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樿鑳屾櫙
18鍙锋枃瀛�
榛樿瀛椾綋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77章

但是……光幕一出现后,所有的都变了。不仅是民间百姓闲聊,还是朝堂世族私下的想法,全变了。

对晋之后完全不看好,他们认为晋就算没了五石散,解决了胡人问题,但晋依旧会有一场内乱。

天下将重新划分。

……

就在晋成功一统三国后,晋武帝司马炎他又飘了。

“朕已经统一了,外面的胡人朕也有监管他们……是时候该享受了。”

……

晋武帝司马炎一朝相安无事,但潜在的危险埋伏其中。胡人是没事了,但内部一直存在的分配不均,以及土地兼并现象导致各大阶层互相仇视。

其后几十年间,矛盾愈演愈烈,汉人内乱。

就在所有人以为曾经被所谓光幕预言的“五胡乱华”将再次发生的时候,天降一猛人。

他率四千骑兵成功的将乱成一锅粥的中原统一。

王朝顺遂的度过了几百年,直到之后又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出一李氏儿郎力挽狂澜,立国大唐。

……

杨坚是看明白杨勇的本性了,他这个儿子做个守成之君倒是行,但是人也和杨广一样,容易飘!

别人只要稍微夸他,在他耳边吹吹风,他就立刻转向。

杨坚和独孤皇后商讨后,二人决定启动备用方案。也就是找个孙子。

这个决定自然是不会让杨勇知道的。

杨勇沉浸在自己无后顾之忧的喜悦中,他现在只需要耐心等十多年父皇母后仙去……

“等等!你说什么?!母后突然见他干什么?”

杨勇得知母后派人接他儿子到了宫中,心中隐隐不安,但也没想太多,只当母后想孙子了……

“你说对待李家该怎么办?”

“杀?还是留着?”

夜晚杨坚和独孤皇后坐于寝殿中,开始讨论对李家的去留问题。

李渊一家来到长安已经有三年了……

“光幕之后都不会更新了吗?”独孤皇后突然问到另一件事上。

杨坚摇头叹气,“看这情况应该就是这样了,都快一年没更了。虽然现在还能在上面看到以前的视频以及和各朝的人交流,但是朕感觉光幕彻底消失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独孤皇后点点头,“勇儿有李家二郎聪慧乎?”

“额……”杨坚扯了扯嘴角,随后还是认真地摇头。

“那他比之李二郎的优势是什么?”

“嗯……”杨坚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从光幕上知道的信息知道,李世民这孩子那不仅是聪慧能干,他还是非常出色的皇帝。

“他们二人不能相比。”杨坚诚实地答道。

“所以……你的意思是应该将他们家全部……”杨坚的眸中多了许多残忍之色。

不过独孤皇后摇了摇头,“不是。”

“相反,可以留下他们。”

“为什么?”

“一种手段而已。”

……

始终相信一个王朝的建立,肯定是有它自己的原因。一个王朝的覆灭也是有它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谁谁之过。

如果隋朝再次重蹈覆辙,那么就算杀了一个李家又如何?没了这个李家,还有下一个李家。没有李世民,还有下一个李世民。

……

大结局六

太宗文皇帝的一生

“说实话,还真有点不习惯了。”房玄龄摸了把胡子,对于光幕不再更新心中是多有遗憾的。

“那倒也不是这样。”杜如晦感觉光幕不再更新视频,乍看之下没什么问题,但这之后可能会引发大问题。

“民间对光幕多有推崇,甚至是达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他们坚信光幕是来拯救他们的神佛。”

“而且我们不少的政策有依赖光幕进行传播。”

“在行政办事上,光幕带来的好处远大于其他。”

……

“嗯?所以谁要去?”李世民手指着地图上的某个地方,眼神不断在前面的几人身上打量。

李靖知道这次肯定不会是他去,灭突厥是他,这次的灭国之功自是要留给其他人的。

李勣没想太多,直接站了出来,拱手道:“臣愿领兵前往!”

“嗯!”李世民满意地看着他,李勣去非常合适。

……

大唐的威名广传海外,世界各地都知道大唐帝国是最强盛的国家。

旁边站着太子李承乾,李世民指着前方的地图问他:“这是什么?”

“地图?后世的华夏地图。”

“我们现在是在哪里。”

“这里。”李承乾又用手指了下他们所在的地图位置。

“嗯,现在这周边的国家有不服从的吗?”

“没有!”

“这全是我大唐的范围!”

李世民颇为自豪,没有哪个帝王不想流芳千古,名垂青史,得到世人的敬仰。

这里全是他大唐的土地……

他实现了后世地图上划的华夏范围,甚至更进了一步……

……

时光流转,李承乾已经长成。

李世民这么些年十分注重对子女的心理教育。生怕再有个孩子走向原历史的路。

在与秦始皇、汉武帝等几位皇帝交流了教育经验后,他现在再看李承乾,发觉自己似乎能看清他的想法。

他想要的朕实现得了。

明朝的洪武帝能对他长子百般信任,他也能!

李承乾现在想不明白为什么原历史上的自己要造反?

他是太子啊,他有阿耶宠爱,有弟弟敬佩,身边人没有谁对他不好,那个世界的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啊?!

光幕现世的时间李承乾虽有记忆,但那时他还小,加上光幕现世就四年后便不再更新视频,之后又过了几年光幕彻底消失了……

现在提起光幕,部分人都觉得那段时间莫不是自己的错觉?

……

李世民以前派人将光幕中的数万书籍抄下,现在印刷技术得到了显著成功,书籍印下去,民间也有不少人开始。

建学堂,鼓励科举,李世民不仅在开疆拓土上厉害,在文治上更是将大唐带入盛世阶段!

后世人形容唐太宗文皇帝在位时期的政治:贞观盛世,整个社会一派积极向上之气,出海经商,探索新地图,为之后皇帝成为海上霸主奠定了坚实基础。

可以说我们现在能有这么多的土地,全靠老祖宗给力,全靠太宗文皇帝有先见之明。

华夏文明引领其他文明早先了好几个世纪!

“听说他登基的时候,天有异象?还持续了好几年呢!”

“是的哦,我们太宗文皇帝登基的时候,天现奇异景象,一片白光蔓延在天上,不久后又降下凡间……从此之后,大唐风调雨顺……”

大结局七

武周后事

光幕最后几期的视频给武周朝的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因为他们的皇帝是位女子,而他们也接受不了大唐之后的衰败以及大唐之后朝代的窝囊。

武则天还没确认她逝后皇位的归属,但朝中凡是有眼见的人都知道目前在争夺皇位的人只有两个。

一个是原历史上的继位者相王李显,一个是始终野心勃勃的太平公主。

若是按照原历史上的结局看,传位李显,之后的朝局还是要经历波澜,无论是他的妻女还是他的弟弟、侄子,都不是省油的灯。

若是直接传位太平公主……没有任何的法理,而且会使得现在的朝局变得更加的混乱。

“女子又如何了?”

“法理?还要什么法理?本宫是高宗皇帝和则天大帝的亲生女儿,为何不能做皇帝。”

太平公主想明白了,自己不管是扶持哪个皇兄登基,虽能享有荣华富贵和无尽的权势,但这权力终究是要握在自己手中才最安心。

武则天知道朝堂上许多人都想她将皇位还给李家……

“然后呢?传给谁?李隆基?”

“额,这……”

关于李隆基究竟是不是明君这一问题,已经从光幕现世时讨论到光幕不再更新视频的三年了。

虽然表面上武周时期的李隆基没有受到任何的惩罚,但是谁都知道他算是与皇位无缘了。

就算日后他亲爹李旦成了皇帝,他也不可能再登基称帝。

武则天看着朝臣们的嘴脸,心中有了决定。

命不久矣……如果是光幕之前剧透说的时间点,应该就是近几个月了。

太平公主经营人脉多年,并不只是说说而已……

朝上有多少大臣是经她推荐坐上现在的位置的?

再出一个女皇帝?

愿意吗?

朝上的大臣纠结吵闹,列出了不少的利弊。

民间则是对太平公主的支持声甚大。

“选太平公主肯定比那几个男的好吧。”

“也不能这么说,谁也不知道这公主能力怎么样……”

“你们没觉得现在这位陛下在政期间,我国的国力是下降的吗?完全没有贞观和高宗时期好……”

“嘘,噤声!这是能说的话吗?!”

许多人的态度是无所谓,皇家事与他们平民老百姓有何干系?

谁做皇帝不都是这样吗?

……

武则天知道朝堂上的心思,可她不愿就这还了……

太平的转变和野心是之前她从未想到的,既然她要,那就让她试试吧。

要拼她就拼吧。

……

“光幕都说了女子的基因更好!而且女性传承出的血脉是比男性的更纯粹。”

光幕最后几期视频的话,其实挺模棱两可的。

部分人根本没听懂光幕视频上的意思,但架不住有心人将它变为自己想要的意思……

反正,光幕已经不会再更新视频了……

……

在后世人的眼中,大唐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王朝。

这个王朝打破了传统上王朝不过三百多年的宿命。

大唐分几个阶段,先是太宗文皇帝和高宗皇帝时期,大唐整体向上、繁荣昌盛、征战周边国家。

之后便进入了女性主政的时期,武皇和她的女儿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大唐四百多年,出了17位皇帝,其中女皇就占了7位。

后世其余国家谈论华夏这个地方,称他们是平权最成功的国家,男女最平等的国家,不论是政治,还是商业、教育等各行业中,男女领导的比例一半比一半。

大结局八

玄宗玄不玄,杀不杀子

李隆基上完朝走在回寝殿的路上,看着阳光明媚的天气,忍不住发出感叹。

“真是个好日子啊。”

恍然忆起什么,李隆基故作不知的问高力士:“有些日子没见光幕出新内容了。”

“是啊,都快半年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忘记了……”

“忘记了啊……”李隆基走几步路,随意地开口,“忘记了就忘记了吧……”

干脆别想起来才好!

要不是光幕的突然出现,他至于现在过得这么心惊胆颤吗!

……

开元二十七年

光幕自二十五年后再也没有新的视频内容了,大家理所当然的认为光幕快要消失了。

“光幕现世本就有违天法,现在消失了是好事一件啊!”

“哎?你怎么这么想啊?光幕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好处,没有它的话,兴许过几年我们就要战乱了……再也没有现在的和平日子。”

“呵呵,只要皇位上的那个人还是他,战乱还是会来的。这几年要不是有光幕在旁,没准他早就同历史上所说的一般开始昏庸了。”

“唉,可他……”

“唉。”

最后的话,谁也没有说出来。李隆基的信誉在民间是跌落谷底。

曾经有多少人将他奉为天神,是他带着他们走向盛世,那现在就有多少人质疑他,不看好他。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