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论文定制热线

热门毕设:土木工程工程造价桥梁工程计算机javaasp机械机械手夹具单片机工厂供电采矿工程
您当前的位置:论文定制 > 毕业设计论文 >
快速导航
毕业论文定制
关于我们
我们是一家专业提供高质量代做毕业设计的网站。2002年成立至今为众多客户提供大量毕业设计、论文定制等服务,赢得众多客户好评,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写作老师大部分由全国211/958等高校的博士及硕士生设计,执笔,目前已为5000余位客户解决了论文写作的难题。 秉承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创造价值的理念,我站拥有无缝对接的售后服务体系,代做毕业设计完成后有专业的老师进行一对一修改与完善,对有答辩需求的同学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为你顺利毕业保驾护航
代做毕业设计
常见问题

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发展的人类学视角解读

添加时间:2017/05/1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文化的发展从来都是在交流中求同存异的,尤其在我国众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生活环境中,各民族的文化都在不知不觉中相互渗透,并相互促进发展,从而形成了今天百花齐放的局面。
以下为本篇论文正文:
  【内容摘要】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的油画在创作方式上具有不同于传统油画的特点,它的绘画语言和内涵观念都根植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展现了少数民族的风采。在中国少数民族题材油画的长期发展中,文化自觉渗透于油画创作的不同方面,这种创作思路的变化是中国油画发展的积极因素之一。文章尝试采用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探寻少数民族题材油画的形式与观念、理论背景及其意义与价值,从而探索少数民族题材油画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绘画语言;文化人类学;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
  
  油画在中国已有百年历史,现当代的中国油画教育主要是建立在对欧洲近300年来的“直接画法”体系认知的基础上。在中国油画的创作语言方面,空间处理的手法、写实主义的方式、对色彩科学原理的运用都或多或少地呈现出此时期欧洲油画的影响。然而,油画在中国历史文化背景下的长期发展中,融合了多种不同观念。由于在观念上远离西方油画的出发点--理性主义,油画的绘画语言在本土发展的过程中长期随着绘画主体形式变化,形式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作为绘画主题的支撑方式存在。这使中国油画创作的意图在一定程度上倾向于对具象画面功能的应用和对抽象画面的情感表达运用。
  
  一、少数民族题材油画的创作观念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科技的发展,西方观念与中国精神交融,创作意图的倾向随着全球文化一体化变得多元。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西方油画在中国进行自发形式转变的过程正是一种文化自觉的体现。“文化自觉”这个名词的正式提出,是在1997年北京大学举办的第二届社会科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我国知名学者费孝通称,“文化自觉”的提出“并非从东西文化的比较中,看到了中国文化有什么危机,而是在对少数民族的实地研究中首先接触到这个问题”①。
  
  在中国少数民族美术的发展史中,文化自觉体现得尤为明显。少数民族受到生活环境、习俗、宗教等多方面的影响,存在众多不同程度的文化差异。少数民族题材油画是中国现当代油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组成部分,无论是《木卡姆》还是《春到西藏》《塔吉克新娘》,都是中国美术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少数民族多生活于我国的边疆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等都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由于地理条件和人文因素的限制,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模式得以以一种相对独立、完整的方式存在,反映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如藏族人民喜爱色彩艳丽的唐卡,而剑川白族则偏爱层次复杂、色彩素雅的木雕。这些对审美的认知都是人类在文化自觉下区别于他者而塑造自身文化模式的途径,通过大相径庭的审美,形成了本民族文化身份的标志。
  
  受到特定民族审美的影响,为了创作出具有民族身份的艺术作品,艺术创作语言往往受到强烈的审美模式影响。无论创作者是否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题材的油画语言大多集中反映出此少数民族特有的气质,如新疆题材油画创作多运用强烈的光影手法,色彩强烈,展示出一种属于新疆文化的艺术意蕴;而云南题材的油画创作多采用空间分割的手法,眼花缭乱的色彩和平面化的人物造型凸显了云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意蕴。
  
  二、文化自觉在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发展中的改变
  
  油画的创作是以画家自身的视觉经验、文化等作为基础。如果从人类学的角度看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创作的变化和发展可被看作是艺术家自我认知的发展,创作的主体与语言包含了深刻的文化认同。中国少数民族题材油画涉及内容广泛,既有少数民族油画创作者所创作的油画,也有汉族创作者创作的油画,其内容都是以民族文化作为基石,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民族文化的情感与内涵。从人类学的视角来看,他们的创作属于同种文化模式。在早期的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中,创作者多以“他者”的身份出现。现实主义的场景、近似自然写生的光线与色彩都是这种“他者”视角的体现。20世纪50年代,画家董希文的《春到西藏》、常书鸿的《在蒙古包里》、赵友萍的《乡村教师》等一批作品都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描绘了少数民族风情,反映了时代的精神风貌。现实主义的表现特色具有典型的“他者”视角,将人看作社会的产物,以油画的语言现实地表现了人物的存在,以及在社会背景中的位置。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化自觉引发的反思开启了画家对于少数民族题材创作的思辨。此时期的创作呈现出乡土写实绘画的风格,由“现实”到“写实”的转变既是风格的转变,也是身份认知的转变。此时的作品无论是陈丹青的《康巴汉子》还是詹建俊的《高原的歌》等,均从色彩、画面氛围、笔触、光线处理等方面倾向于主观选择,此时的“写实”手法表达的是一种更为主观的身份认同。同时,其他绘画风格的民族题材作品也开启了这样的转变。文化自觉引发的自我认知转变让创作者选择民族文化中人类共有的精神气质进行发挥,捕捉少数民族题材中的普适情感。到了80年代中后期,受“85新潮美术运动”的影响,文化认同全面形成,甚至在国际艺术的范畴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尽管“85新潮美术运动”并没有建构起一种新的艺术秩序,但是它解构了之前的众多艺术规范,尤其是已经趋于固化的“社会化”与“民族化”艺术形式。之后的少数民族题材创作虽然仍有部分延续了以往的观念方式,但是也有众多画家不再以“他者”的观念作为主导,将创作的精神核心直指“自我”.此时的“自我”是带有既定文化模式的文化整合。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中指出,文化整合这个过程“最初只不过是对于某些局部的形式和技术的一点偏好,后来越来越强有力地表现出来,而且把自己整合成了一些越来越确定的标准”②。1987年,画家朝戈创作的《蒙古女像》不再有“他者”观看“风情”的影子,朝戈说:“我已经感觉到蒙古族文化生活中,正在发生一种缓慢的但是令人忧虑的变化--语言和传统生活方式逐渐消失……在现实中消失。”这样的思考普遍存在于画家对自身文化自觉的危机感中。画家对自我的认知促进了这种文化整合,进而推进了中国少数民族题材油画面貌的变革。
  
  进入21世纪后,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趋势进一步激发了各民族的文化自觉。这种激发并没有筑起一种固步自封的文化高墙,而是深入地推动了对世界共有文化内涵的思考与沟通。德国作家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认为,人的普遍的东西在所有的民族中都存在。在少数民族题材的油画创作中,文化自觉以一种普世价值观展开,创作者着力寻找一些能够表达民族文化特色的符号,并试图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当代的油画创作者更多地融入了创作者个人的身份价值和情感体现,将自身的具有民族社会生活背景的思考视为民族文化发展延续的一环。这使绘画语言的差异增大、文化表达的可能性增加,能够更好地进行世界文化范畴内的沟通。
  
  然而文化的发展并非线性的,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的发展过程同样是百花齐放的。不同时期均有不同的文化认知和自我认知,同样也产生了很多优秀作品,文化整合在不同的审美观和文化背景下不断变化发展,从而形成了今天能够与世界沟通的艺术作品。
  
  三、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变化的人类学意义
  
  文化有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物质的文化是固化的,房屋、工具、衣物等都是文化的物质化体现。这些物质的文化记录了人类与外界的互动、人类对自然的改进。然而“文化的物质设备本身并不是一种动力。单单物质设备,没有我们可称作精神的相配部分,是死的,是没有用的……一物的运用及占有,包含着相对于它的价值的欣赏,于是较深的精神能力亦在起作用了”③。文化的物质层面需要相配的精神层面支持,包括道德、语言、经济价值体系等,只有在精神层面的影响下,物质的文化才会产生改变,而这种改变才会使物质的文化具有活力。文化自觉首先是精神层面的文化自觉。
  
  在历史的长河中,劳动人民的双手创造了丰富的传统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以物质的形式固定下来并传承后世,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基石。文化的多样性成为今天进行发展创造的肥沃土壤。本尼迪克特曾在《文化模式》一书中引用了美国印第安人的一句话:“一开始,上帝就给了每个民族一只杯子,一只陶杯,从这杯子里,人们饮入了他们的生活。”印第安人的杯子在历史的变迁中被摔破了,民族的精神无处存放,而我们的陶杯得以幸运地保存下来。在文化的发展中,民族文化的杯子至关重要。拥有杯子的我们如何饮用这生活之水,是当代艺术创作的共同主题之一。
  
  文化模式只有不同,没有优劣,所有文化都是平等的。然而实际上文化优劣有所体现,是“以创造并按照这种文化生活的人在于其他文化群体比较中的生命质量和生存竞争力的高低和强弱来衡量”.“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世界各民族的生存竞争,就是一部文化推陈出新、优胜劣汰、择善而从的历史。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不断追逐、不断创造先进文化的历史。”④文化要进步就要创新,这种创新并不是对外来文化创新形式的简单模拟,而是一种将文化精神与世界意识接轨的创造行为,是超越文化限制达到人类共通的艺术领域之中的发展方式。它保证了民族文化的鲜活性,为民族文化的发展供给新鲜血液。
  
  费孝通指出“文化自觉”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它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也许可以说,文化自觉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提倡‘和而不同’的文化观的一种具体体现”⑤。
  
  结语
  
  在中国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中发生的文化自觉,是不同文化艺术碰撞产生的具体表现,它在21世纪的今天显得尤为突出,同时也十分重要。在对油画语言形式的应用中,少数民族题材油画采用了可以塑造自己民族情感、心理特征、审美眼光的油画艺术语言,从而展现出民族文化的精髓。民族文化中具有的普适性情感正是通过文化自觉的方式、以少数民族题材油画为载体面向世界。从人类学的视角看待中国少数民族题材油画会发现,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在环境的不断变换中,人类学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中国的油画创作,形成部分文化自觉,对广泛的文化交流与一体化后的民族文化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文化的发展从来都是在交流中求同存异的,尤其在我国众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生活环境中,各民族的文化都在不知不觉中相互渗透,并相互促进发展,从而形成了今天百花齐放的局面。
  
  注释:
  
  ①③⑤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402,17,338.
  ②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王炜,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49.
  ④王端廷。什么样的艺术才能成为中国品牌[J].美术观察,2005(7)。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
好优论文定制中心主要为您提供代做毕业设计及各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辅导服务。 网站地图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以及一些期刊杂志,所有论文仅免费供网友间相互学习交流之用,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定制中心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