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良心推荐 第443章

    别人都有大脑寄存处070907我也要有128989896267660823626766087938前期二十章平缓日常六十章简介己经快刀光了…………………………1963年华南省张家村。

    七月的太阳高挂天空。

    田间地头,农民们头戴草帽,弯着腰,手持农具,辛勤地劳作着。

    刘桂花抬手擦了把汗,抬头看看日头,约莫快十一点了。

    “秀兰,你别忙了。

    太晒了,你回去煮饭。”

    张秀兰听到婆婆的话,连忙起身。

    “哎,妈我这就回去。”

    刘桂花是十几年前逃荒来的张家村,和当时穷的叮当响的张老根成了家,张老根父母早逝,也算是和她同病相怜。

    张秀兰则是张老根在镇上路边捡的,捡的时候小小一个,才几个月大,长的倒是白净。

    当时村里人都说张老根傻,自己生不出,捡个别人家的来养。

    张老根乐呵呵的不反驳。

    但刘桂花知道,是因为自己两年还没怀上,村里人嚼舌根的人不少,张老根才捡个孩子回来,把话题拉到他自己身上。

    张老根跟她说,怀不上就不生,他不在乎。

    也许是缘分,张秀兰带回家没多久,刘桂花就怀上了。

    那年头世道一首很乱,45年鬼子投降前,鬼子肆无忌惮西处作恶,竟然摸到大队上来,张老根为保护村里人,把鬼子引到山上,又冒着风险去通知红军,这才保住村子上百条人命。

    只是张老根牺牲了,再也没回来。

    当时张秀兰和张建树才3岁大,张家村民念着张老根是为救村子牺牲,也没人丧良心来踩这孤儿寡母一脚,一个带两孩子的寡妇,不被欺负日子就算好过,这才让刘桂花把两个孩子拉扯长大。

    两年前张建树和张秀兰结婚,张建树在镇上码头打工,虽然辛苦,但总比在地里刨食赚得多点。

    现在日子好过多了,前些年全民炼钢加干旱,那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