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12章

    当收割第一波蜂蜜时,村民们都开心坏了。

    这玩意儿真甜啊!实在是太甜了!

    这个年代的白糖,可不是普通村民们能吃得起的。

    有很多村民不知多少年,都没有尝过糖的滋味。

    当尝到如此香甜的蜂蜜后,有的人甚至感动落泪。

    尤其是孩子们,对蜂蜜的味道简直是欲罢不能,个个化身小馋猫。

    这些蜂蜜都是顶顶好的东西,拿到乡镇的市场上,可以换不少好东西呢!

    而周月一行人向南继续进发,经过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来到了锦西,在几十年后这里被改名为葫芦岛。

    周月原本以为,在葫芦岛只是暂时歇脚,没想到竟然在这里,度过了整个夏天!

    和大山哥他们刚来葫芦岛时,周月就被这里美丽的风景吸引了。

    这里有湛蓝色的天空,还有一望无垠的大海,美得像一幅画卷一样。

    难怪几十年后,这里会成为旅游胜地,确实是个好地方呀!

    赵大山抹了一把额头的汗珠,对着战友们说道。

    “天快黑了,咱们先去村里寻个住处吧。”

    此时刚刚进入初夏,可天气已经比较热了。

    战士们走了一天,都觉得口干舌燥疲惫不已。

    在这葫芦岛内有不少的村庄,他们准备今晚就在这里借宿一下。

    来到一处村庄的一家农舍,这农舍是土坯盖成的,和周围的房屋相比,面积要大的多。

    赵大山领着战士们,敲响了这家农舍的门。

    当这农舍的门一打开,屋内和屋外的人,都有些惊住了。

    周月往屋内看去,没想到这屋里竟然有这么多人!

    大概三十多号人,都坐在一个屋里,男女都有。

    小的估计十八九,大的应该有四十左右。

    看到这一幕,周月的心中盛满了好奇。

    普通的农民家里,怎么会有这么多人?而且看他们这样,也不太像一家人呀……

    屋内的人也是警惕地看着他们一行人,他们这一队有一百多号人,大部分都是正值壮年的男战士。

    几个男人从屋内走了出来,对赵大山问道。

    “请问你们有什么事吗?”

    要是按照往常,看到热情的乡亲们,赵大山早就自报家门了。

    会说出大家的身份,并且询问能否借住一宿。

    可此时看着这一屋里的人,他觉得非常可疑,这些人看着可不像老乡啊!

    于是赵大山扯了个谎,再反问他们。

    “我们是过路的客商,想来村子里借宿的,你们这么多人挤在一个屋子里弄啥呀?”

    那几个男人听到他说,是过路的客商,眼中明显浮出不相信。

    毕竟哪有客商不带货物,而是背着枪杆,而且清一色的几乎都是男人,很难让人不多想。

    两方人都在互相防备,谁都不愿意说真话。

    周月仔细地观察着屋里的人群,心里大概有了猜想。

    此时屋内有几个人,凑在一起小声地说道。

    “这群人一个个看着可不像好惹的,怕不是其他地方过来的土匪?”

    “你们先稳住他们,我现在就去村里叫人!”

    第287章

    天哪!居然有这么多虾!

    看到有人要出去,去村里报信叫人过来,周月连忙上前开口说道。

    “虽然我们都没穿军服,但我想我们是同志!”

    对面的人听到“同志”二字都愣住了,瞬间反应过来了。

    在我方的队伍里,都是以同志称呼对方,大家对这两个字,实在是太熟悉了。

    在大家惊诧的目光中,周月继续说道。

    “我们是陕西根据地来的,从黑龙江一路打游击战来到此处!”

    为首的男人听到这话,脸上卸下了防备,连忙走上前关切地说道。

    “你们是陕西根据地的呀!这一路上可老远了,快快快!快进来坐!”

    赵大山刚才还有点懵,现在也反应过来了,对那个男人问道。

    “大哥,你们是哪个部分的呀?”

    把一行人带进屋后,屋子里全是人,带头的大哥开始介绍道。

    “我叫林海,大家叫我海哥就行,我们这里是锦西根据地,欢迎各位同志的到来!”

    战士们听到根据地后,心里也很是欢快,毕竟对于战士们来说,根据地就是家。

    锦西根据地的同志们,很快就为他们安排了住处,住在附近的一些空房子里。

    这葫芦岛上的空房子,一般都是茅草屋或者破木板房。

    不过此时是夏天,住这样漏风的房子,反而还能凉快一点。

    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周月正打算给战士们安排早饭。

    却发现锦西根据地的同志们,已经把早饭做好了,让他们快来盛饭吃。

    刚靠近厨房里的大铁锅,就已经闻到一股又一股的香味了。

    大锅里是海鲜粥,但和现代的海鲜粥相比,还是有些不同的。

    现代的海鲜粥,是米多海鲜少,而这个大锅里则是海鲜多,米却少的可怜。

    这海鲜粥里有虾,剁成小块的梭子蟹,还有蛤蜊和海虹这些贝类的肉,以及剁碎的海鱼肉。

    这里面的米就不行了,是那种发黄的糙米,而且特别少。

    周月和弟弟都盛了一碗,刚尝到味道后,就满足地眯起了眼睛。

    “阿姐!真好吃,味道太鲜了!”

    靠海吃海就是好,这种鲜活的海鲜,不需要任何调料,就已经鲜掉眉毛了。

    说起来她和弟弟已经有好长时间没吃过海鲜了,自从离开上海后,就再没尝过。

    如今吃到这久违的味道,真是让人满足。

    林海和赵大山两个人,此时坐在一起,正捧着碗吃饭。

    林海面带歉意,对赵大山说道。

    “大山兄弟,等会儿我们都得去海边,就没法为你们送行了,实在抱歉啊!”

    好不容易见到组织里的人,林海很希望赵大山一行人能多住两天,可听说他们第二天就要离开,心里还是有点小失落。

    “没事没事,海哥,你们去海边做什么呀?”

    “去海边要做的事情可多了,男同志去海上捕鱼,女同志在岸边赶海摸螺。”

    正当林海说着,在海边要做的事情时,有几个同志已经吃完饭,开始忙活起来了。

    在这农舍里有一个很大的院子,他们将干净的竹席铺在院子里。

    然后拎出来十几麻袋的虾干,铺在竹席上等待晾晒。

    “天哪!居然有这么多虾!”

    第288章

    咱们是走还是留啊?

    这些虾估计已经晒了一天了,半干不干的样子,身体呈现漂亮的红色。

    农舍里的这个院子很大,全都晒的满满的。

    满地红色的虾干,一眼望过去,还真是有点震撼呢。

    整个大院子里都晒满了,还晒不下,于是他们又端着簸箕,到院子外面去晒。

    赵大山看到这一幕,明显被震惊到了,十分好奇地问道。

    “海哥,你们晒这么多海货干啥?能吃得了吗?”

    林海摇了摇头,说道。

    “我们这儿就这些人,肯定是吃不了的,我们留一小部分,剩下的都要送到其他地方去。”

    赵大山听见这话,以为他们是要,送到其他地方去售卖换钱。

    “这些晒干的海货,是要送到集市去卖钱吗?”

    林海听见这话,立马又摇了摇头,详细地解释道。

    “不是拿去换钱,是给大家免费发放。”

    “大山兄弟,你们有没有发现,今年的天气怪的很?才刚入夏就热的要命,今年都没下过几场雨,没有雨粮食就种不成,有很多地方都已经爆发饥荒了!”

    “咱们住在海边的还好,虽然吃不起米粮,但至少能用海鲜把肚子填饱,可那些不靠海的地方,就没这么幸运了。”

    “因为今年粮食没啥收成,很多村镇都在闹饥荒,挖野菜啃树皮,日子过得艰难啊!”

    “我们也拿不出米粮来救济大家,只能从海里多捕捞些海货,晒干后用驴车拉到远处去,送给困难的乡亲们!”

    林海这一长串话,把他们要做的事情,和很多灾民的处境都讲清楚了。

    赵大山和周围的战友们听到这番话,心里都浮起感动。

    这锦西根据地的同志们,果然是好样的!

    “海哥,你们真的是大义啊!”

    林海听见赵大山的夸赞后,有些不好意思地摆了摆手说道。

    “哎,也不是什么大义,我也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小时候被饿惨了,现在真见不得乡亲们饿肚子啊!”

    林海说着摇了摇头,情绪有些低落。

    “只可惜咱们根据地太小,所有成员加在一起也就这么点人,每天在海边从早干到晚,还是帮不到太多受灾群众啊!”

    说实话,锦西根据地的这些同志们,是真的苦啊!

    每天都在海边辛苦劳作,最近入夏又晒又热,真的很折磨人。

    这海边的紫外线,可真不是说着玩的,这些同志一个个晒得跟黑泥猴一样。

    林海和他们讲完这些,饭也刚好吃完了,一刻不敢耽搁,和他们告别后,就去海边继续劳作了。

    农社里赵大山一行人,此时聚在一起,正在讨论着什么。

    “大山哥,咱们是走还是留啊?”

    “大山哥,要不俺们留下来吧?这些同志太累了,俺想帮帮他们!”

    “那咱们不继续南下打游击了吗?”

    “打游击的支队那么多,也不差咱们一个呀!”

    “那么多灾民快被饿死了!咱们留在这儿干活儿,就是救咱们的同胞呀!”

    赵大山听着同志们讨论的内容,深思熟虑后拍板敲定了。

    “行!咱们就在这锦西根据地落脚!在海边赶海捕鱼救济灾民们!”

    第289章

    和你们一起捕鱼赶海!

    弟弟周星听到这个消息后,明显非常开心。

    毕竟他还从来没体会过,出海捕鱼的感觉,对此自然很是向往。

    大家都决定留下来后,便准备去海边,给同志们帮忙。

    农舍距离海边很近,大概走个十分钟,就到了海边。

    夏日的海美的如梦似幻,碧海蓝天,把周月都给看呆了。

    在海滩上忙碌着的同志们,看到这一大队浩浩荡荡的人前来,都有些惊讶。

    “你们不是要离开了吗?怎么到海边来了?”

    赵大山一边挽起裤腿,一边笑着说道。

    “我们已经决定留下来了,和你们一起捕鱼赶海救济灾民!”

    “真的吗?欢迎欢迎!不过这样会不会耽误你们的行程呢?”

    赵大山摆了摆手,说道。

    “不会的!以后咱们一起干!”

    就这样,大家开始分工和忙碌起来了。

    男人们主要出海捕鱼,并把弄到的海货给搬运回去,女人们负责赶海摸螺。

    出海的渔船是那种老式的木壳子船,这船的体型很小,顶多容纳两个人,再多就不行了。

    这种船的行驶距离也很有限,只能行驶十多海里,不能到更远的深海处去。

    弟弟周星和根据地的一个大哥一起,踏上木壳子船,向着大海出发。

    周月跟着根据地的几个女同志一起赶海,这次的体验简直颠覆她的想象。

    周月在上一世去过海水浴场,在海水浴场里,几乎碰不到什么海鲜。

    在海边只能捡到,被海浪冲上来的破碎贝壳。

    而这边却超级适合赶海,这里海资源的丰富程度,简直令人咂舌!

    今天的赶海,真的是把人给赶爽了!

    两个背着小竹篓的姑娘,大概20出头,走在前面给她带路。

    一个梳着羊角辫儿,脸蛋红红的姑娘,大方地给周月介绍着。

    “小月,我叫王春燕,你叫我春燕姐就行,这个是你春霞姐,我们是双胞胎。”

    周月看着面前这两个姑娘,眉眼有九分相似,竟然真的是双胞胎。

    这还是她来到这个年代后,遇到的第一对双胞胎呢。

    经过春燕的介绍后,周月了解到,她们两个原本是村子里的渔家女。

    通过组织的宣传后,她们了解到了我军的思想,毅然决然选择了加入组织。

    春燕和春霞都是海边本地人,赶海技术简直一绝。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