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好家伙,我投奔我自己?
印的钱不够换这确实很有可能。
毕竟要每一次印钞,都必须要他同意才行。
上次印钞,才加印一万两银子而已。
但靠山银行的纸币,限额兑换每天只放出一部分
这就是饥饿营销的套路了。
不仅能主动制造纸币的稀缺性,而且还能持续产生话题。
杨林真没想到,自己手里还有这种人才。
离开码头的一路上,杨林和紫衣又看到一些人,在使用纸币进行买卖,交易双方都很自然。
显然,仅仅几天时间,纸币竟然真的已经在南阳城流通起来了!
两人一路步行,来到南阳城外,就见城墙上正张贴着一张告示,不少人围在四周,不时还发出一阵阵惊讶的声音。
天呐,这不是真的吧
我也感觉像是假的,免农税这怎么可能!
还有免徭役呢!
我看郡守大人是疯了!
哎,慎言!
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杨林听到议论的内容,心头也是一跳。
免农税免徭役
这不是变法的内容吗
难道南阳变法已经开了!
有紫衣相助,杨林很容易就挤进了人群里,看到了城墙上贴着的那张告示。
果然!
真的是变法里的内容!
看完告示里的内容,杨林欣慰地笑了。
他之所以会亲自来一趟南阳城,正是因为担心韩锋的观念太过守旧,虽然同意了在南阳搞变法,但担心他变法的决心不够干脆,改革起来比较拖沓。
改革这东西,必然会触及到一部分守旧派的利益,也必然会引起一部分人的反对,所以必须要快刀斩乱麻,大刀阔斧的进行!
不过现在看来,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
韩锋确实是个能臣,估计他是看到了纸币推广的成功,才决定将变法提前。
从这点就能看出他的魄力。
而变法的内容,也仅仅只是放出来一部分而已,没有照本宣科的去进行,果决的同时,又不乏稳重。
就在这时,身边有人长长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哎,这南阳要变天了!
不少人都听出了这话的弦外之音。
但还是有很多人不明白。
变天
啥意思
甚至还有人抬头看看天色。
万里无云,天气尚好。
你们都不明白征收赋税乃朝廷的权利,现在这南阳郡说不征就不征了,不仅免了农税和徭役,还鼓励开垦土地,兴修水利,升级农具……这些可都不是朝廷的法令啊!
说话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子,看起来像个读书人。
稍聪明一些的,已经明白过来,心中震惊,脸色大变。
他们的郡守,这是想造反了吗!
一时间,竟没人再敢说话。
咳咳。杨林轻轻咳嗽一声:不管怎么说,这些改变总归是利民的好事。
对对对,这位兄弟说的不错,管他谁当皇帝,家里有了余粮,咱才能吃饱饭。
就是,要是真的免了农税和徭役,我看家里的余粮和收入都能多出三成来。
可千万别打仗啊,咱也不想大富大贵,能安安稳稳过日子就行。
就在众人纷纷附和的时候,刚刚说话的男子却是摇了摇头。
大家想的太简单了!不收农税虽然是好事,但国库收入从哪来朝廷若是没有钱,就没办法养活军队,那么面对外族入侵时,我们就没办法保护自己的国家!所以这种施政虽好,但却是无根之萍,不能长久的!
有国才有家啊!若是咱们大乾边境不宁,甚至守不住国土的话,别说免赋税,就算给咱们发银子,又有什么用结果只能是被敌人给抢去了!
听了这番话,众人都是一愣一愣的。
不收税竟然不好
这种奇葩的言论,所有人都本能的想要反驳他。
但一时间又不知道该如何反驳,因为仔细想想,对方说的还很有道理。
杨林也是惊了。
有国才有家!思想这么先进的吗
这货该不会也是个重生者的吧
不过,对方这番话确实没有毛病,也确实考虑着大局。
对普通百姓来说,只要自己能够得利,其他都不重要。
无论哪个时代,想要人们自发的为国做出贡献,贡献出自己的财和力,这都是不可能的。
因此才诞生了赋和税。
这位兄台。杨林见对方思想不俗,拱了拱手道,告示上只是说不收农税,可没说不收其他的税。
呃……
男子一愣,这才反应过来。
还真是!
可是,除了农税,其他税才有几个钱男子反问道。
杨林摇头:现在朝廷的税收,重农税,而轻商税,这本来就是不合理的。农税虽然收的很多,但这不是因为百姓富有,而是在拿走穷苦百姓手里最后一粒粮食!
商人富有,但税收却是很低,数千甚至数万百姓的家财还比不过一个富商,但一个富商交的税,却比一个农民还低!这合理吗
不收农税,可以加商税,增关税,或者朝廷开办自己的工坊,朝廷开的工坊,想赚钱不难吧这不比与民争利强多了
对面男子目瞪口呆,不仅哑口无言,眼中还透着震惊。
显然,杨林所说的这些,都是他从没想过的。
而这些话,他竟然也无法反驳,不得不承认,很有道理。
兄台大才!在下佩服!在下高翔,敢问兄台高姓大名
男子冲着杨林拱了拱手。
在下杨……过。杨林微笑拱手。
这个叫高翔的男子,虽然有点愣头青,但思想和见识,都是不错的,他也有兴趣结识一下。
原来是杨兄,杨兄所说很有道理,可这告示上,只有免农税,却没有增商税啊
杨林笑笑:在下只是随便说说,或许未来,还有其他法令呢。
高翔一愣,连忙拉着杨林来到一旁没人的地方。
我看杨兄很有才华,应该也看出,这天下将有大变!不如跟着在下,一起去谋一番大事如何
高翔的眼中,透着精光。
谋大事
杨林诧异地看着对方。
是啊!
高翔左右看了两眼,压低声音,在杨林耳边说道:杨兄可听说过靠山村那位杨先生在下看出,那位杨先生天命不凡,非池中之物!甚至这南阳城内的变革,说不定都与那位有关,我这次途径南阳城,正是打算去靠山村投奔杨先生!
说到这,高翔顿了一下,期待地问道:杨兄可愿同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