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春燕走在最前面开路,一直左看右看寻找着。“小月!快来!这里有好东西!”
周月跟着春燕来到了一处礁石附近,因为退潮的原因,这块大礁石被完全暴露了出来。
当看到礁石上的东西后,周月感觉密集恐惧症都要犯了。
这一大块礁石上面,密密麻麻的全都是海虹,也就是青口贝。
青口贝的外壳,是绿色和黑色相间,在现代不算是贵价海鲜,也就几块钱一斤。
不过这玩意儿是真的鲜,直接上锅煮熟,掏出壳里的肉,蘸一点醋,满口鲜香!
把这海虹肉煮熟后晒干,就变成了海虹干,煮粥和熬汤的时候放一点,简直爽歪歪!
这里的青口贝,虽然个头不是特别大,但是数量是真多。
周月和这两个双胞姐妹,直接上手一把一把地薅!
第290章
我知道有个地方嘎啦特别多!
这种一薅一大把的感觉,别提有多爽了,难怪那么多人喜欢赶海,这个真的会上瘾呀!
光是把这个大礁石上的青口贝弄完,三个人的背篓,就已经装了一半了。
紧接着她们沿着海岸线继续往前,又发现了一处辣螺窝。
有好几块大石头上,全是密密麻麻的辣螺,个头都还不小呢!
王春燕一脸兴奋,蹲下身给周月介绍道。
“小月,这个是辣螺也叫苦螺,这个吃着带点辣味儿,等中午回去做给你尝尝!”
其实这种海鲜周月在上一世吃过,白灼辣螺,配一点儿酱油就特别好吃。
因为辣螺尾部有一个辣囊腺,所以吃着会带点辣味,口感很是独特。
别看辣螺的外壳粗糙又丑陋,但它的肉还是很有营养的。
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是对人体有益的食材。
如果青口贝是多的话,那么辣螺就是泛滥了,简直多到不像话!
周月一把一把往背篓里薅,很快背篓就被装满了。
这种背篓很大,而且里面装的全是贝壳和螺,装满后估计有一百来斤。
周月尝试着背起来,准备送回农舍,却发现背着这背篓后,几乎站不起来了。
这时有几个根据地的男同志跑了过来,递了三个空背篓给她们,然后就将装满的背篓给背走了。
其实最开始,是女同志们自己将背篓背回农舍的,不过男同志们却看不过去了。
他们觉得顶着这样的烈日赶海,本来就够辛苦了,于是体恤地将背背篓的活儿,给揽了过去。
周月看着这三个背背篓的男同志,实在有些心疼。
因为天气热的要命,干活出汗又多,所以打着赤膊。
整个上身和脸上的皮肤,都被晒得通红,背上的皮肤正在脱皮开裂。
不单单是肤色极度黝黑,而且身上有严重的晒伤痕迹。
锦西根据地的同志们,实在是辛苦和不容易呀!
“小月,来,这个耙子你拿着!”
王春燕将一个小铁耙,塞进周月的手里。
周月看着这东西,还真有点像猪八戒的九齿钉耙呢。
“春燕姐,这个耙子是做什么用的呀?”
“这个是挖嘎啦的,走,我知道有个地方嘎啦特别多!”
周月心里正好奇,她们口中的嘎啦是什么东西,就被带到了一片退潮后的沙滩。
王春燕拿着钉耙,就开始给周月做示范。
用钉耙像挖地一样,在沙滩上一挖,就挖出来了好几个贝类生物。
周月捡起这贝壳一看,哇,原来是沙蛤!
这些沙蛤的个头还不小呢,看到这些家伙,周月就想吃辣炒花蛤了。
周月把沙蛤用海水洗干净后,仔细观察发现,沙蛤和花蛤还真不一样。
沙蛤的外壳颜色更深,也没有花蛤那么漂亮的花纹,不过味道嘛估计差不多。
退潮后的沙滩上沙蛤真的很多,随便一耙子挖下去,都能捞上来四五个。
一耙子一耙子挖着,看似枯燥,但却成就感满满!
周月表示让她在这儿挖一整天,也完全不带怕的,实在是太好玩了!
当周月埋头挖的起劲时,有两条木壳船快速往岸边行驶。
周月以为是捕捞的渔货太多,要回岸边卸货,但仔细一看,发现并不是这样!
第291章
大山哥,你这是咋了?
两艘木壳船靠岸之后,船上的人急急忙慌地下来了。
有两个人搀扶着一个人,正在慢慢地往沙滩上走。
周月定睛一看后发现,被搀扶着的脚步虚浮的人,正是赵大山!
看到这场景周月顿时就急了,丢下手里的钉耙,连忙跑了过去。
赵大山此时浑身都湿透了,脸色很不好,看起来有些虚弱。
周月心里发急,连忙问道。
“大山哥,你这是咋了?”
在周月的印象中,赵大山一直都是身体强健,孔武有力的样子。
这还是她第一次看到,赵大山这么虚弱的样子,心里难免焦急。
赵大山摆了摆手,强撑着说道。
“没事别担心,只是刚才掉下船,呛了几口水而已。”
旁边的一个男同志,是根据地的李福生,此时也是全身湿透。
李福生此时拍着大腿,非常自责地说道。
“唉!都怪我没照顾好大山同志!刚才起第三网的时候,那一网的渔货实在太多……”
通过李福生的话,周月了解到了当时惊险的过程。
像他们这种小木壳船,一般只能拉三网。
刚才当拉到第三网的时候,和赵大山一条船的李福生,发现这一网的鱼货实在是太多了。
如果直接拉上来的话,船上的重量太重,可能会导致翻船。
于是李福生就去船头的包裹里找剪刀,可以用剪刀剪破渔网,放走一些渔货,来保证安全。
等上岸之后,再将渔网缝好就行。
没想到在他找剪刀的空档里,力气超大的赵大山,一个人就将第三网渔货全拖到了船上。
第三网实在太重了,刚拖到船上,船身就失去了平衡发生侧翻。
其实在他们这一百多人的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不太会水的。
赵大山的水性一般,他还从未在海里游过泳,当翻下船后几个猛浪打来,就开始浮浮沉沉,被迫喝海水了。
李福生是本地人水性极佳,立马游过去,对赵大山展开救援。
不过就算救的再及时,赵大山依旧在海里呛了不少的水,被海水呛的滋味儿,想想就难受!
听完事情的全程后,周月的心里十分难受,没想到在海上打渔看似好玩,其实也暗藏风险。
今天出事故就是因为这船太差劲了,船体太小承重力差,很容易侧翻。
林海此时也紧皱眉头,一脸担忧。
“和同志们都说一下,在这海上一定要注意安全啊!走,咱们先送大山兄弟回去!”
将赵大山带回农舍后,给他找了一套干衣服让他换上,并且让他上炕躺着。
躺在炕上的赵大山,身体不太舒服,抑制不住发出咳嗽。
林海看着满脸担忧,关切地说道。
“大山兄弟,你多休息休息,有哪里不舒服一定要告诉我。”
赵大山的脸上浮现出内疚和自责,叹了口气。
“唉,这事儿都怪我!可惜了那一船的鱼虾呀,是福生同志费了不少功夫才弄那么多的……”
林海连忙摇头,笑着安慰他。
“没事,没啥可惜的,反正那些鱼虾还在海里,以后出海一定要注意安全,咱们的船太小了不能装多,安全是第一位的!”
第292章
大头戏还在后面呢!
看到赵大山的状态稍微好一些,周月也放心下来了。
于是又赶忙回到海边,找到春燕姐一起挖嘎啦。
快到中午饭点的时候,潮水也慢慢涨起来了,差不多到了最高水位。
这个时候就不适合赶海了,于是大家收拾收拾,就准备回去做饭了。
今天的海货很丰富,所以午饭也非常丰盛。
首先就是一大盆的白灼辣螺,配上一点海边渔民自酿的酱油。
再将青口贝洗干净后,直接上锅开煮,煮的时候是不用加水的,这样才够鲜甜。
煮个三五分钟便可出锅,一个个青口贝全张开了,露出里面饱满的肉!
今天捕获到的海鱼,除去内脏清洗干净后,直接上锅蒸,蒸熟后配上点酱油就行。
还顺便给大家蒸了一锅梭子蟹,一个个又大又肥看着就诱人。
每人分到了一个杂粮窝头,窝窝头配着海鲜,别有一番滋味!
周月发现大家吃螃蟹时特别豪放,把壳掰开后只吃里面的肉,蟹腿里的肉就不吃了。
毕竟在这海边梭子蟹多到泛滥,实在不算是什么珍稀海鲜。
周月想到在上一世,大家吃蟹可有讲究了,还有专门的配套工具,将每一丝肉都清理干净。
看到这边的海边吃蟹方法,周月终于相信,在以前饥荒年代,饥民吃大闸蟹充饥了……
吃完午饭之后,男同志继续去海边,出海打渔了。
而如今潮水未退,女同志们不能去赶海,所以就要开始处理这些海货了。
王春燕此时在厨房的土灶前,热的满头大汗。
赶海弄来的青口贝、辣螺和沙蛤,需要先煮熟,然后将肉弄出来晒成干货。
厨房里的铁锅很大,但是海货的量太多了,得煮好多锅才行。
周月此时和春霞姐坐在小板凳上,手上忙的飞起。
青口贝和沙蛤很好处理,煮熟后就会张开它们的壳,只需将肉给扯下来就行。
而辣螺需要用一根铁针,将肉给叉出来,要稍微麻烦一点。
此时中午是最热的时候,火红的太阳高挂正空,周月感觉热的都有点窒息了。
不过也有好处,这阳光的烘烤能力加强,今早上晒的半干不干的虾干,此时已经干的透透的了。
这些虾干只需要装袋,就能用驴车,送到灾民们的手里了。
周月和王春霞的手速都快出了残影,处理着这些螺和贝。
这些螺和贝都是开胃菜,大头戏还在后面呢!
男同志们出海打渔的鱼货,在院子大树的树荫底下,堆得像小山一样。
这些都要尽快处理,不然在这炎热的天气,这样堆积着很容易变质。
鱼的处理其实挺简单的,划开肚子取出内脏,清洗干净后裹上厚厚的海盐,挂起来晒成咸鱼干就行。
周月坐在树荫底下,便开始忙活起来。
随手拿起一条两三斤重的鱼,仔细一看,周月发现居然是石斑鱼。
石斑鱼在现代属于贵价海鲜,没办法,这玩意儿实在是太好吃了!
石斑鱼的肉质异常鲜美,而且口感嫩滑,这东西只需清蒸一下,就是酒店里的大菜。
这么好的鱼用来做成咸鱼干,周月默默心疼三秒钟……
第293章
开始抓八爪鱼!
除了石斑鱼,这里面居然还有野生的黄鱼,这在现代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珍贵食材。
周月也懒得管是什么鱼了,此时化身无情杀鱼机器,手起刀落一通忙活。
男同志们捕捞的渔货,除了鱼和虾,还有不少的螃蟹。
大部分都是最常见的梭子蟹,还有少部分是青蟹和兰花蟹。
这兰花蟹的颜值是真的高,腿上和钳子上都是漂亮的蓝色,看着十分梦幻。
这些螃蟹毫无疑问也是要晒干的,做成螃蟹干。
周月感觉很神奇,毕竟在上一世,她还没怎么见过螃蟹干呢。
处理的办法也不难,准备一把小刀,先将螃蟹的盖子、鳃和肚脐这些地方去掉。
然后抹上海盐,挂起来晾晒就行。
在院子里挂着好多绳子,周月之前以为是晾衣绳,现在才发现原来是晾晒海鲜的。
忙活了整整一个下午后,院子里的绳子上,挂的满满的全是海鲜,看着还真有点视觉震撼。
当这些海鲜处理完后,也已经到下午五点多了。
“啊!终于弄完了!真是累惨了!”
王春燕站起来,揉着酸痛的腰背和脖子,周月也感觉脖颈处酸的要命。
虽然在家坐着,没消耗太多体力,但这手上的活儿也真是熬人啊!
周月真的太累了,此时巨想回到海边小木屋里,躺着休息休息。
而她却看到王春燕和王春霞,又背起了背篓准备出门。
“春燕姐,春霞姐,你们去哪儿呀?”
王春燕指了指海边的方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