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3章

    林锦楼点点头,道:“爷知道了,你去罢,好生伺候你奶奶,爷记着你的功劳。”

    书染要的就是这么一句,满面挂着笑,拿着方子出去了。

    林锦楼复又回到房里,见香兰正心神不宁的坐在那儿,便上前搂了道:“安住你的心,太医说了,你这个不叫病儿,养几日,保准生个胖小子。”

    香兰勉强勾了勾嘴角,心里却焦虑万分,眼下她还在熬日子,又怎好再有个孩子?

    林锦楼见她呆愣愣的,便拍了拍香兰的小手,道:“过两日鲁家老爷子做寿,给爷下了帖子,总是一家姻亲该打个照面,你也一同去,多结交结交,看看戏什么的,散散心也好。”鲁老爷子做寿,他本想打发人送些表礼过去算了,只是林东纨临行前,殷勤邀他去,听说林东纨在婆家也非过得顺意,终归是一家亲人,林锦楼便打算亲自去拜寿,给他大妹撑撑腰。方才听书染说了这一番话,便打算连香兰也带上。鲁家有林东纨在,也不会让香兰吃了亏。

    香兰心里乱糟糟的,林锦楼说了什么也都胡乱答应着,忽有婆子来报,说张太医给林锦轩看过了病,这就告辞了,林锦楼免不了去相送,又对香兰道:“二弟又闹病,咱们不知道也罢了,这一遭既知道了,你去仓库看看有什么合适的送过去,替爷去看看,爷待会儿还要出去办事,不亲自去了。”

    香兰只得答应,找书染要过仓库的钥匙,打开一瞧,只见里面只是些大件的玩器,有些尺头、布料,药材只是些残渣。书染道:“因京里不常住,东西就少,药材怕放坏了,也怕串了药性,有些就拿到家里药材铺子去了。”

    香兰翻了翻尺头,便对书染道:“细布还好,只是这些绫罗绸缎,放时间长了只怕不鲜亮,也霉坏了。”

    书染道:“好的料子都带回金陵了,仓库里都是剩下的,虽说不如苏杭的绸缎,可这些号称‘京绸’,也是有些名气的,奶奶看哪个好只管挑去。”

    香兰想到上回同谭氏闹得不欢而散,兼她又是个好修饰之人,存了和解的心思,便挑了匹石榴红的尺头。香兰回去命小厨房做了一盏燕窝汤,书染装在食盒里提着,同香兰一道去了林锦轩住的康福居。

    一进院子,只见有个穿着蟹壳青比甲的丫鬟蹲在屋檐下守着小泥炉子熬药,手上拿了一柄团扇在扇,香兰看了一眼,不曾留意,迈步要往屋内走,只听谭氏的声音从窗户传出道:“药呢?怎还没好?难不成出去疯了,没听见二爷咳嗽?”

    第240章

    晚归

    那丫鬟忙道:“再熬一时就得了。”谭氏嘟囔了两句,显是心有不满。香兰不由多看了那丫鬟一眼,书染附耳道:“这丫鬟叫茜罗,打小服侍二爷,原本在二爷房里最得体面,只是二奶奶进了门就不大容得下她……这不给撵出来煎药了。”

    香兰听了这话又忍不住去看,只见那丫鬟十六七岁年纪,生得纤柔,杏眼桃腮,确乎有几分人品,瞧着跟旁的丫鬟不同,只是穿着半旧衣裳蹲在炉子旁,脸被火熏得红扑扑的,额上冒了一层细汗。那丫鬟拿帕子垫着砂锅柄,将药小心倒在小瓷碗里,忽听谭氏一声呵斥道:“还不快着点!”

    茜罗一惊,手歪了歪,药汁子正烫在手腕上红了一片,只忍着疼,胡乱用帕子擦了擦,端着药进去了。香兰见她这副形容,便想起自己当初给曹丽环当丫头时的情形,心里不由怜悯起来,提了裙子进屋,听见谭氏正骂茜罗:“笨手笨脚,这点子小事都做不好,留着你是吃闲饭的?”谭氏见香兰她们进来,不由住了嘴,命茜罗上茶,站起来道:“你们怎么过来了?”

    香兰含笑道:“大爷听说二爷病了,放心不下,让我们过来看看。”指了指提篮,“这里头是新熬的一盏燕窝,添了些药材,都是些温补的,同二爷吃的药方子比对过,没有相冲,趁药性没散,让二爷好歹用点。”又把怀里的尺头递与谭氏道,“这料子你拿去,裁条裙子穿,大姑奶奶回来时说如今京里头最时兴石榴红的裙子。”

    谭氏把尺头接过来一看,只见光丝柔滑,颜色鲜亮,脸上便带出了笑,说:“哟,这是京绸罢?这样的好料子,你自己留着多好。”

    香兰笑道:“我还有呢。”

    谭氏正是好颜色的年纪,好衣裳有几件,却也不多,她早就想做条红裙,只是嫌外头买来的颜色不正,可上等的绸缎都要三四两银子,她觉着肉疼,兼她又是新妇,还不好找婆家讨要,如今得了这尺头便了却了心愿,故也不推辞,命丫鬟去把这料子收了,对香兰也多了些笑模样,只是见她身上穿的半臂,料子比给她的京绸好了不止一分,心中又不悦,暗暗觉着香兰小气。

    两人说了一回林锦轩的病,谭氏只叹道:“二爷这样年轻身子骨就不结实,也不知日后是不是能长远……”说着眼眶就红了。

    香兰安慰道:“好生保养,林家多贵的药都吃得起,我看二爷也没甚大病,不过小毛病不断,得了又好得慢些罢了,日后再请两个好大夫瞧瞧。”

    谭氏只是摇头,林锦轩昨日咳嗽了半宿,熬得她也没睡好,这样日子下去,她不是守寡便是守活寡,终归都是春闺寂寞,屋子里永远一股药气,压得她胸口发闷。如今她刚嫁进来就已觉着熬人,真不知日后长长久久的岁月该怎么过。只是这话她羞于说出口,且香兰只是同她泛泛而交。口中道:“其实你是有些福气的,大爷身子健朗,又有权势。”

    香兰淡淡一笑:“什么福气,不过是个小妾,今日大爷还爱宠,便得两分风光,可‘千里宴席终须散’,只闻新人笑了,不闻旧人哭,日后还指不定怎样。”

    谭氏见香兰一身光鲜,原还有几分嫉妒,听了这番话心里舒坦了些,冲口而出道:“都说美人迟暮,这话也是有些道理的。”

    书染在一旁听得直皱眉,香兰脸上仍笑得淡淡的,并不吭声。

    谭氏说出去了才发觉话说得冲了,有些讪讪的,见香兰脸上没带出一点,仿佛没听见似的,这才放了心。

    书染道:“不早了,我们先告辞了。”香兰从善如流的站起来辞别,待出了院子,书染低声道:“二奶奶嘴也没个把门儿的,什么都往外扔。亏得还是文官家里出身,奶奶的款儿摆了十足,可说话句句跟刀子似的,也不知留些口德。”

    香兰道:“她到底年纪轻,又嫁了这样一个体弱多病的丈夫,心里有不痛快也是人之常情,逮住咱们撒两句邪火罢。也不知二爷身子日后能如何,二奶奶其实也是可怜人。”倘若谭氏是那等老实本分的也就罢了,可香兰今天见她那身穿戴,妃色芍药花通袖袄儿,水绿的裙儿,发髻绾得高高的,脸上脂光粉艳——如今她丈夫病了,她还有心情修饰容貌,显见是个心思极活络,也极爱俏风骚之人。林锦轩这样的身子,显是不能同她挑弄风月的……想到此处,香兰摇了摇头道:“谭氏若不能调伏性情脾气,日后也有得她熬。”

    回了院子,药已经抓来了,书染忙命灵素去煎药,煎好晾温,亲眼盯着香兰服用。香兰百般不愿,也只得直着脖子咽了,忍不住心焦,只觉得若是怀了林锦楼的子嗣,这辈子真个儿就只能当人小老婆了,难不成她能狠心,不要这孩子,日后只自己一个人挣出户去么?若带着孩子走,那只有偷溜这一条路,可自己还有日渐年迈的父母,跑能跑到哪儿去?香兰一直窝在暖阁里没精打采的,脸冲着墙壁躺着,胡思乱想着便睡着了。

    一觉醒来已是华灯初上,香兰坐起来,头蒙蒙的,不知今夕何夕。灵清正守在炕边做针线,见香兰醒了便放下活计道:“奶奶醒了,吃茶不吃?大爷晚上应酬,让双喜回来送信儿,说不回来吃,奶奶晚上要用什么?”

    香兰擦了一把脸,清醒了些,一面穿衣下地,一面道:“素淡些,炒两个青菜,昨儿有个百菌汤不错。”灵清便打发小丫头去厨房要菜。

    待用过饭,香兰对着棋谱独自下残棋消遣的时候,忽一下子想开了,事情已然如此,便随它去,她如今一筹莫展,也只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再如何心焦也只是折磨自己而已。想到这一层,香兰便命画扇收了棋,和丫鬟们说了几句闲话,便铺床睡了。

    半梦半醒间,只听外面有说话声,紧接着幔帐被掀开,林锦楼跌跌撞撞的坐在炕上,胡乱脱了衣裳扔在地上,拉开被子躺下来,一股浓烈的酒气便扑鼻而来。

    香兰半坐起来,探过身子,本想将床幔掀了,让值夜的丫鬟端醒酒汤和热茶,再拧热毛巾来,可离林锦楼近了,发觉他身上不止酒气,还有一股子脂粉腻香,一闻便知他方才定是风流快活去了。香兰两道秀长的眉微微蹙了起来,低头去看,只见林锦楼合着双目,躺着一动不动。一愣神的功夫,林锦楼忽伸了手臂一把将她扯到怀里。香兰忙挣扎起来,林锦楼翻身压上去,口中咕哝道:“你折腾什么呢?”

    香兰咬着嘴唇别开脸,林锦楼不顾她躲闪,在她唇上亲了一口,香兰侧过身面冲着墙壁,林锦楼便贴在她身后,胳膊横在她身上,脸扎在香兰头发里。香兰一动也不动,僵着身子直挺挺躺着,想到林锦楼若是同旁的女子欢好过,这会儿春兴未消,再来找她,便觉着有股说不出的难堪和辛酸。她静静等了片刻,想悄悄把林锦楼的胳膊挪开,她刚动一动,便听林锦楼懒洋洋道:“别动了。”

    香兰已觉出林锦楼有力的大腿间,那话儿已硬起来戳着她的臀,登时不敢再动。林锦楼素来随心所欲,若起了兴儿,房事上便没个餍足,香兰生怕他又动了淫念。今晚的情形让她格外难忍,又怕惹了林锦楼不悦再生出什么事端。她便静静的躺着,心里头想着她画了一半的画,下了一半的棋,做了一半的针线,零零碎碎的又想她在寺庙的日子,还有她前世随爹娘到世交故友家中做客,去逛个极精致漂亮的园子,好像那园子是鲁家的,也好像是陆家的,当时她年纪还小,头上总两个角,拿了一枝桃花去逗弄湖里头的鱼,然后奶娘连忙把她抱走了……前世的事太久远了,远得她以为自己只是做了一场梦。

    香兰胡思乱想着不知何时睡着了。第二日再醒来时却发觉自己正扎在林锦楼怀里,他敞着怀,露着健硕的胸膛,正起伏着呼吸,似是睡得很熟,另一手仍环在她腰上。幔帐外有极细微的脚步声,雪凝低声问:“叫不叫起?”往常这个时候林锦楼该起来练武打拳了。

    灵清迟疑道:“昨晚上大爷酒吃多了,回来得晚……”说着侧耳听了听,听见里头林锦楼浅浅的小呼噜,便道:“大爷还没醒呢……要不去问问书染姐姐?”

    二人便商量着去了。

    香兰轻轻坐了起来,披了衣裳,小心翼翼的掀幔帐,穿了鞋子下床,正巧书染领了人进来,见香兰比往日里起得早,忙让丫鬟们去伺候,见林锦楼睡得香甜,便同香兰商量道:“大爷昨日回来晚,今儿让他多睡一回,辰时再叫起?”心中暗道,昨晚上大爷回来时喝得腿都站不稳了,喝了解酒汤吐了一回,还踉踉跄跄的,楚家公子生怕他骑马摔了,特地把自己乘的轿给大爷送他回来。往常这情形,大爷早就在外头宿了,京城里最当红的姑娘都没留住大爷的腿,大爷又找大夫给她瞧病生养子嗣,啧,这陈香兰真是上辈子做了好梦。

    第241章

    遇故(一)

    香兰道:“那让大爷再睡会儿。”整个院子都是围着林锦楼打转,他还睡着,小厨房的饭便要晚些在做,前头伺候弓箭习武的侍卫也早早的散了。香兰先用了两块点心,喝汤的时候,林锦楼醒了过来,起床便揉脑袋嚷头疼,用热面巾擦过面,又灌了一碗醒酒汤,便屏风后沐浴,唤了吉祥、双喜进来按摩揉捏。待沐浴完,林锦楼只吃了块面点,喝了两口汤,胃口不开,觉得浑身不自在,在院子里打了一套拳,出了一身汗,方才好过了。

    进屋时看见香兰正提着笔写字,便自顾自在椅上坐了,裸着上身,一面用热毛巾擦身上的汗,一面道:“大早晨的,在写什么?”

    “家信,我爹娘说,等到了京城,就捎信回家报个平安。临走时我娘感了风寒,犯咳嗽,也不知好了没有,怪让人牵肠挂肚的。”

    “哦,这个你放心,临走时爷留帖子给齐先生了,让请济安堂的罗神医去给你娘看病,他是金陵城里数得着的大夫了,家里头的平安脉都是他请的。”

    “我知道……谢谢大爷……”

    林锦楼看着香兰放下笔,有些腼腆的模样,不由低低笑出声来:“你跟爷还那么客气,你少气我,少犯拧,比什么都强。”

    香兰暗自翻了个白眼,不吭声,又低头去写信。

    小鹃奉上热茶,林锦楼吃了一口,又问道:“吃药了么?”

    “……吃了。”

    “张太医说了,那药不能断。”林锦楼扬声问书染,“你们奶奶的药要盯住了,接连不断的让她用。”

    书染正在外面理箱子,忙进来道:“回大爷话,天天看着,药材都买得最好的,灵素亲自看炉子熬药来着。”

    林锦楼点点头,又不说话了,只盯着香兰的侧影出神,把茗碗放下道:“待会儿收拾收拾,跟爷出去一趟。”

    “干什么去?”

    “鲁家老爷子做整寿,鲁家要大办一场。别看鲁家这一辈没出什么像样的,只那老爷子健在,离‘树倒猢狲散’还远着。他是我爹同年,又是大妹的亲家,既下了帖子,总要去瞧瞧。”

    香兰一听就皱眉,她如今身份尴尬,实在不想去凑这个热闹,道:“……我能不能不去?我谁都不认识,去了也没趣儿,况且都是各府的太太、奶奶们,我去了也不像……再说,再说我这两天身上也不大爽利……”

    “不认识的见了面不就认识了?今儿你必须去。”

    “……”

    “就这样。书染,晚上给你们奶奶好生打扮打扮,穿得寒酸了是栽爷的面子。”

    香兰默默的攥着笔,写了一半的家信忽然不知该如何下笔了,只是盯着信笺愣愣的,良久叹了口气。

    却说康福居里,林锦轩在院子里晒了一回太阳,看了半卷书便乏了,谭氏服侍他睡下,闲闲着无事可做,便带了小丫鬟针儿找香兰闲话。刚从侧门跨进院子,便见林锦楼从屋中走出来。谭氏连忙避到门后,又忍不住伸脖去看,只见穿着银灰底子孔雀蓝云纹直缀,腰间系着八宝福禄寿腰带,脚上蹬着朝靴,头上的发也由一顶金丝纱冠束了,衬着宽肩阔背,真个儿是英姿勃发。他在二门处停下来,有个年轻公子正在门前候着,见林锦楼忙抱拳拱手迎上前,满面挂着殷勤笑意。

    林锦楼只微微含笑,意态从容,极优雅的走上前寒暄热络,仿佛天生高高在上,就该被人捧着奉迎。

    针儿探头看了一回,不由惊道:“哎哟,大爷头上戴的是金丝纱冠?听说金丝冠不到三品的官儿是戴不得的。亏得大爷年纪轻轻就这个品级,就算这一辈子都不再晋一级,也算是活够了。”看谭氏攥着帕子定定瞧着,又小声道:“我看二爷身子骨孱弱,但凡科举的,光下场那三天都要去半条命,不如跟大爷说说,先捐个官做,填个肥缺儿,日后咱们也有个倚仗?”

    谭氏看着林锦楼心里正不知是何滋味,针儿这一提,正让她想起自己病歪歪的丈夫,不由心里烦恼,呵斥道:“再说打嘴!谁让你有的没的嚼蛆!”

    针儿知道谭氏脾气急,但“雷音大,雨声小”,故也不害怕,脸上还笑嘻嘻的。

    此时香兰扶着小鹃从屋里出来,头上珠翠环绕,最乍眼的是一对儿赤金点翠镶宝的双蝶花钿,蝶翅薄如蝉翼,插在发髻间,轻轻颤动,谁见了都不免多瞧几眼。她颈上戴了赤金璎珞圈,手上各套三对儿镯子,身上穿着杏子黄满绣玉兰花的春衫,藕荷色妆花裙儿,衬得腰肢纤细,盈盈不堪一握。远远看着,仿佛画儿上走下来似的。丫鬟仆妇前后簇拥着,一出垂花门就上了轿。

    谭氏见了,便对针儿道:“去问问,大爷和姨奶奶去哪儿。”

    针儿去了,片刻回来道:“大姑奶奶的公爹做寿,大爷带着姨奶奶贺寿去了。”

    谭氏愣了,盯着墙角的蔷薇站了一时,良久怅然道:“哦,原来是贺寿去了……”鲁家老爷子鲁贵谊做寿这档子事她是知晓的,只是上回林东纨提起并无十分邀请,她想着林锦轩身子不好,她自己又是新嫁之人,不好抛头露面,便不去凑热闹。但今日见林锦楼带着香兰去,心里却说不清是什么滋味。

    其实林锦轩同林东纨才是一胞所生的亲姐弟,倘若林锦轩争气些,自己也能盛装打扮,风光的跟着去……

    针儿见谭氏盯着墙上开败的荼蘼发愣,便唤道:“二奶奶,二奶奶?别站阴凉地里,咱们回罢。”

    谭氏方才拢了拢袖子,扶着针儿慢慢走了回去。

    话说香兰乘了轿往鲁家去,那轿子极大,小鹃随她也坐在轿内,时不时帮她整整衣裳和首饰。如今春菱不在,香兰又信重小鹃,房里的丫鬟们便隐隐以小鹃马首是瞻,偏小鹃又是惫懒性子,除了每日给香兰梳头,凡事皆撒手不管的,亏得雪凝不爱惹事,灵清、灵素新来,画扇年纪还小,故而小鹃也未招太多埋怨。

    香兰只闭了眼靠在软垫上,忽觉轿子一停,前面有熙熙攘攘的声音,不由睁开眼。小鹃立时乖觉道:“我去看。”说着便要下轿。香兰一拉她袖子,道:“别跟猴儿似的,你这样下去被人瞧见不好,让桂圆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小鹃刚要掀帘子叫人,桂圆就到了,半弯着腰恭敬道:“前头戴家的马车把胡同堵了,要等他们过了才成。”

    香兰听了便将帘子掀开一道缝,展眼一望,前头果然堵了几辆马车,领头有个骑马的年轻公子,十六七岁年纪,锦衣华服,生得唇红齿白,目若点漆,举止轻佻,从头看到脚,风流往下跑,从脚看到头,风流往上流,真是好一个俊逸的小郎君儿。

    桂圆顺着香兰目光一扫,立时道:“奶奶,您看的那位是戴家三公子戴蓉,他有个好生厉害的婆娘。”

    香兰看桂圆神神秘秘的模样,不由笑了起来,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桂圆忙打起精神道:“京里的人都知道,戴三奶奶抓花了戴三爷小妾的脸。”桂圆本鲜少在香兰跟前露脸,香兰打发他出去跑腿,也多是让丫鬟吩咐,这厢听问他话,连忙搜肠刮肚的想再说几句,无奈当日是双喜同几个小厮说起这桩事,他只听了一耳朵,如今便后悔当日没多听上几句。他想了半天,方才说了一句道:“戴三公子曾经下帖子请大爷去吃酒,大爷没搭理过他。”

    香兰点了点头,把帘子放了下来,暗想道,戴家如今不过三流官宦之家,林锦楼瞧不上也寻常,眼瞧着这戴蓉就是个风流胚巴巴的给林锦楼送帖子,可知这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转念又想起林锦楼昨晚上那一身脂粉香,香兰不由轻轻哼了一声。

    香兰又等了一时,方才进了鲁家,才下轿,便看见旁边停了一辆马车,仆妇们打着帘子,先从上头跳下两个丫鬟,小心翼翼扶着个年轻妇人下来,生得略有些高壮,瓜子脸,浓眉大眼,含着七分春威;一张大嘴,却显得十分妩媚。此人正是戴家三奶奶焦氏。

    焦氏只见个容貌甚美,气度不俗的女子正看着她,看穿戴便已十分不凡,以为香兰是哪个王孙贵胄家的内眷,连忙对香兰点头微笑。

    香兰也笑着点了点头。

    焦氏又转过身,同那两个丫鬟又扶出一位贵妇出来。但见此人头戴五凤朝阳大凤钗,脖上明晃晃的盘龙金项圈,挂着碧玉锁,穿着件洋红银丝团绣牡丹褙子,浅绯色双喜临门暗地织金褶裙,丰容靓饰夺人眼目,她一下车,周遭一干女子皆成了陪衬。焦氏恭恭敬敬唤道:“太太。”

    那妇人手上摇着一柄白缎绣孔雀松树纨扇,在怀里轻轻扇着,嘴角微微勾起,美目流盼间忽瞧见香兰,顿时手上一顿,嘴角上的笑也跟着僵住了。

    香兰睁大了一双明眸,这妇人不是别人,正是赵月婵!

    第242章

    遇故(二)

    四目相对,赵月婵直是目瞪口呆。

    她觉着自己是花了眼了,或是认错了人。眼前这女子一身贵妇打扮,气派十足,如同神仙妃子,竟然是……竟然是当年那个缩手缩脚任她打骂的小丫鬟陈香兰?

    可那张脸蛋分明没错。这样的颜色,百里都难挑出个一来,让人观之难忘。如今她五官张开了,愈发的艳丽了。

    香兰心头一阵狂跳,曹丽环和赵月婵乃是她初入林家时的噩梦,前者早已殒命,后者也从她日子里消逝,可今日相逢,香兰方才发觉赵月婵在她心中颇留了些阴霾,让她见到此人便心惊肉跳,避之不及。

    小鹃也骇了一跳,伸手就抓紧了香兰的袖子。

    香兰回过神,看见小鹃略带惊慌的脸色,反倒镇定下来。是了,赵月婵已同林锦楼和离,从此不是林家大奶奶,自己也再不必看她脸色,又何必怕她来着?想到这一层,香兰笑了起来,挺直了腰和颈,略微矜持的对赵月婵点头致意,接着便将脸扭到另一侧去了。

    焦氏小声道:“这人谁啊?瞧着眼生。”

    鲁家有个婆子道:“不知道,她是跟着金陵林家的来的,许是林家大爷的内眷?”

    赵月婵脸色变了变。

    忽听垂花门处又一阵喧哗,有个清脆的女声传来道:“你们笨手笨脚的,让夫君过来扶我。”

    接着又有人笑道:“哟,表妹,都当了娘的人了还这样大脾气,也就奕飞这样的谦谦君子,换二一个人都不受你这小姑奶奶性子。”

    香兰恍惚间听到“奕飞”两字,猛回头往垂花门处看,门口停了一辆马车,有个颀长的身影正背对着门口站着,是她万万都不会错认的宋柯,还有一人,比宋柯高壮魁梧些,穿一身银灰孔雀蓝的华服,一面说话一面往内院里瞧,目光跟她相撞,带着些意味深长,忽然对她展颜一笑。正是林锦楼。

    林锦楼越过香兰又瞧见了赵月婵,不由一怔,赵月婵骤然捏紧了扇柄,却见林锦楼又漫不经心的移开目光,仿佛没瞧见她这人似的。

    赵月婵不由面色雪白。

    从马车帘子里伸出一只戴着赤金双喜戒指的手,微微撩开帘子,郑静娴看见林锦楼,不由“扑哧”笑了起来,亲热道:“我还当谁呢,一口一个‘表妹’的在这儿认亲,原来还真的是表哥。大表哥,听说你近来升官又发财,有什么好事儿可要想着我们家宋郎。”

    林锦楼哈哈笑了起来,宋柯脸上仍挂着和煦的笑,对林锦楼拱手道:“这是内人故意埋汰我,取笑来着,鹰扬兄可不要当真。”

    林锦楼在宋柯肩上拍了一记,含笑道:“都是亲戚,有好事自然是紧着自家人,无论表妹说不说,都理应如此的,奕飞又何必这样客气。”

    宋柯只笑了笑,并不说话,郑静娴已从车里伸了手出来,宋柯只得将她扶出了马车。

    郑静娴头上绾了个极简的妇人髻,缀着翠钿、珠花、福字金簪儿,不见滴珠步摇等繁琐装扮,身上穿了簇新的三厢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团花刺绣袄儿,下头是一条水红妆缎裙儿,腰间紧紧束着一条长穗宫绦,脚上竟蹬着一双缎面小靴。她本就泼辣高挑,这一打扮又新巧又时兴,更添三分英气,十分生彩,一时之间比那些比她生得好的小姐奶奶们更抢风头。

    林锦楼余光瞥见香兰转身欲走,便对郑静娴道:“正巧,哥哥今日带了小嫂子来,引见你们认识认识。”言罢侧过身,对香兰招手道:“你过来。”

    香兰瞬间脸色煞白,想装听不见,只听林锦楼在她背后扬声道:“说你呢,爷让你过来!”不容置疑。

    小鹃回过头,见林锦楼面色阴寒了,吓得去拽香兰的袖子,小声道:“奶奶,大爷叫您呢……那个,那个好汉不吃眼前亏……”

    香兰勉强转过身,低着头,慢慢的蹭了过去。她撩起眼皮,宋柯正站在林锦楼身边,穿着墨绿缂丝的缎子直缀,腰间束着簇新的八宝镶螺钿宝石的腰带,头上只束巾,未戴冠,英俊儒雅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是香兰熟悉的模样,却又有些陌生。他身边站着郑静娴,气势凌人,玫瑰花一样鲜艳耀眼。

    待香兰走进了些,宋柯脸上的笑意便淡了,渐渐地,嘴角如同冻住了一般,整张脸便肃起来,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香兰。

    林锦楼瞥了宋柯一眼,仿佛没瞧见他脸色似的,拉着香兰的胳膊,将她拉到近前,笑得春风得意,对郑静娴道:“这是你小嫂子,她胆儿小,没怎么出过门,待会儿你多看顾着些,可别让她给旁人欺负了。”

    郑静娴看了香兰一眼,不由一怔,显是认出了她,飞快的看了宋柯一眼,见丈夫有些失魂落魄的,不由皱了眉,面上仍堆着笑,对林锦楼意有所指道:“瞧表哥说的,这么宝贝她怎么还带出来?合该放屋里头藏严了,甭叫别人看见,怎么反倒让我护着她?”

    林锦楼笑了:“谁不知道显国公家的郑小姐是脂粉堆里的英雄,赛得过当年穆桂英,巾帼不让须眉的角色,不托你看着托谁看着?”

    郑静娴白了林锦楼一眼道:“大表哥,您这是夸我还是损我呢?说得我跟母老虎似的。”

    这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宋柯始终不曾说话。香兰只低着头盯着腰上系着的丝绦,觉着此刻分外难堪难熬。她微微往上看,便瞧见宋柯放在身侧的手已攥成了拳,微微泛白。她鼓足勇气抬起头,宋柯正紧紧盯着她,秀长的双眼目光闪动,情绪莫名。

    林锦楼笑道:“从小你就是个野丫头,如今是不是母老虎这要问奕飞,可我们家小香兰胆子可是极小的,你可别吓着她。”顿了顿道:“你们家的大哥儿没抱来?我还没瞧过那孩子,听说是个俊小子。”

    宋柯方才开口道:“孩子年纪还小,见不得风,便留在家中了。鹰扬兄周到,送的表礼已经收着了。去年我妹子出嫁,鹰扬兄还特地备了礼,小弟在此谢过。”说着又拱手道谢,再不看香兰一眼。

    郑静娴满口里笑道:“宋郎就是这个客气的性儿,如今他在翰林院里出息着呢,好些折子都从他手里头过,上峰赞过他不止一两次了,有意提他一提。”骄傲之色溢于言表。

    宋柯脸色泛红,显是觉着难为情,低声对郑静娴道:“夫人……”意为让郑静娴少说两句。他在翰林院固然有几分风光,可哪里及得上林锦楼这等手握实权的,如今一提,反倒让他觉着难堪。

    郑静娴笑道:“你又羞什么,好就是好,爹爹还赞你好几遭呢。”

    林锦楼含笑道:“这当文官儿的可比我们这等舞枪弄棒的来得强,圣上历来重文轻武,奕飞年少有为,寿姐儿,你可找了个好夫君。”“寿姐儿”是郑静娴乳名,小时她体弱多病,韦氏唯恐她命不长,这才取了个“寿”字,寓意延年益寿。如今这乳名让林锦楼唤出来,倒是十足的透着亲近了。

    这话也正说在郑静娴心坎上,她不由用袖子掩着口笑了两声,眼睛溜过去看了香兰一眼,间或又看了一眼,心中颇有些不是滋味。陈香兰同宋柯之间的事她最清楚不过,但隔了这么远的路,又隔了这样长的时间,陈香兰这人早就让她扔到脑后去了,只留下个模糊的影儿。

    可今日忽然间撞上,昔日里那模糊的影儿骤然鲜亮起来。这陈香兰当真绝色,不光是脸,浑身上下透出的气度都让人瞧着心折,又冷又淡又静,人如其名,就好似一朵清幽的兰花,不食人间烟火。让她不自觉生出两分嫉妒之心。

    郑静娴似笑非笑对林锦楼道:“这小嫂子比先前你那个岚姨娘生得美,比那个原先妖里妖气的嫂子也强百倍,大表哥还是好眼光。”

    林锦楼只笑着对宋柯道:“瞧瞧,好一张甜嘴,我刚夸她找了个好老公,她就这样夸起我来了。”

    宋柯听了林锦楼这话却忽然笑了,盯着林锦楼的脸,淡淡道:“她说得是这个理儿,鹰扬兄果真好眼光。”

    林锦楼在宋柯的肩上拍了拍,弯着嘴角笑道:“依我说,还是你更有眼光,寿姐儿这样的媳妇儿,你小子是烧了高香才娶着的。”

    郑静娴听了这话,脸色微微发红,含着十分情意的看了宋柯一眼,用袖子掩着口轻笑了两声。

    香兰只低首敛眉在一旁站着,听着这三人意有所指的互相恭维,仿佛不存在一般。

    当下来了新客,宋家的马车不好一直堵着门,林锦楼和宋柯便到前头去了,香兰同郑静娴回到院内。郑静娴的丫鬟悦儿和小鹃连忙上去扶各自主人。

    林东纨身边的大丫鬟秋叶满面堆笑,去扶香兰一只胳膊,口中道:“大姑奶奶前头待客走不开,一听说是姨奶奶到了,特地让我过来接。”引着她们往园子里去。

    走了一阵,小鹃忽听香兰用极轻极轻的声音叹了一句:“这样就好,如今他身上系的是崭新的八宝腰带,再也不用同先前似的,腰带洗得发白,上头丢了粒玛瑙都舍不得花银子配上,用不值钱的绛纹石替换了……”

    第243章

    遇故(三)

    秋叶引着香兰进了园子,一路指看园中景致,香兰无甚心情,只是胡乱应着,小鹃倒兴致勃勃,东张西望,同秋叶吱吱喳喳的说话儿。一时走到一处临湖而建的房子前,只见门口悬着一块匾,写着“流水云在”四个大字,还未到近前,便听见戏子咿咿呀呀的唱戏,门口守着两个丫鬟,见秋叶带了人,连忙打起帘子,请她们几人进去。

    屋中满满当当坐的全是人,但见满眼珠翠绫罗,各色脂粉香气扑面而来。

    林东纨正立在前头给长辈们斟茶伺候,见香兰来了,忙不迭把手里的茶壶放下,迎上前笑道:“可把你等来了,香兰妹妹快往里头坐。”亲热的挽着香兰的手臂,将她带到偏厅一处位子上,这里离戏台子远些,周遭坐着几个穿红戴绿,描眉打鬓的年轻女子,间或几个上了些年岁的,香兰心里明白,这几人也应是各家带出来应酬的有些头脸的姨娘,或是小官员的太太们。

    鲁家好歹旺了几辈,如今虽日薄西山,却还有些底蕴,今日鲁贵谊做寿,来的正经有诰命的女眷明堂里将要坐不开,哪里有还她的位置,她能在偏厅分得个旮旯,便是得脸的事了,她进来时,瞧见廊底下都摆满了桌,都是没身份进来听戏的。

    旁边摆着一张小几子,上头设一小小的掐丝圆盒,里头盛着两样蜜饯,一样瓜子,一样云片糕,另还有茶水茗碗等物,丫鬟们不住穿梭伺候着。

    香兰坐了下来,林东纨立即亲手斟了一盏茶递到香兰手里,告了个罪,笑说:“我今儿太忙,恐有招呼不周之处,还请多见谅,我先在这儿给你赔罪。香兰妹妹先听一回戏,待会子我亲自陪你到园子里转转。”

    秋叶在旁陪笑,心说还是他们奶奶厉害,能屈能伸,香兰不过一个姨娘,三奶奶都能折下身子结交,倘若三奶奶想讨好谁,那绝对将那人哄得服服帖帖的。香兰这身份是坐不上好位子了,但三奶奶这番话说得又亲切又妥帖,香兰纵然心里头不痛快,这会子也该消了。

    香兰勉强笑了笑。乱糟糟的戏唱了什么全然不曾入耳,见林东纨擎着茶壶走了,便只往窗外望,那湖对岸有假山嶙峋,假山旁栽着垂柳,柳枝随风摆荡。她想,这样真的挺好,如今宋柯前途光明坦荡,又有了娇妻爱子,郑静娴出身名门,对宋柯仕途能助上一臂之力,且性子又爽利又大方,对宋柯一往情深,宋柯正正需要这样的贤内助,这些都是她所不能及的,无论她怎么不认命,怎么挣扎着上进,也无法改变自己丫鬟出身的实事,当年是她天真,倘若宋柯真个儿娶了她,这样的场合里,只怕也会遭人嘲笑罢?

    说到底这一生是她欠了宋柯的,他助她脱离林家的火坑,给她全家脱籍,恩同再造,在她饱受坎坷和挫折时给她一方温暖的屋檐躲风避雨,还曾经同她真心相爱过,这样纯粹明净的情意让她在心底里小心翼翼珍藏着,熬过了许多日子。如今宋柯过得好了,她是发自肺腑的替他欢喜。

    只是她闹不清为什么心里还跟被刀割了一样,疼得她说不出话。

    好疼,好疼……

    香兰的手死死攥着帕子,忙忙吐出一口气,把茗碗端起来,袖子遮面佯装喝茶,刚一抬胳膊,两行泪便顺着脸颊滚下来,正正掉在那茗碗里,她连忙用帕子悄悄抹了。她觉着自己似是神志不清了,这会子心里想得竟然是幸好今天她没涂脂粉,否则和泪混在一起可就没法见人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