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良心推荐 第242章

    后来这种办学又改为小学五年制,加初中两年制。

    高小毕业的文化水准比现在初中毕业生都强,除了学文化知识外,在学校还要学各种应用类知识,反正初到社会就是一个文化人。

    学校距国夫家有五六里路,且都走田间地头,弯弯曲曲,尽是些羊肠小道,路旁老坟墓很多,上学放学路过对小孩子来说,确实碜人,生怕路过时,蹿出什么东西来,老家能读到高小的也很少,一般读了西年级都回家帮父母干活了,国辉上学基本是独来独往,国辉聪明,三年级时就能打得一手好算盘,用国夫大伯父的话来说,国辉脑子活会读书,也很喜欢这个侄子,觉得国辉长大后一定有出息,说起他为什么没有读到高小毕业,这里有个故事,这是国夫大哥国辉亲自讲的。

    那年国辉十三岁,个子长得矮小,就是那种小巧玲珑型,用邻居的话说就是“死刁”(特别聪明的意思)。

    因国辉原来读的前进小学只有西年级,上五六年级都得去离家五六里的黄竹小学读。

    抖峭春寒,尽管己是暮春,但还有些凉意,家里困难,不要说鞋,连衣服也是破破烂烂的,到处是补丁,打着赤脚,腋下夹着国夫父亲用竹板做的书夹子,那时不象现在有书包,只好就地取材,或板或竹做包夹,三边用绳子绕着,中间放书、放作业本,幸好书本不多,一本语文、一本数学,两本作业本,一支铅笔。

    有人会说国辉母亲不会用布缝个小书包吗,真的是玩笑他妈给玩笑开门,玩笑到家了,不是这个年代的人你是根本无法想象得到的,那个时代买点什么东西全凭票,粮票、油票、肉票、火柴票、肥皂票等等,等等。

    布也是要凭布票才能买到的,成年人一年西尺.小孩子一年两尺,况且也没钱,又要票,衣服都没得穿,就是身上穿的也还是父亲旧衣服改的,哪有布来做书包?

    如果说这话,你在那年代的人面前,你肯定真会成为笑话,都会说你不吃米谷、无知。

    这里插个小见闻,好象是二O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