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拖也要拖到18岁!她暗自下了决心,至于能不能做到,只能看天意了。
向家怅然若失,陈家也没什么好气氛。
陈妈本来芥蒂新媳妇和公婆分开住,向美美新婚第二天她就开始挑刺了:
“人新媳妇都是和公婆一起住的,总要在我跟前孝顺两天,哪像你们俩,新婚都不在家里。”
还没等向美美吱声,陈伟直说火柴厂宿舍位置好,去火柴厂、钢铁厂上班都方便。
再说了,分了房子不住,厂里面可能会把房子收回去的。
退一万步讲,比起当时张及第想让夫妻俩申请钢铁厂的住房,总好多了吧?
其实陈妈提起房子的事,是想摆婆婆的款,让向美美低头,可陈伟一点也不惯着,直接揭老底。
遇上这样的混账儿子,连自己的老底都揭,陈妈完全没办法。
“算了你大了翅膀硬了,我也管不了你,想到你这个混球就头大,还是让你媳妇管,我不插手了!”
母子俩交锋,陈伟听见这句话就知道自己完胜。
他得意的看了眼向美美,脸上写着邀功。
向美美总不可能在这夸他一句干得好,只淡淡地提醒:“妈,三姐租房的事,您找得怎么样了?”
是的,陈三妮双十一结婚,到现在找了一个多月,还没找到满意的房子。
陈妈脸色顿时一黑:“没找到,她这妮子眼光高,一个合心意的都没有。”
纸是包不住火的,陈三妮和明森的彩礼矛盾,加上明家对第二任媳妇的不闻不问,要把他俩赶出来腾新房给四弟结婚,陈妈哪可能不知道?
但是去租房,陈三妮也是挑来拣去。
单间便宜,5元左右就行,但是要和陌生人共用厨房厕所,房子还很小很旧。
套房有自己的厨房厕所,价格却7-10元一个月,属实有点贵。
陈妈神色一动:“要不这样,让他俩租你们的房子,年轻人相处的来,亲姐弟给点钱意思下就行了,反正房子空着也是空着。”
“不行!我不同意!”陈伟当场裂开,新婚如胶似漆、和老婆甜甜蜜蜜的时候,三姐夫妻俩要来碍眼,那必不可能!
别说关系不咋样,关系好的亲姐弟也不行!
“不行就不行,你嚷那么大声干什么?老四媳妇,你既然说起这个,是想帮三妮解决租房问题?”
陈妈白了儿子一眼,这可真是个棒槌,有了媳妇忘了娘。
向美美垂下眼:“我同事说家里有房子出租,房子条件还不错,套房只要每个月7元,想着让三姐去看看。”
这个价格可以说是友情价了。
陈三妮还要上班,陈妈因为儿子结婚已经请了三天假,干脆说:“成,你带我去看看,要是可以的话晚上再带他俩来看。”
婆媳俩一起去了向美美同事家,陈伟不想跟老婆分开,也跟着。
年关快到了,大人还要上班,读书的小孩却都放假了,给向美美带看房子的人是她同事的妹妹。
“这房子其实挺好的,厨房挺大,厕所也不小,二楼朝阳,但是我们不提供任何家具,除了门窗啥都没有。”
同事的妹妹显然带看过几个,口舌伶俐地介绍。
陈妈看过了,确实都不错,不耽误她嘴上挑刺:“你这一点家具都没有,叫别人怎么住哦。”
“所以便宜些,7元5角一个月,市面上起码8块多。美美姐姐是我二姐同事,二姐交代过给你们算7元。”
除了没家具,这房子全是优点。
首先地理位置优越,和火柴厂就一道围墙,去上班走火柴厂侧门五分钟都不要。
其次左前方是片小树林,二楼的位置满眼绿色,虽然早上朝阳,下午却不会西晒。
楼下的小院还有块空地可以晾衣服,实在没位置,小树林里系根绳子也能晒。
陈妈心里连连点头。
这真是看了这么多天,性价比最高的一家了。
而且没家具也好,陈三妮的嫁妆里有,直接搬过来就行。
向美美跟小姑娘说晚上再来看,可以的话应该是今晚就能租下来。
三人就一起回去了。
这房子找得好,陈妈这才对向美美顺气:“你起码把三姐的事放心上了,比这蠢儿子强。”
亲妈说儿子蠢可以,媳妇这么说就是没脑子了。
向美美当然不可能顺着陈妈的话说陈伟蠢,只悄悄的捧了捧陈伟:
“是陈伟对三姐的事上心,我才托人去找的,也是运气好能找到这个房子,妈您满意就好。”
陈妈还能不知道自己儿子?现在脑子里只怕除了美美没别人了。
她翻了翻白眼,干脆把小夫妻俩赶走,免得在跟前碍眼。
第68章
置办年货(上)
最终,陈三妮还是和明森定下了这间房。
都没等过个团圆年,腊月二十九厂里刚放假,立马就从明家搬来了出租屋。
这火急火燎的速度,快得生怕别人不知道陈三妮和明家起了矛盾。
离过年就两天了,仍然等不及要搬。
不过向美美总算松了口气,婆婆的注意力完全被三姐的家事吸引过去,没心思管他们小两口。
虽然她不怕跟婆婆吵架,但是能转移矛盾,为什么要跟矛盾对上呢?
没了婆婆干扰,新婚的陈伟和向美美甜甜蜜蜜。
向家却在琢磨过年给王家送什么年礼。
“今年两季稻谷都是丰收,粮食供应不再紧缺,咱们还送粮食吗?”
向立国看了竹筐里的年礼,最显眼的就是占据了一半的麻袋装大米,不理解地问。
跟之前三年不同,今年的两季稻谷可谓是风调雨顺,播种时该下雨下雨,收成时该天晴天晴,亩产五百多斤。
对比之前已经好了很多,城里的粮食供应已经不是问题了。
最明显的就是用钱在鸽子市买粮食,价格降了很多,不再是比起没票时将近翻倍的价格。
张及第白了他一眼:“吃的才是硬道理,谁会嫌家里粮食多?你说的好听今年不紧张,谁知道明年是个什么样?”
三年饥荒实在是饿怕了,就算今年好光景,大家都节衣缩食不敢放开了吃。
“那也用不着三十斤大米吧,沉啊娘,太难拎,咱换别的行不?”
向立国背得起这个竹筐,但是背去王家走一路那可真的累啊,肩膀指定全红肿。
张及第只当没听见他的哀嚎:“你妹嫁出去了,家里没自行车,你要是和谁借得到,去借也行。”
言下之意就是你别逼逼,甭管用什么办法,这些东西都得送过去。
闻言向立国只能脑子里快速运转,想着去跟谁借。
没法子,这竹筐是真沉。
“自行车哪那么好借,娘,用咱家拖煤的拖车运过去呗,我去把车洗干净。”
向立国想了一圈,还是决定自力更生。
自行车是稀罕物,两百多块呢,一般家庭都不会买,也不会轻易外借。
借了也是份人情,难搞。
张及第皱眉:“那车黑着呢不好洗,算了,你要用就赶紧用,下午我们要去排队抢供应煤了。”
别看张及第是煤炭厂的员工,但是厂里的煤渣都是能清扫起来回炉的,所以根本没有内部煤炭分发,只能排队抢。
当然,员工还是有好处的,比如每月发的煤炭票很多,她一个人工作都够家里用。
拖煤的板车很快被向立国洗干净,带着年礼就出发去王家。
年初六他就结婚了,这是最后一次送大礼,张及第也不是吝啬人,米面粮油全都准备的妥当,所以沉。
“咱哥为了娶老婆,那是一包劲啊,啧啧啧,大冬天冷水洗车他也做的出来,不怕冻疮么。”
向丽丽和向绵绵吐槽,两人正在屋里做作业。
朝窗外望去,院子里大哥洗车的动作看得一清二楚。
向绵绵朝冻红了的手指哈口气:“正常,之前二姐夫不也是来咱家很勤快?女婿没结婚都这样。”
在她看来,陈伟也是个恋爱脑,不过男人恋爱脑是最好的陪嫁,她乐见其成。
总比不上心来的强,要是真这样,结婚了也不会有什么好日子过。
幸好她哥和王春婷看来感情不错,没再对之前那个齐雨念念不忘,这是真有点邪门的人物。
未婚夫三定三死,谁看了不害怕。
就算不信鬼神的人家,都会心里犯嘀咕,毕竟巧合到都不敢信。
齐雨一晃拖到现在,也没有任何人敢上门提亲,连下面的弟弟妹妹们说亲都有点妨碍。
“也对,二姐夫可好了,没少给咱们带好吃的。”
向丽丽说着说着,嘴里都开始流口水。
陈伟为了讨好她们这两个小姨子,每次来兜里都是满满的糖,要么是糕点,差点给向丽丽吃出蛀牙。
结了婚以后,不知道她还能不能吃到这么多糖。
向丽丽惆怅的想。
“你牙疼的时候不是这么说的。”向绵绵果断拆台。
她五姐蛀牙疼得不行的时候,那是把陈伟好一顿骂,说人家害她。
向丽丽脸红了一下:“哎呀,疼的时候也是真的疼嘛……我做完了今天的几页,走,咱去排队买猪肉!”
她把作业往书包里随意一塞,拉着向绵绵去找张及第。
“妈,我和小妹去排队买年货,等哥回来,正好就能用上板车。”
张及第看了兴奋的向丽丽一眼:“你去买猪肉,你妹去买糖,叫上立华去排煤炭,立党去排队领米,别给我乱排队啊,”
她能不知道向丽丽那点小心思?
别人是吃不到糖,这小妮子却牙疼到去医院,张及第才知道陈伟一直在贿赂小姨子,果断不会让向丽丽再犯错。
向丽丽瞬间焉巴:“哦,知道了妈。”
她还想买糖的时候顺带用零花钱多买点糖果藏起来吃,呜呜呜,这都被堵死了。
几个孩子都陆续去广场排队了,手里攥着对应的票。
第69章
置办年货(中)
票其实是有期限的,一般工人手里的都是一年为期限。
到了年底还不用完,票就失效了,所以置办年货是每个家庭重中之重的事情。
家里孩子多的家庭会分开排队,确保能及时领到物资,等向丽丽他们几个人去的时候,现场已经排起了长队。
“每年都这么多人,啊,赶紧去排队,越来越多了!”向丽丽惊呼一声,立马冲向肉的那一队。
米、肉、煤炭和糖,这些是生活不可缺少的物品,按照张及第的安排其实他们还有第二轮排队,但是这四样是必需品。
四兄妹各自找好对应的队伍,把小板凳一放,缩着手和脖子放进棉袄里,在冷风中排队。
幸好现场人多,人群密集,冷风吹来相对没那么冷了。
不过向绵绵还是怕冷,她在新世纪一直都有空调,没吃过这种排队吹冷风的苦,谁会为了十几斤糖吹几个小时冷风啊?
不排队也不行,没物资吃。
她只能庆幸自己买了新毛线,让二姐给她织了毛线衣毛线裤,又把棉袄也换成新棉袄,比较防寒。
冻脚的棉花布鞋也重新做了一双,这会儿还算暖和。
去年她没什么小金库,一身旧衣服来排队买年货,回去就感冒了,拖拖拉拉半个月才好。
今年有了系统储物格,虽说只有十格,但是倒买倒卖下还是攒了些钱,自然舍得把全身都换新。
没多久,向绵绵就排到了最前面。
她一看,哦,原来今年换新装备了啊,难怪这么快。
以前是那种散装的白糖,一个大缸装着,工作人员要称,多了少了还要重新加或者减,又要数票和钱,当然慢。
今年的白糖却不一样,是用塑料袋一包包装好了,封口的地方是用锯刀烧热了,在封口处一摁,自然就封好口。
一包就是一斤,来的人给了多少斤糖票就是多少包,当然快。
工作人员是个大婶,她不耐烦的说:“要几斤?”
“二十斤,我看到还有冰糖,冰糖也来五斤。”向绵绵递出钱和票,里头还有她赚来的小金库。
大婶侧目了一下,不过这年头多的是没分家的大家庭,二三十个人的都有,凑凑票自然有这么多。
她飞快数了二十包白糖,又从后面敲了五斤冰糖上称,秤砣稍稍有点翘起,大婶也懒得管,直接倒进向绵绵的糖罐子。
“二十斤白糖,五斤冰糖,收你二十五斤糖票和二十五元钱,行了,下一个!”
是的,糖比肉贵。
同样有票的情况下,猪肉8角一斤,糖却1元一斤,不再是新世纪肉比糖贵。
也能理解,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物价,想想金才5元一克。
以猪肉来算,在这个时代8角一斤,在新世纪是10元一斤,金同比例换算一下,也才60元一克。
还真没见过60元一克的金子。
向绵绵抱着糖和糖罐子艰难挤出队伍,跑到偏僻处,把属于自己的十包糖收进系统储物格。
她也爱吃糖,可惜没有糖果,不然也要换一些。
收好东西,向绵绵走出来就看到了正在排煤炭的向立华身边,有了个板车。
她走过去,先把糖放下:“四哥你哪来的板车?大哥不是去大嫂家了吗?”
向立华撇嘴:“我小伙伴的,他闹肚子去厕所了,交代了车给我,等会儿我们一起领煤炭,我看他偷懒去了!”
“没事,互帮互助嘛,咱有车也方便。”向绵绵只能安慰他。
“幺妹你今天好快,糖这么好领吗?”
向绵绵点头,指了指袋装糖:“是啊,他们改进了包装,用塑料袋一袋袋装好了的,不用称方便得很。”
向立华眼睛一亮:“幺妹你跟那边红头绳,下巴有颗痣的小姑娘说说,是这家伙的妹妹,跟她说让她别排盐这条队伍,去把糖先领了,到时候没了就完了。”
年货并不是无限量供应,没了就真没了,所以这么多人排长队也要来领物资。
他说得小姑娘比较好找,向绵绵去跟她说了,小姑娘眼睛一亮,立马就放弃排队去买糖。
向绵绵顺理成章的占据了这个位置,排队买盐。
双方都很满意,小姑娘买到糖回来,向绵绵正好也买到了盐,抱着盐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