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21章

    煮了整整两大锅,说实话,比起酒店里的,卖相上差了很多。

    在酒店里的海参小米粥,那粥金灿灿的黄澄澄的。

    因为周月在酒店里做这道菜的时候,会往里面加入南瓜泥。

    加入南瓜泥后色泽更漂亮,显得更加诱人。

    不过如今旱灾缺水,粮食收成不好,种下的南瓜藤也几乎没有存活的。

    虽然没加南瓜泥,色泽没那么好,但是味道依旧杠杠的!

    第319章

    到村里的晒盐场去一趟!

    吃完美味的海参小米粥后,大家又开始忙碌去了。

    这几天大伙儿可真是累坏了,天刚亮就出门了,天色快黑时才回家。

    到了半夜退潮的时候,手里还举着烛火去赶海。

    虽然是辛苦了一些,但是这几天的成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晒好的干货还差一部分,就能装满一辆卡车的车厢了。

    其实对周月来说,这样的速度还是太慢了。

    而且看着同志们消耗精力,每天累成那样,才能收获到这么多海鲜。

    她心里早就想,给同志们弄几条大船了。

    不过前几天才刚刚给队伍里,搞了两辆大卡车,现在又弄大船的话,有些太过巧合了,所以只能再等等。

    下午周月拿着桶,又想去钓螃蟹时,春燕姐叫住了她。

    “阿月,咱们今天下午不钓螃蟹了,咱们到村里的晒盐场去一趟!”

    “晒盐场?”

    周月的眼睛一亮,来到这村里这么久了,她还不知道村里竟然有晒盐场呢!

    “对呢,咱们平时吃的盐,都是晒盐场那边来的。”

    “哇!好神奇呀,走去看看!”

    周月对这晒盐场真是兴趣满满,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弄的,才能把海水变成盐。

    在现代盐是最基础的物资了,真的是便宜到不行,一块钱能买一大包。

    而在这个年代盐却是稀缺资源,在一些不靠海,也没有盐矿盐井的地方,吃盐实在是太难了。

    虽然周月知道这海水能变成盐,但具体怎么操作的,她还真不清楚。

    周月仍然记得上初中的时候,做过一个实验。

    老师拎了一大桶的海水过来,给每个小组分了一些。

    将海水倒进坩埚里面,放在酒精灯上面烤。

    海水煮着煮着就开始冒泡了,慢慢地水越煮越少。

    然后就有白色的颗粒开始出现,最后把水全部煮干后,就留下了不少的白色颗粒。

    不过在这些白色颗粒里面,还混的有一些其他的杂质。

    周月当时好奇,将这白色颗粒放进嘴里尝了尝。

    本来以为会是盐的味道,结果发现和盐的区别可大了。

    不是盐那种纯粹的咸味,而是一种又苦又咸的味道,一尝就知道这东西吃不得!

    当时周月不知道,为什么这海水烤干后不是食盐。

    等长大学过化学后便知道了,海水里面不仅有氯化钠,还有硫酸钠和氯化镁等杂质。

    直接将海水烤干后,这些杂质分离不出来,是没法直接吃的。

    把海水直接烤干,是得不到食盐的,那要怎么做才能得到盐呢?

    带着这份好奇心,林海跟着春燕姐来到了晒盐场。

    这个晒盐场离海边很近,是在一块非常平坦空旷的地方。

    “阿月你看,这个就是村里的盐田,咱们吃的盐都是从这里来的。”

    这一大片非常空旷的场地,此时被分成了一格一格的。

    周月看到这个,让她想起了在农村的水田。

    有许多村里人,此时正在盐田里面忙碌着,有的人肩膀上挑着两担海水。

    有的人手中拿着一个像耙子的东西,在盐田里面来回推平。

    有的人将盐田中的盐,装进桶中并且挑走。

    “孙大娘,您忙着呢!”

    第320章

    王大爷,我来称盐了!

    春燕姐带着周月,走到了一个大娘的旁边,这大娘估计四五十岁左右。

    看到来人后,孙大娘脸上带着温柔的笑。

    “是春燕丫头呀,盐都已经收在仓库里了,要多少你自己去称就行!”

    在说话的时候,孙大娘手中的活计一点儿都没有停下。

    孙大娘此时正在过滤海水,除去水中的杂质。

    孙大娘的手中有一个竹子编的小簸箕,在簸箕上面铺了厚厚的几层纱布。

    通过这个小簸箕和纱布,就能将海水给初步过滤了。

    过滤一段时间海水后,纱布上会留下一些,肉眼可见的脏东西。

    过滤后的海水,便倒入了盐田当中。

    周月有些好奇,这些海水虽然看着干净了,但里面还是有许多的杂质离子呀。

    很快周月就知道了,这其中的原理,通过晒盐可以提升海水的浓度。

    而盐水这东西,浓度太高的时候,是会以晶体的状态,结晶析出的。

    晒盐场就是通过日晒,使得盐水浓度变高,而让盐析出。

    周月在心里暗暗感叹,果然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说实话,这晒盐场的规模还真不小呢,看起来产量很不错的样子。

    周月跟着春燕姐,来到了村子里放盐的库房。

    这是村子里的一间集体土坯房,在这土坯房的院子里,摆放着不少簸箕。

    簸箕上面有厚厚一层的盐,正在将水分晒干,以便装袋收纳入库。

    在这库房门口,有一个老大爷坐在凳子上打着瞌睡。

    “王大爷,我来称盐了!”

    王大爷被春燕姐叫醒后,打开了库房的门,还将一台专门称东西的大秤拿了出来。

    周月跟着春燕姐进入库房后,发现在库房里整整齐齐地,码放着许多布袋,在袋子里面装着的就是盐。

    这盐的品质还很不错呢,虽然没有现代的精盐那么好,但在这个年代已经算非常不错的了。

    这个库房里的盐,其实是村里的共同财产。

    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出人出力,到晒盐场上来帮忙。

    来帮忙干了活的,会将工时给记起来。

    根据每家每户干的工时,再将这库房里的盐,给大家分下去。

    根据地里的人多,去晒盐场帮忙干活的也多。

    同志们不去出海的时候,便到晒盐场上帮忙,多挣一些工时。

    因为根据地的同志们干的活多,所以分到的盐也就多。

    春燕姐总共称了两百多斤盐,这是他们这一个月以来积攒下来的。

    如今将这些盐全部都称好,等会儿弄回根据地里面。

    明天要开着大卡车,给灾民们送物资,这些盐也要带上。

    这些灾民们不仅缺粮食,盐也是很缺的。

    不太靠海的地方,吃盐自然是一件困难事。

    这两百多斤盐看着确实是很多,足足装了好几个大布袋呢。

    如果只是根据地里吃的话,就算一百多个人也能吃好久呢。

    一个人一天的盐摄入量,最基本是3克左右。

    根据地这么多人,一天也吃不到一斤盐。

    这两百多盐如果节约一些,够根据地里用一年呢。

    可是如果给灾民们分的话,那就显得不够了!

    第321章

    快看!那边有三艘大船!

    如果一户人家分个一斤盐,也就只能分两百多户,有很多灾民们是分不到的。

    可是根据地也没有办法了,这已经是尽最大努力,弄来的最多盐了。

    毕竟粮食和盐两头都要顾,只能做多少算多少了。

    到了第二天早上,同志们的心情非常好,此时都在农舍的大院子里面。

    “来!帮忙搭把手,这个袋子里的鱼干也忒重了!”

    “那袋虾干往里面再挤一挤!再腾点儿位置出来!”

    “不能挤了,不能再挤了!晒的蟹干都要给挤碎了!”

    “来!这还有些晒干的海虹肉,后边放不下,就塞驾驶座里边!”

    这段时间大家弄的海鲜干货,实在是太多了。

    此时大家都同心协力,要将这些干货,全部都塞进车厢里面。

    这车厢里面全都塞得满满当当的,就连车座底下都塞满了。

    这辆车如今是超载行驶,好在开车的是陈祥,技术好着呢,开慢点儿没啥问题。

    这一趟去的人是陈祥和大山哥,大山哥拿着枪坐在副驾驶,以防在路上有任何不测。

    这一路上十分顺利,卡车停在村子门口,灾民们到村口有序地领取物资。

    这一卡车的物资有大几千斤,缓解了好多个村子的燃眉之急。

    周月此时心里已经在暗暗琢磨,怎么给大家弄几条大船了。

    这天早上大家吃过早饭后,依旧按部就班出海干活了。

    同志们划着木壳船,来到海面上开始新一天的劳作。

    正当大家干的起劲时,突然有三艘大船,从海天相接的地方,慢慢地驶了过来。

    这三艘大船并不是那种大军舰,而是商船。

    这三艘商船的规模不小呢,和这些小木壳船比起来,简直是庞然大物。

    这样的三个庞然大物,在海面上行驶着,自然是非常惹人注目的。

    “海哥!快看,快看!那边有三艘大船!”

    此时那三艘船距离他们还有些距离,只能看清楚大概轮廓,看的并不真切。

    林海此时一边拖网一边说道。

    “哦,可能是过路的商船吧。”

    虽然这样说,但大家还是把全部注意力,都聚集在那三艘船上。

    这三艘船离他们越来越近,大概相隔几百米的时候,已经能看清楚大概了。

    在最前面的强子哥,此时看清楚了一样东西,眼睛瞪得老大。

    强子哥用手指着那些商船,声音中带着急迫和紧张。

    “船!这些船是敌人的船!快看那些船上插着的旗子!就是敌人的旗子!”

    虽然此时看不见这船上的人,但是强子哥百分之百肯定,这上面绝对是敌人。

    因为这船上此时正插着敌人的旗帜,那些丑陋的旗子可太扎眼了!

    见此情景,强子哥也不敢贸然行动,于是立马将桨划的飞快。

    将小船划到了林海附近,毕竟林海是根据地的主心骨。

    “海哥!那有三艘敌人的船!咱们现在怎么办?”

    林海自然也看见了那船上的旗子,此时他眉头紧锁,正在思考着对策。

    此时同乘着一条船的赵大山和许石头,也划船过来了。

    赵大山此时双拳紧握,脸上带着隐隐的兴奋!

    第322章

    会不会太冒险了?

    这三艘船可实在是太好了,而且还是敌人的东西。

    现在正是缺船的时候呢,没想到敌人就给送来了!

    这么好的机会,一定不能放过!

    赵大山的语气很急,对着林海说道。

    “林海同志!要不我们现在回农舍去拿枪吧?”

    今天他们出海打渔,自然是没有把枪随身带在身上的。

    毕竟来了这么久,在这海面上从来都没有碰到过敌人。

    出海打渔一般都不带枪,毕竟要是掉水里可就麻烦了。

    林海听见这话,却摇了摇头。

    “估计不太行,这儿到农舍虽然没多远,但这一来一回至少要二十多分钟,到时候他们的船早就开走了!”

    赵大山想了想,确实是这个道理,等回去把家伙带上,这船肯定没踪影了。

    如今没有枪的话,那怎么抢夺敌人的船只呢?

    突然赵大山看到了在船舱内的刀,几乎每条船上都会放一把短刀。

    因为在打渔的时候,有时会捞上来,个头非常大的海鱼。

    把海鱼拖上来倒在船舱里,有些大海鱼会在船舱里蹦的老高。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