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41章

“哼,你们都跟着去!”张飞没有直言要去何地。

躲在后方如何能见识得了战争的残酷性,当然是要让他们亲自经历战场才行。

张飞决定提前对刘禅做好暗中保护,但也一定要让他在这一次的战争中吃尽苦头。

南中的孟获气得搬石头向山间砸去。

“哼!”

太丢面了!

全天下人都知道他孟获被七擒七纵了,这让他南王还怎么见族人。

祝融夫人从最开始对诸葛亮不屑,到如今的崇拜、佩服。

甚至劝说夫君孟获,“我们就安心了吧,丞相对我们是真的好。”

孟获不答,其余诸王相互对视。

其实吧,跟着诸葛亮也没什么不好嘛。

他确实是说到做到啊。

……

【七擒七纵自古未闻,孟获深感羞愧,而诸葛亮还让人送了稻种、干粮等物品,孟获等人彻底心服口服。

孟获当即便领着众人向诸葛亮拜道:

“丞相天威,南人永不复反矣!”

孟获献上南中兵民、牲畜、土地表册。诸葛亮将表册交还与他,令他永为南王,不再进犯。

诸葛亮在经过泸水时,狂风大作,不能渡河。于是制作馒头,代替人首,临江祭奠。】

<孟获:想当年本王在那诸葛亮营中七进七出,毫发无损,天下谁能当之?[吃瓜]

阿斗:想当年我正在襁褓之时,于八十多的曹军中七进七出,毫发无损[吃瓜]>

<诸葛亮平南中后给南中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教百姓纺纱,种茶,养蚕等,提高了南中的生活水平。而且南中的蛮族军队也是蜀汉的强军。>

<一千七百多年后的清末,云南的佤族依然没有忘记祖先和诸葛亮签下的盟约,他们称诸葛亮为阿公阿祖,为了抵抗英国侵略者,当地的佤族人民联合十几个部落祭拜阿祖阿公,联合写下《阿佤十七王敬告祖国同胞书》:自昔远祖,世受中国册封,固守边疆,迄今千数百年,世传弗替!>

<今天看发现诸葛亮的民族区域自治真的好有远见,如果蜀汉那时候经济条件可以的话,或许还能更好,云南地区也不需要等到明朝才彻底进行开发和治理。>

第402章

三国:司马家族岂能有谋反之心

孟获早在不自觉间已沉浸在光幕播放的视频中了。

视频上最后几个画面是“孟获”跪拜诸葛亮,并承诺:

“丞相天威,南人永不复也!”

而现实中的孟获也突然跟着上面的人喊出了声。

祝融夫人和孟节以及一众大王看向孟获。

孟获咳嗽几声,辩解道:“那什么诸葛亮还算有几分本事……”

“但是!若是想以这种方法让我屈服的话,根本不可能!”孟获恼怒地走了几步,“何况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诸葛亮是如何对付我们的了,这次肯定不会再出问题!”

孟节和祝融夫人有心再劝……但看孟获那副嘴硬的样子。

额……还是给他留个面子吧。

法正也学着诸葛亮的样子摇一把羽扇,和他打赌道:“南王孟获若不能让他心底臣服,还会复叛,我估计他这次就算是提前看了光幕的视频依旧还是不会服气。”

“嗯,自然。”诸葛亮嘴角噙着笑,眼底满是笑意,“南中也有聪明人,他们知道孰轻孰重。”

刘备回忆起光幕中孟获的样子,询问道:“孟获此人若真和光幕上的性格相同,倒是好办。”

法正和诸葛亮齐齐看向刘备。

嗯……陛下的人格魅力可是被光幕认证的大啊。

……

曹操提前抄作业。

虽然目前他连北方都还没统一,还在和袁绍进行最后的决战。但是提前学习下这位名垂千古的诸葛丞相的治蛮之策,总有一日会用得上。

“不知道这套方法安在北方的游牧民族上面能否行得通?”

郭嘉承认诸葛亮的南征很耀眼,也很有收获。

不过……

“南北差异不同,北方的游牧例如鲜卑、匈奴等虽被称为胡人,但他们多年来其实与我汉人多有接触,贵族更是知晓一些汉人知识,诸葛亮之策对于北方的效用恐不会大。”

“南方的蛮夷,生处蛮荒未开化之地,用其策恰会让他们感恩戴德……”

曹操“嗯”了一声,看这光幕沉默一阵,突然开口道:

“孤必要完成他未竟的归一。”

原历史上的他带着满满的遗憾离开世间,这一次要亲眼看着天下在他曹操的手中重新统一,要造一个太平盛世。

……

【公元226年魏帝曹丕病故,次年其子曹叡即位。

马谡认为曹叡乃一孺子,魏国仅司马懿一人有谋略,并向诸葛亮献上反间计,四处告示司马懿将谋反,让他死于曹叡之手。

曹魏太尉华歆禀报司马懿将谋反,大将军曹真却认为此乃蜀吴的反间计。

华歆反驳:“太祖皇帝尝言:‘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之大祸。’此人不可不除。”

两人争执不下,曹叡同意曹真之建议,领御林军十万与大司马曹休一同往安邑去。

司马懿得知天子将来,令三军出城迎接,却被曹叡和曹休误以为是真的谋反。

面对曹休的质问,司马懿辩解道:“我司马家族备受天子宏恩,岂能有谋反之心。”

司马师捡起曹休扔到地上的榜文,司马懿与司马昭共同看着,三人大吃一惊。司马懿咬定是吴蜀所用反间计,面呈天子。

“臣受先帝托孤之重,安敢有反叛之心……”

曹叡听从华歆之言,命曹休代司马懿之职。

“汝谢职回乡休养吧。”

司马懿脸上满是委屈,脱下自己的头盔,跪拜在地上,躬送曹叡离去。】

<曹丕这就光速病故下线了?!好快!皇位捂热没哦。[笑哭]>

<曹丕临终时封了四个顾命大臣,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结果曹真五年后去世,陈群十一年后去世,曹休两年后去世,都没活过司马懿。>

<最重要的是不能让司马懿拿兵权啊!>

<司马老贼开始崛起了。>

<我说马谡啊,你要想不被斩就老实当参谋吧。>

<司马懿:听说有谣言说我要谋反,在此我澄清一下,这不是谣言是真的。>

<曹叡,曹家最后一个还能镇得住司马懿的人,其才能在曹丕之上,可惜命短了。>

<曹真竟然会给司马懿求情?假的吧。>

<其实曹真和司马懿关系还可以,因为他俩在立嗣之争的时候都支持曹丕,只不过没想到后来曹真他儿曹爽直接被司马懿整死了。>

<司马懿:陛下,你看我兵马壮不壮?>

<曹真和曹休在,司马懿敢谋个屁的反!>

<这话听听都好笑,《大魏忠臣司马家》《司马家族岂能有谋反之心》>

<感觉是不是因为曹家生性多疑,多次的怀疑也催生了司马懿的反心。>

<司马懿这委屈的样子怕是要黑化的节奏啊。[吃瓜]>

<如果曹老板在的话,估计早就命刀斧手杀了司马懿,永绝后患才是最佳做法。>

[汉昭烈帝刘备:曹孟德你儿真短命。]

[东汉建安六年袁绍:哼,曹孟德多带着你儿子检查检查吧,别是登上了皇位,却没命坐啊。]

[魏武帝曹操:我儿子不用你们瞎操心!]

[晋武帝司马炎:嗯,对!我们司马家也是被逼无奈。]

[季汉章武二年诸葛亮:???]

[季汉章武二年张飞:嗯,你说的都对!曹家这生性多疑没有搞对地方啊,若和曹操一样多疑呢,司马家早就没了,偏偏又没做到曹操那样多疑,那就只能被人扮猪吃老虎了。[吃瓜]]

[魏武帝曹操:

你有什么资格说话啊?给孤闭嘴!看着姓司马的就烦!]

……

不管多少次听到“大魏忠臣司马懿”的话,都令人发笑。

实在是司马家的名声在晋之后早就臭得没边了。

各朝的帝王将相瞧不上司马家,各朝的平民百姓也因民间传说等对司马家喜欢不起来。

……

孙策本也想跟着调侃曹丕命短,可转念又想到在原历史上被刺客暗杀的自己不是更短命吗?

“司马家岂能有谋反之心?呵,但愿你说到做到啊。”

于是按捺下心思,专心看着光幕上曹操的无能狂怒以及他对司马懿的各种不忿。

曹操拔出佩剑环顾四周,最终还是用剑劈开了面前的桌案。

“砰!”

桌案已被砍为两段。

“子恒这才几年?曹叡是我孙子了吧,其才能在子恒之上?”

光幕的话让曹操对曹叡这尚未谋面的孙子有了无限好感,同时也是真的忧虑起子孙的寿命问题了。

大汉光武帝之后皇帝的寿命都不长,致使了幼帝登基,后宫和大将军干政,宦官也在其中加速了大汉的腐败。

关键还有曹丕留下的顾命大臣竟没一个能熬过司马懿!

曹丕抹了抹额头,司马懿是他提拔到这个位置的,眼光好差劲。

“上面说孤有提醒你们小心司马懿,你为何?为何还是放手给了权?上一个视频你还让他驻守许都!”曹操恨铁不成钢道。

“嗯……他兴许是伪装太好了,加之又是儿的好友心腹,所以……”曹丕在心里使劲地骂坟头草快两米高的司马家族。

说好的司马家不会有谋反之心呢?!

曹真如今年纪还小,但作为曹操的养子他一直是以曹家唯首是瞻,甘愿为其付出任何代价。

生了一个蠢笨的儿子曹爽,这是他之前就从光幕中知道的事情。

更没想到原来自己在未来和司马懿的关系竟还是不错么?

司马懿是真的心狠手辣之人。

……

第403章

三国:不知福刘阿斗

【诸葛亮在朝堂上向刘禅跪呈,希望能北伐。但刘禅的心思根本没在朝堂上,满脑子都想着去和宦官宫女们玩斗鸡。

刘禅摆手笑道:“曹魏远在洛阳……相安无事,此朕所梦寐以求也……相父南征归来……朕实于心不忍。”

诸葛亮满脸无奈,继续劝说:“北伐中原,匡扶汉室,乃先帝之遗诏,陛下之大业也!魏贼不灭,臣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岂敢有付先帝临终之重托?”

刘禅仍不想诸葛亮离开成都去北伐,便直接宣布退朝。

诸葛亮忧虑地看着刘禅离去的背影,皱眉苦思。

第二日,在朝堂上诸葛亮向刘禅呈上自己昨夜写的《出师表》。

刘禅面露纠结,而这时大夫谯周站了出来直言夜观天象,曹魏不可图。大夫杜琼也跟着附和,蜀汉国力不足,不可与曹魏抗衡。

诸葛亮先是解释天象无常,后又用赤壁之战来举例,以弱胜强有之,永图偏安一隅不能久存。

“亮如不能报先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虽生犹不如死。”

刘禅在朝堂上还是选择站在了相父这边,并询问朝中何人掌权。

诸葛亮对其做了一番安排后,正式开始了北伐。】

<曹叡比刘禅还小,但这对比好惨烈。>

<草,心疼死丞相了[哭]好想给阿斗一巴掌!气死我了!

!>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

<刘皇叔!你仔细看看你儿子是不是被掉包了啊!这怎么可能是刘备的儿子!>

<赵云:我当初救了个啥?>

<刘备:当初就该摔死你!直接抡树上去!>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刘阿斗你还是没有记住。>

<扶不起的阿斗,可惜刘备拼了一辈子才打下来的江山啊。>

<以前背的磕磕绊绊,也没情感,现在再读《出师表》字字泣血啊!>

<出现了,季汉张子布,谯周老贼!带投大师!>

<你也配在我丞相面前夜观天象?班门弄斧!>

<我们为什么喜欢季汉,就是因为他们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按照这两老头的逻辑,那刘备干脆一开始就不要创业好了。>

<向宠可是在夷陵死人堆里和刘备一起回来的啊。>

<郭攸之、董允、费祎、向宠、陈震、蒋琬……这些人名全是背过的[哭]上学背《出师表》的时候非常痛苦,好多人名……其实对于刘禅来说,《出师表》上的人还是太少了。[叹气]>

<季汉托儿所啊,亮亮好像那个为不懂事孩子操心的家长。>

<刘阿斗不想做皇帝,只想做快活王爷。>

<别人会觉得诸葛亮是权臣,想架空自己,而刘禅只觉得相父安排得好,终于可以接着躺了。>

<其他两国皇帝怕是羡慕死刘禅了,有了对比更觉得诸葛亮难得啊。>

[魏武帝曹操:天呐……]

[东汉建安六年孙策:诸葛丞相……]

[东汉建安六年袁绍:刘阿斗小儿不知福!]

[唐太宗李世民:托孤遇上诸葛丞相真的值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