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阅读 第446章
楔子1946年10月11日,午夜,青岛城阳路13号甲,王氏牙医诊所(青岛市委交通站)。过了戒严宵禁时间一小时了,整条大街上除了偶尔三三两两巡逻过的军警,空无一人。
灯火管制下的沿街房屋漆黑一片,只有街灯敞亮,让此时还敢上街的人无处可躲。
王氏牙医诊所二楼狭小的房间里,一位青褂男子正掌着一盏小油灯,尽管灯光是如此微弱,他依然还是用被子小心翼翼的将自己和灯盖住,他近三十的岁数,戴着一副圆框眼镜,像是一位教书先生,但长期难见阳光的工作和生活,让他的脸色十分苍白。
他在小桌板上摊开一张小纸团。
这是晚上宵禁之前,交通员刘芳菲刚送来的区委指示,他揪起眼,努力默读纸条上细密而微小的字体。
根据指示,近日将有区委同志抵青,由他负责与来人接上关系,并规定了接头时间、地点和暗语。
“太好了,终于来人了!”
他兴奋地在心里暗呼,紧紧攥了一下拳头。
上星期,他第一次与新成立的市委赵家声书记、吴雪梅副书记接头联系,两位书记都非常关心与区委的联络问题。
这时,屋外街道上传来几声犬吠,但很快就停止了。
他吹灭灯,快速闪到窗边,将窗帘拉开一个小角,街上依然空无一人,只有高耸的路灯在街面上投下一道道阴森的柱影。
他警惕地继续观察了一会儿,确认没有其他异样,才将窗帘重新放回。
“咚咚咚”,三声颇有礼貌的轻敲门声。
“谁?”
青褂男子迅速脱去外衣和鞋,抱起被子躺到床上,装成正在睡觉的样子。
“哦,王先生啊,侬好侬好,唔是那个隔壁小陈呀,伐好意思挡袅侬了,唔家的炭火用完了,侬有么有多的炭火让唔支支?”
他听出是隔壁陈嵩的声音,一个上海绸布商行的小业务员,搬来隔壁己经有半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