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4章

    两人在向立华的板车前相遇,小姑娘叽叽喳喳:“幸好姐姐和我说了,我去的时候就十二包糖,再晚点就没我的份了!”

    冰糖虽然在缸里还有,但是白糖多方便,使用场景更多,所以小姑娘很满意。

    她也不在乎自己要重新排队买盐,反正盐的供应多,不担心没有。

    向绵绵只被安排了买盐和糖,现在没什么事了,向立华却除了煤炭还有个任务,买两个脸盆和脸盆架。

    他把钱和票给向绵绵:“幺妹,我还没排到煤,你帮我去排队,喏,在那边买脸盆和脸盆架,给大哥结婚用。”

    票是工业券,两个脸盆就是两张,脸盆架是木头制成,只用钱就行。

    向绵绵哦了声,乖乖过去排队。

    第70章

    置办年货(下)

    定亲报日的时候,女方给嫁妆单子,其实就是让婆家帮着查漏补缺,没有的就帮小两口补上,也避免重复了。

    王春婷的嫁妆是没有脸盆这一项的,可能是觉得向家钢铁厂的工人多,工业券也多,不需要陪嫁这个吧。

    所以张及第安排了向立华来买,正好把快到期的工业券用掉。

    向绵绵两项都完成的快,也不好一个人回去,帮向立华排队买脸盆也行。

    米面粮油、煤炭这种必需品排的队伍老长,需要工业券的脸盆家具却少的多,向绵绵只等了半小时,就排到了她。

    这个工作人员人挺和善,笑眯眯的问:“小姑娘你要点什么?”

    “脸盆两个,还要脸盆架。”

    “行,两张工业券哦,脸盆2元5角一个。脸盆架有普通的,也有自带镜子的,你要哪种?”

    向绵绵侧头,看了看工作人员后面。

    工作人员好脾气的给她让让,还比划起来:“镜子大概跟我两个巴掌这么大,普通的就是2元一个,带镜子的是2元5角一个,还要工业券一张。”

    “买带镜子的,一共是7块5,还有三张工业券对不对?给你。”

    向绵绵想了想,还是买带镜子的吧。

    虽然贵一些,但是带镜子她哥也能注意点形象,她嫂子有梳妆台还好,她哥可没那个闲工夫去梳妆台照镜子再出门。

    这个洗脸盆架有镜子,向立国就能洗脸的时候顺带照照镜子,注意形象是好事。

    工作人员叫了后面的搬运工拿过来,他自己收了向绵绵递过来的钱:“对,心算挺厉害啊小姑娘,几年级了?”

    “马上读三年级,谢谢叔叔。”向绵绵随口回答,拿得起脸盆,却拿不好一米六高的脸盆架。

    工作人员让搬运工给她放旁边:“让你家大人过来拿,别把自己给砸到了。”

    向绵绵点点头,拿着脸盆跑去煤炭的队伍,却发现人已经不在这了。

    环视一周,看见刚刚买糖的小姑娘正坐在一堆煤旁边守着,就走过去问:“妹妹,我哥呢?”

    小姑娘撅撅嘴:“我爸来了,把那车煤先拖回去,上面放了东西怕溜下来,你哥跟在后面扶。”

    毕竟借用了人家的车,还遗留了煤炭在这要小姑娘守着,向绵绵给她偷偷塞了一块糖果。

    小姑娘眼睛一亮,刚想说谢谢,就被向绵绵捏住嘴巴,又掐了掐脸蛋,小声说:“嘘,别说了赶紧吃。”

    别看煤炭没人抢,糖果可是有人抢的。

    她也听话,剥开糖衣赶紧塞嘴里,用舌尖品尝难得的甜味。

    向绵绵放下心,安心跟小姑娘一起等着家人过来。

    没多久,天边开始昏暗,感觉要下雪了,而且看起来还不小。

    所幸向立国总算赶过来了,在小姑娘的诉说下,把自己家那堆煤炭搬上车,又去拿了脸盆架,两兄妹就先回去。

    两人合力快速回家,到家的时候还没下雪,储物间有半车煤炭和一些买的物资,应该是向立华先回来卸了半车。

    等把这一车也卸在储物间,向立国皱眉看了看天色,扯了一张塑料布带上板车:

    “我回去一趟,人帮了我们运东西,那堆煤炭我怕他一车运不回去,小妹你在家,别感冒了。”

    向绵绵也没强求,去把火盆拿来,准备烤烤火。

    她的决定是对的。

    向立国出去没多久,天空开始下起小雪,过了几分钟,张及第赶急赶忙跑回家,一边拍身上的雪一边说:

    “哎哟你们挺快啊,百货商店也是人挤人,幸好我手快,抢了五十尺布!票都给花完了。”

    向绵绵眼睛一亮:“今天广场那边我们去的早,人不多。娘,你真厉害,把鞋子脱了来烤烤火,我去给你拿拖鞋。”

    两人忙碌一番,在火盆前坐定。

    过了半个小时,雪越下越大,好消息是向立国带着向立华和向丽丽总算回来了,板车上面是一些杂物。

    三人身上头上全是雪,拍了半天也还是有水分,哆哆嗦嗦坐在火盆前烤火,过了一会儿身上水汽直冒。

    “带回来的是两家的肉和油,雪太大,咱家的塑料布给秦叔他们蒙煤炭去了,米也在他家,过一阵再拿回来。”

    向立国把冻僵的手指伸在火盆边上,一边说一边取暖。

    张及第早就在火盆上架起三角铁架子,用开水壶烧了热水,给他们三个泡了姜茶,一人灌一碗下去,辛辣得都要出汗。

    “成,等大雪停了再去,咱不着急,立党,米买了多少斤?”张及第心疼儿女,给他们把碗收起来。

    不爱喝姜茶,没办法硬灌下去的向立党呲牙咧嘴:“70斤,人看了户口本,一个人只有10斤。”

    是的,年底这次年货采购,不是你有多少钱就能买多少米,要户口本才能买相应的量。

    户口关系是很重要的,关系到方方面面。

    张及第叹了口气:“咋还跟前两年一样呢?不是说今年丰收了吗,我还以为能多买点。”

    第71章

    初二回门(上)

    看来三年饥荒也给国家吓怕了,丰收了还是限量粮食供应。

    张及第感叹了句,没放在心上。

    向绵绵摸了摸火盆边的棉鞋:“五姐,你棉鞋烘好了,穿上试试?”

    向丽丽伸脚进去试了试:“确实好了,谢谢幺妹。”

    “没事,不用谢。”

    向绵绵继续烘烤三个哥哥的鞋子,雪水融化后打湿了就要赶紧烘干,否则没太阳晒容易发霉。

    这场雪还挺大,一直下不停,断断续续下到大年初一晚上。

    向家把昨晚年夜饭热了热,丰盛的饭菜一家人吃得欢快,钢铁厂留守人员向红旗又去上班了。

    张及第盘算着第二天向美美要回娘家,一边辗转反侧。

    也不知道向美美在陈家咋样,县里的破风俗是出嫁女人没怀孕,除了三朝回门和年初二,基本是不能回娘家的。

    她也不好去看,女儿才出嫁五天,她已经想念的不行。

    第二天一早,七点刚过,天色还微暗,张及第就把大家全叫起来了,共同等待向美美回门。

    雪停了,天还阴着,积雪没化,等到快九点向美美夫妇俩才出现。

    陈伟跺跺脚把积雪震落在门槛外,先笑着把篮子递给张及第:“娘,我带美美回门看你来了。”

    张及第看着客人身份的向美美,眼眶湿润,赶紧低头把篮子接过来拿去放好。

    三人坐着烤火,向美美解释道:“娘,本来想骑车来的,那样快一点,可雪下得深,我们就走过来了。”

    “安全要紧,你们还是走着好,自行车等雪化了再骑,早上吃了没,我给你们煮碗鸡蛋茶去。”

    向美美赶紧摆手:“不用了,娘我们吃过了,现在饱着呢。”

    陈伟也一个劲的劝,总算把张及第拉在火盆前继续聊。

    向美美和张及第唠家常,突然想到:“大哥初六结婚,娘,我们要送多少礼合适?”

    张及第早就有成算:“到时候会让幺妹给你们送红包和毛巾的,你们往里添4元就成。”

    长辈是要送红包+肉,平辈是没有肉的,一般是毛巾或者手帕。

    向美美点头:“行,娘,到时候我请假过来帮忙做宴席。”

    “美美你初五晚上就过来,家里有地方住,你闺房没人动。”

    陈伟立刻插话:“娘我也来帮忙,不能让美美一个人累着。”

    他正和向美美如胶似漆,怎么可能放任老婆受苦受累,自己却逍遥自在?

    张及第无奈道:“你还是好好上班,你那工作很重要,请假多不好。”

    亲女儿来帮忙,她使唤起来没什么负担,女婿不一样,毕竟是外人,再加上大小是个领导,工资也高,请假来不划算。

    “大舅哥结婚,我不来帮忙也不像样啊,美美才五个兄弟姊妹,结婚这种大事,统共五天假我还是要请的。”

    陈伟振振有词。

    张及第没办法:“成吧,你过来我给你收拾一间房自己住。”

    新婚夫妻去别人家做客,不能住一间房,虽然不知道习俗为什么这样,张及第他们还是遵守着。

    陈伟一脸委屈,他想跟媳妇贴贴。

    向美美完全没管他,又问张及第:“眼看着大哥娶媳妇,立党今年也15岁了,娘你打算看姑娘没?”

    张及第点头:“怎么可能没看?你弟的事我一直放心上,煤炭厂女孩少,立党性子稳,都没接触过几个。”

    她也急,虽然15岁说实话不大,还能等两年,但是向立党沉默寡言,属实难找到满意的媳妇。

    向美美只能安慰她:“娘,没事的,我托朋友问问,让陈伟也去火柴厂琢磨一下,还有时间。”

    陈伟立刻发话支持向美美:“嗯,我指定放心上,我那几个兄弟家里有妹妹的,到时候看看能不能相中。”

    张及第却眉头不展:“哎,我倒是不担心立党,他有工作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倒是立华和丽丽,他俩13岁了,离16岁就差三年了。”

    这才是真的大事,16岁就是下乡的时候,而且这俩孩子是龙凤胎,一下就要两个岗位啊。

    “厂里政策也在收紧,说是今年不招人,不知道还能不能买到岗位。”

    向美美提起这事也发愁。

    她是宣传部的,消息灵通,钢铁厂往年还招十几个人,今年直接不招了。

    不招人,那就意味着只能买别人的老岗位,可谁家没几个孩子,都接班顶替,岗位根本可遇而不可求。

    张及第都有些后悔,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拆迁消息,用两个岗位换这座大宅子。

    “早知道当时不买这个房子,现在就不用发愁立华和丽丽的事。”

    向美美只能开导她:“娘,他俩才13,还小,这不是还有三年吗,而且搞不好考上中专,给他俩分配岗位呢。”

    “三年一晃就过了,哎,算了,没后悔药吃。你们也帮忙留意下有没有工作岗位,咱出钱给他们买了。”

    张及第后悔但是没用,只能希冀的看着向美美和陈伟。

    毕竟陈伟是给她家带来两个工作岗位的人,搞不好有路子。

    第72章

    初二回门(下)

    陈伟不负众望,给张及第透露消息:“甲烷厂招工肯定是要化学专业的,让丽丽和立华报考县城中专的化学专业。”

    虽然大家都这么想,今年报考的人多了,县城中专的化学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已经悄然上涨了十几分。

    但是这已经算是最好的路子了。

    钢铁厂、煤炭厂、火柴厂都已经趋于饱和,不再招收员工,只有还未建成的甲烷厂缺人。

    “和两个小的年龄对的上,甲烷厂还没定址,起码还要三四年,他俩才初二,读了中专出来也要三年。”

    向美美想了想钢铁厂,就是四年建起来的。

    张及第叹了口气:“最好是他们读完书之前建起来,不然难搞。”

    要是中专读完了,厂子还没建好,街道办的下乡可就要来催了。

    “他们这届应该大差不差,不过确实要小心,就一个地址也不知道上头要吵到什么时候才定下来。”陈伟皱眉说。

    离火石打火机实验成功已经一年了,生产线都已经调试完毕,现在却连甲烷厂的地址规划都没有,奇了怪了。

    三人不解,却只能把话题转一边。

    张及第看了看外面的天色,低声说:“工作能买还是买,要是实在买不到两个,买一个也行,我的位置让给立华他俩。”

    毕竟向红旗是六级工了,每个月八十多的工资,这谁舍得让小孩去接班顶替?

    小孩接班顶替,哪怕是正式工,也才二十多点的工资,压根不划算,向红旗的位置必然是要干到退休的。

    向美美表示理解,谁退都不能让老爹退啊:“娘别急,一定会给他俩找到出路的,我们多去问问就是了。”

    三年多呢,保不准哪天就有工作机会出现了。

    张及第说:“你们俩只管找,我钱已经备好了,随时能拿出来。”

    家里这么多人上班,虽然向美美出嫁了,可是每月也有一百一,一年里张及第已经攒够了八百,只等工作机会。

    陈伟和向美美完全不惊讶,老一辈人很节俭,再加上家里工作的人多了,一年八百不算什么,实在不行还能借一点。

    三人聊着家长里短,中午吃过饭了,向美美两人才离去。

    到了下午,张及第的五姐张来弟过来探亲了。

    向绵绵几个都被叫出来,喊姨妈。

    五姨张来弟和张及第不是很像,四十出头的年纪头发却白了不少,让她看起来要沧桑些:“你们都好,来,吃点鸡蛋糕。”

    因为住在县城另一头,两姐妹基本没什么来往,向绵绵他们对这个五姨也陌生,都躲回房了。

    张来弟也不介意,把向家逛了一圈:“幺妹,还是你命好,老了老了还能住这么个大房子,这看起来有一亩地呢。”

    “租的,立国初六结婚,下面两个弟弟也不小了,女儿渐渐长起来,之前钢铁厂那房子住不下。”

    张及第不想露富,把对别人的借口继续说给五姐听。

    听见这话,张来弟也不知道信没信,只一个劲夸房子:“你眼光好,这房子建造得很结实,是用了好料子的。”

    两人逛一圈,又坐在火盆前。

    张来弟直接说了:“家里事忙,国庆他媳妇还没出月子,我先把立国的红包给你,到时候我就不过来了。”

    她就四个娃,三儿一女,大儿媳妇刚生了孙女,不巧撞上向立国和向美美结婚,想过来庆贺都没时间。

    张及第能理解她的难处:“你忙去吧,我这又不紧急,你公公那事咋办?”

    “能咋办,谁让我家男人也是他儿子,出钱养呗。”张来弟说得无所谓,眉宇间的沟壑却越发深了。

    她丈夫是入赘的,本来丈夫家里的事应该和她没关系,但毕竟是亲爹,不可能断亲吧,难免有往来。

    她公公半年前摔一跤偏瘫了,说话都不太清楚,执拗的要她家也出钱养老。

    哪有这样的道理,夫妻俩为这事都纠结几回了。

    张及第不由庆幸,向红旗和向家早撕扯开,不然这会儿只怕自己也要面对婆婆的偏心眼。

    两人对视一眼,全是无奈。

    姐妹俩嫁的男人,都是爹不疼娘不爱,张来弟要出钱养偏瘫且偏心眼公公,张及第也付出过代价才从向家逃出来。

    她俩又说起工作的事,张及第顺口拜托:“五姐你要是有工作,给我家留意着,立华和丽丽还没着落呢。”

    她也不知道有没有工作机会,想着广撒网多捞鱼,顺嘴问的张来弟。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