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妈,你接了多少啊?”明二妮把眼睛推了推:“不多不多,七八十件。”
卷毛线的手一顿,王春婷瞪大眼睛侧目:“这还不多?”
“多什么,咱努把力,这工费高,按1块8算的!”
一件1块8,80件就有144块了啊!
重点是手速跟不上,一个星期一件,就算两个人一起,一个月才八件,八十件这都直接到过年了!
王春婷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根本吃不了这么多:“妈,这我俩哪里忙的过来?”
明二妮织完一排,把毛线针在头发里顺顺,又开工:“少埋怨,再说了又不止你一个,我给你大姐和嫂子都带了。”
四个人啊,那就好多了,五六个月刚准备入秋,还算合理。
王春婷把毛线团卷好几个,开始在毛线针上起针,一边皱眉思索:“娘,纺织厂订单多了,会不会多招人?”
明二妮上下翻飞的手一顿,迅速领会姑娘的意思:“不成,你去纺织厂那多远,在县城对面呢,家里俩孩子不要了?”
“也是,唉,什么时候才能让我换个工作啊,巧大嘴不干人事!”
面对女儿的沮丧,明二妮深思一会儿,突然一拍大腿:“纺织厂如果招人了,这说不定是个好机会!”
王春婷迷茫问道:“啊,什么?娘你不是说,纺织厂太远了不让我去吗?”
她是真的没搞懂亲妈的脑回路。
明二妮仔细解释:“你想啊,纺织厂招人,那肯定有咱这边去的,他的岗位不就空出来了,你可以上啊!”
“可是也不对,那我的岗位空着了,谁来干?”
明二妮白了迟钝的女儿一眼:“你真是一孕傻三年,白瞎了考上煤炭厂的脑子!你别管了,安心织毛衣吧!”
她胸有成竹,甚至已经在脑海里筛选了好几个人家,打算明天白天的时候去串门。
甭管能不能成,纺织厂忙碌起来是事实,万一真有招工岗位,这几户人家还要感谢她呢!
王春婷扁扁嘴,一肚子的不服气,她哪里傻了?
可惜明二妮已经不理她了,两人开始飞快的织毛衣,至于向立国,还在钢铁厂加班没回来。
虽然日子苦一点,但都是为了家里的美好未来奋斗。
第132章
煤炭厂会计
第二天趁女儿女婿上班,外孙女去幼托所,明二妮带着学步车里的向有志,漫步去了赵家。
还好两家不远,一路就当放风了。
她把孩子放在眼皮底下玩,一边从袋子里掏出毛衣织,一边跟老姐妹唠了半天才进入正题:“你小闺女是不是煤炭厂会计啊?”
这位老姐妹姓赵,在家排行老大,都叫她赵大娘。
赵大娘找了个同姓的老公,她一直都觉着这样最好,生出来的孩子跟自己一个姓,感觉更亲近。
赵大娘也是手脚飞快的织毛衣,对老姐妹没防备,随口说:“是啊,你不是知道吗?整的跟第一天认识我似的。”
两人经历差不多,年轻时都是百货商店的柜员,到了孙辈儿长成的年纪又让孙子孙女来接班顶替,如今赋闲在家赚点零花。
明二妮扯了扯线,笑了笑,好奇的问:“那她说的人家,是不是纺织厂领导?”
提起这事,赵大娘喜忧参半:“唉,说什么领导哦,就一个组长,这孩子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非要嫁过去。”
“咱和纺织厂离这么远,去一趟两三个小时呢,日后小夫妻俩就分居啊?”
赵大娘叹了口气,她也不想同意啊,嫁太远了不好,偏偏男方无论哪里都很不错,比家附近的说亲对象强出一大截。
她织错了一针,把手里的错针返回来:“儿女都是债,管她做什么?还是你好,三个娃都在身边,我羡慕坏了。”
明二妮不露声色,只附和着笑:“看你说的,你女儿嫁给领导,多大的福气,我还没羡慕你呢!”
她的吹捧让赵大娘挺受用。
虽然小女儿脑子不好,非要嫁去纺织厂,可日子美满啊,远就远点,大不了自己老胳膊老腿去看看她。
赵大娘想到两家的距离,是有点发愁:“还有俩月就结婚了,她俩现在还异地呢,要是纺织厂有岗位就好了。”
明二妮心里一喜,赶紧说:“我听说纺织厂来了好多订单,忙不过来可能要招工,不如让你小女儿去看看?”
她喜出望外地说:“老姐妹这是真的?那我问问准女婿!”
这话题点到为止,两人开始愉快的闲聊其他家常。
等到了第二天,明二妮就收到了确定答案:纺织厂果然要招工了!
赵大娘满脸喜色:“哎哟可算是好了,只要小玲通过考试,就能嫁过去,老姐妹你这消息挺及时!”
同样是为了儿女,明二妮理解她,说了许多吉利话奉承赵大娘。
接下来的谈话中,赵大娘说得隐晦,但是言语间已经透露出女婿家里有点实力,女儿指定能去纺织厂的意思。
一整天明二妮都笑得见牙不见眼,仿佛比自己女儿考上还高兴。
她回了家,看到女儿累得眼皮打架,仍然手不停的卷毛线团,又欣慰又开心。
先把向有志安顿好,明二妮坐到女儿身边轻声说:“赵家那边有信了,她小女儿要去纺织厂!”
王春婷立马精神了,眼睛发亮,也压低嗓音:“那她是什么岗位?”
“是你煤炭厂里的会计,叫赵玲,你这不也是算账算来算去的,跟会计没差,赶紧学学准备去考。”
妈啊,差多了!
王春婷瞬间眼神暗淡:“别了,会计我哪里会,我那就记一下煤炭方数进出啥的,会计坐办公室指定很难!”
亲妈嫌弃地看了她一眼:“你什么脑子?不会,学啊!搞得像你这份工作上手就会一样!”
刚开始接触财务知识都有点迷糊的,王春婷也是痛苦了几个月才弄懂进出库存。
她想想自己刚上岗位的折磨和加班,有点畏怯地打了个寒颤:“妈,我娃都两个了,学什么,怎么学啊?”
“说得好像两个娃是你管着一样!少废话,学不学!”
看着亲妈横眉立目,王春婷想起了小时候亲妈拿着藤条站在身后“劝学”的经历,那点厌学心理烟消云散,赶紧举手投降:
“学学学,我学还不成吗?”
她想了想自己的人脉关系,一个会计都没有,这咋学?
明二妮早就考虑到这个问题了:“找你幺妹,她在中专有借书证,你去新华书店借书来看。”
借书证是县城对中专学生的一项福利,其他人去新华书店只能买书,可借书证能凭借押金免费带回来看书。
相当于图书馆的作用。
王春婷给她妈竖起大拇指,无比佩服:“妈,你想的真周到,幺妹有借书证你都知道啊?好厉害!”
她一个初中毕业都不知道的事,老妈这没上过几年学都知道,牛啊。
明二妮都不想说这个女儿:“你真以为我每天出去瞎溜达?少废话,明儿周末,整点好东西给你幺妹送过去。”
这时间管理,谁听了都不得不为明二妮的打算喝彩,卡的刚刚好!
第133章
借书证
第二天周末,中午的时候,向家人依旧是聚在一起吃饭。
他们这顿还挺丰盛,张及第自从县里的粮食供应跟上,持续了一两年后,就没有克扣家里伙食了。
毕竟家里都是工作了的,钱已经不再紧缺,再加上幺女提醒买的胡宅拆迁分房,每月坐收75元,家底逐渐丰厚。
唯一没上班的向绵绵也是学习的紧要阶段,不能少了营养。
面对美食大家都吃的挺开心,向绵绵只是有点奇怪,大嫂一顿饭已经看了她不下十次,这是干嘛?
有事直说啊,盯得她都不好意思了。
不能耽误干饭,扒拉干净最后一粒米,她把碗筷拿去厨房顺手洗好,这才舒了一口气,坐回位置上等大家吃完。
吃饭有人快有人慢,也不至于为了这点事还定个规矩。
一般来说,吃完了饭还会坐一起,大家长张及第会给家里孩子训话,其实也就是说一下最近一周发生的大事。
主要还是安悠的肚子,这会儿已经九个月足月快生了,要小心注意。
王春婷心不在焉地听完,等幺妹起身的时候,她艰难开口:“幺妹,我想借你的借书证用用。”
向绵绵有点诧异:“可以啊,嫂子是要看书吗?”
一般来说工作了的人都不怎么看书,王春婷之前也没见对书感兴趣,这怎么突然就开始看书了?
王春婷在婆婆的眼神注视下,硬着头皮说:“我,我妈得了个小道消息,说是厂里会计岗位有变动,我想着去考会计。”
张及第听到这理由正当,脸色才好一点:“幺妹,你学习重要,总不能……”
虽然大儿媳妇工作要紧,可是跟幺女的前程比起来,她还是选幺女。
再说了,大儿媳妇现在有工作,又不是没工作急需考会计!
向绵绵笑看着维护她的娘,劝慰的说:“没事的娘,我才读中专一年级,学业不是很紧张。借书证能借三本,嫂子你借两本,我借一本学习成不?”
她后半句转过身,是对嫂子问的。
王春婷忙不迭的点头:“成成成,麻烦幺妹了,我给你带了喜欢的腌藠头,还有这是一双新鞋和毛线手套,冬天写字你能暖和点,不冷。”
她把带来的篮子递给幺妹,声音里都是欢呼雀跃。
鞋和手套还好,向绵绵确实最爱吃大嫂做的腌藠头,每个人做的口感不同,唯独王春婷做的最合口味。
剁得细碎的藠头和辣椒,用盐一腌,封坛过几十天就能吃了,很美味。
向绵绵也不扭捏,大方的说:“谢谢大嫂,你等一下,我把借书证拿来给你。”
她跑进自己房里,把借书证拿出来。
刚准备递给王春婷,张及第才语气不善地出声:“好好学,别浪费幺妹的心意,家里娃你准备怎么办?”
王春婷伸出的手一顿:“娘,有志有凤我妈在帮忙带着,我指定努力考!”
她快被上司巧大嘴逼疯了,比别人努力得多才勉强能维持工作,额外的福利、奖励一律没有,不逼自己一把不行了。
张及第也在煤炭厂,她消息灵通,对大儿媳妇被刁难有所耳闻,可工作中谁还没个苦恼?
王春婷不诉苦,说明就干的下去,所以她没有放在心上。
可这会儿都要考会计另谋出路,说明岗位已经完全不适合待着。
张及第软了语气,好歹是两个孙辈儿的妈,不看僧面看佛面:“你现在的工作是有什么困难吗?”
“是有点小麻烦,娘,没事的,我一定不辜负妹子给我的机会。”
张及第点点头:“行,你心里有数就好,你们几个同辈的互帮互助应该的,还带这些东西做什么?”
她就是嘴上客气客气,不带东西指定要说两句。
王春婷没把婆婆的话当真,笑得真挚:“又不是值钱东西,幺妹拿着玩,等我考上会计,还有重谢!”
向绵绵听了连忙摆手:“大嫂,都是一家人客气啥,不都是你帮我我帮你嘛,你聪明一定能考上的,不是我几本书的功劳。”
王春婷是真心感谢,她实在受不住了,不然谁会放弃自己近十年的事业去另起炉灶?又不是疯了。
大家都说着场面话,宾主尽欢。
快散场的时候,慢动作起身的安悠突然摸着肚子一脸痛苦:“啊好痛!娘,呼呼,我可能要生了!”
张及第一点也不慌,她生了七个,再加上大儿媳妇生的两个孙辈,经验丰富完全不怵。
摸了摸儿媳妇的肚子,又检查了一些征兆,发现确实要生了,赶紧叫向立党弄来拖车把人送医院。
王春婷又不傻,这时候哪能随便撤退,也跟着去了医院帮忙,顺便叫丈夫回家拿襁褓和尿布之类的用品。
第134章
生娃
慌乱中,张及第和向立党带人去了医院,她不让向绵绵和向丽丽跟来,女孩子没结婚,不好接触生育的事。
不过向绵绵不会在家坐等,她跑去安家通知了这件事,安妈显然早有准备,带着篮子急切的赶往医院。
至于向丽丽则去三哥家收拾了一些衣服、待产物品,拿去医院等在产房外。
好在折腾一下午,太阳余晖未尽的时候,安悠顺产生了个儿子。
向立党早就想好了孩子的名字,他高兴地不行:“女孩叫向有情,男孩就叫向有军,跟军人一样威武雄壮!”
张及第听了这个名字,眼神黯淡一瞬,还是很快调整好情绪。
如果在之前那个产后抑郁时期,王春婷一定会多疑的认为三弟在依靠向立华争夺公婆宠爱,现在却只会觉得父母爱子罢了。
她一脸笑意的恭贺:“三弟和三弟妹好福气,女孩不着急,过两年会有的。”
向家人围在孩子边上稀罕小孩,向立党还在媳妇儿子两头跑。
安妈则专心在照顾女儿,安悠生产时太用力把嘴角咬破了,又痛又想喝水,只能用湿棉球给女儿润湿嘴唇。
安悠脸色苍白,她从小没吃过什么苦,这次真的让她记忆犹新。
她苦着脸,小声跟亲妈说:“我不生了,好痛呜呜呜,为什么一定要儿女双全,一个就够了。”
结婚一年,她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女孩儿了,自然知道有些话能说给亲妈听,却不能说给婆婆听。
安妈哪能不心疼女儿,她连连答应:“不生,不生,什么过两年生女儿,都当没听见,你把身子养好最重要。”
母女俩说话小声,又挨得近,没人听见这耳边私语。
向家人没傻透,看够了红彤彤的小婴儿,也来慰问产妇。
一家人对新生命的到来很是欢喜。
第二天要上班,众人聊了一阵就都回去了,留下安妈和向立党晚上照顾安悠。
产妇在之前生产过程中耗费太多力气,安静下来就睡着了。
安妈心疼的握着女儿的手,眼泪不自觉流下来。
旁边的向立党看见了,赶紧掏出手帕给丈母娘,轻声说:“妈您擦擦,悠悠一定不舍得您哭。”
安妈赶紧擦了眼泪,她想起生安悠的时候,好像还在昨天,女儿却已经走了鬼门关一趟,生下了外孙。
她把自己收拾妥当,只有眼睛里几条红血丝没法遮掩:“这会儿都睡了,你先看着,我回去给悠悠熬点鸡汤过来。”
向立党把人劝住:“不用麻烦了,我娘已经回去炖了,应该十点会再过来。”
安妈听了,满意地说:“麻烦亲家了,安悠实在三生有幸嫁给了你。”
她说的是真心话,作为婆婆,张及第已经算顶好的,夫妻俩收入全给安悠掌管,从不掺和小家庭,也不作妖,还要怎样?
她安家的媳妇,娃都几个了还交家用,由公中支配呢。
不就是先看孩子嘛,产妇人家也关心了啊,还炖鸡汤滋补,能再要求什么?
向立党腼腆地笑:“没什么,全靠妈过来帮衬我们,不然家里早乱套了。”
所谓家庭,就是这样互相包容互相理解的,张及第开明,安妈自然礼尚往来,把两个孩子的家打理好。
付出得到了肯定,安妈当然高兴:“没事,就过来看看女儿,顺手做点家务,女婿你说得太客气了。”
她的工作给了小儿子,孙子孙女大多上学或者幼托所,白天有的是时间来看女儿。
两人互相吹捧两句,这时襁褓里的向有军醒了,哇哇大哭,把安悠也给吵醒。
她本来很累,睡得很沉,可神奇的是,一听到儿子的哭声就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