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在红军中一直有个规定,抓到的俘虏如果不愿意加入红军,想要回家。会给他们发三块银元,作为回家的盘缠。
这些俘虏们心里有些蠢蠢欲动,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他们实在是想回家了。
他们像是可怜的傀儡,永远冲在最前线拼杀,日子过得浑浑噩噩,也没有盼头。
孟战士以前也当过俘虏,当然知道他们心中的想法。
估计大家都想拿了钱回家去,不想再涉入战争了。
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不过孟战士还是想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红军队伍中。
孟战士在大家准备排队去拿钱的时候,站出来提了个建议。
“现在时间还早,如果要离开也等到下午吧,我还想和你们多聚聚呢!”
其他人点头默许,他知道孟战士是想给大家多做做工作。
半天的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就到了下午四五点钟。
战士们面带笑容,来到俘虏所在的营地。
“想回家去的同志们,都过来领钱吧。”
周月也站在远处看着这一幕,此时发生的场景,和她设想的完全不一样。
第59章
惨烈程度达到峰值!
她本来以为至少有大半的人,都会拿着三块银元回家去。
毕竟长征途中千难万险,不想跟着一起去也正常。
可是没想到,去领这三块银元的俘虏并不多。
三千多个俘虏,居然有两千四百多人愿意加入红军,这个比例可以说是相当高了。
战士们看到这么多愿意留下来的人,心里十分感动。
其实今天孟战士,对这些俘虏并没有太多的说教,而是带着他们,在遵义城的田间地头走了走。
路上的乡亲们看到红军,脸上都是发自内心的笑,虽然相处的时间不过十余日,但亲切的就像自家人一样。
俘虏们见到这场景都有些难以置信,他们以前也进过遵义城,城里的百姓们,避他们如洪水猛兽。
接着走到了一块土地旁,一个老大爷正在地里翻土。
孟战士往田坎上一坐,对着身后一大群俘虏问道。
“你们谁家是雇农?”
“我家是!”
“我家也是!”
在这些俘虏中,有好多人都是雇农出身,家里没有土地,穷的叮当响,无奈才参军的。
孟战士对着旁边的王林问道,“你觉得做雇农好不好?”
“当然不好了!”
王林没有丝毫犹豫回答道,然后慢慢说起了自己的经历。
“每次种地的粮食都要分给地主一大半,肚子饿的只能猛灌凉水,我本来有个妹妹,才六岁就被饿死了。”
说到这儿王林的眼中浮起悲痛和无奈,对于他们这样的穷人来说,活着真是太难了。
孟战士指了指正在挖地的老大爷,说道。
“他原本也是雇农,可现在这一片地都是他的,地里无论产多少粮食都是自家的,不用再挨饿受穷了。”
王林听了这话疑惑极了,“老大爷这地是哪来的?”
“红军进城后,会把地主的土地都分给大家,人人有土地,人人不挨饿,这就是咱们红军正在做的事。”
王林听了这话,两眼放空不知道在想什么。
“真好,要是我家有块地,妹妹也不会被活活饿死了。”
孟战士安慰地拍了拍他的背,“我记得你家在四川对吧?”
王林点了点头。
“咱们长征路上要是经过你家,一定给你爹娘分几块好地,日子也不用那么苦了。”
王林眼眶发红,低下头重重点了点头。
“好!孟大哥我跟着你一起!”
这半天时间里,虽然没有太多说教,但俘虏们都知道了,红军们正在做的事业,和远大的理想抱负。
两千四百多人分到了各个营里,其他想要回家的,也都领了三块钱出了城。
因为这次战役大胜,之后连着几天,生活都格外平静安稳。
但是大家知道,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罢了。
敌军必定会聚集更多部队卷土重来,所以这几天要为之后的战斗做好准备。
周月作为炊事班的一员,这几天的任务,就是做好路上吃的干粮。
在路上东奔西跑打仗时,很多时候是没有时间和机会生火做饭的,所以要做一些即食的干粮带着。
负责采购的小战士,在大街上搭了张桌子,收购乡亲们家里多余的红薯。
在这个年代,米和麦子是很珍贵的东西,产量低价格贵,乡亲们都舍不得吃。
而红薯这种农作物就格外亲民,首先是容易种植。
剪一些红薯藤就能栽种,而且不需要过多浇水,生命力很顽强。
产量也特别大,一亩地能产三四千斤,这东西吃了还贼管饱,一根红薯下肚,大半天都不饿。
因此种红薯的乡亲们特别多,红薯收成后都堆放在地窖里,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采购的小战士开始在街上吆喝起来。
“收红薯咯!家里有红薯的都能来换钱,两分五一斤!”
听到消息的乡亲们,都纷纷回家,取出地窖里的红薯。
红军给出两分五一斤的价格,也算是照顾乡亲们了,如果按照市价的话,应该是两分钱一斤。
很快乡亲们就提着麻袋,背着背篓来了,长长的队伍从街头排到了街尾。
“大姐,你这里是一百三十八斤,应该付给你两块七毛六。”
负责采购的战士们忙坏了,有人负责给红薯称重,有人负责记账,有人负责发钱。
大街上一片热闹繁华的景象,乡亲们排着队,脸上喜色浓浓。
把多余的红薯换点儿钱,也能补贴下家用。
过好秤的红薯,战士们背到了一片空旷的营地。
很多炊事兵都在这里等着了,准备把这些红薯做成地瓜干,到时候在路上吃。
从井里打了水,把这些红薯上的泥,全都清洗干净。
洗干净后切成粗条,上锅蒸熟。
周月以前总爱做地瓜干当零嘴,对于制作步骤很是熟练。
要三蒸三晒,才更加香甜有嚼劲,不过现在处于冬天,太阳蔫儿蔫儿的,没什么威力。
因此蒸熟后,就在篝火上用火烘烤着,慢慢烤干就行。
露天的大坝子到处生着篝火,烤架上全部搭着红薯条,远远望去还挺壮观的。
大概需要烘烤十个小时左右,三斤红薯能出一斤地瓜干。
地瓜干连着做了好几天,做出来的量,足够接近10万人的队伍,吃好几天了。
这样即使敌人的火力再凶,追的再猛,在路上也不怕战士们饿肚子了。
2月28日进入遵义城,一转眼就到了3月6日的上午。
“嗡嗡嗡……”
正在烹饪的周月,听到天上传来奇怪的声音,抬起头往远处的天空一看,有些愣住了。
【飞机!统子!这还是我来到这个时代,第一次见到飞机呢!】
在现代飞机普及率很高,在天空看到飞机是件平常事儿。
可是在上世纪30年代,天上居然就有飞机了,周月看到后心中感慨。
【额……额……】
系统没有回话,而是有些欲言又止。
【咋啦统子?你想说啥?】
【唉,没啥说的,给你投个画面看看吧。】
下一秒周月的脑海中,就出现了一段惨绝人寰的视频,这个视频的惨烈程度达到峰值。
即使她来到这里这么久,也没有见过如此惨烈的画面。
画面播放完后,周月迟迟回不过神,泪水啪嗒啪嗒砸在了地上。
第60章
得不到那就毁掉!
在她脑海中的白幕上,最先出现了一行字幕,敌机轰炸白岩沟惨案。
有好几架轰炸机,在遵义的上方低空飞行,一直观察着下面的情况。
他们不仅打探红军们的动向,还干了很多恶劣的事情。
在飞过白岩沟这块地方时,一共丢下了七颗炸弹,画面顿时血腥到令人胆寒。
烈士们的骨肉、内脏和断肢,触目惊心散落的到处都是,一些树梢枝头还挂着鲜血和皮肉。
在一些小溪沟渠里,殷红的血液与水流混在一起,就这样冲刷而去。
(这件惨案是真实发生的!查阅资料后真的很气愤!也更加敬佩红军战士们!)
“阿姐,你没事儿吧?”
弟弟周星看到姐姐呆愣着垂泪,心中焦急紧张,他已经很久没看到姐姐哭过了。
周月回过神来,握住弟弟的手,“阿姐没事。”
周星松了口气,“那就好。”
周月从怀里掏出一小袋药片,“这些还是悄悄拿给素珍姐。”
“嗯嗯,好!”
素珍姐现在怀孕已经快八个月了,是她每天最担心关忧的事情。
素珍姐四肢瘦弱,但肚子高高隆起,看着让人心疼。
肚子太大走路都会格外累人,周月从商城里下单了托腹带,让她穿在里面,勉强缓解一些疲惫。
周月长长呼了一口气,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现在最紧要的事情,就是想办法对付这些轰炸机。
【统子,这些轰炸机可以弄回来,让红军们用吗?】
【不可以的哦,轰炸机也属于高级新式武器!】
周月听到这话内心有些烦躁,忍不住抱怨起来。
【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那我穿越过来有什么用?什么都帮不了他们!】
系统用软软的声音,安慰她过激的情绪。
【月月姐姐别这样说,在统子跟过的宿主当中,你做的已经相当棒了,现在红军物资充足,没有饥荒和寒冷,部队人数不仅没少,而且已经快到十万了呢!已经很厉害啦!】
【是吗?】
周月的情绪平复了些,或许自己有些太心急了,这长征的路还是得慢慢来。
既然轰炸机不能让红军使用,得不到那就毁掉!
“敌人的轰炸机来了,大家注意隐蔽!”
这个消息传到了每个营里,大家都到处找地方隐藏起来,避免被敌机发现。
周月拉着弟弟,和赵大山吴十三他们,躲在了一个牛棚里。
四架轰炸机都飞了过来,在高处盘旋着,侦查下面的情况。
四架轰炸机盘旋了一会儿,突然冲向了一个地方,这是遵义城里最繁华的一处所在。
那处漂亮的洋楼,很多会议就是在这里召开的,这座三层洋楼,房间多空间大。
有很多战士们都躲在里面,房间里都是拥挤的人群,大家挤的已经胸贴背了,人群密度极高。
如果在这里投放几颗炸弹,对红军队伍将是无比沉痛的打击。
周月当然也看出了这四架轰炸机的意图,在系统商城里下单了东西,物品接收位置就在这些轰炸机上。
当轰炸机快要开到洋楼的上方时,轰炸机的机身冒起了熊熊烈火。
烈火焚烧着机身,冒起袅袅的黑烟。
轰炸机上的飞行员,完全慌了神。
“怎么回事!怎么着火了!”
“天哪!快点紧急迫降!”
“完了!操纵杆和航空罗盘全都失灵了!”
伴随着一阵阵鬼哭狼嚎的惨叫,飞机不受控制,像脱缰的野马向着远处飞去。
飞了好长一段距离,周月才听到很远的山林处,传来巨大的爆炸声。
周月知道必定是机毁人亡,飞机上的飞行员,肯定一个都活不了。
刚才她在商城里下单的是燃烧瓶,好多个燃烧瓶同时出现在飞机里,瞬间就燃起骇人的大火。
飞机一旦起火,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这是周月第一次,通过系统了结别人的生命。
说实话她的心里不怎么好受,总觉得压抑有负担。
但就算再选一次,她还是会这样做,红军战士们的生命安危不容有失,这是她的责任和使命。
听到远处的爆炸声,红军们陆续从洋楼里走了出来。
“敌人的轰炸机居然自爆了!真是活该!”
“唉,刚才那轰炸机飞过来也太吓人了!”
“幸好没事儿,这次可太惊险了!”
在之后的这几天,日子过的分外平静,敌人只敢远远观望,不敢再靠近。
红军们为了摆脱被动,开始准备三渡赤水。
周月这几天通过系统,学到了很多这段时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