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医疗兵被问没有不耐烦,而是举起手中的小黑瓶。“这个就是盘尼西林,中了枪用这个能救命呢!”
大娘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勉强知道这是一种药。
周月和林秀华却很清楚这是什么,是抗感染的抗生素。
在这个年代,盘尼西林是难得的好东西。
这玩意儿简直贵的逆天,一小瓶盘尼西宁,就能值一根大黄鱼!
而且国内根本没有生产的,全部都依赖进口。
可以说是千金易得,一药难求!
第210章
稀缺药现在管够!
“同志,能帮我去那边再领几瓶盘尼西宁过来吗,我这里的用完了。”
医疗兵为伤员处理伤口走不开,转头向旁边的林秀华说道。
“哎,好嘞!”
林秀华按他手指的方向,来到了一个角落。
有一个医疗兵,正在盘点所有药品物资。
“你好同志,我来领几瓶盘尼西林。”
整理物资的医疗兵停下手,打开了身后的一个大箱子。
“先给你拿三瓶吧,没有了再来领。”
林秀华接过药,眼睛却眨都不眨地盯着这个大箱子。
这个箱子很大,足以装进去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儿。
此时箱子里摆的满满的,全是黑色的药瓶。
这么一大箱子的盘尼西林,直接把林秀华给镇住了。
不怪她没有见识,而是这些药品真的很珍贵。
在长征路上就很缺药,部队上很难弄到盘尼西林。
好在有精通医术的吴十三,研制的一些药方,能治枪伤和外伤。
不过大家不知道的是,吴十三的药方,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是在药里偷偷加上了一些抗生素。
林秀华听人说过,一瓶盘尼西林就能换一条大黄鱼。
此时这一大箱的盘尼西林,有多珍贵更不必说!
她心里实在好奇地紧,指着这箱药问道。
“同志,这盘尼西林不是很稀缺吗?咱们怎么有这么多?”
医疗兵听见这话,脸上露出自豪的神情。
“现在部队上不比从前了,盘尼西林这种稀缺药现在也管够!你瞅后面还有俩大箱子,里面也都是呢!”
林秀华看着医疗兵身后,还有两个超大的箱子,整个人更惊讶了。
“咱们也能做出盘尼西林这药了吗?”
医疗兵摇了摇头。
“好像不是,听说是爱国华侨帮咱弄的,一船一船运过来的呢!”
“这样啊,实在是太好了!”
林秀华手里紧握着药瓶,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
这事周月早已知情,毕竟这就是她安排做的。
各个地方开战后,受伤的士兵越来越多,而消炎药却成为了难题。
因为一个并不致命的伤口,感染发炎失去生命的不在少数。
此时不在长征路上,自然不能让吴十三再偷偷往草药里加抗生素了。
得想办法解决,抗生素这个问题!
周月本想开一个青霉素药厂,直接大批量生产。
但药品这东西和鞋可不一样,绝对是兵家必争之物!
若是堂而皇之开一个大药厂在那里,估计用不了几天,就会被歹人直接抄家。
不能光天化日的干,周月就想了一些隐蔽的办法。
于是安排了几个NPC,设定为资产丰厚的爱国华侨。
爱国华侨和组织领导秘密接触后,提出愿意主动捐献药品物资。
就这样一艘艘货船,从大海上飘来,满载着各类药品。
组织的领导原本以为,顶多就一船的物资,没想到战士们竟在码头整整搬了一天一夜。
药品的数量多到令人啧舌,战士们再也不用为药发愁了!
周月当时通过系统投屏,看着像蚂蚁一样,一趟一趟搬运药品的战士们,笑的眼睛都弯成了月牙!
第211章
是你吗?狗娃哥!
抗生素这种东西,在这个年代确实很贵。
毕竟华国生产不出来,只能依赖外国进口,自然是别人想卖多少钱卖多少钱。
可在周月的系统商城里,一瓶盘尼西林只要五积分。
毕竟抗生素在现代本来就不贵,一盒青霉素胶囊,也就是几块钱的东西。
虽然有了抗生素,但这些战士们的伤势仍然十分棘手。
有些是子弹造成的伤口,取出子弹后上药即可。
而有些是更难治的炸伤,战士的胳膊和腿被炸的血肉模糊,看着都疼。
肉和骨头都被炸坏了,这种情况下只能面临截肢。
在现代截肢手术,要提前打上麻药,并用专业的外科手术工具进行操作。
而在这个年代的部队上,截肢手术简直太原始粗糙了。
周月在长征途中见过几回,被吓得背上冒冷汗。
麻药是没有的,伤员们嘴里咬着布条,疼的青筋暴起冷汗直流。
进行截肢的工具,居然就是用火炙烤消毒后的锯子和斧头。
这样的截肢手术,对伤员来说,简直是地狱一般的折磨。
有些伤员痛的昏了过去,这生不如死的感觉,恨不得死了痛快。
可是没办法,在部队上要保命只能这样。
这种凄惨的状况,在吴十三来了之后,才算有所改善。
他一出手就是失传已久的麻沸散,伤员喝过后,就会沉沉睡去减轻痛感。
这神药麻沸散,他调配了许多,分发给这些军医们,不过配方却不肯透露分毫。
毕竟周月知道,这可不是什么麻沸散,而是在系统商城里买的口服麻醉药……
此时在防空洞内,也有不少战士需要做截肢手术。
在做手术前都喝下了不知名的液体,沉沉地睡去。
周月见此场景眼睛一亮,看来吴十三调配的麻沸散,已经普及到所有部队上了。
用来截肢的工具,也先进了不少,不再是砍柴的斧子,和锯东西的锯子,一看就是精心打造过的。
这些伤员的伤势都不轻,周月觉得光吃炒米和石子馍可不行,还是得给他们弄点有营养的才行。
周月从物资中取出肉干、精米、还有脱水后的蔬菜,准备等到后半夜,去院子里的厨房做点儿吃的。
正在用水泡发脱水蔬菜时,突然身旁的弟弟,像个猴儿一样窜了起来,直奔前方的一个角落。
“狗娃哥!是你吗?狗娃哥!”
弟弟周星三步并做两步,跑到一个伤员的身边,蹲下身,借着旁边的煤油灯,认真地看向他的脸。
“真的是你!狗娃哥!”
弟弟周星声音带着哭腔,猛地把面前的男人一把抱住。
“哎呀!疼疼疼!你轻点儿啊,俺的娘嘞!”
这个靠墙坐着闭目养神的伤员,正是狗娃。
狗娃此时睁开眼睛,看到怀里的男孩,顿时眼眶有些湿润。
“阿星!你怎么在这儿?你姐呢?秀华姐呢?他们都安全吗?”
周星一一回答,狗娃这一连串的问题。
“我们是和难民一起躲在防空洞的,我姐他们也在,都安全着呢!”
说完眼含担忧看着,狗娃缠满绷带的胳膊。
“狗娃哥你怎么受伤了?没事儿吧?”
第212章
要多难熬有多难熬!
狗娃不在意地摆了摆头,“没事,只是小伤,把胳膊打穿了。”
周月察觉到这边的动静,也走了过来,一看是狗娃,眼中是藏不住的喜悦。
“狗娃!你不是在根据地吗?怎么也来上海了?”
狗娃一抬头,看见周月久违的面孔,也是满脸笑意。
他用没受伤的手,拍了拍旁边的空地。
“好久没见了阿月姐!快过来,我有好多话要跟你说呢!”
“哎!好好好!”
周月笑着在旁边坐下,听狗娃讲起了,这几个月在根据地发生的事情。
“咱们根据地现在可不一样了嘞!你知道前段时间麦收,咱们弄了多少粮食嘛!”
狗娃说这话时,满脸的自豪。
周月算了算,六月份差不多是收麦的时间,那时候她已经在上海了,还不知道根据地的收获咋样呢。
“狗娃,收获咋样呀?”
“地里产量都可高了,咱们部队上的粮仓,全都装的满满的,还有好多放不下,在大伙儿的宿舍里都堆着不少呢!今后咱们再也不用饿着肚子打仗了!”
狗娃和他们说了好多,根据地的近况,周月越听越开心,心里简直比蜜还甜。
如今的根据地今非昔比,粮食和蔬菜的产量都老高了,不仅够根据地用,而且还能源源不断送往前线。
畜牧场里的兔子,简直都泛滥了,杀了一批又一批,做成兔子肉干给战士们改善伙食。
有不少的村民,都自愿加入到组织当中,队伍壮大了不少。
了解到根据地的建设后,周月又问道。
“是组织安排你来上海的吗?大山哥和石头哥他们有一起来吗?”
狗娃点了点头,回答道。
“上海刚乱起来,我就向组织申请过来参战了,不过大山哥和石头哥没来,他们前段时间去黑龙江那边了。”
“黑龙江?”
周月嘴里喃喃出声,眉头紧皱在了一起。
虽然周月的历史一般,但她知道东北三省,是最早一批陷入痛苦的地方。
上海到了现在,才真正面临着敌人的刀枪和迫害。
而可怜的黑龙江,在六年多前,也就是1931年,就陷入到苦痛当中。
这个地方的敌人盘踞众多,可以说是危险重重。
周月的心猛然缩紧,不知道大山哥和石头哥安不安全。
周月此时又想起大山哥那张憨厚的笑脸了,心中有几分酸涩。
来到这个年代后,第一个对她释放善意的人,就是大山哥。
他作为炊事班的班长,对她就像亲妹妹一样照顾,周月在心里,早就把大山哥当做自己的亲哥哥了。
周月垂眸没说话,脸上心事重重。
狗娃也叹了口气,空气中的氛围有些低沉。
“希望他们能安全回来,唉,再过一个多月黑龙江就该降温了,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厚衣服穿……”
黑龙江位于我国北方,几乎是全国最冷的地方了。
和南方地区不同,这里到了九、十月份就开始降温了。
进入冬天后,那日子要多难熬有多难熬!
第213章
冷!太冷了!
黑龙江的天气,周月是领教过的。
在上一世,黑龙江的冰雪大世界开了,邀请南方小土豆去游玩时,她就去玩过一段时间。
冷!太冷了!
透骨的冰凉,穿上厚厚的羽绒服都扛不住!
在室外冻的人想哭,一阵风吹过,就像冰刀在刮骨头。
“冻死人了”在南方是夸张的语气词,但在北方确是事实陈述。
北方有些爱喝酒的老爷们儿,晚上喝的醉醺醺,走在半道上脚一滑躺在雪地里。
第二天发现时,人都冻得梆硬了。
在这里冬天的平均气温,达到了零下20度左右,和冰箱的冷冻区差不多。
对于根河这些地方,最冷时甚至能达到零下五六十度!
好家伙,冰封末世文和这条件也差不多了。
周月想到了根据地之前种下的棉花,算起来过不了多久就可以采收了。
“根据地的棉花应该快采收了吧?能不能多做些厚棉袄送过去呢?”
狗娃摇了摇头,神情有些丧气。
“现在部队上条件好起来了,不缺厚衣服,问题是送不进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