿的教养,将近两千块娶媳妇抽干了向家十几二十年的家产,难道夫妻俩对小儿子向立正就啥也不管?

    在这种情况下,亲家向铁柱居然随便答应一千五的房产,他怀疑是骗人的再合理不过。

    向铁柱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对亲家的职业是教书先生特别敬仰,觉得高攀了。

    而且马上双喜临门,他要做爷爷了,别说一千五买房,哪怕砸锅卖铁也要把这个大儿媳妇说进家门。

    原先他还怕县城的女孩子都看不上向立威呢!

    虽说他存的钱只够彩礼……

    那不是可以先去找向老太掏点钱出来嘛,孙子结婚,找老太太拿点钱周转是可以的吧?

    等夫妻俩人稳定了,再拿工资填上空缺。

    小儿子立正还小,不急着结婚生娃,可以再攒攒老婆本。

    至于一个孩子跟杭家姓?

    哎呀那都是小事,现在几乎家家户户三个孩子以上,向铁柱觉得能有孩子跟杭爸姓还更好。

    不是财产继承问题,是在他眼里杭爸才高八斗,孙子能跟着耳濡目染是好事~

    杭爸没想到向铁柱全都同意了,冷哼一声:“随你,反正我什么时候见到向立威名下的房产证,什么时候办婚礼。”

    这就相当于谈妥了。

    向铁柱高兴得握着亲家的手连连答应,他立刻就带着家里人回去筹钱。

    在向老太那里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不用愁,他特别顺利的就薅到了一大笔钱,喜滋滋去打听房子。

    这时候就出问题了。

    之前向立党的房子拆迁是因为运河开挖,加上甲烷厂开分厂也占用了土地,拆迁户能赚钱已经广为人知。

    县城里有房子的人家都不愿意出手,他们有空房子也宁愿租出去,等待拆迁时机。

    大好的发财机会啊,加上甲烷厂大量招人,租房市场紧俏,房子更是供小于求,没什么人卖房子。

    向铁柱拿着一千五百块买不到房子!

    尴尬不?

    平时的时候等等也没什么,可是未来儿媳妇杭锦绣的肚子等不了,杭爸给的一个月的期限已经近在眼前。

    到大年初六已经是最后几天了,再拖下去怕孩子保不住,儿媳妇也要飞了。

    袁惠妹对向绵绵无故献殷勤,就是图她的人脉,想让她帮忙问问杭爸所在的初中有没有卖房的。

    向铁柱家环顾一圈亲戚,只有向绵绵所在的中专有话语权。

    向立威所在的初中和杭爸不在一所,家属院是分开的,找同事问了也没多大用处。

    第638章

    女方未婚先孕的弊端

    初中为了升学率,有时候会特意跟中专老师打好关系,万一招生缺几个学生能有第一时间候补的机会。

    虽然很离谱,但是真的有人考上了中专不去读书。

    世人都知道读了中专包分配,可是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读不了书,身体原因、重男轻女、目光短浅……

    中专定了招生人数,每年初春开学统计时要是缺了几个人,这时候就是最好的走关系递补时机。

    正好向绵绵是中专老师,说不定问问同僚会有什么内部消息。

    只要能透露一点,杭爸所在的初中家属院有几户人家的孩子想上中专没考上,拿来做交换是妥妥的能买房。

    毕竟关系到孩子上学,这些人还是很在乎学历的。

    袁惠妹说完心中想法,哀求张及第:“二嫂,我知道是太为难绵绵了,可是长孙还在锦绣肚子里,总不能看着她被……”

    被杭爸拉去打掉孩子吧?

    这是向铁柱和袁惠妹的长孙,别管未婚先孕这事光不光彩,她俩还巴不得双喜临门呢。

    结婚生孩子两件喜事一起来,向立威有个爱他的媳妇,长孙过七个月就能呱呱坠地,亲家还是文化人。

    哪哪都令人满意啊!

    搞不好没有杭锦绣怀孕这事,她儿子向立威还不一定能娶到这么好的媳妇呢!

    袁惠妹猜对了,没有杭锦绣肚子里的意外,杭爸可挑选的余地太大了,各种学生、同僚的孩子、各个阶层的人员……

    向立威出身农村可谓是相亲最底层,攀上杭锦绣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说实话,张及第不想管这件事。

    去打听中专落选名额,事关向绵绵的工作她是一点都不想插手,提都不敢提,怕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

    虽说幺女是隶属于保密单位了,可是还挂名在中专,插手太多不好。

    再一个向立威弄出来未婚先孕这种丑事,瞒得好还好,瞒得不好连向绵绵的名声都会被带累了。

    可是不帮忙也不行,一条人命就在眼前,难道任由杭家把孩子打了?

    一条小生命啊,哪怕不是她亲生的,也会惋惜孩子的生命在眼前逝去。

    张及第作为六个孩子的妈妈做不到这么狠心,此时就格外怨怪向立威给家里出了这么大的难题。

    无论怎么做都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向铁柱一家子从刚开始见面就非常讲理,在张及第这里刷了不少好感,这一回直接败光了。

    从男方角度来说,未婚先孕全是好处,代入女方角度可就全是坏处了。

    亲事谈得成,要提防婚后孩子早产,被别人发现丑事,被婆家看轻倒贴。

    毕竟这会儿已经有近三个月身孕了,要是七个月早产,那就是婚后四个月生娃,怎么找借口都找补不过去。

    亲事谈不成,就要面临打孩子,再找下一任会被介意,伤身又伤心。

    反正横看竖看没什么好处,向立威但凡考虑一下杭锦绣的处境,都不会干出这种冲动的事。

    张及第想了想,先找借口推脱:“绵绵她还是云英未嫁的女孩子,知道这事不好,你找找别的关系吧。”

    哪怕想答应,也不能让向铁柱一家太容易就得到帮助。

    要是搞习惯了,说不准全指望着向绵绵兜底,这是多大个麻烦啊,张及第想得比较长远。

    小叔子一家只有她这个在县城的人脉,日后麻烦向红旗的地方还多着呢。

    袁惠妹急得脸上的皱纹都多了几条:“二嫂~我知道这事是不光彩,可咱当妈的哪舍得一个孩子落不了地,你帮帮忙吧。”

    她没空手来,赶紧给张及第塞了礼,是几斤红糖和一双向绵绵尺寸的鞋子。

    之前进门时张及第不肯收,她只好放在门边上,这会儿提起来塞进张及第手里,满脸恳切。

    儿子做这事,她也不好意思,可再怎么说都是亲生的,不给孩子擦屁股枉为父母,袁惠妹只能拉下脸皮求人。

    提起孩子,张及第是真的不忍心,她强硬拒绝的动作都迟疑了几分。

    袁惠妹发挥了极致的察言观色,察觉到张及第心软立马趁热打铁:

    “我求求你了,二嫂我给你跪下,你让那孩子叫我一声奶奶吧,Ta出生了也叫你伯奶奶,别让孩子受罪。”

    第639章

    别教坏孩子

    她往地上结结实实一跪,那声音响亮得连房里的向绵绵都听得一清二楚。

    眼看妯娌这么诚心,张及第赶紧把人扶起来,为难地说:

    “不是我不帮你,绵绵她也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师,又不是中专的校长,哪来那么大能耐想让谁上学就让谁上……”

    她把其中难处说得仿佛西天取经似的,绝不让袁惠妹随意麻烦向绵绵。

    两个女人都是为了自家孩子的利益交锋,没有谁对谁错的说法。

    听着张及第的难处,袁惠妹表示理解,并且全程都在说好话,她愁苦的脸上唯唯诺诺,生怕张及第不肯帮忙。

    说到最后,张及第终于松口了:“我让绵绵去试试,要是不成,你们可别怪她,毕竟她上班没多久,不一定能成。”

    丑话说在最前头,不然这会儿充面子大包大揽,事情没成可就成罪人了。

    袁惠妹热泪盈眶,她总算给儿子争取到了一个机会:“好好好,绵绵愿意帮忙说话就行,成不成我们都没二话。”

    她知道其中艰难,求到向绵绵这里来也是为了万一能成呢?

    向铁柱一家都没闲着,他自己去磨杭爸,希望能把买房时间往后推,或者在向立威的单位分房子娶媳妇。

    向立威则去找他的领导问问能不能赶紧分房子,都在为了娶媳妇努力。

    对着张及第千恩万谢,袁惠妹继续坐了好一会儿才走,看得出来是真的为儿子操碎了心。

    看着她沧桑的背影远走,张及第在门口感同身受地摇了摇头。

    张及第答应下来也是没办法,一方面不忍心孩子的生命,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向红旗和向铁柱的兄弟感情。

    这两人自从交接了向老太给的1000多块钱,兄弟感情逐渐升温。

    每到年节时分,向铁柱都会来家里送各种吃喝用,向红旗也安排了回礼,不让兄弟空手回家。

    一来一回,自然而然的就熟络起来,已经是哥俩好随时能吃饭喝酒的关系。

    也不可能每天都吃国营饭店吧?

    谁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两兄弟为了省钱就经常在家里面搓一顿,张及第和袁惠妹也面熟起来。

    这次向立威眼看着能讨媳妇,她在力所能及的地方肯定会帮。

    可牵扯到幺女,张及第自然而然想把事情推却,不让向立威和杭锦绣这种桃色绯闻带坏女儿。

    她当然想让女儿结婚,早日抱到外孙,一定会跟女儿小时候一样乖巧可爱。

    但是要严格按照结婚的流程来,先谈对象,再去双方家里考察、提亲、结婚、生孩子,顺序一定不能错。

    万一幺女跟着向立威有样学样,也来一出未婚先孕,只怕她要气得当场拿刀捅人,捅那个不负责任的男人。

    这么看来,杭爸还是脾气太好了,还能坐下来好好谈条件。

    张及第在家里坐了一会儿才去躺着,脑子里一直在想着怎么措辞给向绵绵说这个事。

    怕孩子追根究底问出来向立威干的好事,她都不知道怎么解释。

    太难为情了,在张及第眼里自家闺女纯洁的很,还是个孩子呢,哪能接触这种教坏人的事?

    没想到的是,向绵绵已经从头到尾听完了这个八卦,并且打算付出行动。

    第二天一早,她听了张及第遮遮掩掩几句话,什么都没问,就专门带了年礼去郭师傅家里拜个晚年。

    论起人脉,还是郭师傅更加有发言权,她一个初出茅庐的菜鸟就算了吧。

    半年多没见,吴师母非常关心她,拉着人从头问到尾,把正经师傅老郭挤一边,外人看了都分不清谁才是师父。

    向绵绵其实一切都好,除了科研人员必备的作息颠倒,什么待遇都是顶级的。

    这会儿休息好了精神饱满,掏出兜里装着的稀有长安邮票讨好师母,哄得人开心不已。

    吴师母最爱这玩意儿,拿出邮票本精心收好,嘴里把向绵绵夸上了天。

    端着饭菜出来的郭师傅浑身酸味,仿佛掉进了醋缸:“依我看,你不是来看我的,是来看师母的吧?”

    他吃两个人的醋。

    媳妇对学生这么好,自己都没享受过这种夸夸夸的待遇呢;学生对媳妇孝敬,自己却啥都没落着。

    第640章

    师徒的相爱相杀

    面对这个怨夫,吴师母利索把人推进厨房:“再给绵绵来个喜欢的猪肝鸡蛋汤,你的礼物等会儿再拆。”

    她知道向绵绵喜欢逗师傅,脚边的礼物藏着没给出来而已。

    郭师傅其实也知道徒弟的恶趣味,他就是想显摆一下,有个这样的学生真令人身心舒畅。

    可惜啊,媳妇没有这样的好徒弟吧?

    嘚瑟的郭师傅动作麻利,几分钟就把猪肝鸡蛋汤端上桌摆在向绵绵面前:“赶紧吃吧,吃啥补啥。”

    伸筷子的手一顿,向绵绵故作可怜的看向吴师母。

    郭师傅手臂上突然就挨了两巴掌,吴师母嗔怪地说:“你好好说话,我们绵绵哪里像猪了?她钟灵毓秀聪明得很!”

    慈母多败儿!

    郭师傅心里想着这句老话,脸上却遵从本心笑开了花。

    当时向绵绵去长安许久没回来,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