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7章

    原本这底下就是个废弃的地窖,放着两坛已经发臭的烂酸菜。

    战士拍了一下旁边那人的后脑勺,笑着说道。

    “别盯着看了,咱们快去找人来搬吧!”

    随后大部队将从土匪窝里搜出来的东西,开始往回搬运。

    也把这些绑成麻花的土匪带上了,到时候交给苗寨里的村民们处置,是处死还是劳动改造,让饱受迫害的乡亲们自己决定。

    没有参与剿匪任务的战士们,一直站在寨子口,焦急地张望着。

    看到大部队回来后,连忙举着火把迎了过去。

    “怎么样?还顺利吗?”

    “这次一切顺利,没费一兵一卒就剿了土匪窝,还带回来了好多宝贝呢!”

    在月光的光辉下,银元和金子都泛着光。

    战士们都淡定不起来了,嘴角不受控制地咧开。

    这么多银元和金子,能采买多少东西啊!这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了!

    阿霞此时跟在队伍中,身上受了重伤,走起路来肋骨发疼。

    此时她的怀里有二十枚银元,是刚才从土匪那里缴获的,战士们送给她的。

    大家把银元交到了阿霞的手里,用言语宽慰她。

    “这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这些钱你收着,和弟弟一起好好生活。”

    红军在遇到特别困难的百姓时,都会施以援手。他们家母亲早亡,如今父亲也去了,两姐弟孤苦无依,这种情况是一定要帮的。

    阿霞觉得手上的银元有千斤重,心里已经被感激这种情绪给填满了。

    “谢谢红军叔叔!你的大恩大德我和弟弟永远不忘!”

    战士们继续休息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就准备启程了。

    因为在后面还是有敌军阴魂不散地追赶,不能逗留太久。

    离开的这天早上,寨子里所有的人都来相送,就连其他寨子都来了很多人。

    寨主满脸感激,说出的话发自肺腑。

    “你们帮我们除了土匪,真是不知道怎么感激才好,就让我们再招待你们一顿吧!”

    “寨主太客气了,我们实在是不能久留啊,等到以后战争过去,到了太平年间,我们一定再来!”

    寨主叹了口气,知道确实要分开了。

    “唉!好吧!我们寨子里有好多男娃,都想跟着你们当兵呢,你们可得收下他们啊!”

    在寨主的身后,整齐地排列着两个长队,有很多都是接近二十岁的男娃。

    他们也学着战士们的样子站着军姿,眼神坚定。

    看着这些朝气十足的少年,大家心中欢喜,但有些话还是要提前说明白。

    “这一路上千难万险,要挨饿!要受冻!要流汗!要流血!如果不能坚持中途退出,不如现在就选择留在家中。”

    “我们能坚持!”

    这些生机勃勃的苗族青年,大声喊出了自己的决心。

    战士们齐齐鼓掌,欢迎他们的加入。

    “好!欢迎你们加入红军!”

    队伍已经走了好远,可周月还能听到隐隐约约的送别山歌。

    虽然在这苗寨里只待了两天,但乡亲们的淳朴热情,和在这里奇妙的经历,都是她收获的最宝贵的财富。

    大部队继续穿行在山林当中,周月也兢兢业业地做着每一顿饭。

    在苗寨的集市里,收获了不少的东西,有笋干、菜干、蘑菇干等,还有各样调味料。

    终于摆脱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有了调料和各种配菜,做出来的菜终于不再是寡淡的味道,而是色香味俱全。

    他们营的饭菜在整个队伍里都很出名,让别的营的战士们垂涎不已,惋惜自己不是十六营的战士。

    大部队在山野里行进了几日后,来到了一个叫毕纳村的村子。

    当进入到这个村子后,周月都傻眼了,真是让她大开眼界!

    第36章

    爆发了之前从未有过的争吵!

    “前面就是毕纳村,没有敌军把守!”

    “好!那咱们进村休整一下吧!”

    周月跟随着大部队一起进村,她发现这个地方是真穷啊!

    穷的令人瞠目结舌,大开眼界!

    虽说在如今这个年代,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可毕纳村和之前经过的村子相比,格外格外的穷。

    家家户户都是破茅草屋,连一处土坯房都没有,更别提砖瓦房了。

    有的家里甚至只有一条体面些的裤子,谁要出门时谁穿。

    而屋里的其他人,穿的裤子烂的条条襟襟,没有任何美观性,甚至连蔽体都做不到,大腿和屁股上的肉都能露出来。

    村民每天就待在屋子里少动弹,他们难道不干农活儿吗?

    没有农活儿可干,正是他们贫困的根源。

    周月观察过,在这个村子以及附近的区域,到处都是乱石,没有平地。

    村子里几百户人家,算起来人均耕地还不到半亩,半亩地能种多少点粮食啊?就连一个人的口粮都不够!

    这里的乡亲们精神面貌,和苗寨里的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每个人都瘦的几乎脱相,满脸菜色一看就营养不良。

    这么冷的天,居然还有半裸着的小孩,在外面撒丫子跑,肋骨突出瘦的要命,显得脑袋异常大。

    这个村是周月见过最贫困的,没有之一。

    “唉!这里的乡亲们过得也太苦了!”

    看到大家过着这么悲惨的生活,战士们的心里都不好受。

    他们最见不得自己的乡亲们受苦,尤其是老人受苦,更是看不得。

    这村子里头发花白的老人饿的可怜,大家心里终究是不忍,于是一起商量道。

    “这些老百姓过得太苦了,要不咱们匀一些粮食帮衬下吧。”

    “对,咱们少吃点没事,这些老乡实在太可怜了!”

    虽然上次在苗寨里补充了很多物资,但一路上穿行在山林里,很难找到补给的地方。

    不过就算队伍里再难,他们也做不出见死不救的事情来。

    大部队进村时,就已经是下午了,晚饭时间转眼就要到了。

    十五营和十六营的炊事班,负责了这次给村民们煮粥施粥的任务。

    粗略地统计了一下,整个村里有五百多户,总人数应该至少两三千。

    调拨了一批粮食,送到了两个营的炊事班。

    两个营的炊事班,在村子的入口,那块比较宽阔的地方,开始埋锅造饭。

    熬粥并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赵大山挑了好几桶井水,然后在锅里放入淘好的米。

    大家在旁边添柴加火,时不时在锅里搅拌一下就行。

    施粥的消息,刚才给村民们传达了下去,粥还没熟呢,附近就已经围了一圈人了。

    穿的无比破烂的村民们,围在边上,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锅里的大白粥。

    唾液不自觉地分泌,有些小孩口水都掉在地上了。

    他们不知道有多久没有尝过这样的白粥了。

    他们平日的伙食,就是烂到快发芽的土豆,搭配着他们到处找的野菜。

    这里虽然少有种植的土地,但是在石缝间,野草却长得很茂密。

    贵州的天气暖和,虽然到了12月份,但气温并不是很低。

    在北方城市早已是万叶落尽一片寂寥,而在这贵州的山林当中,还是一片绿意盎然。

    幸好山林中还有野菜,否则早不知饿死多少人了。

    周月心里明白,饥饿已经把乡亲们逼到毫无尊严了,只要能吃饱,其他的他们都顾不得了。

    白粥快要熬好的时候,来了很多战士维持秩序,避免发生哄抢踩踏的事件。

    在战士们的引导下,村民们拿着自家烂的缺口的碗,排了好长的队伍。

    周月拿着勺子给大家盛粥,看到这些骨瘦如柴的乡亲们,她心里很不好受。

    村里乡亲们比想象的要多,这些粥全部都分完了,可还有一两百人没分到。

    于是只能从其他战士们的食物中,匀出一些分给大家。

    有很多现代人都觉得白粥乏味,一点都不好吃,看到就够够的了。

    可对于这些饿慌了的村民来说,这简直是绝世美味。

    大家喝完后还把碗舔的干干净净,生怕浪费一点点米粥。

    第二天天还没亮,就已经有很多村民,又在昨天施粥的地方等着了。

    大家看到这场面一脸无奈,只能继续熬粥施粥。

    当村口的乡亲们,正捧着碗,喝着热气腾腾的白粥时。

    战士们的营地,却爆发了之前从未有过的争吵!

    第37章

    难道要让战士们饿肚子吗!

    “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难道要让大家都饿肚子吗!”

    “话不能这么说!这些乡亲们实在困难,我们能看着不管吗?”

    “可也得考虑自身处境,咱们的粮食不多了啊!”

    “对啊,而且咱们得准备继续前进了,这些乡亲们总不能带上吧?”

    大家为这件事头痛不已,这事实在太难了,是个两难的抉择。

    顾得上乡亲们,就顾不上战士们,而且马上就要启程,总不能一直照顾这些乡亲们。

    战士们的良知不允许自己,弃这些穷苦百姓们不顾。

    可心里却很清楚,这样做会把这8万多人的队伍拖垮的。

    因为这些村民们,不是因为受灾而导致的一时贫困。

    而是因为没有土地,导致的世世代代的贫穷,就算有再多的粮食,也填不满这个窟窿。

    俗话说的好,救急不救穷,是有几分道理的。

    “这村子实在太穷,这可咋办啊!”

    “在离开村子之前,我们得想办法,做好扶贫工作,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于是大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关于扶贫这方面的。

    “这地方耕地实在太少,要不让村民们举家搬迁到别的地方吧?”

    “估计不行,这是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乡亲们肯定是不愿意离开的。”

    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家乡的观念很重,在家乡的土地上,埋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是无论如何都不愿意背井离乡的。

    在一起讨论了很久,但最终也没有一个合适的脱贫方案。

    在大家头疼的时候,村民们喝到了第三顿白粥。

    这次的粥比较稀一些,在里面还加入了不少野菜。

    饶是如此还是用了两大袋米,毕竟耐不住村民人数多。

    在晚饭后的集体讨论时,王建国站了出来,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想法。

    “我看大伙都在为乡亲们脱贫的事烦恼,我这些年走南闯北,对这方面有点看法,不知道可不可行……”

    大家对这个刚进入队伍里的新人,是很有好感的。

    不仅租借了船只,带来了这么多物资,而且干活是真卖力,就像不知道累似的。

    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NPC的体力无限,就算连着干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疲倦感。

    “没事建国,你说吧,我们听听看!”

    王建国于是开始说着,周月给他提前设定好的话术。

    “同志们,你们觉得村民们贫困的根源是什么?”

    这个问题大家早就想过了,于是有人站出来说道。

    “根源就是没有耕地,大家种不成粮食,自然就过的苦。”

    王建国听完点了点头,继续接着讲。

    “我觉得要致富,除了种植业,养殖业也很重要。”

    “养殖业?”

    大家听见这个词都是眸光一亮,他们还从来没有想过这个方面呢!

    “搞养殖真能脱贫致富吗?建国同志你详细说说看!”

    看大家都很感兴趣,王建国继续说道。

    “我以前跟着别人做生意,去过很多地方,有的地方耕地太少,就会选择搞养殖,养一些猪牛羊或者鸡鸭,每年卖的钱能买好多粮食呢!”

    王建国一边说同志们一边点头,这确实是个好主意呀!

    “这确实是个好办法,不过这个村子养什么合适呢?”

    王建国斩钉截铁地回答道,“养兔子!”

    “养兔子?为啥呢?”

    “我今天摘野菜的时候就发现,虽然这里的耕地少,但这些沟沟坎坎的地方,长了好多野草。”

    王建国又随口编造了一个远房亲戚。

    “我有个远房亲戚就是养兔子的,不用喂粮食喂草就行,兔子长得快,养几个月就能卖钱,而且兔子能生啊,一个月一窝,一窝能生七八只呢!兔子肉嫩好吃,准能卖上价。”

    大家听着他这番话,心里开始激动起来。

    这个办法好啊!乡亲们如果养兔子,肯定能脱贫致富!

    可突然大家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可这兔子从哪儿来呢?”

    此处地势偏僻,到县城要好几十公里,而且县城里也不一定有卖兔子的。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