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小说 第231章
第一节:鏊子上的胎记王羲之故居的晨雾里飘着墨香,我蹲在洗砚池边的柳树下,看着陈九爷用洛阳铲搅动池水。池底沉淀的千年松烟墨被搅成漩涡,渐渐浮现出用金箔拼贴的《快雪时晴帖》。
老张叼着煎饼凑过来,芝麻粒掉进池水溅起诡异的蓝色火花。
"这叫墨卦。
"陈九爷突然把我按进池水,冰凉的墨汁灌进鼻腔的瞬间,我锁骨处的阴阳鱼突然发烫。
池底金箔文字像活过来似的钻进瞳孔,等被拽出水面时,我竟能读懂围墙上的模糊碑文——那些根本不是书法练习,而是用《兰亭序》笔法写成的墓志铭!
"1962年防虫简第七条,"陈九爷往我嘴里塞了块芝麻盐煎饼,"王羲之洗的不是笔,是陪葬童子的脑浆。
"他掀开池边青石板,下面赫然埋着具青铜鏊子,鏊面刻满人体穴位图。
更恐怖的是,鏊子凹陷处还粘着半片风干的煎饼,饼上牙印与我奶奶的一模一样。
老张突然指着西厢房尖叫:"娘咧!
那幅拓碑图的驴在眨眼!
"我们转头望去,展厅玻璃柜里的《十七帖》摹本上,驮碑的石龟正缓缓转头。
它的眼睛是用临沂特产金星砚石镶嵌,此刻正折射出血红的光斑,在墙面拼出个GPS坐标。
"32°58′12″N,118°18′36″E。
"我摸出手机定位,冷汗瞬间浸透后背——这是奶奶家老宅的经纬度!
陈九爷突然用煎饼铲劈开展柜,扯出那幅《十七帖》就往鏊子上按。
羊皮纸接触青铜鏊面的瞬间,墨迹突然流动起来,在空气中投影出奶奶年轻时的模样。
画面中的奶奶穿着六十年代劳动布工装,举着火把在地宫奔跑。
她腰间别着的煎饼铲上刻着"琅琊"二字,身后追逐的竟是群挥舞炒勺的厨子!
当画面转到地宫壁画时,我胃里突然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