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虽然是帮凶,可郑国庆的待遇跟吕东是一样的,天天挨打都麻木了,深深悔恨当时跟着吕东干坏事。吕东忽悠他就是想找个嫂子,把向丽丽绑了带回家成了好事,到时候让兄弟坐上座,夫妻俩一起给他敬酒。
两人从小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感情好,为了兄弟两肋插刀,郑国庆热血上头就跟着去了。
上不上座他都没怎么放心上,只想着不就一个女人,绑了给兄弟玩玩也没事,反正这会儿的风气是名节为重,女的只能吃哑巴亏嫁人。
第196章
吕家和郑家
年轻人总以为天下尽在掌握,一腔热血就干了,也不在乎法律法规。
只有吃了牢饭,才知道原来禁锢人身自由是多么痛苦,他们不该对柔弱妇女下手,读书教的那些仁智礼义信没学到一点。
他们俩再后悔也没用了,牢里打人的一茬接一茬,甚至有些小偷小摸判的轻,出去之后二进宫的也会接着打。
打顺手了,还是牢里有沙包好啊,外头打人要被抓,里头打人也就打了,反正狱jing只要不出人命就行。
吕东和郑国庆不想被打,拼了命改造自己减刑,可惜各处关卡严着呢,没减成功。
看到吕东和郑国庆有人专门“照顾”,向立华就放心了,自己打妹妹可以,这俩人凭什么?
他把自己的津贴用得七七八八,全给了监狱里的看守人员。
钱可以再挣,教训这两人的机会失不再来,不让他们感受一下快乐怎么会长记性?
等出了监yu,向立华赶去了吕家。
吕家两个男人吕青山和吕东都进去了,家里只剩吕妈和二女儿、小女儿三个人,大女儿下乡了。
亲戚邻居都对她们处处排挤,一家两个罪犯能有什么好的?
吕妈是农村户口,一直在家没干活,大女儿下乡不清楚情况,二女儿刚考上煤炭厂,小女儿还在读初中。
之前吕家三人上班,日子尚可,现在一家人都靠二女儿挣钱养家,苦的很。
再加上亲戚邻居的指指点点,吕家还要贴补牢里的父子两人,捉襟见肘之下小女儿已经从初中辍学。
反正即使她努力考上中专,去厂里政审一看亲爹亲哥哥都在牢里,人也不敢收,读书还有什么用?
早点出来挣钱养家吧,最好能嫁个有能量的男人,把老爹和老哥接出来。
这就纯属奢望了,有能量把罪犯捞出来的家庭看得上吕家?
避之不及才是常态,谁家愿意跟有案底的人家结亲,男人脑子进水了,他家庭成员也不会任由这媳妇进门。
看到这情景,向立华没去动手脚了。
把吕家二女儿从煤炭厂踢出是简单,斩草除根,可没了希望的吕家容易狗急跳墙。
现在这样挺好,有个工作吊着就有一丝希望,吕家二女儿一人养全家,累死又没办法挣脱。
吕家小女儿辍学了,初中没读完,日后也没个前途可言,家里没什么钱,全贴给牢里两人,日子紧巴巴。
至于婚姻改命?
那是不可能的,谁愿意娶家里两个罪犯的女人,外公犯法影响外孙从政从军,可以不去当,不能当是不行的
大家伙避之不及,尤其是年轻小伙子,对吕家两个女儿跑的飞快。
吕妈上位史又不是个秘密,农村人和城里人结合,一想就知道肯定有猫腻,有其母必有其女,自己也被赖上了怎么办?
有个把脑子不清醒的男人冲着吕家二女儿的工作去,也会被家里人摇醒,这真娶不得啊!
一个工作,带来坐过牢的岳父和大舅子,其实这工作的媳妇不要也罢。
就这样,向立华去的时候,听到旁边的婶子一边择菜一边把吕家那些事说完了,把吕家二女儿贬低得很。
“要是那吕燕肯把工作给我家儿子,我就勉强答应她进门吧,不过要先登报断亲,不然她家这一大串的,谁受的住?”
这话刻薄得人直摇头,旁边的人却一脸赞同。
想想这个媳妇身后,家里唯二两个男丁吃牢饭,大姐下乡,小妹初中辍学,亲妈不工作靠别人养,全是事啊。
还影响下一代,能有人愿意娶就不错了,不付出点代价谁会看得上吕燕?
怎么可能往上找,吕妈那是纯属做梦。
向立华搜集到这些信息就放心了,吕家大概率翻不出什么浪来,搞不好都不用动手,他们自己就分崩离析。
吕家已经没有威胁,去郑家看一下。
因为没有女主人,郑国庆的亲弟弟更惨一点,父亲哥哥都进牢里了,上小学的他家里没有监护人,只能去叔叔家寄人篱下。
小学把郑小弟劝退了,九年义务教育要到八十年代后才出现,劝退很正常。
叔叔婶婶对这个侄子很差,偏偏郑宏图就他一个弟弟,为了名声还不得不收留,一腔怨气无法发泄。
父亲郑宏图犯的罪是猥亵幼女,大哥郑国庆是猥亵妇女,反正离不开女色。
周边人对这个小弟都不看好,歹竹出好笋的几率太小了,难如登天。
大人为了面子过得去还会遮掩,小孩子直接孤立郑小弟,扮鬼脸骂他小强J犯,还朝郑小弟扔石子。
和之前幸福快乐的日子比起来,郑小弟已经是落入深渊。
不过没有人会同情两家人,这都是他们犯罪后应得的,有胆子做坏事,就要承担后果。
向立华远远看到郑小弟寒冬腊月里洗衣服、打扫卫生,忙得团团转,满意回家。
第197章
照顾家人
处理好家里的事,向立华就回部队销假了。
他的伤还需要休养,可以做一些基础性训练维持状态,毕竟伤的是腿又不是手,端的起枪练手感很重要。
向家少了张及第和向丽丽很冷清,向红旗和向绵绵父女俩经常相对无言。
最后还是向美美看不过眼了,想把爹和幺妹接到自己家:“你们冷锅冷灶的,都不会做饭,跟我们一块吃吧。”
向红旗是只钻研制钢手艺去了,娶了张及第就没进过厨房,他还能在工厂食堂凑活吃,饿不着。
向绵绵就纯属是懒,一个人吃啥都不得劲,经常一把挂面加点菜就是一顿。
向美美有时候过来家里看看,看到幺妹清汤寡水,吃得脸颊都没之前圆了,肯定把人带回家啊。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
向绵绵是拒绝的:“姐,不好吧,我自己对付一顿就是了,再说了,姐夫和你公公婆婆不同意咋办?”
陈伟还好,他基本都听向美美的。
婆婆肯定不乐意亲家公和小姨子来家里蹭吃蹭喝,到时候被发现了,让向美美闹家庭矛盾多不好。
一边给爹收衣服,向美美一边撇嘴:“管她做什么,我的家我做主。”
她又不是受气小媳妇,陈家那些人根本说不了她的话,娘不在家,接爹过去小住是应该的。
向绵绵为难的看看她五个月显怀的肚子:“姐你都怀孕了,不麻烦了吧。”
向美美摸了摸肚子:“没事,一回生二回熟,我照顾自己有经验,幺妹你把衣服也收拾收拾,今晚跟我回去住。”
两人正僵持着,大嫂王春婷也来了。
她看到向美美给向红旗收拾的包袱,不自然地笑笑:“爹,幺妹,你之后跟我们一起吃吧,我妈烧饭很方便的。”
王春婷住的钢铁厂家属院,是公公婆婆给他们夫妻俩的三室一厅。
如今主卧住了王春婷夫妻,另外两个房间住了明二妮和两个儿女,不方便再住人,但是吃饭对付一口是没问题的。
她一直自诩长子长孙,却没有给老人赡养过,从结婚开始自己单独居住当家做主,时不时接受长辈给的好处。
这次婆婆不在家,王春婷不用提醒,也知道公公和小姑子的吃饭问题就是她应该负责起来的责任。
不然张及第给长子这么尽心安排是为了什么?长辈慈爱,小辈就要尽孝心。
看到二姑子向美美在这收拾,要把向绵绵两人接过去照顾,王春婷就知道自己的孝心来晚了一步,所以有些尴尬。
向美美看了眼只想在自己家的幺妹,拿她没办法,转过身跟王春婷打招呼:“大嫂,你来了?”
她对大嫂来不意外,长子赡养老人是县城里的规矩。
只是家里对向美美这么尽心竭力,她也想为家里人付出,所以冲在第一个来请家人回去照顾。
尬笑了下,王春婷点点头:“嗯,我想着爹和幺妹在家住惯了,不好搬地方,还是去我家吃好一点。”
她有亲妈帮着做饭,就算加了公公和小姑子,做饭时多做一些就好。
向美美不同,她家里是有位置住,可挺着孕肚做饭很累的,而且还要上班,这谁忍心啊。
所以在嫂子和姐姐的盛情邀请中,向绵绵选择了跟大嫂:“二姐,我和爹去大嫂家吃吧,你照顾好自己才是要紧事。”
向美美有点累,坐到凳子上歇会儿,听了这话无奈点头同意。
她确实有点力不从心,月份大起来照顾自己和陈中都勉强,陈伟能帮忙的地方不多,大嫂能来接过担子也好。
至于指望她婆婆?
那还是算了吧,皇帝爱长子,百姓疼幺儿,陈妈这会儿盯着弟媳妇的头胎呢。
陈亮一直住在陈家,结婚生子也是这样,如今媳妇七个月快临盆,陈妈哪里照顾得了向美美。
而且这个小儿媳妇是陈妈选的,性子软,比强硬的向美美更让她满意,只怕没这事她也不会来照顾人。
陈家那点烦心事向美美也不想说出来让爹担心,自己能扛过来就不要让父母跟着担忧,又不是什么大事。
王春婷和向美美说了两句家常话,跟向红旗强调了之后去她那里吃,就回去了。
看着大嫂走远消失在转角,向美美勾起笑容:“咱这大嫂越来越好了。”
之前这些人情往来王春婷做的敷衍,仿佛向家人欠了她什么,现在却是发自内心的愿意做。
虽然还是明二妮做饭,她不用动手,但是这种积极的态度挺好的。
向绵绵观察得更仔细:“其实从大嫂考上会计就开始了,工作舒坦人就轻松多了,能给家里人爱护吧。”
爱别人的前提是自己得到足够的关爱,如果自己都缺爱,怎么爱别人呢?
哪怕想爱别人,也不知道怎么样才算爱。
第198章
沪市
姐妹俩感慨了一番大嫂的转变,向美美就回家了。
向红旗没管这些家事,他一向话少。
而且这时候正拿着向绵绵借的书看得津津有味,这是从王春婷考会计那事得到的灵感。
儿媳妇学习进步,通过读书给自己换了更好的工作,他难道就固步自封,抱着六级工过剩下的二十年吗?
四十岁怎么了,还是要与时俱进,他看得都是些相关的专业书籍。
看到写得特别好的书,向红旗可以废寝忘食,经常补觉到一半来了灵感,冲去厂里练手艺。
对于亲爹老当益壮想学习进步,向绵绵挺支持,人吃饱穿暖就要实现精神价值,不然人生哪来的乐趣?
能不能焕发事业第二春不要紧,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就很好了。
向绵绵以为自己只能干等亲娘从沪市回来,没想到第二天去大嫂家吃了顿中饭,下午的时候在学校得到了一个惊喜。
“老师您带我去沪市实习?!”
在老师的办公室里,向绵绵的语气里全是诧异。
郭老师笑呵呵的,收拾自己的趁手工具:“你不用这么惊讶,沪市重工有个机器坏了,让大家伙都去想想办法。”
他把工具包塞得满满当当,一边转头看爱徒的惊喜表情:“就当去见见世面,咱明天早上就出发。”
中专有文化课和技能课,郭老师是教技能的,尤其喜爱向绵绵。
刚开始是对女娃学这个有点看不起,觉得女孩子拈轻怕重,就是来装模作样学着玩,方便找金龟婿。
后来发现向绵绵胆大心细,手又稳,修理技术比男娃强多了。
向绵绵靠着绝佳的心态和沉浸修理世界的喜爱,几次实训课的时间就让郭老师把向绵绵当做弟子看待。
学生和弟子差别大了,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在学校里一茬茬的教,两三年之后就没什么交集。
弟子是衣钵传人,跟自家子侄一个样,郭老师没少把她带回家吃饭,顺便讨论该怎么修理新玩意。
所以收到沪市重工的邀请,他立刻把向绵绵也带上了。
从向立华这次的伤势,向绵绵心里已经有了大概猜想,还是忍不住发声问:“重工一向是苏国专家修理的,这回怎么?”
郭老师摇头叹息:“唉,人都撤了,国家也不知道搞什么,你下一届多开了两个班,以后只怕忙的时候多了去了。”
吾道不孤是很好,但是没有苏国专家专业啊,维修这一行变难很多。
华苏两国的事确实影响了许多,方方面面都有问题。
之前县城也有苏国专家离开,但是县城的条件不咋样,来来去去挺正常,大家没当回事。
这会儿听说连沪市的苏国专家都已经撤完,只怕形势挺严峻。
也不知道她卖给国家的电脑有没有发挥用处,把老大哥给的这些资料全记载住,别再出现雨夜烧文件去抢救的事了。
向绵绵神游一会儿,回复了郭老师:“谢谢老师带我去开开眼界,不过我想到时候跟我娘一起回来。”
她给郭老师说了亲娘和姐姐在沪市看病的事,没说具体病情。
郭老师也没刨根问底,他不爱追究八卦,只对维修感兴趣,说到时候给她交到亲妈面前才行。
一个15岁的学生娃,带去沪市观摩学习,要是弄丢了他不就玩完?
向绵绵肯定同意,这是为了她的安全负责:“老师,只有咱俩去吗?”
“哪能呢,还有隔壁班的万老师和两个男生,咱班里是你和秦人民一起去。”
组团学习啊,那还行。
向绵绵问完感谢了老师给这个机会,就回家给家里人说这个消息。
王春婷盛汤的手顿了一下:“幺妹你一个人去?这多不安全。”
年头郑宏图猥亵学生致使割腕那起事,学校老师风评受损,现在还在打官司呢。
还没上法庭判刑,但是名声已经扫地。
向绵绵赶忙解释这是学校里组织的观摩学习,两个老师带四个学生,并不是只有她一个人。
给儿子喂饭的向立国松了口气:“行,你去呗,跟紧老师别掉队,媳妇你给幺妹拿点钱,穷家富路不会错的。”
王春婷没说什么,进主卧拿钱去。
尽管向绵绵推拒说娘在沪市,自己去的时候包路费,根本用不着钱,大嫂还是把五张大黑石塞她手里。
“拿好,路上总有些不趁手的时候,应急用总比没有好。”
王春婷给的很坚定,完全不容小姑子拒绝,她是真心给的。
50块,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夫妻两人加起来一个月工资都没有这么多。
要是刨除家庭、养娃开支,三个月才能攒到这个数,一年前给向有志买的金锁也差不多就这个价,两人都要多番犹豫。
现在却直接就给了向绵绵,只为了学习旅途更舒坦一点。
第199章
塞钱
向绵绵满脸感动:“谢谢哥和嫂子,这太多了,给我十块防身就行。”
她又不是真正的小孩身无分文,系统里还有积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